1、普通生物学总复习l 名词解释:1、 原核细胞:细胞内遗传物质没有膜包被的一大类细胞。不含膜包被起来的细胞器。2、 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明显的核被膜包被的细胞。细胞质中存在膜包被的细胞器。3、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4、协同转运:指专一转运一种溶质的泵又间接地推动其他电解质的主动转运。5、主动运输:特异性运输蛋白消耗能量使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6、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7、胞吞作用: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物质摄入细胞内的现象。包括吞噬和胞饮。8、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
2、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通常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阶段。 9、无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也不形成纺锤体,细胞核直接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分裂类型。多见之于某些原生生物,如纤毛虫等。10、细胞凋亡: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程序性死亡。 1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包含G1期、S期、G2期、M期四个阶段。12、神经调节: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机体调节方式 。 13、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如激素),可通过体液或血液循
3、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对特定的组织起作用,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机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14、种群:物种在它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地点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15、群落:是一定地区中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16、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7、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18、生态位:每一个物种在群落内都占有一定范围的温度、水分、光照以及时间、空间资源,在群落内具有区别于其他种群的地位和作用。种群的这一特征称为生态位
4、。19、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20、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免疫涉及特异性成分和非特异性成分。非特异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可能有大题)。21、特异性免疫:是在主体的寿命期内发展起来的,是专门针对某个病原体的免疫。l 小知识点:
5、免疫: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判断题: 1、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CO2. ( 错) 2、植物体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两者循环交替发生。( 错) 3、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而暗反应则发生在类囊体膜上。(错 )4、根据在光合作用中作用的不同,光合色素可分为作用中心色素和聚光色素。(对 )5、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在暗反应中被释放。(错 ) 6、常见的苔藓植物是配子体。(对 ) 7、常见的蕨类植物是配子体。( 错) 8、食用和药用的白果是银杏的果实。(错 ) 9、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两胚层多细胞动物,出现了原始的梯状神经系统(错 )。10、最早出现两侧对称体制和中胚层
6、的动物是线形动物(错 )。11、线形动物具有假体腔,并出现了完整的消化管道(对 )。 1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首次出现了专职的呼吸器官,但其循环系统效率不高,全都属于开管式循环(错 )。 13、环节动物是最早出现身体分节和真体腔的动物(对 )。 14、环节动物出现了后肾管和网状神经系统(错 )。 15、节肢动物因其具有分节的附肢而得名,与环节动物相比,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较高的分 化,称为同律性分节(错 )。 16、马式管是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肠壁外突形成的,能很好回收水分的排泄器官(对 )。 17、棘皮动物属于原口动物,因内骨骼突出体表形成棘状突而得名(错 )。 18、尾索动物仅尾部有脊索,而头
7、索动物仅头部有脊索(错 )。 19、鱼类无颈部,单循环,成体的排泄器官为后肾(错 )。 20、软骨鱼类的雄性具有交配器,可以进行体内受精( 对)。 21、两栖动物是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第一支动物类群(对 )。22、爬行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摆脱了生殖过程中对水的依赖而成为完全陆生的脊椎动物(对 )。 23、现代鸟类无齿,无膀胱,视觉和嗅觉都很发达(错 )。 24、哺乳动物是有原始鸟类进化来的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动物高级脊椎动物(对 )。 25、现代的猿类有长臂猿、黑猩猩和猩猩等,其中猩猩与人类的亲源关系最近(错)。 26、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区别于现代猿类的一个重要特征(
8、错 )。 27、真菌是真核生物,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营异养生活。(对) 28、植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对) 29、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与其它多细胞动物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具有独立的起源(错 )。30、动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身体形态由两侧对称向辐射对称进化(错 )。31、海绵动物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因体表多孔洞,故又称多孔动物( 对)。 选择题: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2。 (1)属 (2)种 (3)品种 (4)科 2、传统的五界分类系统不包括4。 (1)原核生物界 (2)原生生物界 (3)真菌界 (4)病毒界 3、Pseudomonas transl
9、uces、Pseudomonas syringae、Pseudomonas propanica是相同3的生物。 (1)目 (2)科 (3)属 (4)种 4、木耳属于3。 (1)地衣 (2)藻状菌 (3)担子菌 (4)子囊菌 5、1是裸子植物的特征。 (1)胚珠裸露 (2)木质部具筛管 (3)双受精现象 (4)形成果实 6、下列不属于真菌的是4。 (1)灵芝 (2)青霉 (3)啤酒酵母 (4)变形虫7、下列对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有3、4。 (1)植物体呈两侧对称 (2)双受精现象 (3)根状茎内有维管组织(4)营养叶上排列整齐的孢子囊群 8、下列对被子植物描述不正确的有4。 (1)具有典型的根、茎
10、、叶、花、果实、种子 (2)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3)子房发育成果实 (4)松树、紫荆都是被子植物 9、下列不属于藻类植物的是4。 (1)海带 (2)紫菜 (3)水绵 (4)金鱼藻 10、循环系统最先在(4 )中出现 (1)腔肠动物 (2)节肢动物 (3)鱼类(4)环节动物 (5)软体动物 11、呼吸系统最先在(5 )中出现 (1)腔肠动物 (2)节肢动物 (3)鱼类(4)环节动物 (5)软体动物 12、脊索动物具有( 1、3、4)等基本特征 (1)脊索 (2)神经索 (3)鳃裂 (4)神经管 13、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有(1、4 ) (1)娃娃鱼 (2)鲫鱼 (3)鲸鱼
11、(4)田鸡 (5)衣鱼 (6)黄鳝14、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有(2、6 ) (1)娃娃鱼 (2)鲫鱼 (3)鲸鱼 (4)田鸡 (5)衣鱼 (6)黄鳝 15、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有(1、3、4、5、6 ) (1)原鸡 (2)田鸡 (3)鸳鸯 (4)鸵鸟 (5)麻雀 (6)企鹅 16、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哺乳类的有(1、2、3、4 ) (1)虎 (2)狐狸 (3)鲸鱼 (4)袋鼠 (5)蜥蜴 (6)中华鳖 17、下列各种动物中,具有假体腔的有(1 ) (1)蛔虫 (2)蚯蚓 (3)蚂蝗 (4)涡虫 18、圆口动物是原始的脊椎动物,其原始性表现在( 1、5、6) (1)无上下颌 (2)有成对的
12、附肢 (3)自由生活 (4)有上下颌 (5)没有成对的附肢 (6)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19、下列哪些植物是被子植物1。 (1)棉花 (2)银杏 (3)苏铁 (4)雪松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判断题: 1、自然种群具有三个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对 ) 2、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对 ) 3、环境资源是有限的,种群不可能长期连续呈指数式增长。(对 ) 4、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种群个体的数量基本都是稳定的,种群的数量在环境承受容量K值上下波动。(对 ) 5、由于对资源不平等的利用,两个物种竟争的结果会导致利用资源能力较弱的物种种群数量下降,激烈的竟争甚至可导致一
13、个物种从该区域完全被排除。(对 ) 6、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是一种竟争的关系。(错 ) 7、能量通过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由低向高流动时逐级增加,形成能量金字塔。(错 )8、种群增长曲线是一条向着环境负荷量极限逼近的S形增长曲线。(对 ) 9、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或遭灭(对 ) 10、从陆地上看,凡是水的循环越活跃的地方,生命的活动就越活跃。(对)11、人工改造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不稳定的。(对 ) 12、可持续发展总体策略的内容包括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3方面的多项政策和行动计划 (对 ) 选择题: 1、所有生态系统都可以区分为四个组成成分,即生产者、消
14、费者、分解者和1。 (1)非生物环境 (2)温度 (3)空气 (4)矿质元素 2、下列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生产者的是4。 (1)动物 (2)真菌 (3)酵母菌 (4)绿色植物 3、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4。 (1)北方针叶林 (2)温带落叶林 (3)温带草原 (4)热带雨林l 大题1、简述生物的统一性(生命的的基本特征)答:特定的组构、新陈代谢、稳态和应激性、生殖和遗传、生长和发育、进化和适应。(简单阐述)2、遗传学的三大定律是什么?怎么以此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答:遗传的三大定律为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和连锁互换定律。分离定律: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必须
15、互相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分配定律:具有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上的两对以上的基因亲本杂交,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互相分离,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自由组合。连锁交换定律:具有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随所在染色体相伴传递给子代称为连锁,同时在形成配子是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产生新类型。分离定律保证了子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独立分配和连锁互换打破了原来的基因关系,提供了更多的变异机会,使生物适应环境出现了多样性。3、染色体学说的内容?孟德尔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染色体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为核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分配的规律性,可从细胞至细胞,亦可从世代至世代,和伴随而来的遗传重组,均取决
16、于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征性行为。4、植物营养器官出生结构的区别?答:(1).表皮:a.双子叶植物:细胞多为长方形或方形,无明显长细胞和短细胞之分;b.单子叶植物: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组成,前者角质化,后者栓质化和硅质化;(2).皮层和髓的分化情况:a.双子叶植物:具有明显皮层和髓的分化,皮层由厚角组织(有时具有叶绿体)和薄壁组织组成;b.单子叶植物:无明显皮层和髓区分,统称基本组织,由厚壁组织和薄壁组织组成,有时具有同化组织;(3)维管束的排列:a.双子叶植物:具明显维管柱,由维管束、髓、髓射线组成,维管束排列成一轮,为无线维管束;b.单子叶植物: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或排成两轮,为有限维管束。
17、5、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关键何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原核细胞无细胞核,DNA裸露分布在核区,真核细胞有细胞核。(2)原核细胞除游离的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有众多细胞器。(3)繁殖方式:原核细胞无丝分裂,真核细胞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4)细胞壁成分:原核细胞肽聚糖,真核细胞纤维素和果胶。(5)原核细胞无染色体(质)真核细胞有染色体(质)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动物细胞有中心体。6、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几种,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A: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主要特点:【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代谢能量。
18、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协助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代谢能量。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及细胞代谢物等。【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代谢能量。如:Na+ 、K+、Ca2+、Mg2+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物质的跨膜运输应该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如果说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就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7、生物的生殖方式有那些? 答:无性生殖:营养繁殖:裂殖、芽殖 有性生殖: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 8、什么是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
19、。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9、分别例举出五种动植物激素及其作用机理和存在、产生的部位。植物激素:1.1 生长素(IAA) 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都有生长素的存在,但以生长旺盛的器官部位,如根尖、茎尖、禾谷类的居间分生组织含量最高,这些部位也是IAA合成的中心。 生长素可以增加雌花,单性结实,子房壁生长,细胞分裂,维管束分化,光合产物分配,叶片扩大,茎伸长,偏上性,乙烯产生,叶片脱落,形成层活性,伤口愈合,不定根的形成,种子发芽,侧根形成,根瘤形成,种子和果实生长,座果,顶端优势
20、。 IAA对植物的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使细胞的体积和重量增加。同时它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也有促进作用,并在植物体内还调节生根、性别分化、果实形成、衰老、脱落和休眠等生理过程,但促进生长是它的主要生理作用。 1.2赤霉素(GA) GA 的主要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生长,从而使植株高度明显增加。GA 这种作用的机理是通过促进植物体内IAA 的合成和抑制IAA 的分解来实现的。一方面GA 促进植物体中色氨酸转变为IAA的合成过程,另一方面又能抑制IAA 氧化酶的活性,阻止IAA 降解。另外,GA 可诱导酶的形成,并能代替低温使越冬性植物开花和代替长日照,使一些生长在非诱导光周期下的长日照植物开
21、花。 1.3细胞分裂素(CTK) CTK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分裂和扩大,并能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此外,CTK还能够延缓叶片的衰老,促进气孔开张、诱导单性结实等生理作用。CTK对生长或抑制衰老的作用是通过对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1.4脱落酸(ABA) ABA 在植物界广泛分布,存在于芽、叶、果实、种子及块茎等各器官中。而在成熟的将要脱落的器官和已进入休眠的组织及器官中含量较高。ABA 是一种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离层形成、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并可引起气孔关闭。ABA 作用的机理是改变某些酶的活性,如抑制大麦粒中淀粉酶的合成,因此有抗GA 的作用。A
22、BA 抑制DNA 的合成,而且也控制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 1.5乙烯(ETH) ETH 几乎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中,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重大的调节作用。ETH 是气体,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主要生理作用是抑制生长,促进果实成熟,促进衰老和脱落,促进次生物质的排除等。ETH 作用的机理主要是与IAA 间的相互作用,这主要表现为ETH 抑制IAA 的合成,控制IAA的极性运输,并促进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IAA 浓度降低抑制植物的生长。10、五界系统的内容特征?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
23、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真菌界:真菌,包括藻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特点:细胞具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营腐生和寄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型,在食物链中为还原者.植物界: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植物.特点: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自养,为食物的生产者.动物界:包括所有的多细胞动物.特点:营养方式:异养.为食物的消费者11、动物的种系进化历程?(一)是否具有真正的组织是衡量动物进化水平的第一个标准。它将多孔动物(海绵)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24、二)体型的对称性对称也是一个标志。动物的对称有两种: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三)体腔的出现增加了动物的复杂性。体腔是动物体内充满体液的空间(四)分节的出现使真体腔动物又分出不同的类型。分节是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一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五)原口与后口的区分。无脊椎动物:(身体结构简单的)多孔动物(辐射对称动物)刺胞动物(最简单的两侧对称动物)扁形动物(具有完整消化管)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身体同律分节)节肢动物(身体附肢也分节)赖皮动物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特征无上颌的低等脊索动物有颌并适应水生活的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鸟类哺乳动物12、特异性免疫
25、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固有免疫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应,同时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抗原刚侵入时发挥作用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而后产生特异性免疫。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切免疫防护能
26、力的基础。1 细胞免疫过程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T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2)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使靶细胞凋亡.靶细胞凋亡后,暴露抗原,从而被抗体消灭. 2 体液免疫过程:体液免疫的过程也可分为抗原识别,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合成分泌抗体并发挥效应三个阶段. 1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1)原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光) C6H12O6 (葡萄糖) + 6O2+
27、6H2O 光算是催化剂,不参与反应。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2)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内基粒片层膜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3)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方程式第一阶段
28、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C3H4O3)+4H+能量(2ATP)第二阶段 2丙酮酸(C3H4O3)+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第三阶段 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无氧呼吸公式C6H12O6(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无氧呼吸的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
29、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14、关于演替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以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演替过程大体经历从湖泊到沼泽、湿地,到草原,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根据基质的性质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在原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叫初生演替;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叫次生演替.所谓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生物生长或者曾有过植物生长,但被彻底消灭了,没有留下任何植物的传播体以及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而次生裸地指原来有植物生长,因植被遭到破坏后形成的裸地,这种裸地虽没有植物生长,但原有的土壤条件没有破坏或破坏不够严重,在土壤中还保留了植物的繁殖体,如种子、根、茎等,它们将在群落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演替根据开始时的状况可分为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湖泊演变为森林为水生演替,其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群落阶段;浮叶根生植物群落阶段;挺水植物群落阶段;湿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木本植物群落阶段.整个水生演替也就是湖沼填平的过程,通常从湖泊的周围向湖泊的中心顺序发生.这种演替类型是从原生裸地(湖泊)上发生的,故称为初生演替.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