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23 京剧趣谈 人教部编版京剧趣谈说课稿一、说教材 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七单元以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课文,而本课就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徐北城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3.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
2、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也是难点。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本文语言通俗,生动幽默,能较好地吸引学生阅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所以本课
3、重点渗透两种学习方法: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悟)感受;二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发挥想象,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展开去,由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艺术的魅力。四、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以京剧的画面导入,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形象感知。从而自然地引入课题。同时教师简介关于京剧的知识,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教师简单补充关于作者徐北城的资料,为学生课后的学习探究点明方向。(二)初读感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词及朗读情况。指导正音。对易读错的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帮助识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听,读熟读
4、通。整体感知,理清结构。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马鞭”和“亮相”,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根据文中的两个小标题,引导学生分别概括内容。(三)品读感悟,体会交流。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理解内容,展示交流。 2.分组汇报。根据内容,让学生按顺序汇报。汇报中教师视情况点拨指导。引导学生理解京剧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有怎样的魅力?学生圈画、朗读相关句子,指导结合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创设情境,引导表演朗读,想象感悟马鞭及京剧中虚拟道具的艺术表演特点及艺术魅力,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理解京剧中的“亮相”的表现形式及艺术特点和魅力。学
5、生关注、朗读重点段落,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引导理解“亮相”的表现形式。图片展示京剧中的亮相,创设情境,引导表演朗读,想象、感悟亮相的特点及魅力,在亲身实践中体会亮相表演的妙处。3.总结。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朗读体验出发,感受文章语言及写法的特点,学习本文通俗幽默的语言、生动传神的描写。从阅读感受中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从中体会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作为“国粹”的京剧,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永久的艺术光芒,值得我们在为之自豪,相信大家在对它的逐步了解中也会更加喜爱京剧。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
6、本次板书抓住文章的主要描写内容“马鞭”“亮相”展开,分别概括了文章关于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清楚,突出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23 京剧趣谈 产生 作用 魅力 马鞭 虚拟道具的妙处 京剧趣谈 亮相 静 显示武艺高强 显示必胜的信心 动 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3精卫填海人教(部编版)13精卫填海导学案设计课题精卫填海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4.学习精卫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知道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教
7、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精卫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2.能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神话及山海经的资料。(师生)3.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1.出示图片: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2.提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猜测一下它为什么这么做?3.揭题并相机板书课题:精卫填海。4.指导学生看题目质疑。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2.汇报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其他学生补充。3.齐读课题。4.学生质疑。预
8、设:(1)精卫是谁?“填”是什么意思?(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3)精卫是怎样填海的?结果怎样?1.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片。2.指导学生读准“填”的字音。3.学生看题目质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20分钟)1.出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学习。(1)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2)带着刚才的疑问读文,并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好后先和同桌说一说。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相机正音。3.引导学生再次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1.按照要求学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字词,自学字词
9、,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可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2.小组内自学生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如:采用换偏旁法记忆“返”;运用比较法记忆“曰”和“衔”等。3.指生认读,纠正字音。1.“少”是多音字,要提醒学生注意。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3.初读课文时,教师可范读课文,引导学生用“/”画出停顿。三、朗读课文,读准读顺(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试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生尝试朗读。3.组内朗读。4.引导学生赛读。5.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1.试着朗读课文。同桌互读。2.朗读评议。3.小组内轮流朗读,读好停顿。4.竞赛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5.齐读、分组读
10、、自由读。学习文言文时,教学中要把“读”放在第一位,给学生大量的朗读时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理解内容做好铺垫。四、指导书写,培养习惯(用时:7分钟)1.出示“帝、曰、溺、返、衔”的生字卡片。2.出示生字“溺”。指导学生观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3.范写生字“溺”。4.指导学生书写剩余的字并评价。1.开火车朗读生字并组词。2.观察字的结构,说出这个字的结构特点左窄右宽,了解这类字的写法。3.认真观察老师的运笔方法,和老师一起书空。4.认真书写,力争规范、正确书写,写好后集体评议。提示学生带有“氵”的字多数与水有关;“弓”字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揭示课
11、题,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精卫填海。2.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朗读。3.听写本课生字。4.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1.齐读课题。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3.在听写本上规范书写生字。4.自由读、分组读、赛读、齐读。1.学生朗读字词时要相机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2.在学生听写后,引导学生回顾这几个字的易错处,强化学生的记忆。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用时:30分钟)1.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2.指导学生小组内理解文言文的内容。3.汇报交流,相机指导。学习第一句话:(1)指导学生汇报对第一句话的理解。(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区分“少女”古今意思的不同。
12、理解“之”的意思。(3)引导学生思考:读了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4.学习第二句话:(1)指导学生汇报对第二句话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于东海”的不同。(2)引导学生思考:读了第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相机出示精卫填海的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你能联想到什么?思考:大海和精卫鸟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讨论: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精卫鸟?5.想一想: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6.简介山海经并推荐阅读。1.汇报自己知道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2.自己理解后,在小组内学习交流。3.汇报交流学习所得。汇报对第一句话的理解。(1)朗读第一句话。(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3)思考后
13、汇报,其他学生相机补充: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4.学习第二句话:(1)朗读第二句话,小组交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女娃在东海游玩时被淹死了,死后变成了精卫鸟,经常衔西山的木石填东海。(2)组内交流后汇报:看图片尽情发挥想象。同桌模仿精卫鸟和大海进行对话表演。小组内讨论交流。5.讨论交流:人们通常在“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这种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6.了解山海经。1.在学生汇报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教师相机在黑板一侧板书方法。2.学生在小组内学习时,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并要深入各组相机引导点拨。3.学生汇报时,教师不要急于总结,要把时间留给其他学生补充。4.大海和精卫鸟的对话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
14、象,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表演中。5.介绍山海经时,教师要灵活些,挑选其中有名的神话故事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三、总结全文,拓展阅读(用时:5分钟)1.总结全文,尝试背诵。2.拓展作业。(1)回家后把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2)借阅山海经。1.畅谈自己的收获,比赛背诵。2.(1)回家后把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2)借阅山海经,和家人分享其中的故事。建议学生阅读山海经中自己喜欢的故事,并把故事讲给喜欢的人听。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13.精卫填海人教(部编版)13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培养孩子学习古文的兴趣,理解重点词
15、语的意思,翻译全文。3.结合课文,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4.能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复述出来。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培养孩子学习古文兴趣,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有这样一只鸟,他外形像乌鸦,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子,这只小小的鸟却有一个大愿望他想把大海填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只鸟叫什么?(生:精卫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只精卫鸟为什么想把大海填平呢?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1、自读古文,注意字音。2、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w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16、以堙(yn)于东海。3、重点指导下列生字的读音: 少(sho) 曰(yu) 溺(n) 衔(xin) 堙(yn)4、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三、研读古文,理解感悟1、 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1) 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通顺。(2) 师: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觉得有哪个词或哪句话不理解的呢? 重点字词: 女:小女儿 溺:淹没 故:因此返:返回 堙:填塞2、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其它句子的意思。3、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玩,溺水
17、淹死而没有返回,因此就成为精卫鸟。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5、教师小结:第一句话介绍精卫的身份和名字,第二句话说明精卫填海的原因。四、感受精卫的精神1、出示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2、 指名读、齐读。 板书:溺而不返 堙于东海3、 想象说话: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卫会怎么回答?4、 教师小结:精卫鸟每天都衔着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到用这样的方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意志是让人敬佩的。板书:坚韧不拔五、 总结全文,课外延伸1、 教师总结全文: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2、 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六、七、 作业 将精卫填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朋友听。七、板书设计: 溺而不返 13、精卫填海 坚韧不拔 堙于东海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