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总论基本要求(一)掌握财务管理的内容(二)掌握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各种观点(三)熟悉财务管理的环节(四)熟悉财务管理的技术、经济、金融和法律环境(五)了解财务管理体制考试内容第一节财务管理目标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为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以股东财富最大为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为目标。它要求企业通过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
2、最大。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进一步发展,它要求企业经营中应充分考虑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通过合作共赢促使企业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二、利益冲突的协调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首要要求就是要协调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化解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一)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协调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利益冲突,就是经营者希望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能够获取更多的报酬、更多的享受;而所有者则希望以较小的代价(报酬)实现更多的财富增值。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方式有解聘、接收、激励。(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协调所有者的目标可能与债权人期望实现的目标发生矛盾。协调所有者与债
3、权人的利益冲突协调的方式有: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等。第二节财务管理环节一、计划与预算(一)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作出较为具体的预计和测算的过程。财务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类。(二)财务计划财务计划是根据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财务预测的结果,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并以指标形式落实到每一计划期间的过程。确定财务计划指标的方法主要有平衡法、因素法、比例法和定额法等。(三)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根据财务战略、财务计划和各种预测信息,确定预算期内各种预算指标的过程。财务预算的方法主要包括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增量预算
4、与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二、决策与控制(一)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按照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财务决策的方法主要有:(1)经验判断法,如淘汰法、排队法、归类法等;(2)定量分析方法,如优选对比法、数学微分法、线性规划法、概率决策法等。(二)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的过程。财务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几种。三、分析与考核(一)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
5、来趋势的过程。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综合分析等。(二)财务考核财务考核是将报告期实际完成数与规定的考核指标进行对比,确定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是否完成任务的过程。财务考核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完成百分比考核,也可用多种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第三节财务管理体制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一)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的所有财务管理决策都进行集中统一,各所属单位没有财务决策权,企业总部财务部门不但参与决策和执行决策,在特定情况下还直接参与各所属单位的执行过程。(二)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企业将财务决策权与
6、管理权完全下放到各所属单位,各所属单位只需对一些决策结果报请企业总部备案即可。(三)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实质就是集权下的分权,企业对各所属单位在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与处理上实行高度集权,各所属单位则对日常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二、集权与分权的选择企业的财务特征决定了分权的必然性,而企业的规模效益、风险防范又要求集权。集权和分权的各有利弊和特点。从聚合资源优势,贯彻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角度,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显然是最具保障力的,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差、成本比较高,而且影响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应变能力。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缩短信息传递
7、的时间,减小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控制问题,从而使信息传递与过程控制等的相关成本得以节约,并能大大提高信息的决策价值与利用效率。但随着权力的分散,就会产生企业管理目标换位问题,这是采用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通常无法完全避免的一种成本或代价。集权型或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本质上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政策,是企业基于环境约束与发展战略考虑顺势而定的权变性策略。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其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或变更应当遵循如下四项原则:(一)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必须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以财务制度为依据,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
8、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管理的思想。(二)明确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者分立原则现代企业要做到管理科学,必须首先要求从决策与管理程序上做到科学、民主,因此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制度必不可少。(三)明确财务综合管理和分层管理思想的原则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战略管理,要求:(1)从企业整体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战略进行定位;(2)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统一规范,做到高层的决策结果能被低层战略经营单位完全执行;(3)以制度管理代替个人的行为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管理的连续性; (4)以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思想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财务经理及财
9、务部门各自的管理内容与管理体系)。(四)与企业组织体制相对应的原则企业组织体制主要有U型组织、H型组织和M型组织等三种组织形式。U型结构直接从事各所属单位的日常管理,即实行管理层级的集中控制;H型结构实质上是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子公司或分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或是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M型结构集权程度较高,突出整体优化,具有较强的战略研究、实施功能和内部交易协调能力。它是目前国际上大的企业管理体制的主流形式。M型的具体形式有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结构等。四、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内容总结中国企业的实践,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总部应做到制度统一,资金集中,信息集成
10、和人员委派。具体集权内容主要有:应集中制度制定权,筹资、融资权,投资权,用资、担保权,固定资产购置权,财务机构设置权,收益分配权;具体分权内容主要有:分散经营自主权,人员管理权,业务定价权,费用开支的审批权。第四节财务管理环境一、技术环境财务管理的技术环境,是财务管理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二、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水平等。(一)经济体制不同经济体制下,企业财务管理有显著区别。经济体制是制约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二)经济周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运行带有一定的波动性。经济运行大体上经历复苏
11、、繁荣、衰退和萧条几个阶段的循环,这种循环叫做经济周期。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企业应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战略。(三)经济发展水平财务管理的发展水平是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务管理水平也越好。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四)宏观经济政策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不同。金融政策中的货币发行量、信贷规模会影响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投资的预期收益;财税政策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和投资项目的选择等;价格政策会影响资金的投向和投资的回收期及预期收益;会计制度的改革会影响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而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事前预测、决策及事后的评价产生影响等等。(五
12、)通货膨胀水平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企业应当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在通货膨胀初期,货币面临着贬值的风险,这时企业进行投资可以避免风险,实现资本保值;与客户应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取得长期负债,保持资本成本的稳定。在通货膨胀持续期,企业可以采用比较严格的信用条件,减少企业债权;调整财务政策,防止和减少企业资本流失等等。三、金融环境(一)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工具是融通资金的双方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资金交易、转让的工具,具体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两大类。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行
13、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场所。(二)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期限、功能、融资对象、交易金融工具的属性或地理范围等标准分类。(三)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短期资金融通。货币市场主要有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等。(四)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长期资本融通,它是实现长期资本融通的场所。四、法律环境(一)法律环境的范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法律规范内进行的。法律既约束企业的非法经济行为,也为企业从事各种合法经济活动提供保护。(二)法律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法律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范围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公
14、司治理结构、投融资活动、日常经营、收益分配等。不同种类的法律,分别从不同方面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第二章预算管理基本要求(一)掌握各种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的编制(二)熟悉预算编制的各种方法(三)熟悉预算的执行与考核(四)了解预算的概念、作用、预算体系考试内容第一节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一、预算的特征与作用(一)预算的特征预算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的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的详细安排。预算具有如下两个特征:预算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或目标保持一致;其次,数量化和可执行性是预算最主要的特征。(二)预
15、算的作用预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预算通过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预算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预算可以作为各目标业绩考核的标准。二、预算的分类与预算体系(一)预算的分类企业预算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根据预算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业务预算(即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预计预算;从预算指标覆盖的时间长短划分,企业预算分为长期和短期预算。(二)预算体系各种预算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一般将由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组成的预算体系,又可称为全面预算体系。三、预算工作的组织预算工作的组织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考核层: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应当对企业预算
16、的管理工作负总责;预算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主要拟订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预算目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企业预算的跟踪管理,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与建议;企业内部生产、投资、物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与考核等工作;企业所属基层单位是企业预算的基本执行单位。第二节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一
17、、预算编制方法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编制方法固定预算编制方法,又称静态预算编制方法,是根据预算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各该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支出的费用水平。(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增量预算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
18、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增量预算以过去的费用发生水平为基础,主张不需在预算内容上作较大的调整。零基预算的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它是在编制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一切以零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方法。(三)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编制方法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期间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地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
19、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长度(一般为12个月)的一种预算方法。二、预算编制程序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一)下达目标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预算目标,并确定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委员会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二)编制上报各预算执行单位按照企业预算委员会下达的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单位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三)审查平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四)审议批准企业预算委员会应当责成
20、有关预算执行单位进一步修订、调整。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五)下达执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一般在次年3月底以前,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第三节预算编制一、企业年度预算目标与目标利润预算(一)年度预算目标预算目标源于战略规划、受制于年度经营计划,是运用财务指标对企业及下属单位预算年度经营活动目标的全面、综合表述。通过预算目标,高层管理者可将战略和计划传达给整个组织;每个部门也可以明确在实现战略与计划中需要履行的预算方针与目标责任。企业年度预算目标
21、的确定必须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建立预算目标的指标体系2.测算并确定预算目标的指标值(二)目标利润预算方法预算目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预计目标利润。目标利润的测算,应在考虑企业出资人盈利要求及战略安排、企业发展对利润的需求等基础上,充分评判主客观条件,进而根据预算年度生产经营、财务活动进行确定。为了能够确定一个既积极又可靠的利润目标,企业除全面考虑其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生产经营上的可能性外,还应综合考虑生产经营的分项指标,根据总体指标和分项指标的关系进行综合平衡,制定正确的利润规划。企业未来预算期间的目标利润预算通常可用下列方法进行:1.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
22、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与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目标利润预计产品产销数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费用2.比例预算法比例预算法是利用利润指标与其它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比例关系,来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由于销售利润与产品销售收入的多少、产品成本的水平、企业资金总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可以分别采用以下比例预算法测定企业的目标利润:(1)销售收入利润率法它是利用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销售利润多少完全取决于销售收入的多寡,两者成正比例变动。企业可以在上期实际销售收入利润率(或前几期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
23、)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利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2)成本利润率法它是利用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的比例关系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式中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是按成本费用资料加以确定的,而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则可按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确定。(3)投资资本回报率法它是利用利润总额与投资资本平均总额的比例关系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目标利润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按投资资本回报率确定目标利润的实质,就是按要求的企业投资利润率测算目标利润。(4)利润增长百分比法它是根据有关产品上一期间实际获得
24、的利润额和过去连续若干期间的平均利润增长幅度(百分比),并全面考虑影响利润的有关因素的预期变动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目标利润上期利润总额(1+利润增长百分比)3.上加法它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不断积累和提高股东分红水平等需要,匡算企业净利润,再倒算利润总额(即目标利润)的方法。企业留存收益=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净利润=或:=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目标利润=二、主要预算的编制通过目标利润预算确定利润目标以后,即可以此为基础,编制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的编制应以销售预算为起点,根据各种预算之间的勾稽关系,按顺序从前往后逐步进行,直至编制出预计财务报表。(一)销售预算销售预算
25、指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年度目标利润确定的预计销售量、销售单价和销售收入等参数编制的,用于规划预算期销售活动的一种业务预算。(二)生产预算生产预算是规划预算期生产规模而编制的一种业务预算,它是在销售预算的基础上编制的,并可以作为编制材料采购预算和生产成本预算的依据。(三)材料采购预算材料采购预算是为了规划预算期材料消耗情况及采购活动而编制的,用于反映预算期各种材料消耗量、采购量、材料消耗成本和材料采购成本等计划信息的一种业务预算。(四)直接人工预算直接人工预算是一种既反映预算期内人工工时消耗水平,又规划人工成本开支的业务预算。(五)制造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是指反映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
26、接人工以外的一切不能直接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间接制造费用的预算。(六)单位生产成本预算单位生产成本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各种产品生产成本水平的一种业务预算。(七)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是以价值形式反映整个预算期内为销售产品和维持一般行政管理工作而发生的各项目费用支出计划的费用预算。该预算与制造费用预算一样,需要划分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列示。(八)专门决策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往往涉及长期建设项目的资金投放与筹措,并经常跨年度。(九)现金预算现金预算,是将业务预算各表中反映的现金收支额和决策预算的现金投资额汇总列出现金收入总额、现金支出总额、现金余缺数及投资、融资数额的预算。(十)预计利润表预
27、计利润表是用来综合反映企业在计划期的预计经营成果,是企业财务预算中最主要的预算表之一。(十一)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资产负债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在计划期末预计的财务状况。它的编制需以计划期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然后根据计划期间各项预算的有关资料作必要的调整。第四节预算的执行与考核一、预算的执行企业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到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企业应当将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将年度预算细分为月份和季度预算,以分期预算控制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企业应当强化现金流量
28、的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销售、生产和成本费用预算,努力完成利润指标,建立预算报告制度,要求各预算执行单位定期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利用财务报表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执行单位、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以至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提供财务预算的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企业预算目标的影响等财务信息,促进企业完成预算目标。二、预算的调整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财务预算,一般不予调整。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预算。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的弹性预算机制,企业调整预算,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提出
29、书面报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对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预算委员会以至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三、预算的分析与考核企业应当建立预算分析制度,由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预算的执行偏差。开展预算执行分析,企业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充分收集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有关信息资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平衡分析等方法,针对预算的执行偏差,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充分,客观地分析产生的原因,提
30、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建议,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企业预算委员会应当定期组织预算审计,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预算审计可以采用全面审计,或者抽样审计。预算年度终了,预算委员会应当向董事会或者经理办公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依据预算完成情况和预算审计情况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应当结合年度内部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与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的奖惩挂钩,并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参考。第三章筹资管理基本要求(一)掌握股权筹资、债务筹资和衍生金融工具筹资(二)熟悉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方法(三)熟悉资本成本计算和资本结构决策方法(四)了解筹资的概念、分类考
31、试内容第一节筹资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其他需要,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筹措和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一、筹资的分类企业筹资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股权筹资、债务筹资及其他筹资股权资本是企业依法长期拥有、能够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债务资本是企业按合同取得的在规定期限内需要清偿的债务,是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衍生工具筹资是以股权或债权为基础产生的新的融资方式。如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最常见的可转换债券融资、认股权证融资。(二)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直接筹资是企业直接与资金供应者协商筹集资金。间接筹资是企业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筹集资
32、金。(三)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内部筹资是指企业通过利润留存而形成的筹资来源。外部筹资是指企业向外部筹措资金而形成的筹资来源。(四)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长期筹资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筹资活动。短期筹资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使用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金筹集活动。二、筹资管理的原则(一)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筹措资金企业的筹资行为和筹资活动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法律法规和投资合同约定的责任,合法合规筹资,依法信息披露,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二)分析生产经营情况,正确预测资金需要量企业筹集资金,首先要合理预测确定资金的需要量。筹资规模与资金需要量应当匹配一致。(三)合理安排筹资时间,
33、适时取得资金企业筹集资金,还需要合理预测确定资金需要的时间。要根据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适时获取所需资金。使筹资与用资在时间上相衔接。(四)了解各种筹资渠道,选择资金来源企业应当在考虑筹资难易程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来源资金的成本进行分析,尽可能选择经济、可行的筹资渠道与方式,力求降低筹资成本。(五)研究各种筹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企业筹资要综合考虑股权资金与债务资金的关系、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关系、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的关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三、企业资本金制度资本金制度是国家就企业资本金的筹集、管理以及所有者的责权利等方面所作的法律规范。(一)资本金的本质特征设立企业必须有
34、法定的资本金。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是投资者用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承担民事责任而投入的资金。从性质上看,资本金是投资者创建企业所投入的资本,是原始启动资金;从功能上看,资本金是投资者用以享有权益和承担责任的资金;从法律地位来看,投资者只能按所投入的资本金而不是所投入的实际资本数额享有权益和承担责任;从时效来看,投资者不得随意从企业收回资本金,企业可以无限期地占用投资者的出资。(二)资本金的筹集企业资本金必须满足、公司法的最低限额规定。资本金的出资方式可以采取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两种形式出资。资本金缴纳的期限通常有三种办法:一是实收资本制;二是授权资本制;三是折衷资本制
35、。不同出资方式下,应按照评估金额确定资本金的出资额。(三)资本金的管理原则企业资本金的管理,应当遵循资本保全这一基本原则。实现资本保全的具体要求,可分为资本确定、资本充实和资本维持三大部分内容。第二节股权筹资一、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一)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吸收国家投资;吸收法人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吸收社会公众投资。(二)吸收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以货币资产出资;以实物资产出资;以土地使用权出资;以工业产权出资。(三)吸收直接投资的程序:确定筹资数量;寻找投资单位;协商和
36、签署投资协议;取得所筹集的资金。(四)吸收直接投资的筹资特点:能够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容易进行信息沟通;手续相对比较简便;筹资费用较低;资本成本较高;公司控制权集中;不利于公司治理;不利于产权交易。二、发行普通股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措股权资本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凭证。股票作为一种所有权凭证,代表着股东对发行公司净资产的所有权。股票只能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一)股票的特征与分类股票的特点包括永久性、流通性、风险性、参与性。股东的权利包括公司管理权、收益分享权、股份转让权、优先认股权、剩余财产要求权。股票的种类按股东权利和义务,分为普通股股票和优先股股票;按票面
37、是否记名,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按发行对象和上市地点,分为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股票发行与上市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的方式。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首度发行的一般程序包括发起人认足股份、交付股资、提出公开募集股份的申请、公告招股说明书,签订承销协议、招认股份,缴纳股款、召开创立大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办理公司设立登记,交割股票。发行后的股票可以上市流通交易。(三)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包括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
38、行两种类型。公开发行股票又分为首次上市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公开发行股票,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也叫定向发行。(四)引入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是指与发行人具有合作关系或有合作意向和潜力,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能够和上市公司之间形成紧密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由此增强公司经营实力、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五)发行普通股的筹资特点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散公司控制权,有利于公司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没有固定的股息负担,资本成本较低。能增强公司的社会声誉。促进股权流通和转让。筹资费用较高,手续复杂。不易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公司控制权
39、分散,公司容易被经理人控制。三、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是其留存在企业内部、未向外分配的利润。留存收益的筹资途径包括提取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利用留存收益的筹资特点有:不用发生筹资费用、维持公司的控制权分布、筹资数额有限。四、股权筹资的优缺点(一)股权筹资的优点股权筹资的优点:它是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是企业良好的信誉基础,财务风险较小。(二)股权筹资的缺点股权筹资的缺点:资本成本负担较重、容易分散公司的控制权。第三节债务筹资债务筹资主要是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向社会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以及赊购商品或服务等方式筹集和取得的资金。一、银行借款银行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人的、需要还本付息
40、的款项。(一)银行借款的种类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按机构对贷款有无担保要求,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按企业取得贷款的用途,分为基本建设贷款、专项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二)银行借款的程序与保护性条款银行借款的程序包括:提出申请、银行审批、签订合同、取得借款。长期借款的保护性条款包括三类:(1)例行性保护条款;(2)一般性保护条款;(3)特殊性保护条款。(三)银行借款的筹资特点银行借款的筹资特点包括:筹资速度快、资本成本较低、筹资弹性较大、限制条款多、筹资数额有限。二、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又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
41、付息的有价证券。(一)发行债券的条件与种类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公司或者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发行债券的资格。公司债券的种类,按是否记名,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按是否能够转换成公司股权,分为可转换债券与不可转换债券;按有无特定财产担保,分为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二)发行债券的程序发行债券程序包括:作出决议、提出申请、公告募集办法、委托证券经营机构发售、交付债券。(三)债券的偿还债券偿还时间按其实际发生与规定的到期日之间的关系。分为提前偿还与到期偿还两类,其中后者又包括分批偿还和一次偿还两种。(四)发行公司债券的筹资特点一次筹资数额大、
42、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社会声誉、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条件少、能够固定资本成本的负担、发行资格要求高、手续复杂、资本成本较高。三、融资租赁租赁,是指通过签订资产出让合同的方式,使用资产的一方(承租方)通过支付租金,向出让资产的一方(出租方)取得资产使用权的一种交易行为。(一)租赁的特征与分类租赁的基本特征包括: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租金的分期回流。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二)融资租赁的基本程序与形式融资租赁的基本程序包括:选择租赁公司、提出委托申请、签订购货协议、签订租赁合同、交货验收、定期交付租金、合同期满处理设备。融资租赁的基本形式包括:直接租赁、售后回租和杠杆租赁。(三)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租
43、金的构成包括设备原价及预计残值、利息、租赁手续费。租金的支付方式按支付间隔期长短,分为年付、半年付、季付和月付等方式;按在期初和期末支付,分为先付和后付;按每次支付额,分为等额支付和不等额支付。我国融资租赁实务中,租金的计算大多采用等额年金法。(四)融资租赁的筹资特点在资金缺乏情况下,能迅速获得所需资产、财务风险小、财务优势明显、融资租赁筹资的限制条件较少、租赁能延长资金融通的期限、免遭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资本成本高。四、债务筹资的优缺点债务筹资的优点包括筹资速度较快、筹资弹性大、资本成本负担较轻、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稳定公司的控制权。债务筹资的缺点包括不能形成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财务风险较大、
44、筹资数额有限。第四节衍生工具筹资一、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型证券,是公司普通债券与证券期权的组合体。(一)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性质:证券期权性、资本双重性、赎回与回售。(二)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包括:标的股票、票面利率、转换价格、转换比率、转换期、赎回条款、回售条款、强制性转换调整条款。(三)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包括:最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可转换债券发行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还应当符合关于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四)可转换债券的筹资特点包括:筹资灵活性、资本成本较低、筹资效率高、存在不转换的财务压力、存在回售的财务压力、股价大幅度上扬的风险。二、认股权证认股权证是一种由上市公司发行的证明文件,持有人有权在一定时间内以约定价格认购该公司发行的一定数量的股票。(一)认股权证的基本性质认股权证具有证券期权性,它是一种投资工具。(二)认股权证的种类认股权证有不同的分类,如美式认股证与欧式认股证;长期认股权证与短期认股权证等。(三)认股权证的筹资特点认股权证是一种融资促进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