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 一名中学生的重力约为()A. 0.5牛B. 5牛C. 50牛D. 500牛2.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最接近()A. 1米/秒B. 10米/秒C. 1厘米/时D. 10千米/分3.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力的作用有可能没有作用效果B. 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C. 只有一个物体有可能受到力的作用D.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4. 下列做法能增大摩擦力的是()A. 在手提包的拉链上涂些蜡B. 减小物体间的压力C. 在轴承的滚珠上加润滑油D. 鞋底上做些凹凸不平的花纹5
2、. 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 起子B. 镊子C. 钢丝钳D. 托盘天平6. 如图所示,用力F匀速提起重为G的物体A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关于所用滑轮的种类和力F的大小,正确的判断是()A. 动滑轮,F=GB. 动滑轮,F=0.5GC. 定滑轮,F=GD. 定滑轮,F=0.5G7. 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B点挂一重物G,若在A点分别施力F1、F2,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A. F1F2B. F1=F2C. F1F2D. F1F28. 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分别用钢索吊着,甲物体以3米/秒的速度向上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以5米/秒的速度向下匀速直线运动,若空气阻
3、力不计,则钢索对甲,乙两物体的拉力F1和F2的关系是()A. F1=F2B. F1F2C. F1F2D. 无法确定9. 某同学静止立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为()A. 人对木板的压力与木板对人的支持力B. 人的重力与木板对人的支持力C. 人对木板的压力与人的重力D. 木板的重力与人对木板的压力10.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经过12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 甲在乙前面1.2米处B. 甲在乙前面2.4米处C. 乙在甲前面1.2米处D. 乙在甲前面2.4米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9.0分)11. 物
4、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_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必须选择一个标准物体作为_。12.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60米,它的速度是_米/秒,它10秒内通过的路程是_米,它第10秒内通过的路程是_米。13. 投向空中的篮球,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那么篮球只受到_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14. 体育运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运动员挥拍用力击打乒乓球主要是为了改变球的_;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主要是为了改变弓的_;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有的_
5、继续向前运动。(本题均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15. 把重力为1牛的石子竖直向上抛起后,如果石子在空中所受的阻力总为0.2牛,那么当石子在空中上升时所受力的合力为_牛,方向竖直向_;当石子下落时所受力的合力为_牛,方向竖直向_。16. 已知杠杆平衡时,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为2:1,且阻力为12牛,则动力为_牛;若杠杆的阻力与动力之比为2:1,动力臂为20厘米时,阻力臂为_厘米。17. 公共汽车突然启动的时候,乘客会倒向汽车行驶的_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这是乘客具有_的缘故。18. 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是_的。如图所示的s-t图象反映了游
6、船在某段江面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_米/秒,它在3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米。19. 如图所示,在杠杆的B处挂有60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平衡,需要在杠杆的A处至少加_牛的力,且方向为竖直向_。20. 如图所示,A,B两个滑轮中A是_(选填“动滑轮”或“定滑轮”),若物体G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30牛,要使G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2米,绳子端的拉力F1为_牛,拉力F1移动的距离为_米;F2为_牛。拉力F2移动的距离为_米。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21. 杠杆的动力臂l1为0.3米,动力F1为200牛,阻力F2为300牛,求杠杆平衡时的阻力臂l2。22.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
7、程是1500米,步行走回家需要25分钟;求:(1)小明步行的速度。(2)若改骑自行车,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时,则骑自行车回家的时间。23. 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从高处竖直下落。求:物体所受到的重力G。若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大小为3牛,则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及方向。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7.0分)24.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以绕支点O自由转动,在F1和F2作用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力F1和F2对应的力臂L1和L2。25. 如图,重6牛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A的重力G。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26. 某同学用纸带固
8、定在小车上,然后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作直线运动时的运动情况,调节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相等,小车运动时,得到打点的纸带,量出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做出了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1)小车运动的速度为_米/秒。(2)经过3秒,小车运动的路程为_米。(3)小车的运动是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7. 如图所示是“用弹簧测力计测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1)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为_牛,最小分度为_牛。(2)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必须使该物体处于_状态。(3)此时物体所受拉力为_牛;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牛。28.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
9、验中。(1)应保持物体处于_或_状态进行研究。(2)在图中,应该用图_(选填“(a)”或“(b)”)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物体受到两个拉力平衡时,这两个力应满足的所有条件:_。(4)实验时,若木板太重或桌面不光滑,则_(选填“会”或“不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29.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完成空格处的填写。(1)实验目的:_。(2)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_、钩码、线。(3)实验步骤:先将杠杆的支在支架上,若发现杠杆的右端比左端低,则应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杠杆两端的_。在实验中,改变钩码的_或位置,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某同学重复
10、进行了三次实验,他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4)数据记录:根据图(1)(2)(3),每个钩码的重力都为1牛,杠杆上每小格表示4厘米,把表格填写完整。实验次数动力F1(牛)动力臂l1(厘米)动力动力臂F1l1 _ 阻力F2(牛)阻力臂l2(厘米)阻力阻力臂F2l2 _ 11882_ 8221224_ 824344_ 11616(5)实验结论:当杠杆平衡时,_。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得重力G=mg=50kg10N/kg=500N;故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0N符合实际;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
11、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答案】A【解析】解:由生活经验和对速度单位的理解可知,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千米/小时或1米/秒左右。故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速度单位的认识,通过必要的计算,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3.【答
12、案】D【解析】解:A、有力的产生就有力的作用效果。不合题意。C、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存在力的作用。如重1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竖直向上10N的拉力时,物体虽然与地面接触,但两者之间没有力的作用。不合题意。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不合题意。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符合题意。故选:D。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此题考查了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相互作用,要分清会运用。4.【答案】D【解析】解:A、在手提包的拉链上涂些蜡,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A不合题
13、意;B、减小物体间的压力,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C、在轴承的滚珠上加润滑油,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D、鞋底上做些凹凸不平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
14、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5.【答案】B【解析】解:A、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B、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C、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D、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选:B。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
15、不省力。6.【答案】B【解析】解:如图所示,提升物体时,滑轮一起上升,为动滑轮,不计滑轮重及摩擦,F=G=0.5G。故选:B。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据此分析判断。本题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利用动滑轮拉力的计算,属于基础题目。7.【答案】C【解析】解:杠杆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F1的力臂是OA,F2的力臂是OC,在RtOCA中,OCOA,所以F2F1。故选:C。杠杆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比较F1、F2动力臂大小的变化,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动力大小的变化。杠杆平衡条件是解
16、决杠杆平衡问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8.【答案】A【解析】解:物体的质量相同,根据G=mg可知重力相同,物体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物体在竖直方向上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这两个力都是平衡力,大小相等,物体的重力相同,物体受到的拉力相同,所以F1=F2,故A正确。故选:A。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进行判断。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常用的一种方法。9.【答案】B【解析】解:A、人对木板的压力与木板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B、人的重力与木板
17、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C、人对木板的压力与人的重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木板的重力与人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不同,方向都是向下的,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B。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两个力才是平衡力。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两个力满足四个条件时,才是一对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特别要抓住“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一关键条件。10.【答案】D【解析】解:根据图象,经过12s,甲
18、车行驶4.8m;乙车在6s内行驶了3.6m,因此12s行驶:3.6m2=7.2m因为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12s时甲在乙的前面:7.2m-4.8m=2.4m处。故选:D。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小车经过6s时的路程,通过比较大小得出两车的位置关系。学会看S-t图象,能读对应时间的路程和行驶某路程所用的时间,会求某图象对应的物体运动的速度。11.【答案】位置 静止 参照物【解析】解: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体的普遍规律,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
19、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故答案为:位置;静止;参照物。(1)在物理学中,将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宇宙间的运动是绝对的;(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机械运动概念的掌握,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答。12.【答案】8 80 8【解析】解:物体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60米,则其速度:v=8m/s;由v=可得,它10秒内通过的路程:s=vt=8m/s10s=80m。它第10
20、秒内通过的路程:s=vt=8m/s1s=8m。故答案为:8;80;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已知速度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路程。本题考查了求速度与运动路程问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3.【答案】重 地球【解析】解:不计空气阻力,投向空中的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所以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答案为:重;地球。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相关知识,重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一定要掌握
21、。14.【答案】运动状态 形状 运动状态【解析】解:运动员挥拍用力击打乒乓球,乒乓球的方向和速度不断发生变化,就是因为人对乒乓球施加了力的作用,从而使乒乓球改变了运动状态。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就是因为射箭运动员对弓施加了力的作用,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分别填:运动状态;形状;运动状态。本题需要从力的作用效果和惯性两个方面去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和惯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5.【答案】1.2 下 0.8 下【解析】解:石子在空中上升时,受到竖直向下的
22、重力和阻力作用,因此石子受到的合力:F合=1N+0.2N=1.2N,方向竖直向下;当石子下落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故石子所受力的合力为F合=1N-0.2N=0.8N,方向竖直向下。故答案为:1.2;竖直向下;0.8;竖直向下。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和,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同一直线上不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力中较大力的方向相同。本题考查了苹果的受力分析与力的合成,正确受力分析、掌握力的合成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6.【答案】6 10【解析】解:若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为2:1,且阻力为12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
23、2L2得,动力:F1=6N;若杠杆的阻力与动力之比为2:1,动力臂为20厘米时,阻力臂:L2=10cm。故答案为:6;10。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代入有关数值解出此题。记住杠杆的平衡条件,灵活变形应用是解此题的技巧点。17.【答案】相反 惯性【解析】解:汽车启动前,原来人和车都处于静止状态,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的下半身随着车一起运动,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所以人会后倾,即他会向跟车行相反的方向倾倒。故答案是:相反;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汽车突然起动或转弯时,由于惯性,乘客总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考查了学生对惯性概念的掌握和理
24、解,要学会用惯性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8.【答案】运动 1 30【解析】解:(1)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与游船之间有位置的改变,就说明浦江两岸的建筑是运动的。(2)由图象可得该游船行驶30秒时,对应的通过的路程是30米。则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v=1m/s。故答案为:运动、1、30。本题考查的知识点:(1)物体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会应用运动物体的速度公式v=进行计算。(1)判断物体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与所选的参照物作比较,不要想当然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以地面为默
25、认的参照物是在题干中未注明参照物的情况下。(2)游船的某一段时间对应路程从图象中对应的坐标得出,然后利用公式v=s/t求解,同时要在求解过程中有单位,且单位统一。19.【答案】150 上【解析】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由图可知当力的方向跟杠杆OA垂直向上(竖直向上)时动力臂最长、动力最小:设阻力臂OB=L,动力臂OA=4L,F=150N。故答案为:150;上。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由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据此分析求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知道在
26、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是本题的关键。20.【答案】定滑轮 30 2 15 4【解析】解:A滑轮为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不考虑绳重和滑轮摩擦时,拉力最小,F1=f=30N,不省力不省距离,拉力F1移动的距离为2米;B滑轮为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考虑绳重和滑轮摩擦时,拉力最小,F2=f=30N=15N,省一半力,费一半的距离,要使G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2米,拉力F2移动的距离为22m=4m。故答案为:定滑轮;30;2;15;4。先确定使用的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再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分析回答,注意:不考虑绳重和滑轮摩擦时用的力最小。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动滑轮
27、、定滑轮特点的了解与掌握,据图确定使用的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是本题的关键。21.【答案】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L1=F2L2,L2=0.2m。答:杠杆平衡时的阻力臂是0.2m。【解析】知道动力臂、动力大小、阻力大小,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阻力臂的大小。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题目22.【答案】解:t=25min=1500s。则小明步行的速度v=1m/s。v=15km/h,则骑自行车回家的时间t=0.1h。答:小明步行的速度1m/s。若改骑自行车,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时,则骑自行车回家的时间0.1h。【解析】已知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步行走回家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
28、计算小明步行的速度。若改骑自行车,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时,则骑自行车回家的时间。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属于简单计算题,难度不大。23.【答案】解:(1)G=mg=10kg9.8N/kg=98N;(2)物体下落时,阻力竖直向上,物体受到的合力:F合=G-f=98N-3N=95N,合力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同:竖直向下。答:(1)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N;(2)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为95N、方向为竖直向下。【解析】(1)利用G=mg求物体受到的重力;(2)同一直线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本题考查了重力的计算、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对物体
29、正确受力分析,掌握力的合成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4.【答案】解:反向延长力F1、F2画出两个力的作用线,然后从支点O分别做两个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则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分别为力臂L1和L2,如图所示:【解析】力臂是由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分别从支点向两个力的作用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动力臂、阻力臂。力臂的画法: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25.【答案】解: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大小为6N,可确定标度为3N,故画重力的图示如图:【解析】根据力的图示的定义,将小球所
30、受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本题考查了力的图示的作法,要注意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设定标度时,要注意力必须是标度的整数倍。线段要有截取痕迹,在线段末端标出力的大小。26.【答案】2 6 匀速【解析】解:(1)由图可知,小车4s运动的路程为8m,则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2m/s。(2)由图可知,经过3秒,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米。(3)由图象可知,物体运动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2;(2)6;(3)匀速。(1)根据图象读出小车在某一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2)根据图象得出经过3秒,小车运动的路程。(3)在s-t图象中,物体运动的
31、图象是一条斜线。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27.【答案】06 0.2 匀速直线运动 3 3【解析】解:(1)由图可知,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为06牛,最小分度为0.2牛。(2)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必须使该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3)读图可知,此时物体所受拉力为3牛,根据二力平衡,此时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3牛。故答案为:(1)06;0.2;(2)匀速直线运动;(3)3;3。测力计所测量的最大值是其
32、量程,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分度值;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判断力的大小。本题主要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以及对二力平衡条件的运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来通过读取拉力得出摩擦力,是我们必须熟知的。28.【答案】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b)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会【解析】解:(1)在实验中,应保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进行研究。(2)在图中,如果直接将弹簧测力计的两个挂钩拉在一起无法探究两个力是否需要在一条直线上,也无法探究是否需要在同一物体上,因此,应该用图(b)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物体受到两个拉力平衡时,这两个
33、力应满足的所有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实验时,若木板太重或桌面不光滑,则重力或摩擦力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故答案为:(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b);(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会。(1)在实验中,应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据此解答;(2)从实验探究过程的角度分析,能否直接将弹簧测力计的两个挂钩拉在一起;(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在实验中,应尽量避免物体的重力或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首先要搞清二力平衡的条件
34、,明确实验目的,才能够确定方案进行操作。29.【答案】探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条件 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左 平衡螺母 个数 水平 便于测量力臂 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牛厘米 牛厘米 4 3 16 动力动力臂等于阻力阻力臂(F1l1=F2l2)【解析】解:(1)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实验目的是:探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条件;(2)(1)钩码的作用是对研究对象产生拉力的作用,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代替,还可以直接读出拉力大小,长度需用刻度尺测量,所以实验器材还需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3)杠杆的右端比左端低,即杠杆的左端比较高,所以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要向左端调节。在实验中,改变钩码的
35、个数或位置,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这样做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才具有普遍性,结论才正确;(4)根据表格可得,动力动力臂F1l1(阻力阻力臂F2l2)的单位:牛厘米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对于第1次实验:1N8cm=2NL2,得L2=4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对于第2次实验:2N12cm=F8cm,得F=3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对于第3次实验:动力动力臂F1l1=4N4cm=16Nc
36、m;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次数动力F1(牛)动力臂l1(厘米)动力动力臂F1l1牛厘米阻力F2(牛)阻力臂l2(厘米)阻力阻力臂F2l2牛厘米118824822122438243441611616(5)实验结论: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等于阻力阻力臂(F1l1=F2l2)。故答案为:(1)探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3)左;平衡螺母;个数;水平;便于测量力臂;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4)如上图;(5)动力动力臂等于阻力阻力臂(F1l1=F2l2)。(1)根据“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确定实验目的;(2)钩码的作用是对研究对象产生拉力的作用,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37、来代替,还可以直接读出拉力大小,用刻度尺测量力臂;(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重力的方向跟杠杆垂直),这样调节便于直接读取力臂的大小、同时能够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如果杠杆不再水平位置平衡,可通过反向(向偏高的一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才具有普遍性,结论才正确。(4)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计算出表格中需要的数据。(5)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本题考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知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使实验简单化,便于探究。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