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80.50KB ,
文档编号:5560627      下载积分:1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56062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年苏教版八下物理《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考试测试卷(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苏教版八下物理《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考试测试卷(解析版).doc

1、2019年苏教版八下物理第7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2从微观世界到无垠的宇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下列科学家中,在实验基础上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是()A阿伏伽德罗B道尔顿C汤姆孙D卢瑟福3在探索比原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汤姆生B卢瑟福C托勒玫D哥白尼4在太阳系中,地球属于()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5下列物质中没有一定

2、体积的是()A金刚石B木头C氧气D矿泉水6下列事例中,属于静电(摩擦起电)现象的是()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起纸屑;将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头发被吸引;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的另一端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会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ABCD7在有些地毯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夹杂一些不锈钢丝,其作用主要是()A钢丝能增大摩擦B钢丝能反射光、美观C钢丝容易传递热D钢丝能把由于摩擦所带的电荷及时导走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应用静电的事例是()A飞机的机体突出部位装有尖端放电器B油罐车尾部拖有一根拖地带C地毯中夹进一些导电纤维D电源

3、使复印机里的硒鼓表面带上正电荷9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dnmuduji)”。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子、干草等的微小屑末(芥)。这一记述说明()A自然界只存在一种电荷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D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10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带正电荷(选填“质子”或“中子”),而组成质子和中子的更小的粒子叫 。12

4、卢瑟福建立的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中,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运动的是 ,原子核内带正电荷的是 。13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在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14物体由于带电(静电),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有利和有害两方面,请你举出两个例子。利用静电的事例: ,防止静电危害的事例: 。15如图所示是一种衣服吸毛刷,只要在衣服上滚动几下,就可以吸走衣服上的灰尘。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原理是摩擦起电和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

5、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发现这些观点均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2)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如图甲是卢瑟福用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3)卢瑟福在散射实验中(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17请阅读无处不在的静电并回答下列各题。无处不在的静电在干

6、燥的北方冬季,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现象。这些神奇的静电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内带正电的质子数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数相等,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部因素影响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 BA原子因减少电子而带有正电,B原子因增加电子而带负电,从而造成电子分布不平衡。这些外部因素包

7、括各种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就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所以说静电现象无处不在。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摩擦起电是 能转化为电能。(2)下列所列举的四种微粒中,其中尺度最大的应该是 A分子B电子C原子D质子(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事例中比较容易产生静电的是

8、A穿全棉的衣服B使用加湿器增加房间湿度C使用尼龙围巾(4)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质子发生了转移B电子发生了转移C原子核发生了转移2019年苏教版八下物理第7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1)分子动理论认为: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星小微粒,它还可以再分,只是如果再分,就不是原来的物质了;(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的不变的最小微粒,但是分子还可以再分,故A错误;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只是如果再分,就

9、不是原来的物质了,故B正确;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红墨水在水中散开就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错误;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八个行星绕着太阳转,而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宇宙的知识和分子动理论的知识。2【分析】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这一模型也被称为“行星模型”。【解答】解:1909年,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论。故选:D。【点评】熟悉基本的物理学史,掌握主要的物理学家的主要成就,难度不大,属于基础

10、题。3【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家及其成就的了解作答。【解答】解: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人类开始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电子的发现及有关的物理学史,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和科学家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即可解答,难度不大。4【分析】根据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的定义进行判断:恒星是能发光的星体;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卫星是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彗星是星际间物质。【解答】解:地球不能发光,围绕太阳这颗恒星运行,所以地球是行星。故选:A。【点评】掌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分析】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

11、液态和气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故A不符合题意;B、木头属于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故B不符合题意;C、氧气属于气体,没有具体的形状和体积。故C符合题意;D、矿泉水属于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具体的形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是基础性题目。6【分析】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解: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由于摩擦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

12、轻小物体的性质,属于静电现象;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由于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能吸引纸屑,属于静电现象;摩擦过的气球由于带电所以能吸引头发,属于静电现象;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的另一端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塑料绳和手摩擦起电,塑料绳带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会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属于静电现象;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正电荷与负电荷及摩擦起电的现象,这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现象,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7【分析】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会发生转移,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或缺少电

13、子而带上电荷。地毯会在摩擦过程中产生静电。【解答】解:当人在地毯上走过时,脚与地毯之间相互摩擦会使地毯带上电荷,带电体会吸收灰尘等轻小物体,如果加一些不锈钢丝可以将由于摩擦而使地毯所带的静电导入大地,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故选:D。【点评】掌握摩擦起电的原因和摩擦起电的实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中考的重要考查方向。8【分析】静电危害是由于相互间不断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静电,不及时导走,会出现放电危害。【解答】解:A、飞机的机体突出部位装有尖端放电器,是为了导走因摩擦产生的电荷,属于防止静电危害。故A错误;B、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油和罐之间不断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

14、静电,通过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及时导走,这是防止静电危害。属于防止静电危害。故B错误;C、导电纤维的作用是把鞋底与地毯摩擦产生的电荷传到大地上,以免发生静电危害。属于防止静电危害。故C错误;D、静电复印机是利用静电正、负电荷能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属于静电的应用。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9【分析】科学证明,自然界只有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摩擦

15、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解答】解:A、自然界是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错误;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B错误;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甲壳能吸引芥菜子、干草等的微小屑末,说明不是同种电荷,故C错误;D、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经过摩擦带电的甲壳能吸引芥菜子、干草等的微小屑末,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认真阅读,读懂题意是判断的基础。10【分析】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解答】解: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

16、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我们身边现象考查带电体的性质,即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还可以再分,分成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的。【解答】解:原子是由位于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与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故

17、答案为:质子;夸克。【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是一道基础题,应当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2【分析】根据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理论,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圆周运动,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与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质子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原子核高速旋转。故答案为:电子;质子。【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是一道基础题。13【分析】根据我们对于汤姆生的物理学成就和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了解进行解答。【解答】解:19世纪末,英

18、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理论认为,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其中原子核又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故答案为:汤姆生;卢瑟福。【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14【分析】静电对人类有利的方面就加以利用,对人类有危害的方面就避免和防止。利用还是防止主要看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解答】解:利用静电的事例:静电除尘,利用静电把空气电离,除去烟气中的粉尘;静电喷涂,利用静电吸附,将涂料微粒均匀地喷涂在接地金属物体上;静电复印,复印机复印文件资料,就是利用静电墨粉成

19、在鼓上;防止静电危害的事例:油罐车后面装一条拖地铁链,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不断的相互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静电,通过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及时导走,这是防止静电危害;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飞机上的着地轮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做轮胎,是为了及时地把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电荷通过导体而转移给大地,以免发生放电现象,保证飞机和乘客的安全。故答案为:静电除尘;油罐车后面装一条拖地铁链。【点评】静电对人有利的就是利用,对人有害的就是防止,如:油罐车拖一条铁链、飞机机轮用导电橡胶制成、织地毯时夹一些不锈钢丝都是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而静电复印是利用静电为人类服务。15【分析】(1)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

20、,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解答】解:刷滚动时,毛刷与衣物摩擦使毛刷上带了电,带电的毛刷可以轻小物体,从而把灰尘和微小脏物吸到刷内。故答案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点评】此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应用,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6【分析】(1)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现代原子理论认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根据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3)根据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的粒子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极少数的粒子发生了大的偏转进行解答。【解答】解:(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非

21、“嵌着葡萄干的面包”或“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2)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3)从现象可知绝大多数粒子通过金箔时没有受到阻碍,说明了原子里面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只有极少数与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发生了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大的偏转;故答案为:(1)错误;(2)A;(3)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给信息解题的能力,难度较小。17【分析】(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在分析过程中,主要是看在该过程中消耗了什么形式的能量,同时又产生了什么形式的能量;(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

22、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3)容易得失电子材料,并且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容易静电产生现象;(4)静电也就是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产生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解答】解:(1)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同时产生了电能,则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可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几乎占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因此,尺度最大的应该是分子,故A正确;(3)容易得失电子材料,并且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容易静电产生现象,据此可知:A、全棉的衣服不容易得失电子,不容易产生静电,故A不符合题意;B、水是导体,使用加湿器增加房间湿度,不容易产生静电,故B不符合题意;C、尼龙围巾容易得失电子,并且尼龙是绝缘体,容易产生静电,故C符合题意;(4)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的过程中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所以静电现象产生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故B正确。故答案为:(1)机械;(2)A;(3)C;(4)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关于静电的产生与应用,从各种实例的原理出发就可以判断出答案。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