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第第5章章 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非随意注意选择注意注意网络和信息流儿童注意缺陷注意及其功能注意及其功能 定义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和保持的复杂过程,包括非随意注意、选择注意或集中注意以及注意的维持与调节过程 功能功能:主要功能是对意识的导向、警觉的维持和执行控制,以便更好地实现知觉、工作记忆、思考或动作的执行任务 当代认识当代认识:注意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由一些基本脑网络为基础,涵盖了由底至顶、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和循环信息流以及大范围信息交流的多层次信息加工机制,并且与感知觉、记忆、意识、情感和动作执行等脑网络密切相关 生理心理学
2、第生理心理学第5章章1节节 非随意注意非随意注意 非随意注意与朝向反射理论非随意注意与朝向反射理论 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一、非随意注意与朝向反射理论一、非随意注意与朝向反射理论 外部刺激的新异性外部刺激的新异性:不寻常性、意外性和突然性 朝向反应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巴甫洛夫巴甫洛夫:脑内发展的外抑制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主动性内抑制过程-消退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外周生理指标外周生理指标:皮肤电反应、血管运动反应是灵敏指标。重复刺激时,首先消退的是皮肤电反应,随后消退的是血管运动反应 P3a波:是新异性引发朝向反射的脑中枢生理指标。神经活动模式匹配
3、理论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 索科洛夫(Sokolov,1963):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不匹配 顶负波顶负波:不匹配负波不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生理心理学第生理心理学第5 章章2节节 选择注意 早选择和晚选择的经典理论早选择和晚选择的经典理论 多环节上的选择多环节上的选择 选择性注意的心理资源分配理论选择性注意的心理资源分配理论 一、早选择和晚选择的经典理论一、早选择和晚选择的经典理论 早选择模型和晚选择模型:注意选择,是在大量刺激感知过程的早期,还是产生明确知觉对刺激给出反应的选择 丘脑网状核闸门学说:丘脑网状核闸门学说:丘
4、脑网状核在选择注意过程中,对干扰项的抑制发挥重要作用;注意的前运动中枢理论:注意的前运动中枢理论:猴的选择性视觉注意实验在取食运动反应中 6区等前运动中枢反应增强效应,就是选择注意的基础。二、二、多环节上的选择多环节上的选择 选择注意是多个脑区参与的复杂动态机制:选择注意是多个脑区参与的复杂动态机制:包括感觉传入环节、运动传出环节、复杂脑高级中枢,并且与知觉、记忆和意识密切相关的选择 特征整合理论特征整合理论:在刺激呈现的几百毫秒内,选择注意对潜在靶子的强化和对潜在干扰的抑制是同时进行的,这就是选择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 注意约定理论:注意约定理论:选择注意的作用在于把知觉信息与工作记忆约定起来;
5、选择性注意和工作记忆之间存在着重叠的共同脑机制,源自前额叶和顶叶的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在选择注意和工作记忆之间连接起来。注意的情感偏置论注意的情感偏置论:选择性注意制约于主体的情感状态,在由底至顶的注意选择中,刺激物属性的突显性受到主体情感的影响 注意的保持和调节 注意过程:三阶段,非随意-随意-保持和调节 三功能网络 定向、执行和警觉网络 注意过程的多重动态信息流 较高层次的额叶眼区(FEF)为代表,以初级视皮层(V1)作为初级视中枢的代表,发现两者间不仅存在着由底至顶(Bottom-up)的信息流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以及循环信息流(concurrent),还存在着FEF和V1
6、区之间的大范围信息交流的机制大范围信息交流的机制。三、选择性注意的心理资源分配理论选择性注意的心理资源分配理论 心理资源分配与脑事件相关电位心理资源分配与脑事件相关电位 N1波及其晚慢电位:波及其晚慢电位:与被试非随意朝向反射有关,不受 选择注意的影响,说明它是一个自动加工过程;N2波成分:波成分:非随意注意,具有 N2成分具有通道特异性,CNV波(波(N400):伴随负慢电变化,也称期待波 生理心理学第生理心理学第5章章3节节 注意的脑网络和信息流注意的脑网络和信息流 注意的功能网络和功能系统注意的功能网络和功能系统 背、腹侧注意系统背、腹侧注意系统 多重信息流多重信息流背、腹侧注意系统背、
7、腹侧注意系统 背侧额背侧额-顶叶皮层注意系统顶叶皮层注意系统:对注意目标的刺激特性和反应动作进行认知选择,动态关注刺激-反应间的关系;背侧额-顶叶皮层注意系统不但实现自上而下(Top-down)的全方位的注意认知选择全方位的注意认知选择,还实现着由底至顶(Bottom-up)的注意空间特性和物体属性空间特性和物体属性的检测,主要运行自上而下(Top-Down)信息流,执行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 右半球腹侧额右半球腹侧额-顶注意网络:顶注意网络:不断地实时监测注意集、监测注意集、反应集和任务集的变化,反应集和任务集的变化,背、腹侧注意系统背、腹侧注意系统多重信息流多重信息流 FEF与与V1区:区:在
8、眼动的多级中枢调节中,以较高层次的额叶眼区(FEF)为代表,以初级视皮层(V1)作为初级视中枢的代表,发现两者间不仅存在着由底至顶(Bottom-up)的信息流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流,以及循环信息流(concurrent),还存在着FEF和V1区之间的大范围信息交流大范围信息交流的机制。时程:时程:外界多种刺激40ms已投射到初级视皮层,成为感觉过程的起点;60-80毫秒时,视觉信息可以前馈到纹区外视皮层,进行无意识知觉的信息加工;约100-150ms时视觉信息已前馈至额叶皮层,出现对刺激的无意识反应;200-300ms之内额叶与视皮层之间相互作用的循环信息流完全形成,不仅是意
9、识知觉形成的基础,也是选择注意和工作记忆的神经基础。猴曲线追踪过程初级视皮层(猴曲线追踪过程初级视皮层(V1)和额叶眼)和额叶眼区区(FEF)细胞电活动潜伏期的比较细胞电活动潜伏期的比较 V1 区和区和 FEF区区 细胞电活动潜伏期的比较细胞电活动潜伏期的比较 V1区潜伏期40-80 ms,FEF区潜伏期50-90 ms,颞下回(ITG)的潜伏期80-150 ms。生理心理学第生理心理学第5章章4节节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始于6-7岁的慢性心理发展障碍:中国儿童的ADHD患病率为1.3,各地的差异很大,男孩多于女孩。其中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会持续终身。分
10、为3种临床类型:注意缺陷型、多动型和混合型,二、二、ADHD的病因的病因 曾认为妊娠期、围产期或新生儿时期轻度脑损伤,5个基因与多巴胺神经信息传递功能有关,包括DRD4受体、DRD5受体、多巴胺转运子DAT1、多巴胺-羟化酶(DH)和SNAP-25基因。另外两个基因与5-羟色胺转运子(5-HTT)和受体(5-HTR1B)有关 额叶-纹状体回路和小脑回路功能障碍说 神经活动同步化过程减弱,伴随与ADHD无关的其它脑结构间同步化活动增强,例如额叶-纹状体回路与枕叶皮层间同步化活动增强三、研究进展三、研究进展 前额叶前额叶-纹状体病理模型纹状体病理模型1990s:外侧外侧前额叶、背侧前扣带回、尾状核和壳核损伤前额叶、背侧前扣带回、尾状核和壳核损伤 广泛性脑功能发育障碍模型广泛性脑功能发育障碍模型(2010):广泛性脑功能发育障碍模型广泛性脑功能发育障碍模型 应包括注意网络(attention networks)基于奖励/反馈的信息加工系统(reward/feedback based processing systems)脑预置静态网络(default mode resting state network)ADHD相关的脑结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