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教学内容: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过程与方法: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准备:1. 图片: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2. 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或影片。如保护色、迁徙、饮食、身体形态等。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动物。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2. 引导学生分类。二、新授1. 出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2. 让学生将情况整理后记录下来。动物名称生活的
2、环境3. 学生分小组汇报。4. 学生阅读P4小资料。三、课外及延伸。1.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表格。动物特点动物名称资料来源最大的动物最高的动物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夜间活动的动物3. 搜集资料、图片。办一期“有趣的动物”展览。第2课教学内容:动物吃什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2. 知道动物按食性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过程与方法: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收集证据,知道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5.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写成一份“生活中常见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教学过程:
3、1.出示“生活中觉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2. 点部分学生汇报。3.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记录学生汇报的情况。4. 学生看黑板,分小组交流。按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哪几类?5.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6. 教师小结:按食性动物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7. 学生分小组交流。猫、狗、鸡、兔四种动物平时吃些什么食物。将结果记录在课本P6页。8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9 课后及延伸。你知道哪些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把它们填写在下表中。肉食动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 第3课教学内容:动物怎样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2. 通过观察,了解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过程与方法: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 课件:多种动物的运动2. 提供观察对象:小猫、小狗,每小组的蜗牛或蚂蚁。教学过程:1. 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 学生汇报。3. 实物观察。(1) 将教师准备的活物放在讲台前让学生观察。(2) 学生交流并记录。(3) 学生汇报。4. 学生分小组观察。(1) 学生分小组观察蜗牛或蚂蚁。(2) 边观察边记录。(3) 学生汇报。5. 课堂延伸问: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6. 课后延伸收集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并观察你所看到的动物怎样在运动。第4课教学内容:动物
5、的防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2、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观察、查阅书刊等多种途径获得对动物防御敌害特点的认识。教学准备1、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每组10个,秒表每个小组一块。2、刺猬、蜗牛等小动物。3、学生自带(或教师准备)各种动物防御敌害的书籍。教学过程1、用秒表定时计时的方法,在实验之前教师要通过示范、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2. 观察刺猬、蜗牛在危险的环境中的身体反应的活动,小动物的选取不必拘泥于刺猬。因为虽特点鲜明,但不易准备。
6、这里只要是能利用身体特点防御敌害的小动物都可以。3. 学生通过查阅书刊获取知识,书籍的来源可以是教室的图书角,也可以由教师准备或学生自带。第5课教学内容:动物的繁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过程与方法: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教学准备1、小组观察用放大镜、盘子;各种常见卵生动物的卵。2、各种胎生小动物诞生时身体反应的图片。教学过程 1. 教师要能保障为学生提供各种常见的卵生动物的卵,如青蛙卵、
7、蟾蜍卵、蚕卵等等;并营造这些卵的成活环境,便于学生观察。教材将本单元安排在春季进行,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2. 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本课的基础,比如,对于胎生和卵生的认识,对动物繁殖习性与生活环境的认识,他们不是一无所知,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必要时加以引导。要发挥学生的大胆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及后续的交流讨论活动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以便使学生活动的目的更清晰,流程更顺畅。 4. 关于课外观察鸡孵化小鸡的活动,目的是了解动物的生命过程,具体选择什么卵生动物来观察它的孵化活动,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来确定。建议一般可选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第6课教学内
8、容:多彩的生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过程与方法:3、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4、能通过整理记录形成综合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珍爱生命。教学准备1. 蚕和凤仙花一生经历的各阶段的图片。2. 狗尾草、橘树、黄瓜、银杏树、苔藓、蕨等植物的生命过程各阶段的图片和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1. 对于动物一生经历的各阶段的观察讨论,以扶为主,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问题的指向性,具体性;讨论交流的引导;适当的解释说明;梳理认识的及时、
9、细致地牵引。对于植物一生经历各阶段的观察与讨论要以放为主,在前面已有的方法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要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图片。 2. 学生熟知的蚕和凤仙花的生命各阶段的学习教师可提供图片,加强直观印象。 3. 植物一生各阶段的学习,教材并没有提供它们各阶段的形态图片,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但学生的解释并非事实,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第7课教学内容: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苗圃中的几种常见植物。2.能根据对苗圃中植物的观察,提出植物繁殖方面的问题。过程与方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制定、明确科学调查的各步骤并组织实施。情感
10、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联系苗圃,做好参观的组织工作;绘制班级分工表;实物展示台。2. 小组准备:铅笔、尺、记录用纸。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户外活动,提出要求带学生去观察苗圃中的植物幼苗,注意里面有多少种不同的植物的苗?二、相机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认识柏树苗、枇杷苗、杨树苗和月季苗。三、小组讨论这么多的植物幼苗是怎样繁殖出来的呢?四、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归纳并板书1、由种子繁殖出来的2、人工技术培育出来的3、用根繁殖出来的4、用茎繁殖出来的五、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呢(进行科学调查活动)六、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调查活动1、明确目标
11、2、确定调查方法3、完成人员分工4、开展活动调查5、做好记录七、师小结第二课时资料整理、总结与汇报该课时的重点集中在资料收集后的整理和总结,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1小组汇报各自调查情况。提出问题:各个小组调查的结果是什么?指导各小组依次上台,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调查记录。各小组汇报完毕以后,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教材规定的区域填写总结并汇报。2其它相关资料汇报。提出问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疑惑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提出。学生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必然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疑惑,要求学生提出来,即为后期教学提供素材,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学总结:植物的繁殖方式
12、是多种多样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陆续接触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移栽方法。板书: 7、植物的繁殖 种子繁殖 人工培育 用根繁殖 用茎繁殖第8课教学内容:茎的繁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茎繁殖植物的方法包括扦插和嫁接。2、掌握用扦插、靠接来繁殖植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熟练运用工具完成扦插、靠接中各个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对不同切面的茎的生长状况进行预测,并能与实际结果相比较。2、能对实验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并知道在观察的过程中尽可能不干扰植物的生长。3、能区分身边哪些植物是用茎来繁殖。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扦插、靠接操作分解图。2、分组材料:小刀、草灰、月季成株、净砂、枝剪、培
13、养槽、塑料膜、毛桃树、良种桃树。3、课前准备:收集利用茎繁殖植物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引题1、前面我们知道了有些植物的幼苗是用茎繁殖出来的,那么,月季能用茎繁殖吗?2、这节课,我们就动手试试吗!二、组织学生动手实验1、分别截取两段月季当年生的茎,将一段茎的下端剪成平面,一段茎的下端剪成斜面,并将它们编号。2、取土质一样的两个花盆,并将截取的茎分别插下去,有兴趣的可以猜猜哪根茎会生长得更好?3、指导学生观察茎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4、设立奖品,根据三天后月季的生长情况,为猜中者发奖。三、师讲述并板书:像上面实验中这样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中进行繁殖的方法,叫做扦插四、让学生
14、说还有哪些植物是用扦插的方法进行茎繁殖的?每二课时一、复旧引新1、点名说什么是扦插?2、今天,我们来了解另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嫁接二、学生汇报在家观察月季生长的情况,并为猜中的学生发奖品。三、师讲述:如果把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株植物上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法叫做嫁接。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1、将盆栽的毛桃树,靠近良种桃树。2、选精细相近的茎,用锋利的小刀削去茎直径的三分之一,削出一个椭圆形切口。3、把两根茎上的切口对接,使切口的树皮部分紧密接触,用塑料薄膜事绑扎。4、切口俞合后,剪去切口上端毛桃的茎,剪断切口下端良种桃的茎。5、观察嫁接后茎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五、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
15、是用茎繁殖的。六、活动:夺红旗回答上述问题七、小结:板书 第9课教学内容:移栽植物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植物造林的重要作用.2. 能就植物移栽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讨论,最终掌握植物幼苗移栽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完成扦插月季幼苗的移栽任务,能熟练地完成移栽操作.2. 能对移栽后的植物继续保持研究的兴趣,并完成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关于植物的相关法规和纪念日,了解法律法规、纪念日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移栽月季苗分解图分组准备:扦插成活的月季苗、花盆、瓦片、泥土、移植铲、水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师问:你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16、看到过相似的场景吗?你觉得移栽植物造林绿化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并就此进行简单讨论.适当时,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移栽植物绿化环境的重要作用.2. 讨论移栽的注意事项,知道移栽方法.提出问题:怎样做,才能使植物的幼苗容易成活?学生进行讨论,形成初步的认识.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充分考虑哪些条件是影响移栽成活率的关键.3.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6页小资料,并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移栽的方法更加清晰,使后期学生操作移植月季幼苗的成活率得到提高.)4.指导学生形成讨论后的结果,将结果填写在教材中.(讨论的结果,实际上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教材资料、查阅其它资料后形成的
17、最终结论.)5.完成填写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形成全班之间的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认识.6. 实际操作并完成月季幼苗的移栽.出示关于月季移栽过程的分解图,对各副图片进行详细的讲解.(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更加准确地完成移栽活动的每一环节.对前面通过讨论得到的移栽方法的进一步强化.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移栽的过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每一步操作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月季幼苗的成活率.)教学时应该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图1,瓦片的大小应该能刚好罩住花盆流水孔,底层土壤应该用手轻轻压紧;图2,从繁殖槽内挖掘出幼苗时,尽可能保持根系周围的土壤不脱落,不要触碰根系;图3,填土窑均匀;图4,
18、压实土壤的动作要轻,用力要均匀,避免用力过重导致土壤内根系被破坏;图5,一次性浇透水,以水不漫过花盆,并从流水孔流出多余水为准,强调要节约用水.补充移栽后期管理注意事项:刚移栽的幼苗要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进行管理;浇水要一次性浇透;注意观察土壤变化,土壤发白时就应该浇水;每天注意给幼苗的叶面喷水,保持空气湿度;移栽后的12个月内不需要浇肥料,以免灼伤根系.指导学生完成月季幼苗的移栽工作,要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移栽结束后,师问:我们的移栽工作已经完成了,月季能正常生长吗?要求学生对移栽后的月季进行跟踪观察,并结合小组特点完成各自的观察记录工作.7. 知道我国关于植物的相关法律法规,知道植树节
19、的由来和含义.收集一些关于我国所建立的保护植被的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讲解.植树节的由来和含义,指导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来获取.提出问题:如果要在植树节这一天开展一次植树活动,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引导学生将前面所学习到的繁殖、移栽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简单的实施计划.第10课教学内容:苗圃里的蒲公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2.知道蒲公英果实是通过飞行来传播种子。3.蒲公英的果实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是由于结构上类似于降落伞。4.通过图片观察,了解除借助飞行进行繁殖以外的其它五种繁殖方式。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获取数据,根据数据对蒲公
20、英果实飞行能力进行定量分析。2、能借助仪器对蒲公英果实进行细致观察,发现结构上的特点,并联系其飞行能力进行分析得到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进行数据记载和观察记载。2、能采用多种形式收集植物种子传播的资料,并进行整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苗圃图片、六种不同繁殖方式图片小组准备:蒲公英果实、培养皿、卷尺、放大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 回顾参观苗圃中的发现,生成研究问题。展示苗圃图片。师问“: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除了看到很多人工繁殖的幼苗,在地上、角落里、砖缝中还发现了哪些植物?”通过观察图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参观苗圃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在苗圃中安家?它们
21、来自哪里?形成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师问“:你能做出怎样的猜想?”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前期预测,形成兴趣。2. 吹蒲公英比赛。重点应该是针对蒲公英果实的飞行能力进行实验,并从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蒲公英果实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这一事实。分三步进行教学:(1)提出问题:大家都吹过蒲公英没有?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能将蒲公英吹得最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活动。指导各小组推选自己的参赛队员,分发材料并组织比赛。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比赛成绩进行测量,并形成数据记录。学生在观察数据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同学的蒲公英果实飞行的距离特别远?他们是怎样吹的?这样吹对蒲公英果实的飞行起
22、到了什么样的帮助?引导学生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思考,并认识到风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蒲公英果实飞行的距离长短。在学生讨论后小结:风力大,果实飞行距离远;风力小,果实飞行距离短。(2)进一步引导:蒲公英的果实为什么能飞这么远?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思维上的发展,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对蒲公英果实进行仔细观察,并要求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记载。(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探究能力和科学记录能力。)指导学生对蒲公英果实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果实形状运用绘图、文字等方式进行记载,鼓励记录方式的多样化。(3)讨论:蒲公英果实为什么飞那么远?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形状特点入手,讨论其结构对飞行能力的影响,形
23、成共识:像降落伞一样随风飘散。深入讨论:在自然界中,蒲公英在风的作用下会怎样?引导学生考虑自然界中风的特点,认识到:自然界的风力较大,持续时间长,能将蒲公英的果实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延伸讨论:还有种子的果实如果落到泥土中,到第二年春天会怎样?引导学生得到结论: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落入土壤后在第二年的春天发芽生长,完成繁殖过程。3. 认识一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来繁殖的。提出问题:其它植物的种子又是怎样传播的?引导学生对P30页六幅图片中植物果实的结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并发现其结构特点,最终认识到这些植物是如何利用果实的结构特点来完成种子的传播。教学时段内对于图片的观察可以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小
24、组讨论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形成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的整体认识,最后以文字或自行设计表格的方式进行呈现。4. 收集更多关于植物种子传播的资料。提出问题: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植物,它们又是怎样传播自己种子的?指导如何填写教材提供的统计表格。(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作为课后延伸来进行,指导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强调资料的整理和分类。)第11课教学内容:生物繁殖新技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杂交、植物组织培养、人工繁殖、胚胎移植等一些较新的生物繁殖方式。2了解克隆技术、太空育种等一些最新的生物繁殖方式。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调查的能力。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情
25、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繁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培养热爱科学的价值观。2通过对我国生物繁殖技术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以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并始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生物繁殖新技术的图片小组准备:课前进行关于生物繁殖新技术的资料收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植物的繁殖技术,也探究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繁殖方式。今天,我们继续交流学习生物繁殖新技术。二. 交流收集的资料,整理已知生物繁殖新技术的信息。(一)植物1.杂交水稻(1)简介袁隆平院士的事迹。(2)介绍杂交水稻技术。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指名简单介绍
26、这种技术。(2)了解其特点:材料少繁殖快 受季节影响小。二 动物(1)过度谈话:为了获得优良的生物品种,改善我们的生活,保护濒危动物,人们对动物繁殖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研究。(2)出示图片:(1)人工繁殖中华鲟(2)胚胎移植技术(3)小结除了植物的繁殖技术在不断改良外,在动物的繁殖技术中,新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推进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三)汇报交流收集的生物繁殖新技术资料。(1)克隆技术(2)克隆羊图片(3)太空育种(四)教师小结。繁殖技术已经运用到整个生物界,如克隆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畜牧等领域。三、认识繁殖技术的主要作用(1)改善生活(2)保护濒危动物四、进一步了解繁殖技术的新发展。第
27、12课教学内容:水 力 发 电 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高低、水流量大小、水冲击水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探究目标:经历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知道不同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活动的兴趣。2、让学生敢于猜想,意识到形成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愿意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二、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小水轮、学具准备:水槽、烧杯、带管子的瓶子和水、抹布、小水壶四、教学设想(一)创设情景,启发探究1.你们知道世界上最
28、宏伟的水力工程在哪吗?它能为人们做什么?(课件出示三峡大坝,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景)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水力发电站。水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呢?(先让学生说说,然后教师课件出示水力发电站发电过程示意图做简单介绍)3.哦!原来水力发电最关键的就是水冲水轮转动。(亮出叶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水轮,你们能用水让它转动起来吗?学生想办法,并让他们汇报演示他们的方法。【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4.看来水真能让它转起来!现在老师也来用水冲冲,看水是怎样让它转动的。(老师在冲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把水倒多倒少,把杯子拿高放低,让叶轮转的有快有慢)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
29、整理并汇报他们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叶轮转的有快有慢,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二)实验假设,初步探究1.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用水使叶轮转的快一些。2.叶轮转的快慢可能与哪些条件有关呢?猜猜看,小组内商量一下。学生猜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整理并板书。学生可能谈到很多因素,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分析那些是主要的因素,在全班形成共识。3.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呢?(学生说说意见)好!现在我们就来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研究哪个问题,打算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制订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做指导。【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愿意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科学
30、实验应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4.各小组汇报你们的研究主题是什么?准备怎么做?学生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如果学生发言不踊跃,老师可以指定一些小组代表发言,并统计全班各组研究的相同课题是那些组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在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和无关变量,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习惯。(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1.看来大家的方案都制订的很不错了。现在我们就来做实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各小组派代表来选取你们所需要的器材。2.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视并提供帮助。(四)互动交流,规律探究1.同学们在实验中都非常的投入,看来你们的收获也一定不少吧!谁先说说你们组得出了什么
31、结论,与你们的猜测一致吗?学生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强调学生交流各组研究的是什么课题,怎样做的,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后要善于整理自己的实验结论的习惯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怎样使叶轮转的最快?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分组讨论并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把实验中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五)拓展运用,延伸探究(课件出示三峡大坝)介绍三峡大坝。长江水流不断,为什么还要修大坝拦水呢?板书设计 水力发电站水位高轮转 水量大 快发电水冲叶边缘第13课教学内容: 风力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风力以及利用风力的实例;了
32、解风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发电的。过程与方法:经历风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发电的探究过程,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分组材料:纸、铝片、小钉子(大头针)、小木棍、铁丝、剪刀等;演示材料:风向标、电风扇、风力发电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等。2学生准备:制作风车的材料及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风做哪些事情?让学生说一说放风筝的经验,学生这时可以说出很多,比如如何放得高、如何收下来等。教材上呈现了三幅小插图,分别是放风筝、扬场、帆船竞赛,下面一幅大插图是风力也能用来发电。通过这几个例子的启发,引导学
33、生交流更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风力的具体实例。二探索新知1、制作风车。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几个不同形状的风车,材料可以选取纸、铝片、竹、木等,形状由学生自行设计。2、制作风车后带学生到室外亲自去实验,回教室后进行交流。1)要考虑的是上课当天是否有风、是否适合于本课的教学;2)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我们制作的风车在风中能转动吗?哪一种风车转动快?怎样使风车转得更快?)去探究,否则,实验只能成为学生玩风车的机会。如果学生所做的风车不能转动,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调整。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3两个问题,对第3个问题,可以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一些猜想,如增大风力、增加与风接触的面积、使风车与风的方向垂
34、直、减小风车与轴的摩擦力等,让学生想办法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去室外不是去玩,而是去观察研究问题;3)回教室后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观察研究的结果,也要交流观察研究的过程,特别是在观察研究活动中所发现的细节问题,如怎样使风车转得更快这个问题的交流,只要是学生亲自做过了,说得有道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3风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发电呢? 通过制作风车、用风车做实验、使风车按风向的变化自动调整方向和阅读资料等活动,最后期望学生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结论。第14课教学内容:煤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知道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不同;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煤来发电的;知道煤的用途;了解煤是怎样形成的。过程与方
35、法:经历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利用煤发电作假设性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节约能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组材料:褐煤、烟煤、无烟煤、放大镜、酒精灯、铁夹、水槽、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橡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铝片制作的小风车、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观察煤的特点。1、教师出示褐煤、烟煤、无烟煤,分别介绍其名称,然后,提出问题:这三种煤各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们?2、在观察实验前指导学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捏的方法观察分别能观察到这三种煤的什么特点?3、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教师
36、为学生演示实验方法,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用夹子夹好煤,防止烫伤、小组的成员分工协调好等,观察实验过程中,请学生作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二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1、教师提出问题:煤燃烧能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2、教师出示三脚架、烧瓶、小风车、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水、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模拟利用煤发电的实验吗?教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强化细节,如用酒精灯的安全、胶塞要盖紧以及小风车的放置位置等。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并记录讨论结果,可以提示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酒精灯相当于
37、什么?小风车相当于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集体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认识。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在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课上交流。第15课教学内容:石油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知道石油的提炼物有哪些及其特点;知道石油及其提炼物的广泛用途;了解天然气以及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石油的提炼物的特点的过程,能用简单的表格记录整理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节约能源2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等。演示材料:石油及其提炼物的用途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汽油和柴油有哪些用途。汽油、柴油是普遍使用的燃料。说一说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
38、到了汽油和柴油。引导学生看教材上四幅插图:火车、汽车、拖拉机、柴油机。汽油、柴油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各种机动车和轮船都要用到汽油和柴油等。二、人们是怎样得到汽油和柴油的。人们是怎样得到汽油和柴油的呢?学生对此也许有些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文字、观察原油罐和采油机的插图。三、认识石油的提炼物及其特点。1、把原油中的泥沙和水除掉以后,送到炼油厂去提炼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等多种产品,教材以插图的形式呈现了这些提炼物。2、观察这些石油提炼物各有什么特点。注意方框里的安全警示:“很多石油提炼物易燃,观察时注意防火”。填写教材上的记录表
39、。四、了解石油及其提炼物的用途。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是石油的提炼物,石油及其提炼物具有广泛的用途,所以人们称石油为“工业的血液”。 五、了解天然气以及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教师简单介绍天然气以及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材料。第16课 教学内容:金属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过程与方法: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们在认识到金属的共同特点后,就能够更好的利用金属为人们服务。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分组材料:铜丝、铁丝、铝丝、砂纸、导线、电池、小灯座、电池夹、小灯泡、烧杯、热
40、水、小锤子等。演示材料:金属制品的实物及图片或者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课前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铜、铁、铝。教学过程:一、了解铜、铁、铝的用途。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许多用品都是用它们制成的。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铝制品、铁制品、铜制品三组插图。“除了这些之外,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这三种金属制品呢?”二、探究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实验:分别选取铜丝、铁丝、铝丝各一段,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根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分别连接到电路中、把一端置于热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锤敲砸,分别研究的是铜、铁、铝的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四个方面的特点。实验时要求同学们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发
41、现的现象,然后填写课本上的表格,要求学生边实验边作好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实验完后,分析实验记录,找出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录下来。三、概括金属的共同特点。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见到哪些和铜、铁、铝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它们有什么作用?除了课本上所列举的这些之外,请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先找到与铜、铁、铝有相同特点(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的材料,再告诉学生铜、铁、铝以及与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四、利用金属的特点设计作品。要求同学们根据金属的特点(四个特点当中的任何一个
42、都可以),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设想写或画出来。第17课教学内容:矿产教学要求:1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知道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特点;2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学会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3乐于参加观察矿石和制作矿石标本的活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小刀、钥匙等。演示材料:小方盒、玻璃瓶、矿物、有关矿石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铁、铝矿石。铜、铁、铝等各种金属都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1、教师指导学生从颜色、光泽、硬度、结构等方面观察铜、铁、铝矿石。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刀刻比较矿石硬度。二、了解什么矿产、能源矿产
43、和金属矿产。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教师讲解以及图片、视频资料的展示。三、学习制作矿物标本的方法。根据课本上制作矿物标本的过程与方法制作标本。1、准备一些小方盒和玻璃瓶;2、将搜集到的金属矿物和能源矿物及其提炼物分别装入小方盒和小瓶中;3、制作标签。一般有矿物及其提炼物名称、产地、特点、用途、制作人、制作人等几栏;4、贴标签。对应所制作的标本,把标签贴在小方盒或者玻璃瓶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讲解制作方法与过程,由学生课外制作。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外制作标本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第18课教学内容: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知道物质有可再
44、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过程与方法:能结合“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现象,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教学准备:矿产资源以及“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的有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收集有关矿产资源开采的有关现实报道。教学过程:一、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对矿产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采、合理的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宽产资源的作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3页“小资料”,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讨论: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又是矿产资源不足的国家?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和利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二、认识矿产资源“乱采滥用”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1、讨论提出问题:我们家乡有哪些矿产?这些矿产开发利用的情况怎样?2、认识到“乱采滥用”的严重后果。矿产资源不能再生,“乱采滥用”会产生严重后果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