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山景物记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的叙述方法。 2.抓住景物特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运用比较复杂的记叙方法写景状物;写景,按一定的顺序;状物,崐 须抓住景物的特征。 2.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时数: 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预习思考题: 1.找出课文的主要线索,看一看它是怎样贯串全文的。 2.你认为夏季牧场的迷人之处表现在哪里?这一节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读了第三自然段,你对野马、蘑菇、旱獭、雪莲等分别产生了什么印象? 字词正
2、音: 耆q 六十岁以上的 獭t 水獭、旱獭、海獭的统称 鬣li 某些兽崐类颈上的长毛 鬃zng马、猪等颈上的长毛 曳y 拖、拉 词语注释: *连绵:(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横亘:桥梁、山冈等横跨、横卧。亘: 时间或空间上延续不断。 *高插云霄:形容山岭非常高。 *艳丽迷人:鲜艳美丽使人着迷。 *炎暑逼人:形容非常炎热。 *峭壁断岩:陡直的山崖,断开的岩石。 *婉转嘹亮:歌声抑扬动听清晰响亮。 *稀世之宝: 世间少有的珍宝。 *爽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象而心情愉快。爽心,应作“赏心”,使心赏。崐 悦目: 使目悦。 银练: 白色的熟绢。这里以“银练”喻“飞瀑”(下文“飞练”同) 凝脂:
3、 凝固了的油脂,形容润滑细嫩。 沁绿: 这里指颜色鲜艳,绿得诱人。沁: 渗入,润浸。 青凛凛: 形容色青而予人寒意。 解题: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以饱含情感的笔,再现天山的迷人崐景色,富饶秀丽、雄奇壮观的自然风光,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引起人们对崐祖国西北边疆的无限热爱之情。“天山”两字限制描写范围,“景物”两字确崐定描写内容。题目朴实、明确。 作者简介: 碧野,原名黄潮洋,现代著名作家。广东大埔县人,生于1916年2月。至崐今共出版了二十多部中、长篇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集。长篇小说阳光灿烂崐照天山和散文集月亮湖是其代表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崐1955年初,碧野满怀热情
4、到新疆深入生活,于1956年秋回到了北京。边疆壮丽崐的景色和牧民的幸福生活,给作家以丰富的营养,于是他写了这篇天山景物崐记。被选入19491959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 课文简析: 一、贯串全文的主线是空间的变化: 作者先写远望天山艳丽而迷人的风姿(开头),勾起读者的游兴,然后顺应崐读者的心理,以导游的身份,带着读者同去游览。从山的外围和低处写到深处崐和高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雪峰溪流森林野花”这一部分,写进山途中所见景物,整个部崐分按天山自然风光为序,极有层次。 进入天山: 雪峰白云像白缎绣上暗花 (洁白) 雪水像银练 比喻 溪流像盛开的白莲 雪 再往里走: 峰 密密的、重重叠叠
5、幽暗 漏下斑斑点点 溪 闪着烟头的红火光 流 原始森林 映衬 (墨绿) 只听见 以内外为序 森 幽静 (从外到内) 林 偶然能听到 再往里走: 野 柔嫩(色调浅淡) 花 可见 山 柔和(山形平缓) 五彩缤纷 凝脂似的可感 溪流缓慢、萦绕、荡漾 野花像织绵、彩霞、虹、赛过玛瑙盘 2.在山脚下,作者曾在“迷人的夏季牧场”逗留: “迷人”是夏季牧场的主要特点。围绕这个特点从七方面进行描写,前三崐个自然段由远及近,从概貌到牧羊女一步一步按空间顺序描写,后面则从黄昏崐到深夜,按时间顺序写。既写了声音,又写了色彩;既写了雨中的朦胧景色,崐又写雨后的清新姿态。主要写草原上活动的景色,最后又特意渲染草原之夜的
6、崐宁静,使读者跟随作者遐想,回味千里牧场的绮丽风光,领受草原妩媚、温柔、崐宁静的诗情画意。 1.牧场概貌(8自然段) 2.牧群肥壮(9自然段) 按空间顺序 夏 3.牧女幸福(10自然段) 迷 4.阵雨前后(11自然段) 牧场景物 人 5.黄昏美景(12自然段) 牧民生活 的牧 按时间顺序 (全段) 场 6.欢乐的夜晚(1314自然段) 7.宁静的深夜(15自然段) 第二课时 3.接着由夜牧,自然地引出“野马”,由“野马”进而写到天山上的奇珍崐异品“蘑菇旱獭雪莲”。 前面两部分是写景,按一定的顺序,这部分是状物,抓住景物的特征。 习性夜间混入牧群, 野马 黎明分群而去 按时间顺序 雄姿鬣鬃的描写
7、 形体又大又肥厚 颜色雪白 蘑菇 按时间顺序 数量繁星似的 奇 味道鲜甜的滋味 根据性质 珍 经济价值用水獭类比 上的联系 异 习性冬眠时间长 逐一介绍 品 旱獭 外形胖墩墩、圆滚滚、毛色 按时间顺序 (全段) 黄发亮、肚子拖着地面 动作短短的四条腿行走迟缓 形态玉琢似的、洁白晶莹、 柔静多姿 雪莲 习性生长在奇寒环境,根部 按高低顺序 扎入岩隙,汲取着雪水 功用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4.同时又十分自然地把读者的视线从天山的低处移向天山的高处,第四部崐分“天然湖与果子沟”先写了天山高处的巨大的天然湖泊,然后循着山涧而下,崐再写深山野谷溪流边“果树夹岸的野果子沟”,点出人们利用“大自然珍品”崐的前
8、景,这里“溪流”又与第一部分末尾相呼应。 奇山的高处 幽静天鹅的叫声(以动衬静) 天然湖 高处望碧水茫茫 自然风光的变化 湖色多变 近处看鳞光闪闪 上下为序 近望远颜色越深 先上后下 春天繁花开遍峡谷 果子沟 富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秋天果实压满枝头 二、用词造句形象贴切绘形、绘声、绘色 1.语言清新、优美、洗练、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的风土人情,具有感崐人的艺术魅力,把景物描绘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与作者娴熟地运用比喻、崐拟人、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比喻,全文共有30多处。崐举例如下: 描绘形态“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描绘声音“银铃似的丁当声” 描绘动态“水从悬崖
9、上像飞练似的泻下” 比喻 描绘色彩“绿色的深谷里也散着一顶顶牧民的蒙古包,像水洗的玉石那崐 么洁白” 描绘感觉“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崐 以触摸到凝脂似的的感觉” 2.名句赏析: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崐盛开的白莲。 赏析: 写雪水飞流的壮美景象,景象中又见柔美。“飞泻”、“冲激”,崐言其“壮”;白莲暗喻浪花,言其“柔”。“抛”字用得传神形象,寓美感于崐景物之中。本句与前句写白云在雪峰间投下的云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崐暗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崐脂似的感觉。 赏
10、析: 用通感的手法,写天山深处树木一片青翠(山色柔嫩)、山坡逐渐平崐缓(山形柔和)的景状。凝脂,一般比喻皮肤洁白柔滑,文中形容山色和山形,崐以触觉喻视觉,渗透着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第三段、第四段。 赏析: 第三段写原始森林“大”“密”“静”“富”的特点。以“蜿蜒无崐尽”写大;以“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点点细碎的日影”及“林外阳光灿崐烂”与“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光”的对比写密;“马蹄声”及“几声鸟鸣”崐反衬幽静;“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说明富饶。 第四段主要写野花艳美、高大、茂盛。以连续喻体“织绵”“彩霞”“长崐虹”的排比,喻野花之艳美;以“花海”喻野花之茂盛;以
11、“朵儿赛过八寸的崐玛瑙盘”直接写花之大;“浮”既写花长得密,又写花高;“用不着离鞍,只崐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熔野花之高、大、密、美于一炉。 迷人的夏季牧场第五段。 赏析: 主要用绘色的描述展示牧场黄昏的诱人美景。落日余辉与碧绿的草崐原互相辉映,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而银灰色暮霭中点缀着点点红火光的草原,崐仍不乏宁静而又美好的意境。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第四题。 天山景物记 (2课时) 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 2.掌握生字词和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文章结构的掌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
12、. 热爱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提问:我们过去学过哪几篇游记?游记可分哪几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总结:学过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等。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来反映游览中的见闻(如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和名胜古迹等)和感受。游记有以记述为主的,如桃花源记;有以抒情为主的,如岳阳楼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游褒禅山记;也有带科学考察性质的,如雁荡山、三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山景物记(板书)就是一篇以山川景物为内容的抒情色彩很浓的优美的游记散文。 二、作者简介及
13、题解。 (一) 碧野(1916 ),原名黄潮洋,广东省大埔县人。早年,他曾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从事文学创作。1948年春,他来到解放区,投身于革命洪流,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他的作品较多,先后出版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和报告文学集数十本。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和散文集月亮湖是其代表作。他曾两次去新疆深入生活。第一次在新疆深入生活两年后,于1956年秋回到北京,应人民文学编辑部的约稿,他写了这篇天山景物记。 (二)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游记散文。天山两字限制描写范围,景物两字确定描写内容,题目朴实、明确。既然作者乐意做导游,那么我们就跟着他
14、去游一趟雄伟瑰丽的天山,去领略那里的迷人的自然风光和认识多种珍奇的生物吧! 二、学习“阅读提示” (一)、学习生字词。 横亘(gen):横卧,横跨。亘:连续不断。 弛骋(chng):骏马奔驰。 膘(bio)壮:牲畜长得肥壮。膘:牲畜的肥肉。 暮霭(i):傍晚的云雾。 遐(xi)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飘曳(y):随风摇动或飞扬的意思。 曳:拉。 玉琢(zhu):向玉雕出。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柔静多姿:柔美文静,千姿百态。 (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A、1.全文由哪几部分组成?名部分的作用如何? 2.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总结:(1)全文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前言交代天山的地理位置和概
15、写天山的壮丽景色,使读者对天山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主体部分按小标题分成四段。第一段雪峰溪流森林野花,从大处着墨,描绘天山的自然风光,是一幅境界开阔、优美动人的风景画,从而给读者留下边疆可爱的深刻印象,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感情。第二段迷人的夏季牧场,集中地反映了千里牧场的迷人景色和哈萨克牧民的幸福生活,是一幅感人至深的幸福生活图,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第三段有重点地介绍了天山的奇珍异品,第四段摄取了天然湖(水利资源)和野果子沟这两个特写镜头:这两段告诉人们天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待我们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四段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天山景物的某一侧面,又有机地组成了天山景物的长轴,
16、既能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结尾总结全文,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2)小标题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有提纲挈领、使文章眉目清楚的作用。 B、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概写天山?着重写哪个方面?为什么要这样写?2.开头用设问句和最后用假设句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1.从高、大、美三个方面概写天山。着重写天山的美。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读者对天山先有一个整体的美好的印象,激起读者跟着作者的笔墨去游天山的兴趣,同时还能激发人们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之情。2.设问句和假设句的运用,既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又自然地引出下文,段落之间的衔接紧密。 三、练习布置 课后练习一 天山景物记(第2课时) 教学目的:1.学
17、习课文抓住事物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 热爱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 热爱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学习课文 (一) 导学生速读课文.归纳中心.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本文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热情歌颂了祖国西北边疆.富饶美丽.雄奇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二).要求学生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见书)
18、 (三).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壮物的方法. 1. 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壮物的特点. (1).分析以第三节与“野马”为例. (2).要求学生从其他几节中分析这一特点. (P15-).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的特点. (1).分析以“迷人的夏季牧场”为例. (2).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几节的写作顺序. 总结 雪峰.溪流.森林.野花. (山的外围写到深处). 迷人的夏季牧场: 基本上以时间为序.还有由远及近.由上而下. 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 基本上以时间为序.兼的描写对象分布的高低为序. 天然湖与果子沟: 从高到低. (空间为序). 2. 精心运用修辞手法, 从形.声.色.感
19、几方面进行描写状物的特点. 绘形: “塔松象无数撑天的巨伞”. “水从悬崖上像条飞练似的泻下”. 绘声: “哈萨克牧女们坠满衣角的银丝发出”银铃的叮当声”: 绘色: “绿色的深谷-像水先的玉石那么洁白.” 绘感: “山色逐渐变的柔嫩-柔和.凝脂似的感觉.” 提问.作者在本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总结: 比喻: 字巨伞. 拟人: 远望天山. 美丽多姿. 本色丽迷人. 对偶: 山峦爽朗. 湖水清静. 日里一夜里. 排比: P14. 像绵延的织锦像天边像高空 三.练习布置. 课后练习二、三、四。 天 山 景 物 记 1、 亘、耆、皑、萦、镶、骋、缀、霭、嚼、曳、獭2、 连绵、横亘、炎暑逼人
20、、五彩斑斓、凝脂。3、 全文的记叙顺序和各节内部的记叙顺序。4、 准确、生动的描写景观和物产。5、 寓情于景和即景抒情的作用。天山景物记是现代作家碧野写的一篇情文并茂的游记散文。作者于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年,曾先后两次去新疆深入生活,本文便是写的这一时期的亲身见闻。作者细腻入微地描绘了天山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热情地歌颂美丽富饶的祖国边疆和边疆人民的幸福生活。这样的课文,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教材,又是学生学习写景状物的范文。本文的教学,可着眼于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即从语言形式和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借鉴的能力,即在分析的基础上
21、,学习怎样去写景状物,选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基于上述考虑,这一课的教学步骤可做如下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过编列提纲,研究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准确地理解中心思想。教学步骤: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文章的思想内容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文章的内容决定文章的结构,而结构好又是由思路的清晰严密决定的。天山景物记是一篇游记,作者要把旅行和游览中得到实际材料和印象组织、串联起来,就必顺将它们进行一番艺术加工。本文作者的思路大致是这样的:全文以“导游者”的口吻,向读者描述天山美丽的景物。首先以亲切的询问开头,唤起人们对天山的向往;接着,便以“进天山”为主线,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天山最有特色的景物;最后,以“想找
22、个机会去重游天山”作结,再次唤起读者对天山的向往。根据这样的思路,作者是怎样安排记叙层次的呢?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然后钻研教材,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指导学生列提纲,可以做以下几点提示:1从课文的内容看,全文可分成几个部分;2分析正文各节小标题,着重研究每部分的题材重点;3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每部分的层次的要点。(在方法上以学生看书、做练习为主,教师可选一两个部分示例,进行指导。)本文的结构提纲可列为: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天山的恋念之情。 通过编列提纲,引导学生研究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准确地理解这篇游记的中心思想:通过对天山景物的细腻、生动的描写
23、,热情地歌颂美丽富饶的祖国边疆和边疆人民的幸福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做练习,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学习抓住特点写景和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的写法。教学步骤:(一)按照编列的提纲,让学生就某一节或某个问题,口述课文内容,要求抓住要点,条理清晰,这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二)订正结构提纲,分析各节小标题,说明文章的题材是经过精选的。天山极大,景物极多,作者选取了天山最有特点的景物加以描绘:奇丽的风景;珍贵的特产。(三)这篇游记既抓住了有特点的景物,又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试以第三节为例,加以说明。先朗读课文,然后在书上划出关键句子,最后做书面练习。书面作业:课文的第三节里,介绍了天山特有的四
24、种生物,试用课文中有关语句说明作者都是抓住这些生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口头作业:作者善于抓住同一类事物各不相同的特点来写景状物,朗读课文第四节,说说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天然湖和果子沟的?参考答案:作者抓住了天然湖的幽静和果子沟的富饶的突出特点,这两个方面正是区别于其他地方一般“湖”、“沟”的独特之处。(四)作者在本文里是写旅游天山的见闻,处处都有奇丽的美景,处处都有富饶的物产,要表现的内容确实非常丰富。如果材料组织安排不当,就容易写得松散,然而作者却按着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口头作业:从全文看作者按照什么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分析结构提纲,然后回答。)参考答案:从
25、全篇来看,以空间的变化为主线,一般是从山的外围写到深处,从山的全景写到局部,从山的高处写到低处。按照导游行程,将零散的景物依次展现在一幅幅瑰丽的画面上。书面作业:在每一节里,作者在材料安排的顺序上又各有变化,或按内外,或按远近,或按上下,或按时间和景象的变化。试以第二节迷人的夏季牧场为例,分析一下写作的顺序?(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出关键句子,完成书面作业。)参考答案:一开始写草原全貌。循着由粗到细的规律,依次写草原的位置,花边、酥油草、溪水,最后才发现白光点点的蒙古包。然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牧场的迷人风光: (1)白天的牧场(先写静态,后写动态) (2)阵雨前后的牧场(按阵雨前、云雨中、阵雨后的顺序
26、写) (3)黄昏时的牧场(写落日及落日沉没后的景象) (4)晚上的牧场(晚餐、饭后休息) (5)深夜的牧场(夜色、夜牧)这一节,主要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由白天、黄昏、晚上,一直写到深夜。但各个层次本身又有各自的结构特点,或按观察事物的顺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描写对象变化的顺序,并注意了过渡和照应,这样写使得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小结:要学会写景、状物,就要注意掌握与运用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本文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范例。第三课时教学要点:从语言分析入手,掌握本文描写细腻、用词造句形象贴切的特点,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教学步骤:为了让学生掌握本文语
27、言上的特点,可先布置口头作业,然后再完成书面作业。1.口头作业,朗诵第一节雪峰溪流森林,在书上划出描写细腻入微、用词造句形象贴切的语句,具体说说语言运用上的这个特点。参考答案:写雪峰的景色:从早晚的变化,刚一进山和深入山里的不同感受,写出雪峰的美妙多姿:白天在阳光下高矗的雪峰象白缎一样漂亮,白云投在雪峰上的云影,“就象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被黄昏的红日映照的雪峰,“象云霞那么灿烂”,把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深山里的雪峰,山色柔嫩,“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写溪流的众多和壮观:“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象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
28、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雪莲。”比喻贴切而优美,一连用了好几个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把静态的山水写活了,使它们透露出无限生机。描写溪边的野花,“象织不完的织锦那样绵延,象天边的彩霞那样耀眼,象高空的长虹那样绚烂”,连用三个比喻和排比的句子,写出了野花的繁多和美丽,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写森林的繁密、幽深宁静:“在那白皑皑的群峰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象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形象的比喻,贴切的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深山密林的美景。2.书面作业:在课堂限时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的作业题:写文章要合乎语法,注意修辞。语法研究怎
29、样把话说得对;修辞研究怎样把话说得好。说得好的话一定要说得对,有语法错误的话就谈不到好。分析下边每组句子,指出哪个是对的,说得比较好;哪个是错的,在修辞上有毛病。(做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答题要求;要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好的错的都要讲明原因;要求答题速度快,并在堂上提问,然后订正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组分析:第一句描写细腻,用词造句形象贴切。第二句有毛病:“斑斓”是灿烂多彩的意思,而“银花”却只有一种颜色,用“斑斓”描写“银花”,不恰当;全句用“银花斑斓、光彩耀目”形容溪流两岸的“灯火万点”,也不贴切。灯火分散在溪流两岸,从远处看光线较弱,既不似银花,也不似花状。第二组分析:第一句有毛病,
30、“风景对于我”,对象颠倒,不合事理,主语应是“我”,而不是“风景”;“能够一一地说出”一句也写得不够形象、生动,平淡乏味。第二句写得含蓄,耐人寻味。第三组分析:第一句写得形象生动,用“白莲”比喻“浪花”,十分贴切。第二句有毛病,“淌”下的雪水,不能形成“冲激”的溪流,不符合实际;“一股股”与“浪花”搭配不当,“浪花”不论“股”;浪花是白的,云霞是彩色的,用“云霞”比喻“浪花”,也不贴切。小结:写文章要讲究语言技巧,增强表达效果。首先要把话说得对,其次要力求把话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法、修辞知识,做一些修改病句的练习,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天山景物记是现代作家碧野写的一篇情文并茂
31、的游记散文。作者于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年,曾先后两次去新疆深入生活,本文便是写的这一时期的亲身见闻。作者细腻入微地描绘了天山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热情地歌颂美丽富饶的祖国边疆和边疆人民的幸福生活。这样的课文,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教材,又是学生学习写景状物的范文。本文的教学,可着眼于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即从语言形式和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借鉴的能力,即在分析的基础上,学习怎样去写景状物,选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基于上述考虑,这一课的教学步骤可做如下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过编列提纲,研究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准确地理解中心
32、思想。教学步骤: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文章的思想内容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文章的内容决定文章的结构,而结构好又是由思路的清晰严密决定的。天山景物记是一篇游记,作者要把旅行和游览中得到实际材料和印象组织、串联起来,就必顺将它们进行一番艺术加工。本文作者的思路大致是这样的:全文以“导游者”的口吻,向读者描述天山美丽的景物。首先以亲切的询问开头,唤起人们对天山的向往;接着,便以“进天山”为主线,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天山最有特色的景物;最后,以“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作结,再次唤起读者对天山的向往。根据这样的思路,作者是怎样安排记叙层次的呢?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然后钻研教材,列出本文
33、的结构提纲。指导学生列提纲,可以做以下几点提示:1从课文的内容看,全文可分成几个部分;2分析正文各节小标题,着重研究每部分的题材重点;3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每部分的层次的要点。(在方法上以学生看书、做练习为主,教师可选一两个部分示例,进行指导。)本文的结构提纲可列为: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天山的恋念之情。 通过编列提纲,引导学生研究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准确地理解这篇游记的中心思想:通过对天山景物的细腻、生动的描写,热情地歌颂美丽富饶的祖国边疆和边疆人民的幸福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做练习,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学习抓住特点写景和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的写法。教学步骤:(一)按
34、照编列的提纲,让学生就某一节或某个问题,口述课文内容,要求抓住要点,条理清晰,这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二)订正结构提纲,分析各节小标题,说明文章的题材是经过精选的。天山极大,景物极多,作者选取了天山最有特点的景物加以描绘:奇丽的风景;珍贵的特产。(三)这篇游记既抓住了有特点的景物,又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试以第三节为例,加以说明。先朗读课文,然后在书上划出关键句子,最后做书面练习。书面作业:课文的第三节里,介绍了天山特有的四种生物,试用课文中有关语句说明作者都是抓住这些生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口头作业:作者善于抓住同一类事物各不相同的特点来写景状物,朗读课文第四节,说说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
35、来写天然湖和果子沟的?参考答案:作者抓住了天然湖的幽静和果子沟的富饶的突出特点,这两个方面正是区别于其他地方一般“湖”、“沟”的独特之处。(四)作者在本文里是写旅游天山的见闻,处处都有奇丽的美景,处处都有富饶的物产,要表现的内容确实非常丰富。如果材料组织安排不当,就容易写得松散,然而作者却按着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口头作业:从全文看作者按照什么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分析结构提纲,然后回答。)参考答案:从全篇来看,以空间的变化为主线,一般是从山的外围写到深处,从山的全景写到局部,从山的高处写到低处。按照导游行程,将零散的景物依次展现在一幅幅瑰丽的画面上。书面作业:在每
36、一节里,作者在材料安排的顺序上又各有变化,或按内外,或按远近,或按上下,或按时间和景象的变化。试以第二节迷人的夏季牧场为例,分析一下写作的顺序?(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出关键句子,完成书面作业。)参考答案:一开始写草原全貌。循着由粗到细的规律,依次写草原的位置,花边、酥油草、溪水,最后才发现白光点点的蒙古包。然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牧场的迷人风光: (1)白天的牧场(先写静态,后写动态) (2)阵雨前后的牧场(按阵雨前、云雨中、阵雨后的顺序写) (3)黄昏时的牧场(写落日及落日沉没后的景象) (4)晚上的牧场(晚餐、饭后休息) (5)深夜的牧场(夜色、夜牧)这一节,主要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由白天、
37、黄昏、晚上,一直写到深夜。但各个层次本身又有各自的结构特点,或按观察事物的顺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描写对象变化的顺序,并注意了过渡和照应,这样写使得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小结:要学会写景、状物,就要注意掌握与运用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本文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范例。第三课时教学要点:从语言分析入手,掌握本文描写细腻、用词造句形象贴切的特点,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教学步骤:为了让学生掌握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可先布置口头作业,然后再完成书面作业。1.口头作业,朗诵第一节雪峰溪流森林,在书上划出描写细腻入微、用词造句形象贴切的语句,具体说说语言运用上的这个特点。
38、参考答案:写雪峰的景色:从早晚的变化,刚一进山和深入山里的不同感受,写出雪峰的美妙多姿:白天在阳光下高矗的雪峰象白缎一样漂亮,白云投在雪峰上的云影,“就象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被黄昏的红日映照的雪峰,“象云霞那么灿烂”,把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深山里的雪峰,山色柔嫩,“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写溪流的众多和壮观:“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象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雪莲。”比喻贴切而优美,一连用了好几个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把静态的山水写活了,使它们透露出无限生机。描写溪边的野花,“
39、象织不完的织锦那样绵延,象天边的彩霞那样耀眼,象高空的长虹那样绚烂”,连用三个比喻和排比的句子,写出了野花的繁多和美丽,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写森林的繁密、幽深宁静:“在那白皑皑的群峰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象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形象的比喻,贴切的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深山密林的美景。2.书面作业:在课堂限时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的作业题:写文章要合乎语法,注意修辞。语法研究怎样把话说得对;修辞研究怎样把话说得好。说得好的话一定要说得对,有语法错误的话就谈不到好。分析下边每组句子,指出哪个是对的,说得比较好;哪个是错的,在修辞上有毛病。(做
40、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答题要求;要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好的错的都要讲明原因;要求答题速度快,并在堂上提问,然后订正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组分析:第一句描写细腻,用词造句形象贴切。第二句有毛病:“斑斓”是灿烂多彩的意思,而“银花”却只有一种颜色,用“斑斓”描写“银花”,不恰当;全句用“银花斑斓、光彩耀目”形容溪流两岸的“灯火万点”,也不贴切。灯火分散在溪流两岸,从远处看光线较弱,既不似银花,也不似花状。第二组分析:第一句有毛病,“风景对于我”,对象颠倒,不合事理,主语应是“我”,而不是“风景”;“能够一一地说出”一句也写得不够形象、生动,平淡乏味。第二句写得含蓄,耐人寻味。第三组分析:第一句写得形象生动,用“白莲”比喻“浪花”,十分贴切。第二句有毛病,“淌”下的雪水,不能形成“冲激”的溪流,不符合实际;“一股股”与“浪花”搭配不当,“浪花”不论“股”;浪花是白的,云霞是彩色的,用“云霞”比喻“浪花”,也不贴切。小结:写文章要讲究语言技巧,增强表达效果。首先要把话说得对,其次要力求把话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法、修辞知识,做一些修改病句的练习,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