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I-35.5 Ca-40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春天酿桑葚酒B.春雨洗刷嫩叶C.春水滚滚东流D.春风吹拂柳枝2.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环境的理念是A.森林公园里的残枝落叶可就地掩埋B.工业污水只要是无色无味的就可以直接排入湖泊C.垃圾无需分类,全部直接焚烧D.施用农药是重要的农作物保护手段,可大量使用3.锌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图甲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B.图乙中x=8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 38 gD.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收集氧气B.测定盐酸pHC.稀释浓硫酸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5.研究表明喷洒过氧乙
3、酸(C2H4O3)消毒液可有效灭活病毒,此消毒液属高效消毒剂,其高浓度属于易爆品。过氧乙酸消毒液一般市售浓度在20%,生活中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消毒液属于有机化合物B.过氧乙酸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每个过氧乙酸由9个原子构成D.过氧乙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6.由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是化学学科对提升核心素养作出的独特贡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 : 22 B.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C.反应一段
4、时间,只需要增加反应物,不需要更换催化剂D.该反应的研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7.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观念,对以下基木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A.绿色观: H2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B.结构观: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似C.宏微观:高压电线夏天变长,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守恒观: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金属丝质量增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8.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编号药品块状大理石、10% H2 SO4溶液块状大理石、7% HCl溶
5、液大理石粉末、7% HCl溶液A.实验对应的左图变化曲线为甲B.实验II和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固体的颗粒大小C.实验I和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酸的浓度D.实验和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表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中全部错误的是A.化学与能源B.化学与生活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蜡烛燃烧只将化学能转变为光能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可用水灭火C.化学与健康D.化学与材料 碘摄入不足均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 蛋白质、油脂、糖类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钢和氧化铁都是常见的金属材料 纤维、橡胶、塑料都是合成材料A.AB.
6、BC.CD.D10.如图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B.t3C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乙甲丙C. t2 C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40%D. t2 C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降温变成饱和溶液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6分。11. (4分)化学与人类密切相关,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化学物质。(1)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 来鉴别硬水软水。(2)生活中,通常选择铜丝作为导线,是利用其 性。(3)实验室比较锌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化
7、学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带来了污染,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防止污染的做法: 。12.(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 (填序号)装置组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利用装置E(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来验证CO2的性质,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再加入足量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6分)在新冠肺炎防疫中,84消毒液是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8、(化学式是NaClO)。次氯酸钠工业生产原料来源是粗盐,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和泥沙等杂质,流程如下:(1)标出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2)操作1中会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在流程中,加入的溶液是 。(3)写出流程中发生的其中任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是 。(4)操作2中加入的过量碳酸钠溶液,不仅除去了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钙杂质,还除去了 。14. (5分)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挖掘实质(1
9、)图1是HCI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我发现HCI和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相应离子,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Ba2+和 (填离子符号)。(2)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且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是 。 (3)通过探究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实质,我发现NaOH和H2SO4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溶液中的H+和OH-不能大量共存;H2SO4溶液和Ba(NO3)2溶液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Ba2+和SO42-在溶液中 (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NaOH
10、和K2CO3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 和Na+和OH-能大量共存。知识升华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实质是离子交换,只要反应物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了(或不能大量共存),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15.(5分)我国医学著作博大精深,许多化学物质很早就出现在了我国医书中。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绿矾(FeSO47H2O)的相关记载。绿矾又名皂矾、青矾,性酸、凉、无毒,主要药用功能是除湿、解毒、收敛、止血。(1)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实验小组欲用久置的硫酸亚铁溶液制备绿矾(FeSO47H2O)晶体,小明同学提出该硫酸亚铁溶液可能变质了,于是
11、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FeSO4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2 (SO4)3而变质。Fe2+能使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Fe3+的检验: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无色的KSCN(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会变为血红色。猜想与假设猜想1:该硫酸亚铁溶液没有变质;猜想2:该硫酸亚铁溶液部分变质;猜想3: 。设计实验并验证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人34滴 溶液试管中溶液猜想2成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34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2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实验拓展该实验小组继续查阅资料得知,单质铁能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
12、程式: 。实验室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为了防止FeSO4被空气氧化,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物质是 。三、本大题共4分。16. (4分)将12. 5 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100 g,请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化学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AADCBBACDB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6分。11. (4分)(1)肥皂水 (2)导电(3) 或 (合理即可)(4)垃圾分类处理(合理即可)12. (6分)(1)长颈漏斗(2)AD (3)变大
13、 变小13. (6分)(1) (2)引流 稀盐酸(3) 或 复分解反 应(4)操作1反应中剩余的氢氧化钡14. (5分)知识回放 挖掘实质(1)NO3-(2) (文字描述也可)(3)不能K+ 、CO32- (文字描述也可)15. (5分)(1) (2)猜想与假设该硫酸亚铁溶液全部变质设计实验并验证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KSCN(或硫氰化钾)变成血红色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2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实验拓展 铁粉三、本大题共4分。16.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 10073 xx=7.3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 3%。(设和答有错,扣1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