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1、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2、年龄段目标 以小、中、大班为界,指一年内的阶段发展目标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指一次教育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1、认知方面的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初步的、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地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幼儿自己独立选择和参与活动的
2、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有热自我意识的建立。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让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协商。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 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仅是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准备。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一)、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1、感知集合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 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以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相等和不等初步感知集合间的交、差集关系和包含关系2、10以内的数概念10以内的基数(包括数的实际意义、认数、数的守恒、
3、相邻数和10以内 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10以内的序数10以内数的组成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3、10以内的加减运算4、认识几何形体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5、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量的特征量的正、逆排序量的守恒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自然测量6、空间与时间概念初步认识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星期、年月的名称及顺序认识时钟(长针、短针及其
4、功用,认识整点和半点)(二)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一)操作法 1、操作法的含义 指提供给幼儿何时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2、运用操作法的注意点 (1)明确操作目的 (2)创设操作条件 (3)交代操作规则 (4)评价操作结果 (5)体现年龄差异 (6)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二)游戏法 1、游戏法的含义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2、种类 操作性数学游戏 情节性数学游戏 竞赛性数学游戏 运动性数学游戏 运用各种感
5、官的数学游戏 数学智力游戏 3、运用时的注意点 每种游戏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请参见书上的案例介绍。(三)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从而获得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比较有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两种,参见书上的图例。(四)讨论法讨论法是教师与幼儿,也可以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讨论,它能够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的作用,从而促进分析、归纳,有利于幼儿初步数概念的形成及思维的发展。(五)发现法发现法是教师不把数学的初步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儿童讲解,而是引导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六)讲解
6、演示法讲解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和运用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加以说明和解释,具体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七)寻找法寻找法是让幼儿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或在其接触感知的基础上按数、形要求寻找相应数量的实物的一种方法。寻找法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可以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还可以运用记忆表象来寻找。运用寻找法要利用游戏的口吻、游戏的情节及游戏的场景启发儿童寻找,教师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引导。第二节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 一、幼儿的分类教育(一)物体分类教学的常见形式 按物体的名称分类 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按物体的量的差异分类 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按物体的材料分类 按数量分
7、类 按事物间关系分类 其他5、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量的特征量的正、逆排序量的守恒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自然测量(二)主要教学方法(二)主要教学方法 1、演示法和操作法 教师要讲清楚分类的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体、明确。在小班和中班当有新的教学要求出现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演示。按物体的特征分类必须由易到难,有时还要讲清楚特征。分类后的物体要用圈表示一个集合,而且物体的摆放要界限分明。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机会,让幼儿进行练习,并鼓励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分类练习。(三)分类教学的目标 小班:能根据范例和口头指示从一堆物 体中 分出一组物体。学习按物体的一
8、个特征进行分类。中班:能从一堆物体中把不属于这一集合的元素找出来。按物体量的某一特征(高矮、粗细、厚薄等)进行分类。按物体的数量分类。大班:按物体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征进行分类。学习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小班分类教学活动的设计 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 目的:学习从一堆物体中,找出相同名称的物体,并放在一起。程序:拿出和老师拿的一样名称的物体排除物体的大小、颜色等干扰;按语言要求,独立地从一堆物体中拿出相同名称的物体。基本步骤:教师介绍所有的物品教师示范,拿出范例幼儿操作分类幼儿用语言描述分类的结果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分类:材料的提供:除了要分类的特征存在差异,其余特征都相同,每一类数量不超过5
9、个。基本步骤:整体出现材料,介绍特征提出分类的要求,简单示范幼儿操作,进行分类教师指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中班分类教学的设计 与小班基本相同,示范可以减少二、幼儿的排序教育(一)教育目标 1、小班:(1)使幼儿能对大小差别较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使幼儿能对长短差别较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2、中班:(1)使幼儿能对数量在6以内的物体按大小、长短、粗细等顺序进行排列。会从小排到大或从大排到小,从长排到短或从短排到长,从粗排到细或从细排到粗。(2)使幼儿能对6个以内的物体按数量逐一增加或逐一减少的顺序排列。(3)使幼儿能按数字所表示的多少顺
10、序,从1排到6或从6排到1。3、大班:(1)使幼儿能对10个同类物体按不同差异排序。(2)使幼儿能对10个以内的物体按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3)使幼儿能对10以内的数字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初步教幼儿发现物体排列顺序的某些简单规律。(二)排序的教学方法 1、教小班幼儿按物体的大小、长短排序(1)教幼儿给大小差别较明显的物体排序,可以和比较物体大小的教学结合起来。(2)教幼儿给长短差别较明显的物体排序,可以和比较物体长短的教学结合起来。2、教中班幼儿按物体的高矮、粗细、厚薄排序(1)教幼儿按物体的高矮排序时,可让幼儿把一组物体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列起来。(2)教幼儿按物体
11、的粗细、厚薄排序。3、教大班幼儿按物体的宽窄排序(1)教大班幼儿按物体的宽窄排序时,可以和比较物体宽窄的教学结合着进行。(2)教幼儿按物体的数量多少排序。(3)指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三、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 教学目的:感知集合及其元素,为以后学习一个一个地数物体,学习10以内的数做准备。教学方法:操作法:指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游戏法: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儿童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教学步骤:教师准备相关的
12、教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区别1和许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区别1和许多。通过寻找物体的活动加深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进行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引导幼儿通过记忆进行寻找 通过分与合的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四、比较多少的教学 教学目的:帮助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培养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教学方法:重叠法:先把一组物体摆成一行,再把另一组物体逐个一对一地重叠到前一组物体上面,比较两组物体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并放法:并放法是把一组物体摆成一行,再把另一组物体一个对一个地并排放在这组物体的旁边(上、下、左、右),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教学步骤:1、先出示
13、一组物体,用重叠、并放的方法,摆放第二组物体,教师用语言表述对应关系。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区别两组物体的多少,说出“一样多”、“不一样多”、“多些”、“少些”。注意:所比较的两组物体应有一定的相关性。排列方式要多样化,并注意摆放时的对应关系。要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情节。第三节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特点 计数的手段是数数,结果是以数的形式出现。1、内容方面(1)口头数数(2)按物点数(3)说出总数(4)按群计数 2、动作方面(1)手的动作 触摸物体指点物体用眼代替手区分物体(2)语言动作 大声说出数词小声说出数词默数 二、幼儿掌握数
14、概念的标志:(一)说出数目名称(总数)(二)知道某数在自然数序中的位置(相邻数)(三)数的组成三、各年龄班基数教学的目标(一)小班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教学的目标 1、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二)中班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教学的目标 1、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10以内)3、理解10以内相邻两数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 4、初步认识10以内数的守恒 5、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三)大班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的目标 1、认识零 2、学习单、双数和相邻数,了解10以内相邻数间的等差关系 3、学习目测数群及按群计数四、10以
15、内基数教学活动的组织(一)帮助幼儿掌握点数的正确方法按物点数 1、教师示范、讲解点数的正确方法 2、教师要变换多种点数方式 3、幼儿运用操作材料自己练习(二)说出总数 1、帮助幼儿理解点数的最后一个数就是总数 2、点数到最后要用手划圈,表示总数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含义。3、在点数完后要引导幼儿说出总数(三)提供机会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数数(四)按数取物 1、按实物找点卡 2、听铃声数拿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3、给予数词,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4、按所给予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五)比较相邻两数的相等与不等 1、教具演示 2、使两组物体一样多(六)数的守恒 1、排除颜色、大小、形状的干
16、扰 2、改变教具的排列形式 3、改变教具的距离 4、改变教具的排列位置(七)相邻数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 1、什么是相邻数 相邻数是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即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数(除1、0)比前面一个数大1,比后面一个数小1。相邻数教学的方法:观察比较3、相邻数教学的步骤(1)将三组教具并列摆成直线式,引导幼儿比较观察(2)引入观察,比较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4、相邻数教学需注意 相邻数的教学是从2开始逐个进行的;学习5以内相邻数进度要慢些,多做练习,让幼儿逐步认识相邻数的规律;6-10的相邻数学习可以让幼儿寻找规律,运用类推法来掌握新的相邻数
17、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不用直观教具来进行。第四节 10以内序数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内序数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学习10以内序数的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2、会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二、学习10以内序数的教学步骤(一)教师演示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 教师应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在游戏情节中让幼儿对物体的排列次序进行判断;要示范用点数的方法进行判断,并且要先数一共有几个,然后再确定每个物体的排列位置,用语言表述;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判断。在让幼儿判断物体的排列次序前,一定要明确物体的排列方向,可以用语言和
18、标记来表明。(二)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利用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让幼儿练习,也可以在游戏中让幼儿亲自感受序数的含义,来加深对序数的认识,同时,要提醒幼儿能准确地运用序数词。幼儿的操作和游戏应在整个活动中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三)结合其他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进行练习(四)10以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具排列多样性 2、用一定标记显示序数位置 (1)用同类不同的物体,如鸡、鸭、鹅等。(2)同类物体以颜色或形状的不同显示序数的位置,如红花、黄花、兰花等。(3)用数字显示序数位置 3、在判断次序前,一定要让幼儿明确从哪里数起,按什么方向数的问题(可用语言和标记)第五节认读和书写认
19、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一、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的教学目标 中班:会认读阿拉伯数字1-10,并能用数字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大班:会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10,掌握正确的笔顺,字迹工整、规范,姿势、握笔方法正确。二、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的教学方法 (一)认读阿拉伯数字1-10的教学方法 1、结合数数,利用多种教具,出示数字符号进行讲解 2、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幼儿记住字形 3、让幼儿跟读,念准字音 4、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数字的认读和理解 (二)书写阿拉伯数字1-10的教学方法 1、写字前对幼儿进行写字常规及写字姿势的教育 2、教师示范讲解 3、带领幼儿书空练习
20、4、幼儿书写练习、教师指导、讲评第六节 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 一、数的组成的含义及学习数的组成的意义 数的组成指数的结构,包括分解与组合两个过程。对幼儿来说,只要教他们将某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再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原来这个数。学习数的组成可使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学习加减运算打基础。二、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学目标 让幼儿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2以上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让幼儿知道一个数比它分成的两个数都大,分成的两个数都比原来的数小。懂得分成的两个数之间的互换和互补关系,掌握10以内各数的全部组成形式。三三、以内数的组
21、成的教学方法(一)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教师讲解演示 要点:教师制作教具,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演示讲解分合,教师引导幼儿把组成式子按顺序整理好并小结。师生一起念一遍。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启发幼儿逐步体会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得到原来的这个数,从而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掌握数的组成形式。步骤:1、让幼儿动手操作,要求分得与别人不一样;2、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教师讲解演示,出示教具图 3、请幼儿回答自己分的情况 4、教师演示并讲解:几个和几个合起来是多少个,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先实物后数字。实物要带量词,数字不用。5、教师引导幼儿把组成的式子按顺序整理好,并小结几种分合方法,带领
22、幼儿朗读。(二)教幼儿操作,自己学习数的组成 在幼儿初步了解数的分与和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学具,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己学习数的组成。要点:提供教学具让幼儿操作,提问记录每次的结果,教师根据幼儿分的形式演示于黑板上,并按次序排整齐,进行总结,让幼儿掌握几种分合方式。(三)启发幼儿探索互换与互补规律 当幼儿基本理解数的组成之后,可教幼儿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之间互换及互补的关系。第一步同上面方法,列出整理好的组成的教具和组成的式子 第二步根据教具图演示讲解互换或互补关系 1、互换关系(个)(1)启发幼儿找出圆点数一样而位置不一样的教具图。(2)拿走个圆点与个圆点的一组教具图,并讲解看到个与
23、个,就想到个与个。(3)继续找出个圆点和个圆点的两组圆点数相同位置不同教具图,并总结。(4)同上步,演示讲解的组成式子图,即演示讲解数字一样位置不一样的两组图。(5)根据最后留下的的组成式子,总结。2、互补关系(1)根据的组成的教具图,启发观察两边教具之间的关系。即左边教具从上到下个比个多个,而右边从上到下个比个多个。(2)讲解这样分的优点,即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分的速度也快。(3)同上方法,讲解的组成式子。(四)运用组成规律学习新的组成知识(五)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掌握数的组成知识 1、口头练习:对数、儿歌 2、找数练习:举数卡、找位置、找朋友 3、涂色练习(六)以内
24、数的组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一个数的组成,首先要让幼儿感知这个数。第二,在教一个数的组成时一定要既讲分也讲合,并且使幼儿对这个数有一个完整的分合方式的概念。第三,在数的组成教学中,从实物的分合到数的分合要正确用语言表述。第七节 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 一、实物加减的教学设计(一)实物加减教学的教学目标 使幼儿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二)实物加减的教学方法 教师呈现教具,讲解示范:借助直观教具编出口头应用题 分析要点:(1)编题时,题目要简单明了,并要注意题目的完整性。(2)编减法时,去掉的教具要留有痕迹。分析题意帮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并确定运算方法 分析要点:(1)教师提问顺序:这道题先
25、告诉我们什么?后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的是什么?(2)教师问答顺序:教师自问自答教师问,幼儿答。三个问题一个一个答,幼儿熟练后可一起问,让幼儿回答。(3)帮助幼儿确定运算方法:合起来用加法算。去掉了、飞走了等用减法算。讲出得数,逐步学会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运算 二、列式运算的教学设计二、列式运算的教学设计(一)列式运算教学的教学目标 1、使幼儿掌握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 2、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和减法应用题(二)列式运算的教学方法、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的教学 幼儿初步掌握了以内的加减运算后,可以教幼儿认识加减、等于符号。认识加号、等号一般是杂复习以内的加法时进行,认识减号是
26、在复习以内的减法时进行。教学步骤:第一步,结合教具编出加法或减法应用题,让幼儿说出答数。第二步,分析题意,并把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和幼儿算出的答数分别用数字卡表示。第三步,分析运算方法,出示运算符号进行介绍,讲清符号的名称、意义、读法及在算式中的位置等问题。第四步,教师再用不同的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运算符号列出算式,巩固。用同样方法,教幼儿认识减号,学会排减法算式。第五步,在幼儿理解了加减意义并会熟练进行列式运算后,教师教学重点可以放在训练幼儿的准确性及速度。2、认识零和得数是零的列式运算(1)首先教师编题,让幼儿根据前面学过的解题思路选择用减法运算,并排出?的算式,讲清和所表示的意思,教
27、师就引导幼儿认识(2)出示卡片,像什么,表示没有跟读(3)教师继续编出答数为的口述应用题,让幼儿解答并列出答数等于零的算式进行练习(4)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算式,找出相同与不相同的地方(5)引导幼儿编答数是零的算式,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6)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看到的字。3、教幼儿按规律进行列式运算 A、加法交换律的学习步骤:(1)先按加法交换律的关系,一组组的编口头应用题;结合具体题目分析提问(2)提问:这两道算术题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回答数字一样,得数一样,就是位置不一样(3)提问:为什么位置一换,得数还是一样,引导幼儿回答两个数合起来都是同一个数(4)教师小结:加号前后数
28、字换一下,答数是一样的。我们碰到小数加大数可用大数加小数的办法来算(5)教师继续编题,可先编一道题,幼儿解答列出一道算式后,让幼儿运用交换律直接讲出另一道算式来 减法学习:和加法一起学习 B、幼儿知道按数的组成关系的三个数排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规律:教学步骤:教师按数的组成关系的三个数分别编四道题,让幼儿分别解题列式。比较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找出数字一样,位置不一样,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继续编题,让幼儿列出一道算式后,按规律再列出另外三道算式。4、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列式运算(1)游戏(2)运用多种感官练习:视觉、听觉、触摸觉(3)操作练习(4)口头比赛练习(5)书面练习第
29、八节 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 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程 1、从拓扑图形欧式图形 2、从局部、粗糙的感知到完整、细致的辨认 3、抽象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年龄特点 1、3-4岁(小班)2、4-5岁(中班)3、5-6岁(大班)二、学前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二、学前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一)学前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目标(一)学前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目标 小班:教幼儿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看小班:教幼儿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看到图形能叫出名称,按名称能找出图形;能不受图到图形能叫出名称,按名称能找
30、出图形;能不受图形颜色、大小的影响,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形颜色、大小的影响,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幼儿知道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行分类;教幼儿知道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中班:教幼儿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能正确中班:教幼儿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能正确说出名称,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图形颜色、说出名称,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图形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会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会按不同图形进行分类;能运用学过的图形进行简单按不同图形进行分类;能运用学过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接活动。的拼接活动。(二)学前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
31、教学方法 1、在视觉、触摸觉感知实物轮廓的基础上认识平面图形(1)引导幼儿抚摸、观察物体的面,感知物体面的轮廓(2)出示与物体的面形状相似的几何图形,介绍其名称、特征(3)出示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排放方式不同的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2、运用重叠比较法认识图形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班儿童 3、通过对图形分割和拼合的操作活动,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分割:就是把一个平面图形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拼合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形拼合成一个图形 分割与拼合的操作活动可以由教师演示:先示范分割,再示范拼合。4、多种方法练习,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给平面图形涂色 折叠 分类 寻找图形以及与图形相似的物体 数
32、图形 拼物体形象 三、学前儿童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一)学前儿童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目标 1、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使幼儿能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二)学前儿童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方法 1、运用触摸觉感知形体及其特征 2、通过自然测量认识形体及其特征 3、运用重叠比较,认识形体及其特征 4、通过粘贴活动,认识形体及其特征 5、多种方法练习,巩固对几何体的认识:寻找活动,分类、排序活动,拼搭活动 四、物体等分的教学(一)物体等分的含义及形式 等分的含义: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等分的形式:等分平面图形,等分几何体或有规则的物体(二)物体等
33、分的教学目标 1、使幼儿初步知道等分的含义,会把一些几何体或有规则的物体分成相等地份或份。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三)物体等分的教学方法(三)物体等分的教学方法 1 1、讲解演示、讲解演示 2 2、幼儿实践操作:、幼儿实践操作:儿童学习等分主要是通过等分几何形体的方式,但是不儿童学习等分主要是通过等分几何形体的方式,但是不必局限于几何形体。必局限于几何形体。(1 1)操作学具)操作学具(2 2)操作方式)操作方式(3 3)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选用被等分的物体要匀称,不易碎裂;使用的等分工具选用被等分的物体要匀称,不易碎裂;使用的等分工具要安全卫生;等分教学中部介绍二分
34、之一、四分之一的要安全卫生;等分教学中部介绍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概念;等分过程中要启发儿童思考,鼓励儿童有新颖的概念;等分过程中要启发儿童思考,鼓励儿童有新颖的分法。分法。第九节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 1、由上下前后左右 2、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 3、从近的区域范围扩展到远的区域范围(二)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1、3-4岁 2、4-5岁 3、5-6岁 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教育(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目标 小班:教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并说出上下、前后方位;教幼儿认识并说出近
35、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中班:教幼儿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并说出物体的上下、前后我位置;让幼儿学会按指定方向运动。大班:教幼儿能从自身出发,区别并说出左、右;教幼儿知道上下、前后、左右方位是可以变换的;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左、右”这些词汇。(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方法(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方法 1 1、教幼儿感知自己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部位、教幼儿感知自己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部位 2 2、教幼儿以自己身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幼儿以自己身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3 3、教幼儿以客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幼儿以客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4 4、教幼儿认
36、识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教幼儿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相对性:(1 1)以不同物体作主体,确定客体的方位)以不同物体作主体,确定客体的方位(2 2)改变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关系,认识方位的相对性)改变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关系,认识方位的相对性(3 3)教幼儿判断上下、前后、左右的活动方向)教幼儿判断上下、前后、左右的活动方向第四节 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一、有关空间量的基本知识(一)量(二)测量(三)自然测量 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一般过程 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2、从绝对到相对 3、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来的年龄
37、特点 1、4岁左右 2、5岁左右 3、6岁左右 三、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教学目标 小班: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并说出大小、长短差别较明显的两个物体。能在一堆(不超过5个)大小、长短有明显差别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最大(长)的和最小(短)的。中班: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等。能在一堆物体(不超过6个)中找出并说出最粗(高)和最细(矮)的物体。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 描述自己所熟悉的粗细厚薄、高矮不同的物体。大班:学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远近、轻重等。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宽窄、远近、轻重等词汇描述物体。四、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教学方法(一)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
38、细、高矮、轻重等的教法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目测比较、触摸觉比较、运动觉比较 2、运用重叠、并放法比较物体的量 3、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 4、运用寻找法,描述物体的量 5、游戏练习(二)量守恒的教法 1、变换图式 2、添加干扰因素(三)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的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1)明确测量对象及测量工具(2)向儿童讲清测量的始端、终点、移动及其记号,算出量的结果(3)重复测量加以验证 2、幼儿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教师应当创设尽可能的环境材料 材料的提供应当和日常生活相联系结合生活中所遇到的有关测量的问题,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和感知。(2)让幼儿自己感
39、知(3)启发幼儿注意比较不同的量具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量的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来认识的,因此比较时先要让幼儿确定比较的两个物体 第二,让幼儿认识量是相对的。第三,教具的选择与使用要正确。第四,量的比较时,还应注意教具的摆放。第十节 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一般特点(一)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一般特点 1 1、易受生活实际经验的影响、易受生活实际经验的影响 2 2、易受知觉影响,把时间和空间等同起来、易受知觉影响,把时间和空间等同起来理解理解 3 3、更易理解
40、的短周期时间顺序、更易理解的短周期时间顺序 4 4、表达时间的词语发展存在一定因素、表达时间的词语发展存在一定因素(二)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年龄特点 1、3-4岁 2、4-5岁 3、5-6岁 二、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教学目标 小班:小班:教幼儿初步理解早晨、白天、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运教幼儿初步理解早晨、白天、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用这些词汇 中班:中班:教幼儿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并能在日常生活教幼儿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这些词汇中正确运用这些词汇 大班:大班:认识钟表及其用途。知道时针和分针的名称、用途和运认识钟表及其用途。知道时针和分针的
41、名称、用途和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和半点;学会看日历,知道一星期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和半点;学会看日历,知道一星期有有7 7天,天,7 7天的名称及顺序,能确定当天是星期几,昨天天的名称及顺序,能确定当天是星期几,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三、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教学方法三、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教学方法 1 1、看图说话,认识时间、看图说话,认识时间 2 2、通过游戏活动认识时间、通过游戏活动认识时间 3 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与活动认识时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与活动认识时间 4 4 4 4、运用讲解演示法教幼儿认识时钟,学、运用讲解演示法教幼儿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会看整点半点(1)出示时钟讲解用途(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钟面的结构(3)演示讲解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及规律(4)多次演示讲解整点或半点(5)总结整点、半点规律(6)幼儿练习,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7)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拨针时不能倒拨,一定要顺时针。游戏活动中,教师报钟点时也要有时间的顺序。先认识整点,再认识半点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