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二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卷(满分150分,每小题2分,考试时间60分钟)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隋炀帝,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的庙号。庙号是我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B壬子,为干支之一。“干支”即天干地支,夏历中可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C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及其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中国古代爵位之一,春秋时期分
2、为公、侯、伯、子、男五等。B羌胡:我国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亦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C陇西:古代郡名,战国秦置,因位于陇山以西,故名,后泛指甘肃地区。D行:兼任。在文言文中“判”“领”“署”等也都是兼任官职的意思。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举荐录用而进入中央、府、州、县等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B.巡抚,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清代巡抚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C.阵法,中国古代作战的队形,若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D.封典,封建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始于晋至唐完备。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是()A.耕籍田,又称“亲耕”“籍礼”,即春耕前天子亲自耕田,以示重视农耕。B.视朝,指天子临朝听政,明代早朝一般在凌晨五点开始,中后期有所废弛。C.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D.叩首,即伏身跪拜,以头叩地;稽首、顿首、叩首都是我国古代的跪拜礼。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古族名。战国时活动于中国北方,汉武帝时遭到大力打击,后分裂,部分西迁。B.戟,文中指兵器。最初是青铜制,将戈、矛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盛行东周。C.太史令,是古代设置的修史的官员,同时也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D.国士,一
4、国中勇力或才能最杰出者。如史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藩镇,唐初在重要诸州设都督府,后又在边境地区设节度使,通称“藩镇”。B.言事,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C.三司,五代时,延续唐代体制,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D.朔,中国农历将阴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望”,阴历每月的十五称为“朔”。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一甲为“进士及第”,二甲为“进士出身”,三甲为“同进士出身”。B.权,古代指暂代官职,其同义词有“假
5、”“摄”“署”“行”“守”“兼”“领”“判”等。C.宰相,古代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官名,与丞相不是同一概念。D.郎中,古代属于员外级,分掌各司事务,是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封事是一种直达御前、“不使人知”的机密文书。B.社稷,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合用常代指国家或朝廷。C.巡狩,主要内容是巡视、田猎和征伐。早期属于军礼,后逐渐集吉礼、嘉礼、宾礼为一体,同时仍保留了军礼这
6、一原始含义。D.紫极,文中指皇帝所居之所。中国古代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即紫微宫,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之处。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不同的皇帝年号不同,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也各有年号。B.宰相,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历代称呼多有不同。C.泾渭,指泾水和渭水,古人谓泾浊渭清,多用来比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D.黎民,“民首皆黑”,即“墨面”“黔首”之意,泛指平民百姓,又称黎庶、黎氓、黎首。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昭烈,是蜀汉先主刘
7、备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时候特起的名号。B.关右,也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古人以西为右,以东为左。C.参军,东汉末开始出现的官名,是“参某某军事”的简称,是诸王及将帅的幕僚。D.行,是兼任的意思。表示兼代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署、权、判、假、摄、守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正,国子监所属学官,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宋元时地方学院亦设学正。B.台臣,宰辅重臣,或御史台官员。此特指元朝御史台的官员,负进谏匡正之责。C.关中,地名。东至函谷关,南至武关,西至散关,北至萧关,位于四关之中。D.赠,追赠,古代朝廷为已死的官
8、员及其亲属加封。绝大多数官员死后都会被追赠。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朝,指地方官员、属国或外国使臣谒见天子,也指进入中央朝廷做官,文中指谒见天子。B.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近侍,后官位渐高,唐代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首。C.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D.蜡丸书,蜡丸是用蜡做成的丸状物,因为能够防潮保密,古代常常会在蜡丸中放置机密文书。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超迁,指越级升迁;“迁”本义为向高处移动,在古代专指官职由低向高晋升,如迁封、迁乔、迁放等
9、。B.致仕,指古代官员退休,一般是官员因年龄或身体等原因主动提出申请,皇帝有时候会挽留,不予批准。C.诣阙,指到朝中去;“阙”本为皇宫门前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住的宫殿,也可借指朝廷或京城。D.辍视朝,指皇帝停止临朝听政,是朝廷为死去的重要官员改变常规朝会方式,以示悼念的一种礼仪活动。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大通元年,“大通”是年号,“元年”指第一年。古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故可用年号称呼皇帝。C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
10、高。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D车骑将军,西汉初置为军事统帅,作战时领车骑士,地位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掌征伐背叛。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事,大臣向皇帝奏陈秘密事项的奏章,为防止泄露,用黑色口袋和封条进行密封。B.九州,古代中国的代称。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九州。C.铨叙,古代一种考核选拔官员的制度,即审查官员的资历,并根据他的才绩核定官职。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皇帝、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名号,用来褒赞死者美德。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颡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屈膝下跪,双手朝
11、前,以额触地,后世又称为“五体投地”。B.顿首即稽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C.五花判事是古代议事处事模式,凡军国大事,中书舍人都要各执己见,大家都要署名。D.考堂,旧时宣布官吏考核结果的场所,或核计朝廷财物出纳的厅堂,文中指前者。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书令,古代官职名。隋唐时中书令与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B.巡幸,指帝王巡视各地,也指帝王带领中央政府移驾京城之外处理政务。C.顿首,作揖点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以示恭敬。D.我国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巳时是上午
12、9时至11时。18.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薨,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B.裨将,副将,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中的“皮匠”起初的用词就是“裨将”。C.书,又称尚书书经,儒家五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D.太祖,作为庙号时多用于追尊王朝创立基业者,如赵匡胤为宋太祖、朱元璋为明太祖。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原,狭义指现在的河南一带,广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B.太尉,官职名。宋代以太尉为文官最高官阶,习惯上又为对文官的尊称。C.轴重,
13、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D.投壶,古代宴会时的娱乐活动,宾主依次投矢入壶,以投中次数定胜负。2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补,皇亲国戚或官宦世家后人因祖先功勋而补官。B台谏,唐宋时台官与谏官之合称,清代台谏官统归都察院,职权不再分别。C义仓,隋朝以后以赈灾自助为目的而在地方上建立的储备公共粮食的粮仓。D致仕,指古代官员因病退休,源于周代,形成于汉代,亦称致事、致政等。21.(2015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
14、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22.(2015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23.(2016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15、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24.(2016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
16、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25.(2016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26.(2017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17、。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27.(2017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28.(2017卷)下
18、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29.(2018卷)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
19、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30.(2018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31.(2018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
20、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33.(2019卷I)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
21、并进行统治管理。35.(2019卷)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36.(2019卷)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22、。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37.(2020卷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转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38.(2020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
23、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39.(2020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40.(2020
24、山东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41.(2020海南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
25、驾未能按时发出。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42.(2021卷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辎重,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43.(2021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
26、的极端刑罚。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惯。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44.(2021新高考1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45.(2021新高考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口,古城名,
27、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C.部曲,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46.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五等爵位制度,一般认为是在周朝创立的。夏商时期没有详细的记载,西周开始才有明确记载。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如晋侯、郑伯等。B.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先”表示堂房亲属关系,“从”表示已去世。C.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如“
28、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与干支合用纪年法。D.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晦”,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朔”。“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4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B.“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祚等等。D.“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
29、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48.下列各项中,地支与生肖配对正确的一项是()A.子兔B.巳蛇C.酉猴D.申鸡49.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知务内观”之意。B.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其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C.古人一般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用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
30、就直呼其名。D.古人的字与名有一定的联系。有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韩愈,字退之,“愈”意为胜过、超出,“退”意为约束、退守,名与字相互解释与补充,含警示的意思。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指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君主或尊长逝世后名字前加“讳”,以示敬意。B.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C.辎重,辎,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常指行军时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D.故事,指先例、陈法,一般指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的旧日的典章制度。5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31、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
32、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33、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53、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我的。人们不论尊卑,皆自称“朕”;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自称“朕”,“朕”从此成为皇帝的专用词。B“衰麻”,指丧服,衰衣麻绖。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所缀的麻布,名衰;围在头上的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C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武、康、厉等都是美谥,幽、炀等都是恶谥。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34、,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5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
35、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56.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请你填上对应年龄。而立花甲弱冠古稀知命不惑:_:_:_:_:_:_57. 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正确打,错误打)记,是一种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景物,并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
36、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是年号干支纪年法。元丰是宋神宗的庙号,丁丑表明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常用的纪年法还有王公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水经是中国北魏时期的地理著作,后经郦道元补充发展为水经注,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散文。()58.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正确打,错误打)豆蔻,原是一种植物,花朵鲜艳娇嫩,后来用“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37、()“淳熙”是南宋皇帝的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以及向往田园的归隐之情。()59.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正确打,错误打)氓,民。“氓”可指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是男子之代称。()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吉凶祸福。筮,用蓍草的茎占卦。()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蓍龟,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来代指卜筮,此词也可以喻指应该遵依的标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订,现存诗305篇,它最初被称为诗诗
38、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统编版高二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卷(满分150分,每小题2分,考试时间60分钟)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_:_:_:_:_:_57.:_:_:_58.:_:_:_:_:_59.:_:_:_:_:_:_参考答案1.A【解析】“隋炀帝,
39、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的庙号”错误,隋炀帝是杨广的谥号,并非庙号,庙号一般叫什么“祖”、什么“宗”,如汉高租、唐太宗。故选A。2.D【解析】“署等也都是兼任官职的意思”错误,“署”意为代理(官职)。故选D。3.A【解析】不是“经推荐录用”而是“经考试录取”。4.C【解析】“相同,都表示辞官”错误,古代官吏自己辞官时,常称为“乞骸骨”,意思就是请求死后自己的骨骸回到故乡,让自己可以葬在故乡的土地上,也就是所谓的落叶归根。而“致仕”相当于现在的退休,古代官员当官也有年龄限制,当官员到达退休年龄的时候,一般就会退休回家,也就称为“致仕”。因此,不能说“乞骸骨”与“致仕”相同。故选C。5.C【解析】“同时
40、也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错误。太史令,古代掌管天文观测和推算节气历法等事务的长官。其职能和称谓历代不尽相同。但不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也不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故选C。6.D【解析】阴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阴历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故选D。7.B【解析】“暂代官职,其同义词有领判等”中的“兼领判”错误。“兼”“领”“判”表示兼任官职的意思。故选B。8.B【解析】“社为谷神,稷为土神”错误。应是“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故选B。9.A【解析】“不同的皇帝年号不同”错,不同的皇帝也可以有相同的年号。故选A。10.A【解析】“昭烈,是蜀汉先主刘备的庙号错误,”“昭烈”是蜀汉先主刘备的谥
41、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11.D【解析】“绝大多数官员死后都会被追赠”错,赠官一般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普通官员尤其是底层官员一般是没有的。故选D。12.B【解析】“唐代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首”错误,唐代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副职。13.A【解析】“迁在古代专指官职由低向高晋升”错误。“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但“左迁”为降职。“迁封”:加封爵位。“迁乔”:原指鸟从低处迁往高处,比喻人的地位上升。但“迁放”,是流放的意思,并不是指官职由低向高晋升。故选A。14.B【解析】“古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错误
42、,一个皇帝所用年号的数量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十四个年号。故选B。15.D【解析】“用来褒赞死者美德”错。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的具有褒贬恋义的称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16.B【解析】顿首与稽首是两种不同的跪拜方式。17.C【解析】顿首,叩头,以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18.A【解析】“大夫曰不禄,士曰卒”错误,应为“大夫曰卒,士曰不禄”。19.B【解析】“太尉”是武官的最高官阶,习惯上也是对武官的尊称。20.D【解析】错在“因病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21.D【解析】“太子”专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
43、。22.C【解析】错在“长子继承”,应为“嫡长子继承”。23.C【解析】“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可译为“有关官员”,例如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言“召有司案图”。24.D【解析】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不一定是受到权臣诋毁。25.A【解析】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宴飨、科举等,掌管土地、户籍的是户部。故选A。26.B.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二者性质完全不同。故选B。27.B【解析】“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误。考通“拷”,是“拷问”之意。故选B。28.C【解析】“近侍”的官职未必就高,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大。故选C。29.
44、C【解析】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无“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之意。故选C。30.D【解析】“京师”两个字分开,“师”没有“国都”的意思。故选D。32.C【解析】“尹”会意字,左边一撇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本义为治理,是官的通称。“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京兆尹”为古代京师的地方长官。都不是“知府”的简称。故选C。33.A【解析】“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而且汉代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影响最深远的三家应该是“儒、法、道”而非“农”。故选A。34.A【解析】“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而且汉代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影响最深远的三家应该是“儒、法、道”而非“农”。故选A。35.B【解析】“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易革中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