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统编版语文三轮复习同步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推演了一条原则,叫作“心理的距离”。什么叫“心理的距离”呢?比如说海上的雾,乘船的人在海上遇到大雾,是一件不畅快的事,乘客喧嚷,人们心焦气闷。但换一个观点来看,海雾却是一种绝美的景致,你姑且聚精会神去欣赏,这不是一种极愉快的经验吗?这两种经验完全起于观点的不同。在前一种经验中,海雾和你关系密切,距离过于接近,所以你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在后一种经验中,你把海雾摆在实用世界以外去看,使它和你的实际生活中间存在一种适当的“距离
2、”,此时,你能用客观的态度去欣赏它。这就是美感的态度。艺术是最切身的,是不能脱离情感的。就超脱目前实用的效果说,科学家也和艺术家一样能保持“距离”,但两者的“超脱”是不相同的。科学是一种最不切身的(就是说最重客观的)活动,艺术却是一种最切身的(也就是说最重主观的)活动。之前我说过,观赏美的形象时需“失落自我”,何以现在又说艺术是最“切身的”活动呢?这两句话不但不冲突,而且归根到底还只是一句话,艺术不能脱离情感。情感是“切身的”,在美感经验中,情感专注在物的形象上面,所以我忘其为我。艺术能超脱实用目的,却不能超脱经验。艺术是最切身的,是要能表现情感的,所以观赏者对于所观赏的作品不能不了解。如果他
3、完全不了解,便无从产生情感的共鸣,便无从欣赏。了解是以已知经验来诠释目前事实,如果对于某种事物完全没有经验,便不能完全了解它。反过来说,我们愈能拿自己的经验来验证作品,也就愈能了解它,欣赏它。我们每读到好诗文时,就惊讶作者“先得我心”,觉得非常快慰。希腊雕刻家造神像时,还是以凡人为模型。但丁描写地狱,也还是拿我们的世界做蓝本。凡是艺术作品都是旧材料的新综合,惟其是旧材料,所以旁人可以了解;惟其是新综合,所以见出艺术家的创造,和实用世界有距离。比如“吹皱一池春水”一句词所用的字都是人人所认识的,“皱”和“春水”的景象也是人所常见的,不过把这六个字综合在一起却是冯延巳的新创。艺术家尽管自己不落到人
4、情世故的圈套里,可是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不了解人情世故;艺术尽管和实用世界隔着一种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如果“距离”消失,欣赏者就由审美的态度回到实用的态度了。欣赏者对于所欣赏事物的态度通常分为“旁观者”和“分享者”两类,“旁观者”置身局外,“分享者”设身局中,分享者往往容易失去我和物中应有的距离。一个旁观者看见演曹操的戏,看到曹操的那副老奸巨猾的样子,不觉义愤填膺,提起刀就要走上台去砍那位扮演曹操的演员。一般演戏者,扮演到使观众忘其为戏时,技艺已算到家了,但是观众在忘其为戏时便已失去美感的态度,像上文用刀砍扮演曹操的演员是由美感的世界回到实用的世界去了。
5、看戏到兴酣之际鼓掌叫好,一方面虽是表示能欣赏,同时却也已离开欣赏的态度而回到实用的态度。这都是“距离”的消失。照这样看,在美感经验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一方面要忘我,一方面又要拿我的经验来印证作品,这不显然是一种矛盾吗?事实上确有这种矛盾,就是布洛所说的“距离的矛盾”。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就看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保持“适当距离”。“距离”太远了,结果是不可了解;“距离”太近了,结果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审美感受,“不即不离”是艺术的一个最好的理想。(摘选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心理的距离)材料二:在近代文艺运动中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争执也颇激烈。写
6、实主义偏重模仿自然,要在实际生活之中寻找材料,用客观的方法表现出来,它最忌讳掺杂主观的情感和想象。理想主义认为艺术和自然是相对的;它是人为的,创造的,虽拿自然做材料,却须凭主观情感和想象加以选择配合;艺术要把自然加以理想化,不能像照相那样呆板。我们既然明白“距离”的原则,那么这两派的争执也就不难解决了。艺术是一种精神活动,要拿人的力量来弥补自然的缺陷,要替人生凿出一个避风息凉的处所。它和实际人生应该有一种“距离”。主观的经验须经过客观化而成意象,才可表现为艺术。至于经验的选择也不免有意地或无意地受情感和想象的支配。所以严格地说,凡是艺术都带有几分理想性,都必是反对极端的写实主义的。极端的写实主
7、义在理论上很难成立。写实者也还是人而不是相机,既然是人就无法把情感和想象完全丢开。所以写实主义不免带有若干理想主义。一般写实派作者的弊病在把“距离”摆的太近,甚至完全失去“距离”。理想派的弊病则在“距离”太过,纯任理想而藐视现实,结果往往不是空疏,就是荒渺无稽,使人无法了解,所以不能引起兴趣,打动情感。我之前说过,凡是艺术都要带有若干理想性,都是反对写实主义的。这并非说现实世界的东西绝对不能拿来做艺术的材料。现实世界的事物虽然和实用关联太密,“距离”太近,但是经过艺术家的剪裁,它也可以落到适宜的“距离”上面。(摘编自朱光潜谈美)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
8、一中“大雾”的例子呈现出的两类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体现了“心理的距离”的特点。B. 在美感体验达到忘其为我的境界时,艺术家便处于无情感参与的“失落自我”的情形中。C. 读者要欣赏一部作品,并且产生情感的共鸣,是必须建立在他对该作品了解的基础之上的。D.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虽然都取材于生活,但是在是否掺杂主观的情感和想象上却针锋相对。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相贴近,就能引起我们的共鸣。B. 心理距离的远近极其重要,如果心理距离太近,会导致审美情感过重,实用性过强。C. 文章例举希腊雕刻家以凡人作为模型造神像的事例意在证明艺术是
9、不能超脱经验的。D. 正是因为极端的写实主义像相机那样呆板,所以他们创作的作品丢开了情感和想象。3. 结合材料,下列现象符合审美体验中“不即不离”的一项是( )A. 把一条街看作指路标,把一座房子看作私家住宅。B. 演员在台上,举起胳膊置于胸前,身体前倾,带有舞蹈性的动作给观众以激情昂扬之感。C. 在自己欢喜时,感觉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感觉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D. 英国老太太看到哈姆雷特一剧的最后一幕,看到王子与恶人决斗时,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那剑是有毒的!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 中国画坛素有“猪不入画”之说,而画家韩美林以变形的手法画的“五福齐聚”图得
10、到了观众的好评,被选定为猪年特种邮票。画中大小五猪憨态可掬,其乐融融,寄托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美好祝福,同时还洋溢着画家的天真和童趣。请结合材料中“适当距离”的观点谈谈你对“五福齐聚”图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海上扁舟美斯蒂芬克莱恩船上的四个人谁也不知道天空的颜色。几双眼睛平望出去,紧紧盯着汹涌而来的波涛。波涛是蓝灰色的,只有浪脊上喷溅着白色的泡沫。地平线窄了又宽,落了又起,边缘上总是参差不齐,波浪看上去像巉岩一般尖削地向上搏击。负责从船里往外舀水的厨子蹲在船底,双眼瞅着那六英寸厚的船舷,他与这汪洋大海就这一舷之隔啊。当他舀水时,因为身上
11、的背心没有扣上,两片襟子在荡来荡去。加油工在用两把桨中的一把划着船,有时猛然抬起身子,闪开由船尾漩进的海水。记者划着另一把桨,他注视着波浪,奇怪自己为何呆在这里。受伤的船长躺在船头,虽说还很镇定,但声音却带着深沉的哀伤,带着一种口舌和泪水所无法表达的特性。“比利,把船再向南转一转。”船长说。“是,再向南转一转。”加油工在船尾回答。坐在这只船上,简直就像坐在一匹狂蹦乱跳的野马上,何况,野马也不比那船小多少。那船腾跃,竖起,栽下,就和那野马一样。每逢浪头打来,小船因此而颠起时,好似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那船如何能攀越过一道道水墙,实在不可思议。棉绒似的海鸥飞来飞去,真叫小船上的人艳羡,因为愤怒
12、的大海对于它们,就如同对于一千英里以外内陆上的一群松鸡一样无所谓。船长在小船被一个巨浪颠起之后,在船头谨慎地抬起身子,说他看到了海湾的灯塔。厨子马上说他也看到了。它恰似一个针尖,要找到一个如此微小的灯塔,那得有急切的目光才行。灯塔在慢慢变大。现在几乎显出颜色了,看上去犹如天边的一个小小的灰影。最后,从每一个浪峰上,那颠簸着的小船上的几个人终于看得见陆地了,疑虑和恐惧从他们心里消逝了。大家还在全神贯注地驾驭着小船,但却无法压抑心头默默的喜悦之情:一个钟头之后,他们也许就抵岸了。南边,纤细的灯塔将它小小的灰色塔身升高了。潮水、风和海浪却冲着小船向北旋转。“奇怪,岸上怎么没有人?”远远望去的那几个人
13、说,先前那股轻松的心情完全消失了。前面就是陆地,可是那儿却看不到人迹,真叫他们悲怆至极。“假使我们不能都上岸,”船长说,“我想你们几位知道把我完蛋的消息送到什么地方去吧?”随即,他们匆匆交换了住址和叮嘱。加油工在划船,继而是记者在划,接着又是加油工在划。这是件累人的差事。每当一个人由划船的位子换到船底的位子时,他就感到浑身萎顿不堪。寒冷的海水在船里荡来荡去,人躺在水中,头枕在座板上,几乎碰着一个旋转着的浪峰;有时一个巨浪打进船来,又把全身浇个透湿。然而,这些事不会使人烦恼。几乎可以肯定,即使小船翻个个儿,歇着的那位也会舒舒服服地滚到大洋上,好像确信那是个柔软的大垫子似的。渐渐地,海岸朦胧了,浪
14、花咆哮着冲上船舷,那几个航海人瑟缩着,咒骂着。夜里,记者划桨的时候,喝了点船长给的掺水威士忌,镇住了冷颤:“假如我最终上了岸,有人给我看一支桨,哪怕是桨的照片”过一段时间,就出现一阵短暂的交谈。“比利!比利,你换换我好吗?”“当然好。”加油工说。终于,海和天都露出了鱼肚白。后来,海水涂上了金黄,黎明终于来临,阳光在浪尖上燃烧着。海岸近了,但汹涌的向岸巨浪把小船高高抛起。“大家记住,”船长说,“跳水的时候,要跳得离船远些。”阵浪向前涌来,巨大无比,完全把小船吞噬了,几乎在这同时,船上的人都跳进了海里。水是冰冷的,记者当即发觉,这佛罗里达沿海的水比他原来预料的还要冷。水冷得可悲,冷得凄惨,几乎使人
15、觉得有适当的理由可以流泪了。他浮出水面的时候,见到了海里的同伴。加油工一马当先,他游得很有劲,速度很快。在记者左边,厨子那白色的软木背鼓鼓囊囊地凸在水上。后边,船长用那只没有受伤的手攀在仰面朝天的船脊上。海岸很诱人,记者却游进了漩涡,在那儿停滞不前了。海岸就在眼前,犹如舞台上的一小块布景。“假如我要淹死假如我要淹死假如我要淹死的话,疯狂的海神啊,为什么又让我漂泊这么远,眼巴巴地凝视着沙滩和树木呢?”一个大浪卷来,轻巧神奇地把他整个儿抛了过去,抛到海水仅仅齐腰的地方,可是当时的处境使他站不住片刻。每个浪头都把他打成一团,回头浪又阻拦着他。海滩上出现了一个人,他奔跑、脱衣,脱衣、奔跑,一跃跳入水中
16、,将厨子拖上岸,然后向船长趟去,船长却把他挥开,要他到记者那儿去。那人赤裸裸的赤裸裸得像冬天的树木。然而他头上有一个光环,像圣人似地焕发着光芒。他抓住记者的手,用力拉,拽了很远,然后潇洒地一放。记者很懂得客套,说声:“谢谢,老兄。”可是蓦然间,那人叫道:“那是什么?”他迅疾地指向不远处。记者说:“快去。”浅水处,加油工面孔朝下趴着,额头抵着沙滩,每逢浪头的间隙,便从海水中显露出来。海滩上似乎立刻挤满了人,男人们带着毛毯、衣物和水瓶,女人们带着咖啡壶以及她们视为神圣的种种药品。陆地对海上来客的欢迎是热烈而慷慨的,但是,一个静默的、水淋淋的形体被慢慢地抬上海滩,陆地对他的欢迎只能是另外一种友好接待
17、,给他提供一个阴森森的坟基。夜幕降临时,白浪在月光中荡来荡去,风把大海的声音传给岸上的人,他们觉得现在能够解释这大海的声音了。(文章写于1897年,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受伤的船长声音哀伤,最早提议留下遗嘱,表明他是四人中唯一一个悲观的人。B. 陆地出现后,四人由喜转悲,因为他们不见岸上人迹,认为得不到想要的帮助。C. “哪怕是桨的照片”,省略号含有记者因划船时间长久而对桨喜爱不舍之意。D. 岸上的人热烈而慷慨地救助了遇险者,他们从大海的声音中也听出了热烈和慷慨。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没有交代
18、船只失事的原因,直接呈现四人海浪中颠簸的场景,突兀而来的冲击感使小说开篇就迎来紧张的叙述节奏。B. 小说先写海浪“是蓝灰色的”“喷溅着白色的泡沫”,后又写“阳光在浪尖上燃烧着”,景物的变化预示着故事走向的改变。C. 文中“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浪花咆哮着”“水冷得可悲”等句子,调动读者的多种感官体会人物所受的海水折磨之苦。D. 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类似,小说多从人物的视角展开客观冷静的叙述,塑造了四位同圣地亚哥一样的“硬汉”形象。8. 小说画线部分着力叙述加油工和记者轮流划船及其感受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 有人说,小说中加油工临近获救时却死去这一情节,削弱了小说
19、的思想意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晋武帝泰始)五年春二月,帝有灭吴之志,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祜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减戍逻之卒,以垦田八百余顷。其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其季年,乃有十年之积。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注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初,广汉太守弘农王溶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溶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溶有大才,将以济其所欲,必可用也。”更转为车骑从事中郎。潜在益州,明
20、立威信,蛮夷多归附之。俄迁大司农,时帝与羊祜阴谋伐吴,祜以为伐吴宜藉上流之势,密表留溶,复为益州刺史,使治水军。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三年冬十二月,吴夏口督孙慎入江夏、汝南,略千余家而去。诏遣侍臣诘羊祜不追讨之意,并欲移荆州。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之。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帝欲使祜卧护诸将,祜曰:
21、“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十一月,羊祜疾笃,举杜预自代。枯卒,帝哭之甚哀。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泉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注铃阁,将帅居住办事的地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B.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
22、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C.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D.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仆射,秦代始设官职,因秦重武以善射者掌事而命名;文中指尚书省的次官。B.季年,文中指第四年,古人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季”指第四。C.阴谋,文中指晋武帝与羊祜暗中谋划;现多用作名词,指暗中做坏事的计谋。D.辇
23、,用人力推挽的车,秦以后唯天子才能乘辇;文中让羊祜乘辇是一种礼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羊祜在荆州安抚远近百姓,对吴国军民开诚布公讲求信义,善待吴国降兵,重视垦田生产,使军队粮食丰盈,获得军民拥戴。B.有人以秦、凉地区的胡人可能成为隐患为由反对伐吴,羊祜认为只要快速行动成就灭吴大功,胡人就不足为虑,但仍然没有说服众人。C.晋武帝认可羊祜的伐吴之计,但当吴国的夏口督孙慎进犯江夏、汝南两郡劫掠一千多家离去后,他仍然追究羊枯的不追讨之过。D.羊祜殚精竭虑,积劳成疾,但他不贪图灭吴之功,只是提醒晋武帝要谨慎选择灭吴之后的治理者,并在病危之际举荐杜预治理吴地。13.把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4分)(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4分)14. 羊祜“密表留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3分)第 7 页 共 29 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注】泥滑滑:鸟鸣声。青衿:学子的服装。白璧招:以白璧招聘。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5、 )(3分)A.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B. 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C. 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D. 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真挚。16. 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位怎样的官员?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祝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国风秦风无衣中体现了将士们团结一致、奔赴前线、共御外辱的句子是“_,_”。(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表达离骚内容虽然细小但意义
26、宏大、所举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深远的句子是“_,_”。(3)陆游书愤中“_,_”两句借典明志,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和仰慕,又表达了鞠躬尽瘁、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们驱车去了位于酒泉的胡杨林景区。汽车奔驰过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那种土色映入眼帘,让人倍感困乏不已。进入景区,步行一段路之后,倏而一个转弯,_,一丛树枝纷披、树叶沙沙作响的胡杨树出现在眼前。它们一排排,一丛丛,一洼洼,四散分布在各处的沙丘或者旱地里。这些野生迹象明显的胡杨树,拯救了这片荒芜的土地。粗粝的树干像被狂风_过一般,皮开肉绽。树
27、枝随心所欲地伸向四周,呈现着别样的姿态。它是年轻奔放的胡杨。它无法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的千年雕琢之神奇相_,也无法和额济纳奇胡杨的健硕道劲之壮美相比拟,然俊秀如它,粗粝如它;热烈如它,沧桑如它;豪放如它,内敛如它。无论是扎根沙漠瀚海,还是景区沙丘,都是那么精神饱满。在这个金色的秋天,它便是_的大家,毫不吝啬,在沙漠戈壁深处,描绘出一幅别样清新的画卷,令人震撼和陶醉。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峰回路转 肢解 匹敌 挥洒自如B. 柳暗花明 肢解 媲美 挥毫泼墨C. 峰回路转 分解 媲美 挥洒自如D. 柳暗花明 分解 匹敌 挥毫泼墨19. 下列选项中使用的
28、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B.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C.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汽车奔驰过令人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那种土色映入眼帘,让人感觉困乏不已。B. 汽车奔驰过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映入眼帘的那种土色,让人感觉困乏不已。C. 汽车奔驰过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映入眼帘的那种土色,让人倍感困乏不已。D. 汽车奔驰过令人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那种土色映入眼帘,让人倍感困乏不已。(二) 语
29、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1世纪以来,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气候变化随着全球碳排放量的迅速增长正影响着人类的未来生存。到底是什么破坏了地球上的碳循环?要想回答这一问题,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固定与释放两个阶段:首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 ;然后在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返回到大气中,完成了碳的释放。近年来,人类社会工业化迅速发展,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大气吸收的极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30、不超过15个字。(5分)22. 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蹄疾步稳”指马跑得很快同时很平稳,可引申为速度快并且很稳。蹄疾步稳方能行远。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的“蹄疾”却“步不稳”,为了尽早见成效,急于求成,结果事与愿违;有的“步虽稳”但“跑得慢”,亦步亦趋、拖沓滞后,最终错失良机。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高考统编版语文
31、三轮复习同步模拟试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推演了一条原则,叫作“心理的距离”。什么叫“心理的距离”呢?比如说海上的雾,乘船的人在海上遇到大雾,是一件不畅快的事,乘客喧嚷,人们心焦气闷。但换一个观点来看,海雾却是一种绝美的景致,你姑且聚精会神去欣赏,这不是一种极愉快的经验吗?这两种经验完全起于观点的不同。在前一种经验中,海雾和你关系密切,距离过于接近,所以你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在后一种经验中,你把海雾摆在实用世界以外去看,使它和你的实际生活中间存在一种适当的“距离”,此时,你能用客
32、观的态度去欣赏它。这就是美感的态度。艺术是最切身的,是不能脱离情感的。就超脱目前实用的效果说,科学家也和艺术家一样能保持“距离”,但两者的“超脱”是不相同的。科学是一种最不切身的(就是说最重客观的)活动,艺术却是一种最切身的(也就是说最重主观的)活动。之前我说过,观赏美的形象时需“失落自我”,何以现在又说艺术是最“切身的”活动呢?这两句话不但不冲突,而且归根到底还只是一句话,艺术不能脱离情感。情感是“切身的”,在美感经验中,情感专注在物的形象上面,所以我忘其为我。艺术能超脱实用目的,却不能超脱经验。艺术是最切身的,是要能表现情感的,所以观赏者对于所观赏的作品不能不了解。如果他完全不了解,便无从
33、产生情感的共鸣,便无从欣赏。了解是以已知经验来诠释目前事实,如果对于某种事物完全没有经验,便不能完全了解它。反过来说,我们愈能拿自己的经验来验证作品,也就愈能了解它,欣赏它。我们每读到好诗文时,就惊讶作者“先得我心”,觉得非常快慰。希腊雕刻家造神像时,还是以凡人为模型。但丁描写地狱,也还是拿我们的世界做蓝本。凡是艺术作品都是旧材料的新综合,惟其是旧材料,所以旁人可以了解;惟其是新综合,所以见出艺术家的创造,和实用世界有距离。比如“吹皱一池春水”一句词所用的字都是人人所认识的,“皱”和“春水”的景象也是人所常见的,不过把这六个字综合在一起却是冯延巳的新创。艺术家尽管自己不落到人情世故的圈套里,可
34、是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不了解人情世故;艺术尽管和实用世界隔着一种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如果“距离”消失,欣赏者就由审美的态度回到实用的态度了。欣赏者对于所欣赏事物的态度通常分为“旁观者”和“分享者”两类,“旁观者”置身局外,“分享者”设身局中,分享者往往容易失去我和物中应有的距离。一个旁观者看见演曹操的戏,看到曹操的那副老奸巨猾的样子,不觉义愤填膺,提起刀就要走上台去砍那位扮演曹操的演员。一般演戏者,扮演到使观众忘其为戏时,技艺已算到家了,但是观众在忘其为戏时便已失去美感的态度,像上文用刀砍扮演曹操的演员是由美感的世界回到实用的世界去了。看戏到兴酣之际鼓掌
35、叫好,一方面虽是表示能欣赏,同时却也已离开欣赏的态度而回到实用的态度。这都是“距离”的消失。照这样看,在美感经验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一方面要忘我,一方面又要拿我的经验来印证作品,这不显然是一种矛盾吗?事实上确有这种矛盾,就是布洛所说的“距离的矛盾”。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就看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保持“适当距离”。“距离”太远了,结果是不可了解;“距离”太近了,结果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审美感受,“不即不离”是艺术的一个最好的理想。(摘选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心理的距离)材料二:在近代文艺运动中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争执也颇激烈。写实主义偏重模仿自然
36、,要在实际生活之中寻找材料,用客观的方法表现出来,它最忌讳掺杂主观的情感和想象。理想主义认为艺术和自然是相对的;它是人为的,创造的,虽拿自然做材料,却须凭主观情感和想象加以选择配合;艺术要把自然加以理想化,不能像照相那样呆板。我们既然明白“距离”的原则,那么这两派的争执也就不难解决了。艺术是一种精神活动,要拿人的力量来弥补自然的缺陷,要替人生凿出一个避风息凉的处所。它和实际人生应该有一种“距离”。主观的经验须经过客观化而成意象,才可表现为艺术。至于经验的选择也不免有意地或无意地受情感和想象的支配。所以严格地说,凡是艺术都带有几分理想性,都必是反对极端的写实主义的。极端的写实主义在理论上很难成立
37、。写实者也还是人而不是相机,既然是人就无法把情感和想象完全丢开。所以写实主义不免带有若干理想主义。一般写实派作者的弊病在把“距离”摆的太近,甚至完全失去“距离”。理想派的弊病则在“距离”太过,纯任理想而藐视现实,结果往往不是空疏,就是荒渺无稽,使人无法了解,所以不能引起兴趣,打动情感。我之前说过,凡是艺术都要带有若干理想性,都是反对写实主义的。这并非说现实世界的东西绝对不能拿来做艺术的材料。现实世界的事物虽然和实用关联太密,“距离”太近,但是经过艺术家的剪裁,它也可以落到适宜的“距离”上面。(摘编自朱光潜谈美)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大雾”的例子
38、呈现出的两类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体现了“心理的距离”的特点。B. 在美感体验达到忘其为我的境界时,艺术家便处于无情感参与的“失落自我”的情形中。C. 读者要欣赏一部作品,并且产生情感的共鸣,是必须建立在他对该作品了解的基础之上的。D.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虽然都取材于生活,但是在是否掺杂主观的情感和想象上却针锋相对。【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无情感参与”错误,从材料一“归根到底还只是一句话,艺术不能脱离情感。情感是切身的,在美感经验中,情感专注在物的形象上面,所以我忘其为我”可知,艺术不能脱离情感,在美感体验达到忘其为我的境界时,艺术家也不是处于“无情感
39、参与”的状态。故选B。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相贴近,就能引起我们的共鸣。B. 心理距离的远近极其重要,如果心理距离太近,会导致审美情感过重,实用性过强。C. 文章例举希腊雕刻家以凡人作为模型造神像的事例意在证明艺术是不能超脱经验的。D. 正是因为极端的写实主义像相机那样呆板,所以他们创作的作品丢开了情感和想象。【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只要就能引起我们的共鸣”错误。材料一是说“我们愈能拿自己的经验来验证作品,也就愈能了解它,欣赏它”,而这并不代表“只要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
40、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相贴近,就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该项表达太绝对。B.“会导致审美情感过重,实用性过强”错误,材料一是说“距离太近了,结果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审美感受”,而不是“会导致审美情感过重”。D.“正是因为极端的写实主义像相机那样呆板,所以他们创作的作品丢开了情感和想象”错误,材料二是说“写实者也还是人而不是相机,既然是人就无法把情感和想象完全丢开”可知,“他们创作的作品”并没有丢开了情感和想象,二者之间也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C。3. 结合材料,下列现象符合审美体验中“不即不离”的一项是( )A. 把一条街看作指路标,把一座房子看作私家住宅。B. 演员在台上,举起胳膊置于胸前,身体前倾
41、,带有舞蹈性的动作给观众以激情昂扬之感。C. 在自己欢喜时,感觉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感觉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D. 英国老太太看到哈姆雷特一剧的最后一幕,看到王子与恶人决斗时,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那剑是有毒的!【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A.“把一条街看作指路标,把一座房子看作私家住宅”,在审美体验中只看到实用价值;C.“在自己欢喜时,感觉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感觉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在审美体验中和审美对象没有“距离”; D.“英国老太太看到哈姆雷特一剧的最后一幕,看到王子与恶人决斗时,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那剑是有毒的!”,在审美体
42、验中和审美对象没有“距离”。故选B。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答案】材料一首先提出“心理的距离”的概念,并运用例证、对比法进行阐释,接着论述艺术与情感、经验的密切联系,最后强调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保持“适当距离”最为关键。材料二通过对近代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对比分析,指出其弊病,并强调保持适宜“距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推演了一条原则,叫作心理距离比如说海上的雾在前一种经验中在后一种经验中”,先提出“心理的距离”的概念,并运用例证、对比法进行阐释;接着,第二、三段“艺术是最切身的,是不能脱离情感的”
43、“艺术能超脱实用目的,却不能超脱经验”,论述艺术与情感、经验的密切联系;最后,第四、五段分析总结,“如果距离消失,欣赏者就由审美的态度回到实用的态度了”“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就看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保持适当距离”,强调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保持“适当距离”最为关键。材料二“在近代文艺运动中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争执也颇激烈一般写实派作者的弊病在把距离摆的太近理想派的弊病则在距离太过”,先通过对近代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对比分析,指出其弊病;然后,总结观点“现实世界的事物虽然和实用关联太密,距离太近,但是经过艺术家的剪裁,它也可以落到适宜的距离上面”,强调保持适宜“距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
44、. 中国画坛素有“猪不入画”之说,而画家韩美林以变形的手法画的“五福齐聚”图得到了观众的好评,被选定为猪年特种邮票。画中大小五猪憨态可掬,其乐融融,寄托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美好祝福,同时还洋溢着画家的天真和童趣。请结合材料中“适当距离”的观点谈谈你对“五福齐聚”图的认识。【答案】五福齐聚符合审美体验中“适当距离”的观点,是画家韩美林为使其艺术品获得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而运用了变形原则,将猪的动物画摆到一定的距离以观照和品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保持“适当距离”,即做到“不即不离”。“不即”即画家韩美林“五福齐聚”图中的动物们神态天真无邪,像孩子般稚趣活泼,十分惹人怜爱,易产生艺术美感,观众看到这
45、幅画不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不离”即画家韩美林“五福齐聚”图中的动物适当保留了原来的样子,不因为距离太远而脱离现实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材料“在美感经验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一方面要忘我,一方面又要拿我的经验来印证作品”“不即不离是艺术的一个最好的理想”可知,画家韩美林“以变形的手法”画“五福齐聚”图,符合审美体验中“适当距离”的观点,是将动物画摆到“适当距离”来观照和品味的创作手法;画家韩美林以变形的手法画的“五福齐聚”,符合保持“适当距离”“不即不离”美学观点。画中“大小五猪憨态可掬,其乐融融”,是
46、源于实际生活中动物的形象,是“不离”,即不脱离现实生活;同时,“五福齐聚”又寄寓了画家的主观情感,画家韩美林用“变形的手法”,“寄托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美好祝福,同时还洋溢着画家的天真和童趣”,让观众通过画作内容感知艺术的美感,是“不即”,让观众不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海上扁舟美斯蒂芬克莱恩船上的四个人谁也不知道天空的颜色。几双眼睛平望出去,紧紧盯着汹涌而来的波涛。波涛是蓝灰色的,只有浪脊上喷溅着白色的泡沫。地平线窄了又宽,落了又起,边缘上总是参差不齐,波浪看上去像巉岩一般尖削地向上搏击。负责从船里往外舀水的厨子蹲在船底,
47、双眼瞅着那六英寸厚的船舷,他与这汪洋大海就这一舷之隔啊。当他舀水时,因为身上的背心没有扣上,两片襟子在荡来荡去。加油工在用两把桨中的一把划着船,有时猛然抬起身子,闪开由船尾漩进的海水。记者划着另一把桨,他注视着波浪,奇怪自己为何呆在这里。受伤的船长躺在船头,虽说还很镇定,但声音却带着深沉的哀伤,带着一种口舌和泪水所无法表达的特性。“比利,把船再向南转一转。”船长说。“是,再向南转一转。”加油工在船尾回答。坐在这只船上,简直就像坐在一匹狂蹦乱跳的野马上,何况,野马也不比那船小多少。那船腾跃,竖起,栽下,就和那野马一样。每逢浪头打来,小船因此而颠起时,好似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那船如何能攀越过一道道水墙,实在不可思议。棉绒似的海鸥飞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