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8 ,大小:3.15MB ,
文档编号:5616441      下载积分:2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61644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ppt

1、第八章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一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第一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第二节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涯第二节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涯 第三节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第三节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第四节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第四节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人性的学校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相关理论有所认识和了解,进而从宏观上进一步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2、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失范行为的各种理论解释并能具体加以应用。(2)本章难点是认识“重要他人”。(3)本章了解内容是家庭生活、社会文

2、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异同。3、教学时数:2学时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首先是教育学中一个经典的理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经典的命题中:“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斯宾塞)还是“教育即生活”(杜威)。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第一节第一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学生的整体生活环境

3、主要可以分解为两类:学生的整体生活环境主要可以分解为两类:第一类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同辈群体生活。第一类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同辈群体生活。第二类是邻里、社区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生活第二类是邻里、社区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环境。学校生活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其学校生活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其他的社会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绝他的社会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都可以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都可以从学生现实生活环境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中找到学生现实生活环境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中找到原因。原因。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一、学生生活环境

4、的差异 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学习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但学校生活并非他们唯一的生活世界。(一)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一)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家庭生活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1)其特点是:具有亲情权威、深厚情感的特殊个别化的生活,基础性、持久性。偏重于“感性与感情”、“自由与放松”、“个体性与特殊性”等方面。(2)“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最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

5、的教育。”(3)家庭生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父母对孩子的过分重视,使孩子承受着期望的重压,心里负荷极其沉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又容易造成孩子的人性,不利于他们个性的正常发展;破裂家庭中,父母的紧张关系往往会给孩子以感情上的沉重打击,使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中断,导致他们个性的畸形发展;家长缺乏教育子女的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家庭生活气氛不好、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长使用对孩子影响不良的言行。2.学校生活突出了“理性与理智”、“强制与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等方面。学校生活的特点:一是强制与同龄学生共同生活;二是强制遵守家庭中所没有的行为规则;三是强制把学习活动与游戏机娱乐活动截然区分

6、,在学校中,学生不感兴趣的要学习,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却不能自由地学习;四是学生不断地受教师和学校的各种评价,这种不断进行的评价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3.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差异性(1)要求学校生活必需建立在学生对教师尊敬和信赖的基础上。(2)在制度化的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生活得到积极的关注。(3)学校生活必需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发挥家庭生活的教育优势(二)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二)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地形成的群体。同辈群体主要指学生的非

7、正式群体。学生同辈群体生活的主要特征是有相同的心理需要、明显的情感色彩、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及其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因此,同辈群体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辈群体对学生具有“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保护功能指同辈群体可以使学生个体少受或免受成人世界的伤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发展功能指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同辈群体有利于发展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三)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1.社会文化活动的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以及其社会文化活动的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以及其活动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

8、煽情等特点。活动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煽情等特点。所以学生很容易受校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所吸引。美国利兹大学的传播学者布朗等人就把电视及其它大众传播媒介看作是使儿童社会化的一种独立因素,一种同家庭、学校等诸因素共同其作用的因素。尤其是散布于学校附近的各种地摊、游戏机房、网站网吧,以及各种影视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呼吁“别让因特网伤了儿童”2.2.学校生活偏于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学校生活偏于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四)学生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1.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得学生经常面对生活适应问题(1)学生直接面对三重社会生活环境,而这三种生活环境之间各有一套价值、规范、期待、行为方式

9、。(2)由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常常会与学校生活中所经历的发生矛盾、冲突甚至对立,这就使学生的心灵成长与自我发展面对各种适应的困难。2.两种认识的差异(1)一种认识是把学校生活理想化(2)另一种认识则是看到了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的负面,认为学校生活单调演绎、封闭刻板,妨碍了学生的发展,总相信外面的生活很精彩,却不知不觉中放任学生自我发展,使儿童迷失在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中。有一首歌曲提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美国学者伊利奇就主张“非学校化生活”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是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生活,提出学校生活应由教育媒体咨询服务、技艺交流、同伴切磋非专职教育家咨询服务所组

10、成的教育网络生活所取代。3.学生对各种生活环境的适应存在两大类型:(1)良好的适应(2)不良的适应 心理表现为烦躁、焦虑、压抑、挫败感等多种心理问题。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它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一)攻击(二)退缩(三)焦虑(四)恐怖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与违法行为两类。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具体包括不诚实行为、逃学行为、欺骗行为、违纪行为等。学

11、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它法律、法规行为,即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一)校园暴力触目惊心 1.日本法学家对校园暴力的解释:一是对教师的暴力事件(殴打教师);二是以集团或集团的威力为背景而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如学生之间大群架、欺辱弱小同学);三是毁坏学校设备等事件。2.校园暴力早已是一个国际性的社会问题,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就有突出的表现。案例:2000年美国就有约7万名教师受到学生暴力的上海,学校造成的损失达6亿美元。2001年3月5日,美国加里福尼亚桑塔纳中学一名年仅15岁的高中生拔枪向同学射击,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德国的校园暴力主要

12、表现在一些破坏活动上,破坏校舍、设备及技术设施,而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屡见不鲜。英国一些学校里的暴力行为达到了新的高点,刀子成为操场上常见的武器。日本的校园暴力尤以年长学生欺负年幼学生最为严重,1995年11月27日,东京附近一名叫伊藤久志的中学生因不堪忍受同学欺负,在家中上吊自杀;12月6日,千叶市一名13岁的女中学生也因相同原因自杀于家中。这是两星期内连续两起因遭受欺凌而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2004年云南大学“马家爵事件”,如何理解这件事情?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

13、0以上,14岁至16岁是非常危险的“犯罪年龄”。3.3.校园暴力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校园暴力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1)青春期本身的暴力倾向。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在生理、心理上尚不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复杂,极不稳定。他们精力旺盛,天性好动,但理性认识薄弱,逞强好胜,偏激任性。他们生理上早熟,心理上滞后,极易造成心理上,感情上逆反。加之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学法、不懂法,在各种因素的“夹击”下,形成了许多错误的价值观,表现为混乱,颠倒的“是非观”、贪婪的“幸福观”、称王称霸的“英雄观”、低级庸俗的“趣味观”等等,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14、(2)家庭教育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溺爱,平日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形成孩子任性、霸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评就难以接受;有的家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流浪,甚至离家出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一些个体工商户,从早到晚一心赚钱,忙于商场,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孩子在外结交狐朋狗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走

15、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的犯罪行为。(3)学校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失误。一方面由于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抵消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学校正面教育十次不及家庭和社会负面教育一次,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本身仍需要改进和加强。主要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没有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真正过渡。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各个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无法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少数教师对后进

16、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多。有时造成后进学生校门、家门两难进的局面。“破罐子破摔”,他们在校外寻找“知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4)不良大众媒体的毒害。电视不良影片的影响(5)其他社会问题。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加之到处可见的美发厅、按摩院,疏于管理的网吧、录像厅不按照规定,随意让青少年进入,严重毒害、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诱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

17、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以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二)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 据英国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一位教授所作的统计,互联网上非学术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牛津大学1995年下半年的调查表明,该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看黄色录像的时间多于利用网络进行学术讨论的时间。我国某少管所的调查,在性犯罪青少年中有72.7%的人接触过淫秽书刊和录像。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在他的著作传播学概论中曾说:“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电视,唯一的差别就是它在教什么。”(三)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更高。青少年存在盲目追

18、求高消费、讲排场、摆阔气、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倾向。大连市工读学校在校生中,侵财犯罪者高达9809%,侵财的主要方式有盗窃、抢劫甚至暴力抢劫。上海市一少年犯在一份悔过书中写道:“钱,钱,钱,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没有一个念头不和金钱沾边”。(四)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新倾向 青少年已经成为毒品威胁的“高危人群”,吸毒已成为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行为中的突出现象。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一)社会生活环境的问题 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有着多种表现,其中主要表现为社会规范失控、文化的商品化、城市化的影响、价值观多元化以及人口流动问题等。1.社会规范失控 个人

19、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东西也在侵蚀青少年的心灵。2.文化的商品化 青少年的活动场所如少年宫、少科站、少年之家等,因受经济社会的冲击,教育功能难以发挥;不良媒体传播泛滥、毒害青少年。社会缺少健康向上的高雅文化、艺术作品,文化娱乐趋向低俗。3.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为世界范围内失范行为猛增提供了空间 城市化引起了个人行为的空间结构以及社会心理的变化。核心家庭化趋势的扩大,青少年各种违法行为的隐蔽性、自由性也就有了更大的空间。4.价值观多元化 5.人口流动问题 人口快速流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途径。(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 学

20、校缺少德育,重智轻德 2.个别教师素质差 个别教师素质差异导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紧张 客观上分析,教师在追求升学率的指挥下,重视优秀生,忽视学习困难生,导致学习困难生流入社会,走上犯罪道路;主观上分析,有些教师自身素质差甚至品质恶劣会导致学生厌学、恐学,最终走上犯罪道路。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由经济人心理人(三)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1.家庭生活中的“四过现象”十分普遍。家长对子女过高期望、过多照顾、过分爱护、过度保护 2.家庭中出现了“教育真空现象”。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一)心理学解释 1.心理缺陷说 童年的社会化失调造成的。2.“挫折侵犯说”(二)

21、社会学解释 1.结构模式(1)“差异交往说”代表人物:美国犯罪学家萨塞兰德(2)“控制缺乏说”代表人物:雷克里斯(3)“失范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4)“手段目标说”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默顿(5)“亚文化群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科恩 2.过程模式(1)“标签论”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贝克,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要点:第一,失范是一种政治现象,权力常常是决定谁去贴“失范者”这个标签;第二,必须改造的是社会关系,而不是失范者;第三,认为失范与控制失范是同一社会现象的两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2)发生的角度 代表人物:德国社会学家韦伯 失范行为分为: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价值取向型

22、失范行为、情感型失范行为、传统型失范行为 学生失范行为的特征及其失范理论比较表 失范行为类型行为目的行为特征行为举例适用失范行为类型行为目的行为特征行为举例适用理论理论目的型失范行为谋取个体或群体的功利性利益理性行为财产型违法、犯罪,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差异交往论亚文化理论经济犯罪论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反对学生主导目标、价值观理性行为逃学、不诚实行为、教师某些非正常行为亚文化理论控制缺乏说标签论情感型失范行为满足生理、心理、情感上需求非理性行为未成年学生杀人体罚等心理学解释传统型失范行为遵循传统习俗、维护传统秩序非理性行为学生讲哥们义气教师非正常行为等“失范”理论控制缺乏论学生失范行为的特征及其

23、失范理论比较表失范行为类型失范行为类型行为目的行为目的行为特征行为特征行为举例行为举例适用理论适用理论目的型失范行为谋取个体或群体的功利性利益理性行为财产型违法、犯罪,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差异交往论亚文化理论经济犯罪论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反对学生主导目标、价值观理性行为逃学、不诚实行为、教师某些非正常行为亚文化理论控制缺乏说标签论情感型失范行为满足生理、心理、情感上需求非理性行为未成年学生杀人体罚等心理学解释传统型失范行为遵循传统习俗、维护传统秩序非理性行为学生讲哥们义气教师非正常行为等“失范”理论控制缺乏论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一、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态度 二、学生生

24、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一、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态度一、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态度 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主要反映在学生对于学校以及与学校有关的各种活动的感觉,如喜欢、满意欣赏等方面。教育心理学者强调学生对于学校态度的重要性,甚至力图找出种种培养学生对于学校具有积极情感与态度的方法,并认为学生对于学校具有积极态度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一)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一)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 学生的自身特征主要包括年龄和年级水平、性别、家庭背景、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等。1.年龄和年级水平是一种制约因素: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会随年龄和年级水平的升高而下降,这种下降也是持续的。2.大多

25、数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对学校态度的性质以及内容具有明显影响。3.通常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学生对于学校的积极态度成正相关,同时家长的保守态度也与学生对学校态度的关系密切。4.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成绩与学校态度关系密切。(二)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二)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是存在着一些对自己影响特别大的具体个人,这一类人被称为“重要他人”。(一)重要他人的概念“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以“重要他人”为依据,可以把影响学生社会化的因素区分为两种水平:一是重

26、要他人及参照群体组成的“主导性影响因素”;二是非重要他人与其他因素组成的“一般性影响因素”。(二)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 所谓“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三)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 所谓“偶像性重要他人”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互动性重要他人与偶像性重要他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对学生的社会化有重要影响。区别:第一,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具体任务,往往是学生互动的对象,偶像性重要他人则一般是社会知名人士,非学生的直接互动对象;第二,偶像性重要他人是学生与其双向交流的产物,偶像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单项选择的结果;第三,互动

27、性重要他人对学生的影响涉及个体社会化的几乎所有方面,其影响方式大多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一)学习压力的含义 学习压力可以解说为: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应。学习压力状况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二是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包括焦虑、紧张、挫折、强烈的情绪体验等;三是个体的反应。(二)学习压力的现状 一年级的时候已经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感到学习压力的就超过26%。小学生在学校最怕的事情表(小学生在学校最怕的事情表(%)年级 项目测试成绩不好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被

28、同学取笑被同学欺负没有朋友违反纪律一年级81.1258.0541.1517.0117.0125.3039.20三年级54.8347.7547.0829.6621.8017.5351.35五年级74.0432.7053.3724.2718.7624.2736.30(三)学习压力的影响 1.恐学症 2.心理疾病 心理学家明焕斌把它分成三类:一是适应环境不良,人际关系不好,常有不安全感;二是情绪轻度抑郁;三是人格障碍。(四)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 1.环境因素(1)分流教育制度(2)家庭当考试成绩不好时,小学生最担心发生的事情表(当考试成绩不好时,小学生最担心发生的事情表(%)年级 项目父母责骂老师批评

29、同学瞧不起亲戚瞧不起没有奖励失去宠爱一年级69.5451.4941.6137.2422.0044.60三年级83.1343.3066.9744.3816.6917.42五年级88.8855.1746.5454.9418.430.08 总结:第一,学生的学校生活并非一种简单的生活,他们有着自己对对学校以及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他们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第二,学生的学校生活同样存在着一个生活质量的问题,他们是否喜欢学校、是否能在学校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实际上是与办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措施等紧密相关。第三,生活就是教育;第四,从学生对待学校的态度,以及教师能否成为学生重要他人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了学校教育影响的

30、有限性问题。反思:学校教育是学生的生活过程还是为他们将来生活的准备。2.个人身心素质因素第三节第三节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二、生活经验二、生活经验 三、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三、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尤其是肇始于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人们在知识的道德价值之外,更发现了知识的经济价值。近代史以来,工业时代的经济繁荣与否的事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这对于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主要要求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未来工业社会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一方面工业生产的需要决定了学校传授知识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工业经济

31、对于“效率”的崇拜又决定了学校教育以简约、规范的形式传授知识。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发出了“培养完人”的呼吁。1990年3月泰国宗迪恩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大会通过的“宣言”的副标题是“满足基本学习需要”。二、生活经验二、生活经验 三、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三、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 文盲:不再是没有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能不断更新知识的人。第四节第四节 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 富人性的学校富人性的学校 一、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该转变 二、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三、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

32、文精神的培育 三、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一)提倡人文精神培育的时代背景(二)什么是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有区别的。知识经济时代,旨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人的责任感。(三)学校人文精神培育的任务 1.培养科学精神 2.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该转变(一)要让学生从受管制的生活专向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二)为培育学生丰富的人性,还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发展。允许学生犯错误(三)充分给予每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四)要变革学校生活还涉及到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问题 二、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

33、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一)正确认识创新人才的培养。(二)创新使人的自由活动。在学生创新的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资助和自由,容忍他们可能出现的失败乃至错误。(三)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辩证关系 创新并不意味着彻底的破旧立新。(四)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只有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的新颖事物才能真正称得上创新。三、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一)提倡人文精神培育的时代背景(二)什么是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有区别的。知识经济时代,旨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人的责任感。(三)学校人文精神培育的任务 1.培养科学精神 2.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教育,必须要在思想、知识、能力、情感、意志诸方面为学生未来丰富多采的生活、富有成效的工作做好准备,为接受他们面临的国际竞争、社会变革、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做好准备,真正把握好人类自身的命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