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学号: 学习中心:$ 成绩:一、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20分)。答: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意义建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
2、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存在泛灵论的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4)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皮亚杰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1)肯定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皮亚杰看来,无论是儿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还是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都要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2)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并
3、确定了教育的适当作用。他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可跳跃的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把这一过程概括为“自爱他律自律公道”等阶段,并对各阶段道德发展作了详细论证。将皮亚杰有关理论引申到道德教育上,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第一,儿童道德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作为教育者应很好地理解儿童,努力使德育内容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对儿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第二,发展智力是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必要条件;第三,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除可以给人们以极大的启示外,也存在着某些不足:(1)偏重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但忽视道德行为,特别是良好
4、的习惯行为在德育中的意义。(2)忽视了不断变化或不同背景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对形成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二、试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20分)。答:(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
5、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分为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三、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育含义(20分)。答:主要内容:马斯
6、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眨眼、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为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教育含义: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
7、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四、请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20分)。答:我认为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常用方法如下:(1)有效的说服低年级学生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高年级学生可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应提出两方面的材料。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教师应主动呈现两方面观点,说服对象原本没有相反观点时,只呈现正面观点。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教师进行说服时,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
8、基础,逐步提高要求。(2)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与学生相似,另外,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具体操作程序: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学生在执行计划中改变态度;评价改变的态度,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4)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
9、有外部的。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要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同一种奖励物,其效用可能因人而异,要选用对个人来说最有效的奖励物。应强调内部奖励,外部奖励不可过多使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可采取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也很有效。五、试述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教育含义(20分)。答: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其含义为期待会带来所期待对象的戏剧性变化。因此,教师期待的效果被称为教室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教师的不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学生的自信心上,教师期待的影响会进一步表现在学生的各种行为与学习成绩上,教师期待的影响还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受到低期待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逐渐疏远。由此可见,受到教师高期待的学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受到教师低期待的学生则不能够充分地发展其所具备的潜力。所以要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教师首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建立起积极的期待。第二,教师要不断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