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63.50KB ,
文档编号:5627130      下载积分:2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62713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河北省某中学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DOC 13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某中学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DOC 13页).doc

1、20132019学年度上学期一调考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70分)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50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 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 推动诸侯扩充疆域 C. 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2. 位。”按照规定,这些诸侯国 A. 有任意选择继承人的权力 B. 必须承担周王的各种军事义务 C. 应向周王交纳土地税 D. 完全是在争霸战争中形成的3. 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2、。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这实质上反映了A. 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 B. 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 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 D. 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4.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

3、者并无关系5. 有史料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 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C.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 最大范围地扩大了国家疆域6. 礼记表记所载:“母,亲而不尊。”这一记载不能说明当时社会已经有了A宗法家族意识 B男尊女卑观念C重义轻利观念 D重视父系血缘7.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8. 齐国原是

4、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9.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10.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实际上A反对郡县制 B

5、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制 D主张中央集权制11.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A. 权力高度集中B. 浓厚的部族色彩C. 皇帝非常勤政 D. 严格的等级制度12.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13.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 C

6、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14. 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15.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

7、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16. 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D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17.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8.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

8、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的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19. 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20. 唐中宗曾未经三省同意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这说明A唐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B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C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D唐代出

9、现君主立宪制的雏形21. 下列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22. 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23. 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10、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24. 元史中有关桑哥(元世祖时任右丞相)的记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辖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材料中的“西蕃”指的是A. 西藏 B. 云南 C. 陕西 D. 江西25.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图一 图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26.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

11、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不可能把堂堂宰相称作“罗锅” D这个剧名只不过是哗众取宠,为了吸引观众27. 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御史府内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 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28. 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12、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A秦朝、唐朝、明朝 B唐朝、明朝、清朝 C秦朝、唐朝、元朝 D唐朝、元朝、明朝29.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30.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

13、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 西汉中、外朝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 元朝行省制度 D. 明朝内阁制度31. 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32. 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其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周)成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早期的 A.中央官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 D.地方行政制度 33.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

14、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34. 钱穆指出:“家族,是中国社会组织中一最要的核心而家与族之所由组成,以及其维持永远之首要机能,则在礼”。这一说法A认为孔子的“礼”是社会组织的核心B指出“礼”是家族形成和维系的核心C认为宗法制度的维系纽带是“礼”D认识到“礼”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片面性35.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15、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36.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37. 史记 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38.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

16、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39.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40.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

17、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41.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42.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

18、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43.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44. “(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

19、出的认识,错误的是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45.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 全国所有地区都设置了行省46. 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

20、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47.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48. 在谈到

21、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49.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C.军机处

22、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50.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代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 王位世袭制度B. 中央集权制度 C. 选官制度D. 监察制度第卷(非选择题 共30分)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2答卷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51题20分,第52题10分,共30分。5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

23、,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

24、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元史地理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秦始皇决定实行什么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政治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4)根

25、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2分)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有什么政治意义?(4分)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州,每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

26、(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制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平常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宋、明三代的官制有何相同之处?(2分)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2分)(2)材料反映的明朝制度同汉、宋两朝相比有何不同?(2分) (3)简述三朝上述措施的共同进步作用?(4分)2013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一调试题答

27、案一.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50每小题2分)110:ABBCB CCCBA 11-20:AABCD DDBDB 21-30:BACAB BBADB 31-40:AACCC DBCDB 41-50:CBDAB BDABB 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51题20分,第52题10分,共30分。51.(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2分)(2)制度:郡县制。(2分)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4分)(3)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错误地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2分)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2分)(4)状况:疆域辽阔。(2分)制度:行省制度。(2分)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任答2点4分)52.(1)共同点:设置严密的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吏的监督。(2分)材料二特点:分散地方权力。(2分)(2)增设特务机构。(2分)(3)有利于整顿吏治,防止官吏腐败;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安定。(4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