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對照系統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對照系統為什麼需要對照系統?為什麼需要對照系統?1.文化研究中必須對比才能掌握各文化的文化研究中必須對比才能掌握各文化的共性與殊性:共性與殊性:如台大學生如台大學生vs.師大學生。當然不能執其極端:師大學生。當然不能執其極端:自其異者自其異者,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而觀,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而觀之,則萬物一體也。之,則萬物一體也。(莊子莊子)2.文學研究以對比文學研究以對比創造反諷創造反諷 (irony)產生美感:產生美感:馬鳴風蕭蕭,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落日照大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聲律啟蒙聲律啟蒙:雲對雨;雪對風;
2、晚照對晴空;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1.年代不明:公元前年代不明:公元前5、4、3世紀諸說。世紀諸說。2.道德經道德經5250字,歷代註解約字,歷代註解約350種,另有種,另有350種佚失;英譯本超過種佚失;英譯本超過40種。種。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石雕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石雕1.道德經道德經作者思考生命課題的出作者思考生命課題的出發點何在?發點何在?2.道德經道德經思想中的生命觀之核心思想中的生命觀之核心理念是什麼?理念是什麼?3.道德經道德經思想中的生命觀如何在思想中的生命觀如何在現實世界中落實?現實世界中落實?4.古代道家生命觀與儒家生命觀的差
3、古代道家生命觀與儒家生命觀的差異何在?異何在?1.要義:要義:1)自然界與自然界與人事界人事界是有機是有機關係,而非機械關係關係,而非機械關係。2)從從自然自然(nature)中悟入人文中悟入人文(culture)命題命題。2.文化史背景:文化史背景:1)遠古中華文化的遠古中華文化的哲學的突破哲學的突破,改變改變人與人人與人之關係,保存之關係,保存人與自然人與自然之關係。之關係。1.道德經道德經23: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體悟人的生命之有限性體悟人的生命之有限性 台灣台灣 88 水災(水災(2
4、009.08.08)左上圖:台東知本金帥飯店倒塌左上圖:台東知本金帥飯店倒塌右上圖:水淹大街右上圖:水淹大街右下圖:洪水沖垮橋樑右下圖:洪水沖垮橋樑經驗世界經驗世界 超越世界超越世界天地天地 道道2.道德經道德經25:道道不屬經驗世界不屬經驗世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逝曰遠遠曰反。遠曰反。問題問題(1):真理之可語言性:真理之可語言性 (Verbalizability)問題。問題。陶淵明:此中有真意
5、,欲辯已忘言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問題問題(2):名與:名與 實的不相應性問題。實的不相應性問題。3.道德經道德經1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可名,非常名。道從萬物中抽離而出,有道從萬物中抽離而出,有自主自主性、獨立性性、獨立性,不在萬物之中。,不在萬物之中。問題:問題:老子的哲學命題:萬物皆在變老子的哲學命題:萬物皆在變遷之中,是否有自我否定之元素?遷之中,是否有自我否定之元素?道德經道德經40:反者道之動反者道之動道的內容是道的內容是反:反:A -A 1.人的自覺心不陷溺在外在事物的變人的自覺心不陷溺在外在事物的變化之中化之中:心獲得自由、自主,心獲得自由
6、、自主,不被外境所轉。不被外境所轉。本質不應受到本質不應受到 形式形式之限制之限制1)道德經道德經64: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敗,無執無執故無失。故無失。無為無為無執無執2)道德經道德經43: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3)道德經道德經2: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4)道德經道德經57:聖人云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為,而民自化。2.無為不是不做事無為不是不做事(inactivity),而,而是是不執著不執著(指不被外在事物的變化所指不被外在事物的變化所綁票綁票)心獲得主體之自由心獲得主體之
7、自由1)道德經道德經48:為學日益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為道日損。損之又損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為。(2)道德經)道德經38: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上德無為而無以為。(3)道德經)道德經37:道常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萬物將自化。漢初黃老政治哲學:漢初黃老政治哲學:天人相天人相感感皇帝無為皇帝無為,漢成帝綏和漢成帝綏和二年二年(7BC)成帝殺翟方進成帝殺翟方進(4)道德經)道德經3:為無為為無為則無不治。則無不治。問題:為什麼為無為,則無不治?問題:為什麼為無為,則無不治?是是“logical necessity”或或“h
8、istorical necessity”?“virtue”vs.“achievement”?生命中的自覺心永駐於無為生命中的自覺心永駐於無為的境界中,才能主宰、支配現實的境界中,才能主宰、支配現實的經驗世界的經驗世界問題:不執著於外物的無為的問題:不執著於外物的無為的 心,能否轉動世界?心,能否轉動世界?Idealism(觀念論觀念論)(1)內在範疇與外在範疇內在範疇與外在範疇 之運作邏輯不同。之運作邏輯不同。(2)心靈世界與物質世界心靈世界與物質世界 之本質不同。之本質不同。1.道德經道德經52:守柔曰強。守柔曰強。2.道德經道德經4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9、。3.道德經道德經76: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4.道德經道德經78:天下莫柔弱於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5.道德經道德經40:弱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6.以柔、弱作為安以柔、弱作為安頓自頓自 我之原則我之原則以水作隱喻以水作隱喻孔子川上之嘆孔子川上之嘆老子老子宗喀巴宗喀巴(1357-1419)印度聖哲阿底峽印度聖哲阿底峽(Atisha)在在11(1042)世紀入藏)世紀入藏1.道德經道德經8: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夫唯不爭,故無尤。夫唯不爭,故
10、無尤。2.道德經道德經66: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3)道德經道德經68:善為士者,不武;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不爭之德。(4)道德經道德經81: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為什麼不爭?為什麼不爭?因為反
11、者道之動。因為反者道之動。所以,人應依萬事萬物之運作原理所以,人應依萬事萬物之運作原理與萬事萬物相處。與萬事萬物相處。問題問題(1):原理與人心之關係?:原理與人心之關係?問題問題(2):萬物有分殊之理:萬物有分殊之理 vs.共同之理?共同之理?道德經道德經80: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 民復結繩而用之。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
12、相往來。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公元前公元前221年:六王畢,四海一年:六王畢,四海一陶淵明(陶淵明(365-427):):桃花源記桃花源記1.1.社會階層的變動、尚賢政治與寒素的躍社會階層的變動、尚賢政治與寒素的躍昇:昇:a.a.政治結構的改變:政治結構的改變:封建氏族封建氏族 郡縣郡縣b.b.經濟:莊園經濟:莊園 工商工商造成:社會價值觀的改變造成: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任德任德2.戰爭的頻繁:戰爭的頻繁:戰爭頻仍戰爭頻仍春秋春秋12111211次次戰國戰國468468次次因為戰國時代:因為戰國時代:a)a)列國兼併列國兼併b)b)鐵製兵器鐵製兵器c)c)戰爭方式的改變戰爭方式的改變所以戰國時代的
13、戰爭更為激烈。所以戰國時代的戰爭更為激烈。3.新階級的形成:新階級的形成:a)將領將領春秋:春秋:孫武(孫武(535-?B.C.):):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吳王闔吳王闔閭十三篇。閭十三篇。戰國:戰國:孫臏(生卒年不詳)孫臏(生卒年不詳)秦昭王(在位於秦昭王(在位於306-251B.C.)破趙長平,又)破趙長平,又進攻邯鄲進攻邯鄲 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魏無忌(?243B.C.)、楚春申君黃)、楚春申君黃歇(歇(314-238B.C.)救趙)救趙b)b)遊士:蘇秦、張儀遊士:蘇秦、張儀4.社會價值觀的建立社會價值觀的建立任俠風氣的形成任俠風氣的形成史記史記遊俠列傳遊俠列傳戰國戰國四公子:孟嘗、春申、平
14、四公子:孟嘗、春申、平原、信陵。原、信陵。蘇蘇秦秦衣衣錦錦還還鄉鄉 技術之進步技術之進步 戰爭之頻繁戰爭之頻繁 封建邦國之邁向帝國封建邦國之邁向帝國 人民從西周封建體制中解放而出,人民從西周封建體制中解放而出,以新獲的自由編織秦漢帝國體制之以新獲的自由編織秦漢帝國體制之不自由不自由6:1 老子的生命智慧老子的生命智慧1.在自然中讀出人文涵義:在自然中讀出人文涵義:觀變以知常觀變以知常2.心不滯於物才能役物:心不滯於物才能役物:主體不被外物所轉,才能主體不被外物所轉,才能以道以道御物御物。3.無為才能無不為無為才能無不為6:2 問題:心與世界之關係問題:心與世界之關係 1.心靈自由與外在建制心靈
15、自由與外在建制或世界秩序之不可分割性或世界秩序之不可分割性2.兩者之不可互相化約性兩者之不可互相化約性3.如何在兩者互動中獲得動態的平如何在兩者互動中獲得動態的平衡?衡?6:3 老子與孔孟生命智慧的對比老子與孔孟生命智慧的對比 1.老子:觀賞世界老子:觀賞世界美學精神美學精神2.孔孟:介入並轉化世界孔孟:介入並轉化世界憂患憂患意識意識經世精神經世精神思考問題思考問題1.老子是不是一位政治哲學家老子是不是一位政治哲學家?為什麼?為什麼?2.您認為老子如果生在您認為老子如果生在21世紀,世紀,他對當前國際政治有何評論?他對當前國際政治有何評論?為什麼?為什麼?1.反者道之動反者道之動2.無為而無不
16、為無為而無不為3.守柔守柔4.不爭不爭5.小國寡民小國寡民1.黃俊傑:黃俊傑:東亞儒家人文精神東亞儒家人文精神(台北:台大出版中心,(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6),),第第6講,頁講,頁105-118。2.道德經道德經全書全書3.陶淵明:陶淵明:桃花源記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捨船,從口
17、入。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陶淵明:桃花源記桃花源記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
18、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不足為外人道也。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概念圖概念圖授課內容摘要授課內容摘要無憂花無憂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