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2020 年高考数学考点题型全归纳(理)年高考数学考点题型全归纳(理)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10 第一节 集 合 . 10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 11 考点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12 考点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 . 14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19 考点一 四种命题及其真假判断 . 20 考点二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 . 21 考点三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 . 22 第三节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 27 考点一 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 . 28 考点二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 29 考点三 根据命题的真假求参
2、数的取值范围 . 30 第二章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 36 第一节 函数及其表示 . 36 考点一 函数的定义域 . 36 考点二 求函数的解析式 . 38 考点三 分段函数 . 40 第二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 48 考点一 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 49 考点二 求函数的值域最值 . 51 考点三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 53 第三节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 60 考点一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 61 考点二 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 63 考点三 函数的周期性 . 64 第四节 函数性质的综合问题 . 71 考点一 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 71 考点二 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 .
3、72 考点三 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 73 第五节 函数的图象 . 81 考点一 作函数的图象 . 82 考点二 函数图象的识辨 . 84 考点三 函数图象的应用 . 86 第六节 二次函数 . 94 考点一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95 考点二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97 第七节 幂函数 . 105 考点一 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105 考点二 比较幂值大小 . 107 第八节 指数式、对数式的运算 . 111 考点一 指数幂的化简与求值 . 112 考点二 对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 114 第九节 指数函数 . 118 考点一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 . 119 考点二 指数函数的性质及
4、应用 . 120 第十节 对数函数 . 127 考点一 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 . 128 考点二 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 129 第十一节 函数与方程 . 135 考点一 函数零点个数、所在区间 . 136 考点二 函数零点的应用 . 138 第十二节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 143 考点一 二次函数、分段函数模型 . 143 考点二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 . 145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 151 第一节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定积分 . 151 考点一 导数的运算 . 153 考点二 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 154 考点三 定积分的运算及应用 . 157 第二节 导数的简单应用 . 1
5、65 第一课时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 166 考点一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 166 考点二 判断含参函数的单调性 . 167 第二课时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 . 178 考点一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 . 178 考点二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 180 考点三 利用导数求解函数极值和最值的综合问题 . 182 第三节 导数的综合应用 . 191 第一课时 利用导数解不等式 . 191 考点一 f(x)与 f(x)共存的不等式问题 191 考点二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 194 考点三 可化为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 196 第二课时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 202 考点一 单变量不等式的证明
6、 . 202 考点二 双变量不等式的证明 . 205 考点三 证明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 . 206 第三课时 导数与函数的零点问题 . 211 考点一 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 . 211 考点二 由函数零点个数求参数 . 213 第四节 导数压轴专项突破 . 219 第一课时 分类讨论的“界点”确定 . 219 考点一 根据二次项系数确定分类“界点” . 219 考点二 根据判别式确定分类“界点” . 220 考点三 根据导函数零点的大小确定分类“界点” . 220 考点四 根据导函数零点与定义域的关系确定分类“界点” 221 第二课时 有关 x 与 ex,ln x 的组合函数问题 223 考点一
7、x 与 ln x 的组合函数问题 223 考点二 x 与 ex的组合函数问题 . 224 考点三 x 与 ex,ln x 的组合函数问题 . 226 考点四 借助 exx1 和 ln xx1 进行放缩 228 第三课时 极值点偏移问题 . 230 考点一 对称变换 . 230 考点二 消参减元 . 231 考点三 比(差)值换元 233 第四课时 导数零点不可求 . 235 考点一 猜出方程 f(x)0 的根 235 考点二 隐零点代换 . 235 考点三 证证明方程 f(x)0 无根 236 第五课时 构造函数 . 238 考点一 “比较法”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 238 考点二 “拆分法”
8、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 239 考点三 “换元法”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 240 考点四 “转化法”构造函数 . 241 第六课时 “任意”与“存在”问题 242 考点一 单一任意与存在问题 . 242 考点二 双任意与存在相等问题 . 243 考点三 双任意与双存在不等问题 . 244 考点四 存在与任意嵌套不等问题 . 246 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 252 第一节 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 252 考点一 象限角及终边相同的角 . 253 考点二 三角函数的定义 . 255 考点三 三角函数值符号的判定 . 256 第二节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 . 262
9、 考点一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 263 考点二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应用 . 264 第三节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272 第一课时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 273 考点一 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 273 考点二 求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 . 276 考点三 根据三角函数单调性确定参数 . 277 第二课时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及对称性 . 284 考点一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 285 考点二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 286 考点三 三角函数的对称性 . 288 第四节 函数 yAsin(x)的图象及应用 297 考点一 求函数 yAsin(x)的解析式 298 考点二 函数 yAsi
10、n(x)的图象与变换 300 考点三 三角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 302 第五节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及二倍角公式 . 311 考点一 三角函数公式的直接应用 . 311 考点二 三角函数公式的逆用与变形用 . 313 考点三 角的变换与名的变换 . 315 第六节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 323 考点一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 323 考点二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 324 考点三 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应用 . 327 第七节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 335 第一课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 336 考点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 336 考点二 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 338 第
11、二课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 344 考点一 有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 344 考点二 平面图形中的计算问题 . 346 考点三 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 349 考点四 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 351 第八节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 359 考点一 测量高度问题 . 359 考点二 测量距离问题 . 361 考点三 测量角度问题 . 362 第五章 平面向量 . 367 第一节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 367 考点一 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 . 368 考点二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 370 考点三 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 . 371 第二节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
12、378 考点一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 379 考点二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 380 考点三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 381 第三节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387 考点一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 . 388 考点二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 391 第四节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 398 考点一 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 . 398 考点二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 399 考点三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 . 400 第六章 数列 . 408 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 408 考点一 由 an与 Sn的关系求通项 an . 409 考点二 由递推关系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 410 考点
13、三 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 412 第二节 等差数列及其前 n 项和 . 419 考点一 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 . 420 考点二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 421 考点三 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 422 第三节 等比数列及其前 n 项和 . 429 考点一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 430 考点二 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 431 考点三 等比数列的性质 . 433 第四节 数列求和 . 439 考点一 分组转化法求和 . 440 考点二 裂项相消法求和 . 441 考点三 错位相减法 . 443 第五节 数列的综合应用 . 451 考点一 数列在实际问题与数学文化问题中的应用 . 451 考点
14、二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计算 . 453 第七章 不等式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不等式的性质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考点一 比较两个数(式)的大小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考点二 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考点一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考点二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15、。 考点一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考点二 求目标函数的最值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考点三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基本不等式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考点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考点二 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立体几何 . 461 第一节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和直观图 . 462 考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 464 考点二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 464 考点三 空间
16、几何体的三视图 . 466 第二节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 473 考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 474 考点二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 475 考点三 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 . 478 第三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486 考点一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 487 考点二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 488 第四节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 494 考点一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 495 考点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 497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 505 考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 506 考点二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7、 . 508 第六节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 . 516 考点一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 516 考点二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 . 518 第七节 空间角 . 525 考点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 525 考点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 526 考点三 二面角 . 528 第八节 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 . 534 考点一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 536 考点二 共线、共面向量定理的应用 . 537 考点三 空间向量数量积及应用 . 538 考点四 利用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问题 . 540 第九节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 549 考点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 550 考点二 直线与平面
18、所成的角 . 552 考点三 二面角 . 555 第十节 突破立体几何中的 3 大经典问题 . 568 考点一 存在性问题 . 568 考点二 翻折与展开问题 . 572 考点三 最值问题 . 576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 588 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 . 588 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589 考点二 直线的方程 . 590 考点三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 . 592 第二节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 597 考点一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598 考点二 距离问题 . 599 考点三 对称问题 . 601 第三节 圆的方程 . 607 考点一 求圆的方程 . 607
19、考点二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 610 第四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617 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617 考点二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620 第五节 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 . 627 考点一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 627 考点二 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 . 629 第六节 椭 圆 . 637 第一课时 椭圆及其性质 . 638 考点一 椭圆的标准方程 . 638 考点二 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 640 考点三 椭圆的几何性质 . 641 第二课时 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 . 651 考点一 弦中点问题 . 651 考点二 弦长问题 . 652 考点三 椭圆与向量的综合问题 .
20、 654 第七节 双曲线 . 663 考点一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 664 考点二 双曲线定义的应用 . 666 考点三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 668 第八节 抛物线 . 677 考点一 抛物线的定义及应用 . 678 考点二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 679 考点三 直线与抛物线的综合问题 . 681 第九节 曲线与方程 . 689 考点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 690 考点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 691 考点三 代入法(相关点)求轨迹方程 691 第十节 解析几何常见突破口 . 701 考点一 利用向量转化几何条件 . 701 考点二 角平分线条件的转化 . 702 考点三 弦长条件的
21、转化 . 704 考点四 面积条件的转化 . 706 第十一节 解析几何计算处理技巧 . 712 考点一 回归定义,以逸待劳 . 712 考点二 设而不求,金蝉脱壳 . 714 考点三 巧设参数,变换主元 . 716 考点四 数形结合,偷梁换柱 . 718 考点五 妙借向量,无中生有 . 719 考点六 巧用“根与系数的关系” . 720 第十二节 解析几何综合 3 大考点 . 728 考点一 定点、定值问题 . 728 考点二 最值、范围问题 . 732 考点三 证明、探索性问题 . 737 第十章 统计与统计案例 . 746 第一节 随机抽样 . 746 考点一 简单随机抽样 . 747
22、考点二 系统抽样 . 748 考点三 分层抽样 . 749 第二节 用样本估计总体 . 755 考点一 茎叶图 . 756 考点二 频率分布直方图 . 757 考点三 样本的数字特征 . 759 第三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统计案例 . 769 考点一 回归分析 . 770 考点二 独立性检验 . 774 第十一章 计数原理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784 第一节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 784 考点一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 784 考点二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 785 第二节 排列与组合 . 792 考点一 排列问题 . 792 考点二 组合问题 . 794 考点三 分组、
23、分配问题 . 796 考点四 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 . 797 第三节 二项式定理 . 803 考点一 二项展开式中特定项或系数问题 . 804 考点二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各项系数和 . 806 考点三 二项展开式的应用 . 808 第四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 . 814 考点一 随机事件的关系 . 815 考点三 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率公式的应用 . 817 第五节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 825 考点一 古典概型 . 826 考点二 几何概型 . 827 第六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 836 考点一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 . 838 考点二 超几何分布 . 839 考点三 求离
24、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 840 第七节 n 次独立重复试验及二项分布 847 考点一 条件概率 . 848 考点二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 850 考点三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 852 第八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正态分布 . 861 考点一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 862 考点二 二项分布的均值与方差 . 864 考点三 均值与方差在决策中的应用 . 867 考点四 正态分布 . 868 第十二章复数、算法、推理与证明 . 880 第一节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 880 考点一 复数的四则运算 . 881 考点二 复数的有关概念 . 882 考点三 复数的几何意义
25、 . 884 第二节 算法与程序框图 . 890 考点一 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 . 891 考点二 循环结构 . 893 考点三 基本算法语句 . 897 第三节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 907 考点一 归纳推理 . 908 考点二 类比推理 . 910 考点三 演绎推理 . 911 考点四 逻辑推理问题 . 912 第四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 918 考点一 综合法的应用 . 919 考点二 分析法的应用 . 920 选修 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927 第一节 坐标系 . 927 考点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图形的伸缩变换 . 928 考点二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 929 考点三 曲线
26、的极坐标方程的应用 . 931 第二节 参数方程 . 937 考点一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 938 考点二 参数方程的应用 . 939 考点三 极坐标、参数方程的综合应用 . 941 选修 45 不等式选讲 948 第一节 绝对值不等式 . 948 考点一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 949 考点二 绝对值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 951 考点三 绝对值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 951 第二节 不等式的证明 . 958 考点一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 958 考点二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 959 考点三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 960 第一章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第一节
27、集集 合合 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元素互异性,即集合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此性质常用于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中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4)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 N*或 N表示正整数集,N 表示自然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 数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B,如果集合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 素,则称 A 是 B 的子集,记作 AB(或 BA) (2)真子集:如果
28、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但集合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则称 A 是 B 的真子集,记作 AB 或 BA. AB AB, AB. 既要说明 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 B,也要说明 B 中存在一个元素不 属于 A. (3)集合相等:如果 AB,并且 BA,则 AB. 两集合相等:AB AB, AB.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 B 中元素的特性,B 中任意一 个元素也符合 A 中元素的特性 (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 A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 B 的真子 集记作. ,0,0,00,0 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
29、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A 与 B 的 交集,记作 AB,即 ABx|xA,且 xB (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A 与 B 的 并集,记作 AB,即 ABx|xA,或 xB (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 A,由全集 U 中不属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相对于全集 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 A 的补集,记作UA,即UAx|xU,且 xA 求集合 A 的补集的前提是“A 是全集 U 的子集”,集合 A 其实是给定的条件.从全集 U 中取出集合 A 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A. 二、常用结论二、常用结论 (1)子集的性质:
30、AA,A,ABA,ABB. (2)交集的性质:AAA,A,ABBA. (3)并集的性质:ABBA,ABA,ABB,AAA,AAA. (4)补集的性质:AUAU,AUA,U(UA)A,AA,AA. (5)含有 n 个元素的集合共有 2n个子集,其中有 2n1 个真子集,2n1 个非空子集 (6)等价关系:ABAAB;ABAAB.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典例 (1)(2017 全国卷)已知集合 A(x,y)|x2y21,B(x,y)|yx,则 A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3 B2 C1 D0 (2)已知 a,bR,若 a,b a,1 a 2,ab,0,则 a2 019b2 019的值为( )
31、A1 B0 C1 D 1 解析 (1)因为 A 表示圆 x2y21 上的点的集合,B 表示直线 yx 上的点的集合,直 线 yx 与圆 x2y21 有两个交点,所以 AB 中元素的个数为 2. (2)由已知得 a0,则b a0,所以 b0,于是 a 21,即 a1 或 a1.又根据集合中 元素的互异性可知 a1 应舍去,因此 a1,故 a2 019b2 019(1)2 01902 0191. 答案 (1)B (2)C 提醒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 题组训练 1设集合 A0,1,2,3,Bx|xA,1xA,则集合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解
32、析:选 A 若 xB,则xA,故 x 只可能是 0,1,2,3,当 0B 时,1 01A;当1B 时,1(1)2A;当2B 时,1(2)3A;当3B 时,1 (3)4A,所以 B3,故集合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1. 2若集合 AxR|ax23x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 a 等于( ) A.9 2 B.9 8 C0 D0 或9 8 解析:选 D 若集合 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 ax23x20 只有一个实根或有两个 相等实根 当 a0 时,x2 3,符合题意 当 a0 时,由 (3)28a0,得 a9 8, 所以 a 的值为 0 或9 8. 3.(2018厦门模拟)已知 P=x|20,Bx|xm
33、若 ABx|x4,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A(4,3) B3,4 C(3,4) D(,4 (2)(2019 河南名校联盟联考)已知 A1,2,3,4,Ba1,2a,若 AB4,则 a ( ) A3 B2 C2 或 3 D3 或 1 解析 (1)集合 Ax|x4,ABx|x4,3m4,故选 B. (2)AB4,a14 或 2a4.若 a14,则 a3,此时 B4,6,符合题意; 若 2a4,则 a2,此时 B3,4,不符合题意综上,a3,故选 A. 答案 (1)B (2)A 题组训练 1已知集合 A1,2,3,Bx|(x1)(x2)0,且 adbc,则 a,b, c,d 不成等比数列(可
34、以假设 a2,d3,b2,c3)若 a,b,c,d 成等比数列, 则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 adbc.所以“adbc”是“a,b,c,d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而不 充分条件 5 已知命题 : 如果 x1 4 B01 解析:选 C 若不等式 x2xm0 在 R 上恒成立,则 (1)24m1 4, 因此当不等式 x2xm0 在 R 上恒成立时,必有 m0,但当 m0 时,不一定推出不等式在 R 上恒成立,故所求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可以是 m0. 9在ABC 中,“AB”是“tan Atan B”的_条件 解析:由 AB,得 tan Atan B,反之,若 tan Atan B,则 ABk,kZ.0A ,0
35、0,解得 msin C 是 BC 的充要条件”是真命题; “a1”是“直线 xay0 与直线 xay0 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 命题“若 x0”的否命题为“若 x1,则 x22x30”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解析:对于,“若 xy 2,则 sin xcos y”的逆命题是“若 sin xcos y,则 xy 2”,当 x0,y 3 2 时,有 sin xcos y 成立,但 xy3 2 ,故逆命题为假命题,正确; 对于,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Bsin CbcBC,正确;对于,“a 1” 是“直线 xay0 与直线 xay0 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故错误;对于,根据否命 题
36、的定义知正确 答案: 13 写出命题“已知 a, bR, 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x2axb0 有非空解集, 则 a24b” 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解:(1)逆命题:已知 a,bR,若 a24b,则关于 x 的不等式 x2axb0 有非空解 集,为真命题 (2)否命题:已知 a,bR,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x2axb0 没有非空解集,则 a20;命题 q:若 ab,则 a2b2.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pq Bp非 q C非 pq D非 p非 q (2)(2019 安徽安庆模拟)设命题 p:x0(0,),x0 1 x03;命题 q:x(2,), x22x,则下列命
37、题为真的是( ) Ap(非 q) B(非 p)q Cpq D(非 p)q 解析 (1)当 x0 时,x11,因此 ln(x1)0,即 p 为真命题;取 a1,b2,这 时满足 ab,显然 a2b2不成立,因此 q 为假命题由复合命题的真假性,知 B 为真命题 (2)对于命题 p,当 x04 时,x0 1 x0 17 4 3,故命题 p 为真命题;对于命题 q,当 x4 时, 244216, 即x0(2, ), 使得2x0x20成立, 故命题q为假命题, 所以p (非 q)为真命题,故选 A. 答案 (1)B (2)A 题组训练 1(2019 惠州调研)已知命题 p,q,则“非 p 为假命题”是
38、“pq 是真命题”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 B 充分性:若非 p 为假命题,则 p 为真命题,由于不知道 q 的真假性,所以 推不出 pq 是真命题必要性:pq 是真命题,则 p,q 均为真命题,则非 p 为假命题所 以“非 p 为假命题”是“pq 是真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 已知命题 p: “若 x2x0, 则 x1”; 命题 q: “若 x, yR, x2y20, 则 xy0” 下 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p(非 q) Bpq Cpq D(非 p)(非 q) 解析:选 B 若 x2x0,则 x1 或 x2 x0,下列
39、说法正确的是( ) A真命题,其否定是x00,x202 x0 B假命题,其否定是x0,x22x C真命题,其否定是x0,x22x D真命题,其否定是x0,x22x 解析 (1)改全称量词为存在量词,把不等式中的大于或等于改为小于故选 D. (2)已知命题是真命题,如 329823,其否定是x0,x22x.故选 C. 答案 (1)D (2)C 题组训练 1命题“xR,nN*,使得 nx2”的否定形式是( ) AxR,nN*,使得 nx2 BxR,nN*,使得 nx2 Cx0R,nN*,使得 nx20 Dx0R,nN*,使得 nx20 解析:选 D 改写为,改写为,nx2的否定是 nx2,则该命题
40、的否定形式为 “x0R,nN*,使得 nx20” 2已知命题 p:nR,使得 f(x)nxn22n 是幂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命题 q:“x0R,x2023x0”的否定是“xR,x223x0”的否定是“xR, x223x”, 故 q 是假命题, 非 q 是真命题所以 pq,(非 p)q,(非 p)(非 q)均为假命题,p(非 q)为真命题,选 C. 考点三 根据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典例 已知 p:存在 x0R,mx2010,q:任意 xR,x2mx10.若 p 或 q 为假 命题,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 依题意知 p,q 均为假命题, 当 p 是假命题时,则 mx210
41、恒成立,则有 m0; 当 q 是真命题时,则 m242 或 m0, x x10”的否定是( ) Ax00, x0 x010 Bx00,0x01 Cx0, x x10 Dx0,x1, x x10 的否定是 0x1, 命题的否定是“x00,0x01” 2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是( ) AxR,21 x0 Ba0R,yxa0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C函数 yxa的图象经过第四象限 D直线 xy10 与圆 x2y21 2相切 解析:选 C 对于 A,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知为真命题;对于 B,当 a2 时,其图象 关于 y 轴对称;对于 C,当 x0 时,y0 恒成立,从而图象不过第四象限,故为假命题;对
42、于 D,因为圆心(0,0)到直线 xy10 的距离等于 1 2,等于圆的半径,命题成立 3(2019 陕西质检)已知命题 p:对任意的 xR,总有 2x0;q:“x1”是“x2”的充分不 必要条件,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pq B(非 p)(非 q) C(非 p)q Dp(非 q) 解析: 选 D 由指数函数的性质知命题 p 为真命题 易知 x1 是 x2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命题 q 为假命题由复合命题真值表可知 p(非 q)为真命题 4(2018 湘东五校联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1,b1”是“ab1”成立的充分条件 B命题 p:xR,2x0,则非 p:x0R,2
43、x0b0,则1 ab”是“a2b2”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 A 对于选项 A,由 a1,b1,易得 ab1,故 A 正确对于选项 B,全称命 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所以命题 p: xR,2x0 的否定是非 p: x0R,2 x00, 故 B 错误 对 于选项 C,其逆命题:若1 ab0,可举反例,如 a1,b1,显然是假命题,故 C 错误对于选项 D,由“ab”并不能推出“a2b2”,如 a1,b1,故 D 错误故选 A. 5(2019 唐山五校联考)已知命题 p:“ab”是“2a2b”的充要条件;命题 q:x0R,|x0 1|x0,则( ) A(非 p)q 为真命题 Bp(非 q)为
44、假命题 Cpq 为真命题 Dpq 为真命题 解析:选 D 由题意可知命题 p 为真命题因为|x1|x 的解集为空集,所以命题 q 为假命题,所以 pq 为真命题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命题“若 x25x60,则 x2”的逆否命题是“若 x2,则 x25x60” B若命题 p:存在 x0R,x20x010”是假命题,则实数 a 的取值范 围是( ) A(4,) B(0,4 C(,4 D0,4) 解析: 选 C 当原命题为真命题时, a0 且 4, 故当原命题为假命题时, a4. 8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 A存在 xy0,使得 ln xln y0, x0, 解得11,故 f(x)的解析式
45、是 f(x) lg 2 x1(x1) 答案:lg 2 x1(x1) 3.口诀第4句已知 f(x)满足 2f(x)f 1 x 3x,则 f(x)_. 解析:2f(x)f 1 x 3x, 把中的 x 换成1 x,得 2f 1 x f(x)3 x. 联立可得 2fxf 1 x 3x, 2f 1 x fx3 x, 解此方程组可得 f(x)2x1 x(x0) 答案:2x1 x(x0) 考点三考点三 分段函数分段函数 考法(一) 求函数值 典例 (2019 石家庄模拟)已知 f(x) log3x,x0, axb,x0 (00, 则满足 f(x1)0, 2x0, 即10, 即 x0 时,f(x1)1,f(2
46、x)1,不合题意 综上,不等式 f(x1)0, 函数 f(x)的图象如图所示 结合图象知,要使 f(x1)0, 则满足 f(x)f x1 2 1 的 x 的取值范 围是_ 解析:由题意知,可对不等式分 x0,0 1 2讨论 当 x0 时,原不等式为 x1x1 21,解得 x 1 4, 故1 41 2时,原不等式为 2 x2x1 21,显然成立 综上可知,所求 x 的取值范围是 1 4, . 答案: 1 4, 4设函数 f(x) 1 2 x7,x0 时,若 f(a)3,则 log2aa3,解得 a2(满足 a0);当 a0 时, 若 f(a)3,则 4a 213,解得 a3,不满足 a0,所以舍去于是,可得 a2.故 f(a 2)f(0)4 2115 16. 6已知函数 yf(2x1)的定义域是0,1,则函数 f2x1 log2x1的定义域是( ) A1,2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