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题【考点说明】自2016年起,全国从一年级和七年级开始启用“部编版教材”。这套教材其中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民族自
2、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知识梳理】第一编 古代称谓文化1谦称与尊称(1)自谦称谓古代的自谦称谓,大都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不但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如先帝、先父、先母。“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如亡妻、亡夫、亡弟。(2)尊称称谓自谦称谓是以卑己的方式间接向对方表示礼敬,而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
3、意。其方法有四种:称人之字。例: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司马光的字。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称人以其近侍、所在。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2年龄称谓襁褓(qin bo):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及笄(j):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耳顺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modi)之年:八九十岁。 期颐(jy):一百岁。3亲属关系称谓过去曾有人把
4、中国古代的社会叫宗法社会。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六亲:父、母、妻、子、兄、弟。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亲属称谓:父之父为祖父,父之母为祖母;祖之父母为曾祖父、曾祖母;曾祖之父母为高祖父、高祖母。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母之父为外祖父,母之母为外祖母。妻之父为岳父(丈人、泰山),
5、妻之母为岳母(丈母、泰水)。夫之父为公(舅),夫之母为婆(姑),连称为公婆或舅姑。如唐代朱庆馀闺意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这里的“舅姑”即公婆。兄弟排行:伯老大,仲老二,叔老三,季排行最小。第二编 古代官职文化我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词因革损益,情况复杂。我们不可能叙述历代官制的发展,只能大致谈及几个重要问题:中央官制、地方官制、文职官制。1中央官制政府机构部门的划分,大致是从西周开始的,西周分管政务的官主要有六个,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这六个官职代表了六个部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情况不同。秦设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
6、合称为“三公”。丞相官位最高,尊称为相国,通称为宰相。“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是辅佐封建君主管理国政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其职责是辅助帝王总揽国政统率群僚,被视为“百官之长”。汉朝沿袭秦制,东汉时设太尉、司徒、司空,称“三公”。隋代开始设“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都叫宰相。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六部的职掌大致是:(1)吏部:掌官吏的任免、考核、调动、升降等。(2)户部:掌土地、户口、赋税、钱粮、财政等。(3)礼部:掌典礼、祭祀、科举、学校等。(4)兵部:掌武官选用及全国军政。(5
7、)刑部:掌刑法、狱讼等。(6)工部: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交通等。各部的长官称为尚书,副长官称为侍郎,如韩愈官至吏部侍郎。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如柳宗元曾为礼部员外郎。2地方官制地方官职的设置与建构,是随着地方行政区划的变更而变化的。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也叫“家”。秦朝郡的长官称郡守;汉朝称太守;隋唐州的长官称刺史;宋代州官为知州;清代省级行政长官叫巡抚,又叫抚军。郡、州、府、省以下的行政单位就是县。秦汉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令;不及万户的县,长官称长。汉代县令有两个助理县丞和县尉,县丞助理县政,县尉掌管治
8、安。隋唐县的长官统称令,宋和明清称为知县,元代则称为县尹。3文职官制太史:掌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并编写史书。谏议大夫:掌管规劝朝政,对政府各部门提意见,举荐人才,如唐代的魏徵。学士、博士:这两个名称在古代不是学衔,而是官职,一般负责草拟诏令,应和文章,侍奉皇帝讲读等。博士中不乏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如唐代的韩愈就是货真价实的国子博士。国子监:掌管教育的机构,国子监的主管官叫祭酒。翰林院:为文人、卜医等技术人员待诏的住所,并非官署。第三编 古代方位文化中国古代,尊卑贵贱等级制度相当森严,就是东西南北左右这些方位词,也都肩负标志人尊卑身份的职责。1左右单用表示尊卑,古代尊右卑左,如廉颇蔺相如列
9、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降职为左迁。如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有些官职名称,冠以左右以分高下,如“右丞相、左丞相”,“右将军、左将军”,右职高于左职。古代连住址都有讲究,“闾左”即住在街巷左边的地位低的平民;豪族住在右边,故称“豪右”。古人乘车,其尊卑就不同了。大人乘车,尊老在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骖乘,又叫车右,因御者是右手拿鞭子,故左为主位。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2东西一般来说古人以东为主位,以西为宾位。现在“东道主”“房东”即延续古义,如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古代有些帝王的正妻住东宫,称正
10、宫娘娘或东宫娘娘;偏妃住西宫,称西宫娘娘。3南北古人一般把南面视为尊,所以帝王的座位都向南,根据这个意义,古人把称帝叫“南面”。如贾谊过秦论(中篇):“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与此同时,臣见君必然北面,所以又把称臣叫“北面”,如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对孙权说:“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第四编 古代地理文化1古代地理名词的特殊含义江,指长江;河,指黄河;关,指函谷关;山,指崤山;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地区;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中原,
11、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塞外,指长城以北地区,即今内蒙古中部和西部一带;关外,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地区,明清称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外,因位于山海关以外而得名;阳关,西汉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因在玉门之南,故名。2古代地理名词的合称三山:指神仙居住的蓬莱、方丈、瀛州。四海:本指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后泛指全国各地。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六合:东、西、南、北、天、地,泛指天下或宇宙。八荒: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荒野之地。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3政区国家的产生是
12、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历代地方区域的划分,各有不同。有时候,同一个区域名称而含义大有区别。现举出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中国夏代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到了周代,人们就开始自称“夏”了,后来又有称“华”的,这就是现在中国又称“华夏”的由来。但是,直到春秋战国时,对古代中国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毛泽东诗词“长夜难明赤县天”,“六亿神州尽舜尧”,这里的“赤县”和“神州”都指中国。后来,“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到了清代,凡清政府所辖范围都叫“中国”。州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郡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三
13、十六郡。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等于郡,所以“郡国”连称。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路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自元代开始,省成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历经元、明、清三代直到现在。府依唐代制度,大州称为府,因为这些州都置有都督府或都护府,唐代府隶属于道,宋代府隶属于路。县是地方基层行政区域,秦汉的县隶属于郡,后代的县隶属于州或府。第五编 古代天文历法1阴阳五行(1)阴阳。古代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相互对立的双方就称为阴阳。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
14、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凸为阳,凹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2)五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是古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正式使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始于东汉光武帝时期,其方法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以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按顺序配合,当天干轮完六遍时,地支轮完五遍,即整个过程从甲子开始,最后以癸亥结束,刚好六十次,一次代表一年,即为六
15、十个年号。甲和子都占干支的第一位,六十年轮为一周,这一周就是一个甲子,或称“六十花甲子”,所以“干支纪年”又叫“甲子纪年”。3地支计时法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即231点,丑时即13点,寅时即35点,卯时即57点,辰时即79点,巳时911点,午时即1113点,未时即1315点,申时即1517点,酉时即1719点,戌时即1921点,亥时即2123点。后来又将一个时辰分为初、正,如子初即等于23点,子正即等于0点。这样就和现在的24小时制大体对应起来了。所谓“小时”,也就是古人半个时辰的意思。4风俗节日古人把一年中的一些特殊日子作出特殊规定,称为节日,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
16、风俗习惯,下面把一些主要节日按月加以叙述。元旦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多集中在这一天,一向极隆重,叫作过年。从五代起有贴春联的习俗。近代普遍使用阳历后,多把阳历的1月1日叫作“元旦”,而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作“春节”。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古代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全称“三元”。上元又叫“元宵”。中古以后我国有元宵节张灯观赏的习俗,故又称“灯节”。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日,古人往往要祭祖扫墓,现为国家规定的传统节日。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人们要吃粽子、划龙船,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据说牛郎、织女在鹊桥
17、相会,人们陈酒脯、瓜果于庭中,未婚女子对月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智巧和婚姻幸福。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古人认为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是全家团圆赏月的佳节。有洒扫庭院、赏月吃月饼等习俗。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又称重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古代有登高饮酒的习俗,相传登高是为了避害,插茱萸饮菊花酒可以避祸。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叫作“岁除”,“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要吃丰盛的年夜饭。其夜叫“除夕”,俗称大年夜。古代有儿童守岁不睡以迎接新年的习俗,叫作“守岁”。第六编 古代姓名字号1名字名字是名和字的合称。名是社会交
18、往中每一个人的代号。古人对命名非常重视。据礼记记载,孩子出生三个月,父母要选择良辰吉日为孩子举行命名仪式。而在正式命名之前往往还有乳名,又叫小名。如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刘裕小名寄奴,至今农村还有取小名的习惯,目的是为了容易养育,避免娇贵,故多以贱物为名,如阿毛、二狗、石头、等等。人到成年,又要取一个名字,就是“字”。古礼,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取字时一般遵循“名字相应”和“字以表德”的原则,即“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名和字既然互为表里,两者往往就有意义上的联系。这些联系主要有:(1)
19、同义的:班固,字孟坚;曹操,字孟德;许慎,字叔重。(2)反义的:端木赐,字子贡;韩愈,字退之;王念孙,字怀祖。(3)连义的:司马牛,名耕,字子牛;赵云,字子龙(周易“云从龙,风从虎”);苏轼,字子瞻。2号称呼一个人,还可以称号。号有别号、谥号、庙号、年号。(1)别号。别号不受名字规则的约束,是名之外的另一个名字,它往往跟一个人的兴趣、专长、志向、经历、爱好等有关。这多半是骚人墨客用来寄情托兴的。如:欧阳修喜欢饮酒,自号“醉翁”。陆游因不拘礼法,为人放荡不羁,故自号“放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居士,有隐居、淡泊名利的意思。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六一,是指一万卷书,一万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
20、一壶酒,一老翁。苏轼,号东坡居士。“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黄州有一个地方叫东坡,白居易也曾居住过,苏轼仿照白乐天的志趣爱好,自号东坡。这个号记载了他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2)谥号是周代才有的。这是给贵族上层人物,如天子、诸侯、卿大夫等死后的一个带有盖棺论定性质的称号。古代帝王、诸侯、大臣、高官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据其生平事迹,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就叫作谥号。如:北宋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都是“文正”,欧阳修、苏轼的谥号都是“文忠”。(3)庙号。封建皇帝在谥号前还有庙号。帝王死了之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叫庙号。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庙号
21、为高祖、太祖或世祖,以后的承位之帝为太宗、世宗。如: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4)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即位的那一年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为建元二年等等。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第七编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和官制密切相关。科举制经过唐宋的发展到明清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考试取士制度,共分四级:1院试各地考生参加县、府的考试,由省的提督学政莅临主持,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2乡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3会试会
22、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于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4殿试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主持,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考试的主要文体是八股文,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第八编 文化常识中的常见合称1三坟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三坟”指传说中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传说中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的书。2五音古人把宫、商、角、徵(zh)、羽称为“五音”,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上的1(do)、2
23、(re)、3(mi)、5(sol)、6(l)。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称为七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2345673六畜:马、牛、羊、鸡、狗、猪。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5岁寒三友:松、竹、梅。松竹经寒冬而不凋,梅则在寒冬开花。6春秋五霸:春秋时五个诸侯国的霸主,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7三皇五帝:我国传说中一些最古老的帝王。一般以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为三皇;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8八仙:传说中道家的八大真人,即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9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道、法、名、阴阳、墨、纵横、农、
24、杂九种流派。10三纲五常:“三纲”指我国古代三种主要的道德标准,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五种不变的道德规范,即“仁、义、礼、智、信”。11三从四德:“三从”指旧时女子“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是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妇女的道德规范。1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1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5三玄:老子庄子周易。16三礼:周礼仪礼礼记。17蒙子三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18十三经:宋代把儒家经典扩大为十三部,即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仪礼礼记周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19二十四史:旧时
25、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需注意的是:“二十四史”从汉代史记开始,到明史为止,不包括清史稿;另外,资治通鉴曾为正史,却非纪传体,因而不在其中。20四库全书: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经(儒家经典)、史(历史著作)、子(诸子百家)、集(文学作品)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举一反三】一、判断题。1.“舍弟、舍妹”是对别人弟弟妹妹的一种尊称。 ( )2.我国古代尊右卑左,右丞相比左丞相的职位要高。 ( )3.每年的农历的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
26、元节”。 ( )4.大夫的封地叫“国”;诸侯的封地叫“邑”,也叫“家”。 ( )5.在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二名被称为“探花”。 ( )二、选择题。1.芳芳的奶奶说,昨天丑时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请问昨天何时下雨( )A. 22:30 B.23:00 C.23:30 D.1:302.芳芳是“甲子年”出生的,今年已经8岁了,请问今年是什么年?( )A. 戊戌年 B.辛未年 C.庚辰年 D.辛丑年3.下列作品中不是属于“四书”的一项是( ) A. 大学 B.中庸 C.庄子 D.孟子4.芳芳的爷爷已经到了“耄耋之年”,请问爷爷的年龄可能是( )A. 65岁 B.70岁 C.85岁 D.100岁5.古人把
27、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请问“徵”相当于现代七声音阶中的( )A.4(fa) B.5(sol) C.6(l) D.7(si)三、填空题。1.“乐府双璧”指的是 和 。2.“春秋五霸”指的是 。3.“三省”中负责决策的是 。4.“三山五岳”中的“三山”指: 。 5.红楼梦中的“混世魔王”是指 。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所描写的节日是 。7.“四库全书”按照 、 、 和 四部分类。8.“蒙子三书”指的是 、 和 。9.通过“会试”的考生被称为 。 10.六部中掌典礼、祭祀、科举、学校的是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二、选择题。D B C C B三、填空题。1.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2.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3.中书省4.蓬莱、方丈、瀛洲5.贾宝玉6.重阳节7.经、史、子、集8.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9.贡士10.礼部13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