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点知识点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地月系地月系太阳系太阳系银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其他恒星系统星系统 其他行其他行星系统星系统说明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说明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月系地月系太阳系太阳系银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一、宇宙中的地球一、宇宙中的地球(2)行星际空间条件)行星际空间条件(1)地球的自身条件)地球的自身条件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稳定的
2、光照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安全的行星运行环境安全的行星运行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气温适宜气温适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和大量液态水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和大量液态水:
3、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并能吸引住液态水。大气层,并能吸引住液态水。(2 2)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 动提供能量动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 1)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来自太来自太阳辐射阳辐射的能源的能源太阳能太阳能生物能生物能太阳光、热太阳光、热太阳辐射引起大气、太阳辐射引起大气、水的动能水的动能生物光合作用固定生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间
4、接利的太阳能(间接利用太阳能)用太阳能)化石矿物能化石矿物能风能风能水能水能海洋能海洋能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1 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形式)太阳活动主要表现形式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出现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大气层活动周期活动周期黑子黑子光球层光球层大约大约1111年年耀斑耀斑色球层色球层大约大约1111年年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分为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分为 、和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和和
5、。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变化有相关性水量与黑子变化有相关性(2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产生产生“磁暴磁暴”形成极光形成极光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短波通讯读图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与内部结构读图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与内部结构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及地幔顶部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及地幔顶部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名称名称划分划分主要特点主要特点地壳地壳地表至地表至莫霍面莫霍面主要由岩石组成主要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地幔地幔莫霍面至莫霍面至古登堡面古登堡面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
6、幔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地核地核古登堡面古登堡面至地心至地心主要由铁、镍组成主要由铁、镍组成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属球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属球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的空间位置: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北端始基本稳定,北端始 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周期周期:23时时56分分4秒秒1
7、恒星日恒星日速度:速度:线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角速度角速度:除两极外均为:除两极外均为15/h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自转的规律地地 轴轴北极星北极星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焦点上。速度速度:近日点(: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月初)较慢。方向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周期周期:365天天6时时9分分10
8、秒秒1恒星年恒星年地球公转的规律地球公转的规律远日点远日点近日点近日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公转赤道平面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黄赤交角232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 周期性往返运动。(周期性往返运动。(365日日5时时48分分46秒)秒)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232
9、6N2326S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2月月22日日9月月23日日3月月21日日6月月22日日365365日日5 5时时4848分分4646秒秒(1 1回归年)回归年)1.太阳直射点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移动方向”规律规律2.太阳直射点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移动周期”春分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远日点远日点近日点近日点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春分春分夏至夏至春分春分秋分秋分冬至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春分夏至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太
10、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公转速度加快时段: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月初秋分秋分冬至冬至1月初月初公转速度减慢时段: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月初春分春分夏至夏至7月初月初速度渐快速度渐快速度渐慢速度渐慢地球地球自转自转地理地理意义意义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的产生地方时的产生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地方时地方时区时区时晨昏线晨昏线太阳日太阳日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沿着物体前进的方向)(沿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昏线昏线太太 阳阳 平平 行行 光光 线线昼昼 半半 球球NS晨线晨线夜夜 半半
11、球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小时,即一个太阳日。昼夜更替昼夜更替: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1 1)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平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平分地球。分地球。2 2)晨昏线平面垂直于太阳光线晨昏线平面垂直于太阳光线且与纬线圈相交且与纬线圈相交,太阳高度等于太阳高度等于00。3 3)晨昏线移动方向晨昏线移动方向:自东向西。自东向西。4 4)晨昏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则)晨昏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则平分所有纬线,即全球昼夜平分。平分所有纬线,即全球昼夜平分。5 5)晨昏圈与纬线圈斜交,则除)晨昏圈与纬线圈斜交,则除赤道外,不能平分所有纬线
12、,即赤道外,不能平分所有纬线,即除赤道外,昼夜不等长。除赤道外,昼夜不等长。昼夜更替的界线:昼夜更替的界线:晨昏线(圈),晨昏线(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时区划分时区划分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东东8区中央经线区中央经线(东经(东经120线)线)的地方时。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在的东8区的区时。区的区时。时间越来越晚时间早晚时间早晚伦敦0时区北京东8区东京东9区华盛顿西5区堪培拉东10区新德里东5区莫斯科东3区旧金山西5区经度每差经度每差1 1地方时相差地方时相差4 4分钟;相邻时区时间相差分钟;相邻时区时间相差1 1小时。
13、小时。东早西晚东早西晚区时的计算第一步:求时区差第一步:求时区差 (同减异加同减异加)方法: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方法: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减法(即时区号相减);若一地在东时区、时区差用减法(即时区号相减);若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加法(即时区号相另一地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加法(即时区号相加)。加)。第二步:求区时(第二步:求区时(东加西减东加西减)所求地的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时区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则用“加加”,反之,所,反之,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则用求地在已知地之西,则用“减减
14、”。若求出的时间大。若求出的时间大于于24小时,则减小时,则减24,日期加,日期加1天;若求出的时间为天;若求出的时间为负值,则加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小时,日期减去1天。天。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地理意的地理意义义正午太正午太阳高度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昼夜昼夜长短长短的变的变化化在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在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度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度越高昼越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昼夜平分。季
15、节季节变化变化纬度纬度变化变化季节季节更替更替五带五带形成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秋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2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16、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北回归线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全球各地正午时,全球各地正午时,物体影子的朝向和物体影子的朝向和长短变化规律: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可能无日影正午可能无日影v直射点纬度正午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日影缩短为零v一天中,正午日影一天中,正午日影最短,日出日落时最短,日出日落时(即晨昏线上)
17、日影(即晨昏线上)日影最长。最长。日期日期节气节气北半球的昼夜状况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极昼、极夜范围极昼、极夜范围3.213.21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无无 3.213.216.226.22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极昼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扩大;极夜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极夜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扩大。6.226.22昼最长夜最短。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6.226.229.239.23昼长夜短。昼渐短
18、,夜渐长。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缩小;极夜由南极圈向南极点极夜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缩小。9.239.23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无无9.239.2312.2212.22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纬度越高,昼越短。极昼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极昼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扩大;极极夜由北极点向北极圈夜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扩大。12.2212.22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
19、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12.2212.22次年次年3.213.21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短。纬度越高,昼越短。极昼由南极圈向南极点极昼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缩小;极;极夜由北极圈向北极点夜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缩小。春分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热热带带北北 温温 带带南南 温温 带带北寒带北寒带南寒带南寒带2326 N2326 S6634 N6634 S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太阳有太阳直射直射无太阳直射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也无极昼极夜夜无太阳直射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也无极昼极夜夜天文特征天文特征 气候
20、特征终年终年炎热炎热四季分明四季分明终年严寒终年严寒四季分明四季分明终年严寒终年严寒五带的划分沉积物沉积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风化、侵蚀风化、侵蚀冷却凝固冷却凝固隆隆起起隆隆起起隆隆起起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搬运搬运堆积堆积固结固结 成岩成岩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岩石圈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岩石圈二、岩石圈地壳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地壳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地壳的物质循环
21、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面的模式图。注意:注意: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图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变式法图解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法图解岩石圈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形: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的判别内力作用与地形: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的判别地质地质构造构造判断依据判断依据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实例实例形态形态岩层顺序岩层顺序地形地形成因成因褶褶皱皱背背斜斜上拱上
22、拱中心老,两翼中心老,两翼新新山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喜马拉雅山系、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阿尔卑斯山系谷谷顶部受张力,易被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谷侵蚀而成谷地地向向斜斜下弯下弯中心新,两翼中心新,两翼老老谷谷岩层下弯而成谷岩层下弯而成谷山山槽部受挤压,不易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被侵蚀而成山岭岭断断层层地地垒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上升相对于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块状山地华山、庐山、华山、庐山、泰山泰山地地堑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下降相对于两侧下降裂谷、凹陷地带裂谷、凹陷地带东非裂谷、汾东非裂谷、汾河谷地、渭河河谷地、渭河平原平原板
23、块构造理论与地质构造板块构造理论与地质构造1 1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 (1)(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2)(2)板块构造及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构造及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板块漂浮在“软流层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3)(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
24、撞或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板块的相对板块的相对运动运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举例边界边界类型类型板块张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大西洋生长生长边界边界板板块块挤挤压压大陆与大大陆与大陆板块陆板块相撞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和高形成巨大的山脉和高原原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卑斯山、青藏高原消亡消亡边界边界大陆与大大陆与大洋板块洋板块相撞相撞大洋板块位置较低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形成海沟成海沟;
25、大陆板块受挤大陆板块受挤上拱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太平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安第斯山脉脉、安第斯山脉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景观图)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景观图)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分布地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上演变而来的)普遍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化)侵侵蚀蚀作作用用风力风力侵蚀侵蚀风力吹
26、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例:雅丹地貌丹地貌)流流水水侵侵蚀蚀侵侵蚀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千沟万壑、瀑布)溶溶蚀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
27、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水易渗漏。“红色沙漠红色沙漠”“”“石漠化石漠化”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石灰岩)分布分布地区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石林、瑶林仙境)冰川冰川侵蚀侵蚀形成冰斗、角峰、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型谷(北美五大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湖、千湖之国芬兰芬兰)等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地区(例:挪威峡湾例:挪威峡湾)海浪海浪侵蚀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滨海地带沉沉积积作作用用冰川冰川沉积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
28、高山和高纬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度地区流水流水沉积沉积形成冲积扇形成冲积扇(出山口出山口)、三角洲三角洲(河口河口)、冲积、冲积平原平原(中下游中下游)颗粒大、密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密度小的后沉积沉积(具有明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平原等)风力风力沉积沉积形成沙丘形成沙丘(静止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丘、
29、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海浪沉积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滨海地带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分布地区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 实质实质大大气气能量的转化与传递能量的转化与传递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太阳辐射辐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吸收吸收反射反射散射散射气体成份气体成份云层云层杂质杂质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三、大气圈三、大气圈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地面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加热地面,加热地面,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加热大
30、气,加热大气,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宇宙空间宇宙空间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1 1)热力环流成因与现象)热力环流成因与现象 冷热不均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表现表现山谷风山谷风海陆风海陆风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温度差异温度差异气压差异气压差异不同纬度不同纬度不同下垫面不同下垫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范围不等范围不等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风向风向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北半球,高空中的风10101008100610041002(hPa)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
31、作用下的风(北半球高空)(北半球高空)摩擦力摩擦力风向风向101010081006100410021000998(hPa)998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水水平平气气压压梯梯度度力力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考虑摩擦力)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考虑摩擦力)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761358910三圈环流三圈环流赤赤 道道 低气低气 压压 带带副热带高副热带高气气压带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
32、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东北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东东南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2326 N2326 S6634 S6634 N0北半球的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的夏季北移,冬季南移ABCDEFG(1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2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成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成带状分布 亚洲大陆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北大西洋 1 月月 亚洲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阿留申低压低压低
33、压低压7 月月亚洲低压亚洲低压夏威夷夏威夷高压高压高压高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亚欧大陆形成亚洲(印度)低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亚欧大陆形成亚洲(印度)低压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亚欧大陆形成亚洲(蒙古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亚欧大陆形成亚洲(蒙古西伯西伯利亚)高压利亚)高压1 1月月7 7月月分布: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亚洲东部和南部。成因成因 冬季风冬季风 夏季风夏季风 主要主要 分布分布 地区地区 风风 向向 强强 弱弱性性质质风风向向强强弱弱性性质质东东亚亚季季风风南南亚亚季季风风海陆热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质差异;气气压带风带的压带风带的季节
34、移动季节移动西西北风北风东北风东北风较强较强较弱较弱寒冷干燥寒冷干燥干燥干燥东东南风南风西南风西南风较弱较弱较强较强高温湿润高温湿润十分湿润十分湿润我国东部、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日本等地等地我国西南我国西南地地区、印度区、印度和和缅甸一带缅甸一带有利于降水有利于降水不利于降水不利于降水气压带气压带低气压带低气压带高气压带高气压带风风 带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环流季风环流夏季风(海风)夏季风(海风)冬季风(陆风)冬季风(陆风)大大 陆陆沿海沿海内陆内陆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西风西风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
35、地高压带和东风带极地高压带和东风带赤低和信风交替控制赤低和信风交替控制副热高压和西副热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风交替控制内陆?内陆?温带季风环流温带季风环流亚热带季风环流亚热带季风环流热带季风环流热带季风环流 热热 带带 雨雨 林林 气气 候候热热 带带 沙沙 漠漠 气气 候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极地气候热热 带带 草草 原原 气气 候候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性气候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锋面系统锋面系统冷锋冷锋暖锋暖锋气压系统气压系统低气压
36、低气压高气压高气压气旋气旋反气旋反气旋准静止锋准静止锋气团气团冷气团、暖气团冷气团、暖气团海洋性气团、大陆性气团海洋性气团、大陆性气团我国典型我国典型的天气的天气冷锋冷锋暖锋暖锋天天 气气 变变 化化过境前过境前过境时过境时过境后过境后气温高、气温高、气压低、气压低、晴朗晴朗气温低、气温低、气压高、气压高、晴朗晴朗阴雨、大阴雨、大风、降温风、降温阴雨天气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气压升高、晴朗晴朗气温升高、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气压降低、晴朗晴朗冷锋与暖锋对天气影响的比较:冷锋与暖锋对天气影响的比较:冬季:寒潮冬季:寒潮春季:北方的大风春季:北方的大风 或沙尘暴或沙尘暴夏季:北方暴雨
37、夏季:北方暴雨 冷冷锋锋暖暖锋锋明显的暖锋在我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的较少,国出现的较少,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春雨一场暖类型类型气压气压状况状况近地面气流状况近地面气流状况天气天气特征特征我国典型我国典型的天气的天气水平方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垂直方向低压低压高压高压由四周向中心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入,入,北逆南顺北逆南顺由中心向四周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出,出,北顺南逆北顺南逆上升上升下沉下沉阴雨阴雨晴朗晴朗干燥干燥台风台风(夏秋)(夏秋)冬季:干冷冬季:干冷(气旋)(气旋)(反气旋)(反气旋)中心中心低四低四周高周高中心中心高四高四周低周低低压与高压系统的主要特征(归纳)低压与高压系统的主要特征(归纳)夏季
38、:伏旱夏季:伏旱秋高气爽秋高气爽低压与高压是相对于低压与高压是相对于气压状气压状况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相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相对于对于气流运动气流运动状况而言状况而言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晴朗高气压低气压阴雨高气压低气压冷锋暖锋冷锋暖锋冷空气冷空气锋面气旋高气压(反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知识运用知识运用世界洋流的分世界洋流的分布布大气运动大气运动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全球风带全球风带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水循环与洋流水循环与洋流四、水圈四、水圈水循环水循环人类活动可施加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人类活动可施加影响的水循环环节1.意义意义-联系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联系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蒸发蒸发凝结凝结凝结凝
39、结凝结凝结降降水水水汽输送水汽输送降降水水降降水水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入渗入渗地下径流地下径流蒸发蒸发植物蒸腾植物蒸腾2.2.洋流洋流海海洋洋水水的的运运动动海浪、潮汐海浪、潮汐世界世界洋流洋流洋流分布洋流分布洋流对地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成因成因类型类型分布分布规律规律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暖流、寒流暖流、寒流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南半球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影响气候影响气候渔场成因渔场成因海洋交通海洋交通污染扩散污染扩散利用地图,运用大利用地图,运用大气环流和地
40、转偏向气环流和地转偏向力的知识记住洋流力的知识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的分布规律(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中高纬海区洋流流向(中低纬、中高纬海区洋流流向、寒暖流分布、季风洋流、寒暖流分布、季风洋流)(1)寒暖流的划分(联系等温线)寒暖流的划分(联系等温线)关于关于“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注意强调:,注意强调:影响气候: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影响气候: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温增湿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形成渔场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形成渔场影响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影响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
41、大污染范围 影响海洋运输:顺洋流航行省时、省力、省能源;寒影响海洋运输:顺洋流航行省时、省力、省能源;寒暖流交汇常形成大雾暖流交汇常形成大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整体性整体性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区域差异区域差异自然带自然带自然自然环境环境地貌地貌气候气候水文水文生物生物土壤土壤组成组成要素要素区域分布差异区域分布差异纬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位置气气候候生物生物水文水文土壤土壤呈带状分布呈带状分布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地带性地带性规律规律非地带非地带性规律性规律分布分布 规律规律海拔高度海拔高度热量热量水分水分互相联系、
42、互相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制约、互相渗透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图示变化规律成因形成的基础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纬度位置不纬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同引起热量差异差异海拔高度不海拔高度不同引起水热同引起水热差异差异海陆位置不海陆位置不同引起水分同引起水分差异差异从赤从赤道到道到两极两极从沿海从沿海到内陆到内陆从山从山麓到麓到山顶山顶热量为基础,热量为基础,水分起一定作水分起一定作用用水分为基础,热水分为基础,热量有一定影响量有一定影响水热共同作水热共同作用用地 域 分 异 规 律地 域 分 异 规 律人人口口增增长长模模式式决定因素决定因素 “高高低高高
43、低”模式模式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类型类型高出生、死亡率下降高出生、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低死亡率出生率下降、低死亡率“三低三低”模式模式地区分布地区分布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三低三低”模式模式发展中国家:过渡模式发展中国家:过渡模式全球:过渡模式全球:过渡模式过渡过渡模式模式高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下降阶段增长下降阶段一、人口一、人口环环 境境资资 源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一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最大的人口规模最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和经济规模适度人口规模适度人口规模一、人口一、人口结合木桶理论,理解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
44、限结合木桶理论,理解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各种资源有各各种资源有各自的环境承载自的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力,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最容量取决于最小的环境承载小的环境承载力。力。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含义和意义环境承载力含义和意义消耗数消耗数量取决量取决开发数开发数量取决量取决资源资源首要首要因素因素科技发科技发展水平展水平文化和文化和生活消生活消费水平费水平环境对环境对人口容人口容纳数量纳数量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空间形式空间形式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
45、影响人口影响人口迁移因素迁移因素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定义定义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一、人口一、人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包括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政治因素 包括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包括 就业机会经济收入 政治迫害国家政策战 争民族歧视宗教迫害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包括家庭婚姻年 龄性 别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城市空城市空间结构间结构基本基本类型类型影响影响因素因素发展发展变化变化历史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行政因素商业区商业区工业区
46、工业区住宅区住宅区城城市市城市个体城市个体城市等城市等级体系级体系城市群体城市群体城市不城市不同等级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围的大小不同等级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城市分布层层层层嵌套嵌套城市数目与城市数目与相互距离相互距离城市城市体系体系二、城市二、城市2 2、城市地域、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结构的形成:A A区域商业付区域商业付租能力最高、租能力最高、形成商业区;形成商业区;B B区域住宅付区域住宅付租能力最高,租能力最高,形成住宅区;形成住宅区;C C区域工业付区域工业付租能力最高,租能力最高,形成工业区。形成工业区。地租水平较低地租水平较低,位位于中间地带,即有于中间地带,即有利于上下
47、班,又方利于上下班,又方便购物便购物位于市中心,交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接近最通便捷,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大消费人群工业生产占地较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距的比例很高,距市中心远近对工市中心远近对工业影响最小,布业影响最小,布局在外缘可以降局在外缘可以降低成本低成本1 1、三条直线、三条直线反映:反映:商业商业用地的地租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边缘变化最大,住宅次大,住宅次之,工业最之,工业最小。说明商小。说明商业受距市中业受距市中心远近影响心远近影响最大,住宅最大,住宅次之,工业次之,工业最小最小北京的主要商业区有哪些?北京的主要商业区有哪些?分布有
48、什么特点?形成这种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区商业区位置位置主要位于主要位于市中心、交通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街角路口处.形态形态主要呈点主要呈点状或条带状。状或条带状。特点特点交通便捷,交通便捷,客流量大,地客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价高,土地利用集约用集约为了为了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和和保护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工业,工业企业被迫向企业被迫向城市外缘城市外缘移动,趋向于移动,趋向于沿沿交通干线分布交通干线分布 城市化城市化的概念的概念主要主要标志标志城市化的阶段特征城市化的阶段特征城市化的地域特征城市化的地域特征城市发展的规模特征城市
49、发展的规模特征农业人口转化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为城市人口城城市市化化城市化城市化对地理对地理环境的环境的影响影响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的进程和特点和特点农业用地转化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为城市用地本质本质内容内容农业活动转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为非农业活动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总人口比重提高提高二、三产业二、三产业产业的建立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和集聚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差异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差异特大城市与城市带发展特大城市与城市带发展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利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不利影响环境、交通、就业、社会等问题环境、交通、就业、社会等问题 解决途径解决途径发展中国
50、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原因原因起步起步城市化城市化进程进程水平水平发展趋发展趋势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比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比较农村人口为生活向农村人口为生活向城市迁移城市迁移工业化导致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城市化晚晚早早快快由快到慢由快到慢较低较低较高较高少数大城市发展速度少数大城市发展速度快快,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出现逆城市化出现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不断上涨,高中收入阶层追不断上涨,高中收入阶层追求低密度的独立住宅,汽车求低密度的独立住宅,汽车的广泛使用,交通网络设施的广泛使用,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