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48.50KB ,
文档编号:568399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6839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含解析.doc

1、2020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测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法典蕴含着重德礼、慎刑罚、遵伦常、讲忠孝、重和谐、求和睦 的民族精神。由此,思想家提出“明刑”(彰明刑罚)可以“弼教”(辅助教育),也 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民了解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表明法律非以刑 人为目的,而以使民远恶迁善为目的,以期实现以刑弼教、以刑辅教。法家主张 “以法为教”,使民知法既可以远离犯罪,又可以借法保护其自身的权益。正是 由于法具有止恶劝善的

2、功能,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因此守法者如沐春风,违 法者如履薄冰。 历史上,明刑弼教的内容因朝代不同而略有变化。汉儒传承了以礼乐主宰刑 罚的传统,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指导原则,即朝廷以道德感动民众,刑法只作为辅 助手段。例如,董仲舒借助阴阳五行之说,大力宣传“大德小刑”,以德化民教 民,使民不敢为非、不触法禁。唐代法典唐律疏议开宗明义便宣布“德礼为 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阐明了教化为先、刑焉其后,明刑弼教的真谛。 韩愈也曾经说过:“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要达到天下大 治,应效仿圣王,以德化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为矫正元末法纪败坏、人 不畏法、肆意为恶的积弊,以严刑治国。

3、他手订的大诰收集了严刑惩治犯罪 的案例,意在教民“趋吉避凶”之道。 大明律旨在运用法律打击奸顽,惩治犯 罪,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纲纪。明太祖还有意识地对某些案件重法又重情, 借以表达明刑弼教之意。例如,“有子犯法,父贿求免者,御史欲并论父。太祖 曰:子论死,父救之,情也。但论其子,赦其父。”清代在承袭明代的立法 思想的同时,对政刑与礼教的目的做了经典阐述,并指出立法的精义在于“明刑 弼教”。 清史稿 刑法志篇首开宗明义:“中国自书契以来,以礼教治天下,匡 之直之而刑生焉。” 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明礼导民,明刑弼教是贯穿中国古代两千余 年的一个传统。它产生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是人本

4、主义的具体体现。认真贯 彻实施则国兴,慢而废弃则国亡。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以德化民”的“化”与 “明刑弼教”的“教”二者具有相通性,目的都在于“导民向善”,使民远离犯 罪。以德化民与以法治国是互相连接、互补互用的,国家治理不可忽视的二柄。 法与德的结合减少了法律的滥用,柔化了法条严酷的外貌,便于民众接受。以德 化民使民心向善,遏制了犯罪的动机,有利于避免法繁刑酷的虐政。德法互补互 用,使道德法律化,遵守法律的义务和遵守道德规范的义务相一致,既止恶,而 又劝善,使“明刑弼教”的“教”落到了实处。同时,德法互补又使法律道德化, 使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 (节选自张晋藩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心) 1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彰明刑罚、辅助教育”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人民了解教育 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B儿子犯罪被判死刑,父亲行贿求情,最后判子赦父,这一事例体现明太祖 既重法律又重伦理情怀。 C“明刑弼教”的“教”与“以德化民”的“化”之间存在相通性,目的都 是使百姓“向善”。 D以德化民与以法治国互补互用,能止恶劝善,可以使法律道德化并使其具 有稳定性和权威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 项,“使人民了解教育所 蕴含的民族精神”分析错误,原文第一段是说“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 使民了解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表

6、明法律非以刑人为目的,而以使民远恶迁善为 目的,以期实现以刑弼教、以刑辅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列举不同时代的事例,论证了“明刑弼教”是贯穿中国古代治理的传 统。 B 文章以董仲舒大力宣传“大德小刑”的事例来论证汉代儒家德主刑辅的主 张。 C文中用韩愈言论、朱元璋修订法律等材料,论证教化先行、刑罚居后的观 点。 D文章从以德化民、以法治国、德法互补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古代在治国上的 特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 项,结合原文第二段来 看,韩愈的言论论证唐代教化先行而刑罚居后,朱元璋修订大诰和大明律 两个论据是用

7、来论证“明朝严刑治国的同时德化天下”这个观点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古代的法律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这对违法者具有约束力的同时, 对百姓也有教化作用。 B清代的立法思想承袭于明代, 清史稿 刑法志篇首就明确地阐释了政刑 与礼教的关系。 C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过程中,认真贯彻实施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明刑弼教传 统,国家方会兴盛。 D为了减少法律的滥用、柔化法条严酷的外貌、遏制犯罪的动机等,必须以 德化民,使民心向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 项,断章取义, 以部分代整体。“必须以德化民”不够全面,结合原文第三段的内容可

8、知,应该 是“以德化民与以法治国是互相连接、互补互用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全球近视人口比例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 题。2016 年美国眼科杂志发文称,2000 年全世界约 14.06 亿人近视,占世界 人口 22.9%,预计到 2050 年将增至 47.58 亿,占世界人口 49.8%,50 年间将增长约 2 倍,其中 1025 岁亚洲近视人口增长最快。美国青少年近视率约 25%,英国小 学毕业生近视率低于 10%,德国青少年近视率在 15%以下。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 问题越发严重,2018 年 6

9、 月国家卫健委通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 一。而根据目前的调研数据,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 45.7%、74.4%、83.3%和 86.4%,其中 85%90%都是近视眼。儿童青少年近视呈 现低龄化、发展快、程度深的趋势。 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儿童青少年学习压力过大,阅读时间延长。研究 证实,亚洲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上课时间比欧美多 2 小时。上海 15 岁中学生每周 做作业的时间约 14 小时,而英国仅为 5 小时,高强度的学习负荷势必挤占了一定 的户外活动时间,造成儿童青少年用眼过度,从而导致近视率上升。电子信息科 技的发展带来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增加也是近

10、视率上升的又一诱因。 长期以来社区和家庭公共视力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近视率上升的另一重要原 因。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近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是一种疾病。另一 方面,家长的模范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家长一边担心子女的视力问题,一 边自己不停地玩着手机,这些行为对子女的视力健康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摘编自尹小俭如何降低居高不下的近视率 , 光明日报2018 年 8 月 20 日) 材料二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问题作出的重要指 示,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日前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学生等方面应采取的防控 措

11、施,明确相关部委的职责和任务。针对青少年玩网络游戏过多导致视力下降的 问题,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 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建立适龄提示制度,首先需要监管部门严格依法履职,组成专业性、权威性 强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审核每款网络游戏并做出适龄提示要求,游戏运营方必须 执行。我国 2010 年颁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适龄提示”的部分 内容,但把制定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的职责交给了游戏运营方,由游戏经营单位 自己根据游戏内容进行指引和警示,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游戏运营方打“擦边球” 敷衍塞责的情况屡见不鲜。现在建

12、立适龄提示制度,不能再由游戏经营方自己审 核内容和根据内容做出指引警示,而必须由监管部门成立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 根据审核做出相关警示要求,游戏运营方必须严格落实,违反者须受到处罚。 (摘编自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打中了“七寸” , 北京青年报2018 年 9 月 1 日)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下降问题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公开报道显示,过去 20 年,中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提升 1.45 厘米,但是身体综合 素质明显下降,我国青少年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 势,而肥胖率、近视率则居高不下。 针对这些问题,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

13、进学生 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强调“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 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 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 体育不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 (摘编自操秀英体质状况成学生素质明显短板 , 科技日报2018 年 8 月 30 日) 材料四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 6 亿,青 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 学生近视率也接近 40%。近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 少年近视实施方

14、案(征求意见稿) 。从中可以看到政府防控近视的决心,也反映出 近视蔓延的严峻形势。一项针对亚洲 16 个国家和地区共 20 多万人的研究显示, 在新加坡,小学生近视率达到 40%,北京初中新生近视率超过六成,而韩国 19 岁 青少年达到了惊人的 96.5%。相较之下,美国中小学生近视率仅在 10%左右。可以 说,尽管近视人口在世界大多数地区都呈上升趋势,但在中国、日本、韩国、新 加坡等国家,近视人数的上升比例远超正常水平。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过去, 许多人认为这跟“基因遗传”“近距离工作”有关,但并未找到明确的科学证据。 目前,更具共识的关联因素是“户外活动强度”。花更多时间在户外,适宜的光

15、强和不受阻碍的视野更能保护好眼睛,相反,闭门不出的孩子即便经常参加室内 运动,也起不到效果。换句话说,近视病是“宅”出来的。对此,欧美家庭教育 普遍主张“踢也要把孩子踢出门去”,而在我们这里,近年来户外活动时间大量 缩短,恐怕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 (摘编自扶青狠抓近视防控刻不容缓 , 南方日报2018 年 8 月 21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全世界的近视人口数量在逐年大幅增长,预计 21 世纪中叶将接近总人口 的一半。 B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肌力、耐力呈下降趋势,近视率却远高于英、美等国, 身体综合素质明显下降。 C调查显示,与世界大多数地区近视人口

16、呈上升趋势相反,美国中小学生近 视率呈现下降趋势。 D日、韩等多个亚洲国家近视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上升比例远超过正常水 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只是指出“美国中小学生 近视率仅在 10%左右”,并未指出其近视率呈下降趋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发展快、程度深的趋势,青少年视力状 况不容乐观。 B监管部门成立专家委员会并对网络游戏进行审核,做出相关警示要求,这 是建立适龄提示制度的保障。 C我国青少年的近视比例随学习年限的增加而增长,显然繁重的学习是青少 年近视的根本原因。 D我国青少年室

17、外活动时间普遍较短,这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许多不 利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项, “显然繁重的学习是青少年近视 的根本原因”于文无据,从材料一中“高强度的学习负荷青少年视屏时间增 加也是近视率上升的又一诱因”“长期以来社区另一重要原因”可知,“繁 重的学习”只是原因之一。 6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才能改善我国青少年目前的视力状况?请结合文本简 要说明。(6 分) 答: 答案 国家层面:落实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明确相关 部委的职责和任务,建立有效的适龄提示制度。社会层面:加强社区和家庭公 共视力教育,适当减轻青少年的学习负担,建立学校体育评价机

18、制,提升青少年 的身体综合素质。青少年自身:重视体育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合理利用电 子信息科技,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会正确用眼。(每点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 要注意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观察四则材料可知,四则材料主要从国家、社会、 青少年等层面来阐述我国青少年目前的视力状况,那就应从这几个层面入手分析。 从国家层面来说,结合材料二可知,要落实好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部委发布 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明确相关部委的职责和任务,建立有效 的适龄提示制度;从社会层面来说,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要加强社区和 家庭公共视力教育,适当

19、减轻青少年的学习负担,建立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提升 青少年的身体综合素质;从青少年自身来说,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可 知,青少年自身要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要合 理利用电子信息科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治河 孟庆玲 秋晨,黄河。 沿着河堤,青龙县知县刘丰默默走着,这是他最后一次巡堤。四年来,这段 河堤他不知走了多少遍,熟悉它就像熟悉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某处岩石如牙齿 松动,某处弧度如腰背佝偻,某处风声如哮喘起落 刘丰清楚地记得刚赴任那年夏天的情景:黄河浊浪排空,灾民伸向天空的双 手,七零八落的庄稼

20、,摇摇欲坠的落日四年来,他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勘 测水情,制定治河战略:以黄河为主,辐射周围水域,全盘治理;研制治河方案: 筑堤固堤,疏通河道,引沙造田。 和黄河死缠烂打几年,青龙县有了明显改观:水患少了,田地多了。只是, 刘丰的身体却垮了,白天忙于事务尚可,一到晚上,哮喘常憋得他喘不过气来。 巡完最后一次堤,刘丰就要离任了。他政绩突出,口碑不错,升迁应该没问 题。但他因力主收回水患后的无主荒田、泥沙造的田为官田,以田养河,激怒了 觊觎已久的豪绅们据说,告他贪污不法的联名信已送到京城了。 起风了,堤上的草木狂舞起来。刘丰干咳了几声,加快脚步,向外堤口走去。 外堤口原是荒土坡,修堤固堤时,刘丰顺

21、便把它修成了集市,每到集日,卖农具 的,卖土产的,等等,熙熙攘攘。 刘丰和赶集的人大多熟识,一路上不停打着招呼。在一走方郎中面前,刘丰 停伫了片刻。走方郎中显然不是本地人,五十多岁,面白,微须,方巾,长袍, 一手摇串铃,一手拿“妙手回春”的招牌。 见刘丰探询的目光,走方郎中开了腔:“敢问刘大人,身体可有不适?” 刘丰摆手笑了笑,转身欲走,又停住了脚步,奇怪这走方郎中怎么会认识他。 “大人脸色萎黄,腰背佝偻,神疲气弱,显然是痰滞恶阻,肺失宣肃,天气 渐凉,一定要当心啊。” 刘丰问道:“此病先生能医否?” 走方郎中拈须微笑:“请大人先回答问题,答得出来我就能治。” 刘丰笑了,看不出这郎中还挺有意思

22、:“先生请讲。” “请问大人如何治河?”“疏导。”“治民呢?”“仁爱。”“廉 否?”“廉。”“大人言行如一?”刘丰沉吟片刻,答道:“如一。”“既如此, 大人的病有治了。” 话音未落,刘丰身上银针一闪,哇的一声,已吐出几口淤血 刘丰欲付诊金, 走方郎中笑笑: “如果大人实在要给, 就把这个送给在下吧。 ” 走方郎中指了指刘丰颈上的银锁。这银锁不值钱,且因长时间佩戴变得暗黑,却 是一位朋友所赠。刘丰心有不舍,但听郎中如此说,还是将其解了下来。 不久,京城终于来了消息:刘丰治河有功,赴京候命。 拜见吏部郎中王大人时,刘丰吃了一惊,这王大人好面熟,却一时又想不起 在哪见过。王大人笑了笑,从口袋里拿出了

23、一个物件:赫然竟是刘丰的银锁,却 擦得晶莹透亮,洁净如新。刘丰大惊,向王大人俯身拜了下去。 “大人没想到吧,本郎中即是走方郎中,”王大人扶起刘丰,拈须微笑:“不 必谢我,当初我可是去考察你的呢大人近来身体可好?” 刘丰连连点头,不经意间已泪光盈然。 王大人将洁净的银锁放到刘丰手里:“欲安身先安心,银锁是镜子,如何安 心,大人心里该有数吧?” 刘丰不敢看王大人的脸:他治黄河,斗豪绅,爱百姓却也有软肋爱 社稷也爱美人。赠他银锁的朋友即是青楼女子如风为替某豪绅公关,如风色 诱刘丰,最后却爱上了他 隔着窗棂,阳光暖暖地流下来,跳动的金色像一条河。刘丰就想,王大人才 是真正的治河高手啊。他做出决定,把银

24、锁的故事和盘托出。一抬头,王大人正 微笑着看他,眼睛清亮,下巴微仰,他们中间是一盆清新文竹不经意间,春 色竟铺天盖地来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处“某处岩石如牙齿松动”等一组排比句,既写出了河堤的状况,又 写出了刘丰的特点,两者结合在一起,语言简练又生动。 B文章特意交代走方郎中的容貌、衣饰、动作等,表明刘丰对走方郎中印象 深刻,这与下文他回京认出走方郎中的情节形成呼应。 C王大人向刘丰索要银锁的情节,暗示了他对刘丰的情况进行过调查,而这 一调查应该与告刘丰贪污不法的联名信有关。 D治河之前灾民凄楚的状况和治河之后集市熙熙

25、攘攘的状况形成了对比,侧 面反映了刘丰治理黄河的成绩和为官爱民之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赏析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 项, 对小说内容 的分析不准确。文中刘丰拜见王大人时,只是觉得面熟,并没有认出来,故而选 项中“他回京认出走方郎中”错误。 8银锁的故事在本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 在情节上,银锁的故事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情节更显曲折,引人入 胜。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银锁的故事给刘丰正直、能干的形象加上新的特点, 使人物形象更生动、真实、丰满。在主旨上,本文主体部分赞美廉政,银锁的 故事又加上了知错就改的意思,使小说的主题更丰富,启发意义更大。 解析 本

26、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本题属于情节作用分析题,一般可以 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旨、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在本文中,银锁的故事 貌似闲笔,实际上却不然,作答时可以从塑造刘丰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其在情节曲 折和主旨丰富等方面的作用展开具体分析。 9小说结尾“不经意间,春色竟铺天盖地来了”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请谈 谈你的理解。(6 分) 答: 答案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不知不觉间,美好的春天已经到了。它照应 了前文的秋晨、秋风等,表明了时间的推移,使情节发展的脉络更清晰。这是 刘丰看到文竹时的内心感受,写出了刘丰在交代了银锁的故事后轻松释然的心情。 这也表现了王大人对刘丰的认可、欣赏,以及对刘丰坦承

27、银锁之事的欣慰之情。 这句话突出了春天之美,暗示刘丰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句话写的是春天 到来,同时又暗示着人物的心情,两相结合,方法巧妙,作用非凡。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回答问题,一定要找到所考查语句的位置,认真分析其字面意思和象征意义,分 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这个句子,有什么象征含义,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和心情,其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倾向等;另外,还要从行文结构、文章主 旨等角度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方良永,弘治三年进士。督

28、逋两广,峻却馈遗,为布政使刘大夏所器。正德 初,父丧除,待铨 阙下。外官朝见毕,必谒刘瑾。鸿胪导良永诣左顺门叩头毕, 令东向揖瑾,良永竟出。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 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瑾诛,起湖广副使。寻擢广西按察 使。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罪至谪戍。迁山东右布政使。旋调浙江,改左 。 钱宁以钞二万鬻于浙,良永上疏曰:“四方盗甫息,疮痍未瘳,浙东西雨雹。 宁厮养贱流,假义子名,跻公侯 之列。赐予无算,纳贿不赀,乃敢攫民财,戕邦 本。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宁威,受役使。臣何敢爱一死,不以闻。乞陛下下宁 诏狱,明正典刑,并治其党,以谢百姓。”宁惧,留疏不下。谋

29、遣校尉捕假势鬻 钞者,以自饰于帝,而请以钞直还之民,阴召还前所遣使。宁初欲散钞遍天下, 先行之浙江、山东,山东为巡抚赵璜所格,而良永白发其奸,宁自是不敢鬻钞矣。 宁方得志,公卿、台谏无敢出一语。良永以外僚讼言诛之,闻者震悚。良永念母 老,恐中祸,三疏乞休去。 世宗即位,中外交荐。拜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以母老,再疏乞终养。尚 书乔宇、孙交言,良永家无赢资,宜用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故事,赐廪米。诏 月给三石。久之,母卒,诏赐祭葬。皆异数也。服除 ,以故官巡抚应天,即家赐 教。至衢州疾作,连疏乞致仕,未报遽归,卒。赐恤如制,谥简肃。 (选自明史 方良永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

30、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 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 B 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 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 C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 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 D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 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既去”的主语为良永,意为良永离京以 后,“怒未已”的主语是刘瑾,因此应在“既去”后断开,排除 B、D 两

31、项;“欲 假海南杀人事中之”意为“想借海南杀人之事中伤他”, 中间不能断开, 另外“刑 部郎中周敏”为官职加人名,做主语,要在前面断开,故排除 C 项。选 A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铨:量才授官。铨选为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除高级官吏由皇帝任命 外,一般由吏部按规定选补某种官缺。 B左:文中指“左布政使”,明代布政使设左、右各一人,与按察使同为一 省的行政长官。古代总是以左为尊,如“虚左以待”。 C公侯: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 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D服除:守丧期满。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

32、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 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选项中“古代总是 以左为尊”错误,以左为尊或者以右为尊,各代情况不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方良永不畏权贵,一身正气。外官到朝廷觐见皇上后,必去拜谒刘瑾,有 人劝他到刘瑾家去,但他不去;他还揭发钱宁倒卖宝钞的罪行。 B方良永为官清廉。他赴两广督促催交欠款,拒绝别人的馈赠,被布政使刘 大夏赏识;他家没有多余的资财,皇上还为此下诏每月赐给他三石粮食。 C方良永得到朝廷内外很多官员的认可。刑部郎中周敏在他被中伤时

33、竭力为 他争辩;世宗即位后,朝廷内外的官员纷纷向世宗推荐他。 D方良永是个孝顺之人。念及母亲年纪已大,担心自己的言行招来祸端而无 法供养老母,他多次上疏请求辞官归乡。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有人劝他到 刘瑾家去”错,由原文“令东向揖瑾”可知,是让他“面向东向刘瑾作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宁威,受役使。臣何敢爱一死,不以闻。(5 分) 译文: (2)尚书乔宇、孙交言,良永家无赢资,宜用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故事,赐 廪米。(5 分) 译文: 答案 (1)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惧钱宁的淫威,受他

34、驱使。我怎么敢吝惜生 命贪生怕死,不把情况告诉您。(得分点:关键词“何敢”“爱”“以闻”各 1 分, 大意 2 分) (2)尚书乔宇、孙交(对皇上)说,方良永家中没有多余的资产,应该按照侍郎潘 礼、御史陈茂烈的旧例,赏赐粮米。(得分点:关键词“赢资”“宜”“故事”各 1 分,大意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何敢”译为“怎么敢”, “爱”译为“吝惜”, “以闻”中间省略代词“之”, 代指这种情况。 (2)“赢资” 译为“多余的资产”,“宜”译为“应该”,“故事”译为“旧例、前例”。 参考译文 方良永,是弘治三年的进士。他赴两广督促催交欠款,严厉地拒绝别人的馈 赠,

35、被布政使刘大夏赏识。正德初年,方良永服父丧期满,在京城等待选拔。(当 时)地方官员朝见完毕,一定要拜见刘瑾。鸿胪寺官员带领方良永到左顺门行顿首 礼完毕,又叫他面向东向刘瑾作揖,方良永竟然(不听)径直离开。等到吏部授予方 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一职, 符合他的心意, 才打消他弃官的念头。 (方良永)去上任后, 刘瑾怒气未消,想借海南杀人之事中伤他。刑部郎中周敏竭力为他辩解,方良永 才没有获罪。刘瑾被杀后,方良永被起用为湖广副使。不久被提升为广西按察使。 (到任后)揭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的罪行,使他被贬去戍守边防。(方良永)又被提升为 山东右布政使。不久调到浙江,改任左布政使。 钱宁把宝钞二万发到浙江倒卖,

36、方良永上书给皇上说:“四方匪盗刚刚平息, 创伤还没有愈合,浙江东部和西部又遭受暴雨冰雹灾害。钱宁出身卑贱,借着皇 上义子的名分,跻身公侯之列。获得的奖赏和收受的贿赂无法计算,竟然还敢搜 刮老百姓的钱财,危害国家的根本。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惧钱宁的淫威,受他 驱使。我怎么敢吝惜生命贪生怕死,不把情况告诉您。请求陛下把钱宁关进监狱, 依法制裁他,并且处置他的同党,来向老百姓谢罪。”钱宁很害怕,截留了奏疏 不送达。(一方面)谋划派遣校尉拘捕倚势倒卖宝钞的人,从而在皇上面前掩饰自己 (的罪行),并且请求按照钞值把钱归还百姓,还暗地召还以前派出(倒卖宝钞)的人。 钱宁起初想把宝钞卖遍天下,先在浙江、山东

37、实施,(没想到)在山东被巡抚赵璜抵 制,(在浙江)方良永又禀告皇上揭发他的非法行径,钱宁从此以后不敢再倒卖宝钞 了。钱宁正得志时,(对于他的行为)公卿、台谏没有人敢说一句话。方良永却以外 官的身份公开上书谴责他,听说这事的人无不为之震惊。(后来)方良永考虑到母亲 年老,担心自己招来祸患(无法供养老母),多次上疏请求辞官。 世宗即位后,朝廷内外纷纷推荐(方良永)。世宗就授予他右副都御史一职,(让 他)安抚治理郧阳。(后又)因为母亲年老,再次上疏请求(辞官)为母亲养老送终。尚 书乔宇、孙交(对皇上)说,方良永家中没有多余的资产,应该按照侍郎潘礼、御史 陈茂烈的旧例,赏赐粮米。皇上就下诏每月给(方良

38、永)三石粮米。很久后,他的母 亲过世了,皇上又下诏赏赐钱给他祭拜和下葬。这些都是不同于一般的礼数。服 丧期满,按原来的官职做应天巡抚,官吏来到他家宣读敕令。到衢州疾病发作, 连连上疏请求退休,没有等到批复就急忙回家了,(后)病逝。皇上按照规定赏赐抚 恤金,并授予“简肃”的谥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寒雨中偶赋 陆游 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 穷巷多泥谁问疾,空阶滴雨又经秋。 自营可笑夸三窟,善守宁须筑百楼 ? 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 注 百楼:指古代瞭望敌情的高台。东汉末年公孙瓒筑百楼进行防御,却 被袁绍攻破

39、。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诗的第一句作者描述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 白发已经稀疏, 齿根开始松动。 B 第三句感叹自己身患疾病, 但是由于所住的地方泥泞难行, 无人前来探望。 C 第四句作者用空阶滴雨的景象渲染了空寂凄寒的氛围, 增添了人生的感伤。 D既想营一己之私,又自夸能以狡兔三窟来避祸,作者觉得这样的自保非常 可笑。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项,“由于所住的地方泥泞难行,无 人前来探望”错,“穷巷多泥谁问疾”写的是作者生活环境艰苦且年老多病,却 无人关心的艰难处境。 15请从诗中两处反问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6

40、分) 答: 答案 作者以“肯暂留”的反问,表达了对时光飘然而逝的无奈和感伤, 也隐含着正视现实境况的理性; 作者以“宁须”的反问, 嘲讽了那些“筑百楼” 以自保的人,表现出高洁自守的坦荡。(每点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题目要求从两处反问的诗句入手,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徂 岁翩翩肯暂留?”一句以反问表示否定,言明时光流逝,从不肯为自己短暂停留, 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也隐含着正视现实的理性思考。“善守宁须筑 百楼?”借用典故, 表达出对那些“筑百楼”以自保的人的嘲讽, 和尾联自己“胸 中机事尽”的坦荡构成鲜明的对

41、比,表现出高洁自守的品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陋 室 铭 中 描 写 “ 陋 室 ” 环 境 清 幽 雅 致 的 句 子 是: , 。 (2)离骚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是: , 。 (3) 苏 轼 在 赤 壁 赋 中 慨 叹 “ 人 生 短 促 , 人 很 渺 小 ” 的 句 子 是: , 。 答案 (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既替余以蕙 兮 又申之以揽茝 (3)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大运河全线贯通的公元

42、 1292 年,马可波罗结束东方游历回国。这位意大利旅 行家回到威尼斯后, 了他游历运河城市的见闻,令欧洲乃至世界对古老 的中国 ,在古代大运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以洛阳为中心的隋 唐运河体系与丝绸之路相连,浙东运河又与海上丝绸之路相通,形成了气势磅礴、 沟通世界的商贸运输与文化交流通道,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 。在当代,( ),为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大运河是一项庞大的世界遗产,沿线的保护管理工作涉及民生、环境、水利 等各领域,其复杂程度,令人 。但我们因“河”制规,科学治理,成效 显著,让大运河重新焕发了生机。 此前召开的第 42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

43、国大运河保护管理工作获得了世界遗 产委员会的高度赞赏。大会报告指出,中国为缓解管理工作和遗产保护方面的问 题做了大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分享 刮目相看 印记 望风而逃 B分享 心驰神往 印记 望而却步 C共享 刮目相看 痕迹 望而却步 D共享 心驰神往 痕迹 望风而逃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 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 词语意义及用法。分享: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共享:是分享,将 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

44、他所有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产权。 结合“这位意大利旅行家”“游历运河城市的见闻”分析,应该是“分享”见闻。 刮目相看: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心驰神往:整个心思都奔向 那里。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 非常向往。结合“令欧洲乃至世界对古老的中国”分析,应该是非常向往古老的 中国,选用“心驰神往”。印记:基础意义指公章、图章或盖章的印记,后又引 申为一种标记。痕迹:指事物经过后,可察觉的形影或印迹。结合“在人类社会 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分析,语境主要讲留下的是一种不可磨灭的标志, 选用“印记”。望风而逃:在很远处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

45、得逃跑了,没勇气 面对强悍的敌人。望而却步:指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往后退,不敢前行。结合“沿 线的保护管理工作涉及民生、环境、水利等各领域,其复杂程度”分析,主要讲 大运河沿线的保护管理工作非常复杂,让人紧张、担忧,不敢随便行动,选用“望 而却步”。故选 B。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大运河成为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交汇点 B大运河再次成为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交汇点 C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交汇点再次落脚在了大运河身上 D大运河像一个交汇点,使中外文明能交流互鉴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结合“在古代,大运河不仅是中国的, 也是世界的”“在当

46、代”“为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分析, 主语应该是“大运河”,排除 C 项。结合前面“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运河体系与 丝绸之路相连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等分析,主要讲大运 河在古代的作用,语境讲大运河在当代的作用,用“再次”好,排除 A 项。结合 语境分析,“大运河”是“交汇点”,而不是“像交汇点”,排除 D 项。故选 B。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大会报告指出, 中国为缓解管理工作和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做的大量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 B 大会报告指出, 中国为应对管理工作和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

47、 C 大会报告指出, 中国为缓解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 D 大会报吿指出, 中国为应对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做的大量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 项,搭配不当,“缓解”“问 题”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合前面两段内容分析,应该先讲“遗产保护”方面, 后讲“管理工作”方面。B 项,语序不当,结合前面两段内容分析,应该先讲“遗 产保护”方面,后讲“管理工作”方面。C 项,搭配不当,“缓解”“问题”搭配 不当。故选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48、超过 15 个字。(6 分) “可燃冰”也叫天然气水合物,它不仅具有甲烷含量高、燃烧污染比传统能 源小的特点,且储量十分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 1000 年,因此 ,然 而“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尽管人类竭尽全 力寻求合理科学开发与利用的办法,但迄今仍未找到良策,可见,“可燃冰”带 给人类的不仅是全新的希望与机遇, 。 答: 答案 它将是未来最具发展潜能的新能源 因而它的实际开发与利用非 常困难 更是前所未有的极大挑战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段文字是解释可燃冰的特点。第 处,承接“它不仅具有甲烷含量高、燃烧污染比传统能源小的特点,且储量十分 丰富, 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 1000 年”, “因此”表明后面是由前面得出的结论, 应是“它将是未来最具发展潜能的新能源”;第处,承接“然而可燃冰分 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