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市 2020 届高中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0.3.7 本试卷共 10 页,22 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表格中。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5.请学生自行打印答题卡,不能打印的,可在 A4 白纸上答题,选择题请标明
2、题号,写清答案; 非选择题请标明题号,自行画定答题区域,并在相应区域内答题,需要制图的请自行制图。 6.答题完毕,请将答案用手机拍照并上传给学校,原则上一张 A4 拍成一张照片,要注意照片 的清晰,不要多拍、漏拍。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所谓“元典精神” ,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这种典籍因 其首创性及覆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该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的指针。印 度的华陀经 、波斯的古圣经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论著,犹太及基督教的圣 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 ,都被相
3、关民族视为“圣典”或“元典” 。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 称元典的是“六经” ,与之相关的论语 孟子 老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质。 文化元典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产物,当以历史文献视之, “六经皆史”即此之谓也。 同时,元典的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观照久远的岁月,反复被后人重新刻勒,对该民族的价值取 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定式造成深远而又长期的影响。元典的这种超越性并非某种 神秘因子所造成,乃是由其基本特质所致:它们的思考指向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性问题, 而这些问题是各个时代的人类所始终关心的,也就是说,元典讨论的是不朽的主题,同时, 元典在回答这些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时,提供的是一种哲
4、理式的框架,而并非实证 性的结论;是一种开放式的原型,而并非封闭式的教条,这使元典不致因内容和形式的时代 局限沦为明日黄花,而以一种灵感的清泉,赢得不朽性,一再发挥巨大的启迪功能。 从文化史角度审视,近代文明既是对中世纪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世纪某些 束缚社会进步的制度和精神的否定。近代文明实现这种对中世纪的否定,往往借助于对古代 文明某些因素的“复归” 。当然,这种复归并非复古,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进程。这种向“哲 学原旨” “文化原本”汲取灵感、获得前进基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西方出现过,在东方也多 次出现。中国哲人对此早有领悟。考之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 “返其初”的现象可谓俯拾即
5、 是。即以龚自珍为例,便有相当精辟的识见。稍后的经史学家皮锡瑞在论及清学演变时曾概 括道:学愈进而愈古,义愈推而愈高;屡迁而返其初,一变而至于道。19 世纪中后叶活跃在 中国思想界的先进文化人,从徐继畲、魏源到郭嵩焘、薛福成进而到康有为、梁启超继之到 孙中山、章太炎,其具体见解虽各有差异,但菲薄“近古”崇尚“远古”并以此求新、求变, 却是他们共同遵循的一条思维路向。 20 世纪以降,工业文明在全球范围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 国在工业化的轨道上突飞猛进,文明的器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都发生着愈益深刻的 现代化转型。然而, “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并非单一式的进步,而是善
6、恶并进、苦乐同行的 矛盾过程,正所谓“省忧喜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城” 。不论与自然交互关系这一面,单就人 与人的关系这一面而论,工业文明取得了社会契约化、法治化、民主化的重要进程,却又带 来社会的失衡和人的异化,物欲主义的泛滥.道德的沉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等令人 困扰的问题,显示了个人失调以至社会失衡的危险趋向。 面对当今形势,人类正在寻找解决途径。在这一努力过程中,元典精神可以给子我们以 启示。中华元典所贯穿的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兼内外的融通精神,行健不息、生生不 已的好勤乐生主义、人道亲亲的人文传统,以及德业日新意识、社会改革意识、文化包容意 识、守中和谐意识等等,经过创造性的
7、转化,无疑会成为现代人克服“现代病”的良药。这 便是在“退却与重回”中获得民族文化原创性动力的“返本开新”之路,用新见变化元典的 革故鼎新之路。这种双向性的辩证发展进程,正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正途。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的近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典精神体现在世界各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中,这些典籍具有“元典“性质。 B.文化元典提供永恒的精神因子,能产生不朽而深远的影响,以解决困扰人的问题。 C.近代文明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选择以“尚古”作为前进的基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D.工业文明利弊参半,只有走上用新见变化元典的道路才是中华文化现代化
8、的正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历史到现实展开论证,既有对历史发展的深刻剖析,也有对当下现实的冷峻思考。 B.文章围绕论题,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进行论证,从多个角度充分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C.文章论述从文化史角度审视近代文明时,将国外史料与中国文化人的理论材料作了对比。 D.文章末段从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指出面对当今形势,人类特别是中国正在寻找解决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必有其原创性的元典精神,这种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该民族的 社会与生活之中。 B.元典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因为元典超
9、越现实关照久远,摒弃实证亲近哲理,具有开放的气 度和终极关怀的胸襟。 C.东西方文化共同遵循一条借助“复归”来谋求现实变革的思路,以至“返其初”的现象深刻 影响了近代文明的进程。 D.中华元典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 而今要发展现代中国, 还需要开辟来自中华文化原创 性动力的“返本开新”之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建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石构建筑,一类是木构建筑。前者遍及世界各大 洲,包括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和西亚诸国;后者则主要存在于中国以及朝鲜和日本。石构建筑 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即使因客观原因
10、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 断壁或日废墟,几千年而不灭。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 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 。它们 辉煌的过去越来越勾起人们的怀念,而它们的悲剧性遭遇也越来越唤起人们的叹息。随着时 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 的尊重和珍惜。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 。 (摘编自叶廷芳再谈废墟之美) 材料二: 这是一座战争遣迹保留最多,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二战名城。1938 年春 的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一战扬名天下
11、,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作为世界著名的 二战纪念城市,斯大林格勒仅存 1 处蛋糕房遗迹,华沙仅保留 2 处战争遗迹,而台儿庄有 53 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台儿庄通过古城重建,在保护原有战争遗迹的基础上,按原样恢复受 到损毁的战场遗址,建成了世界上二战遗迹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纪念城市。 (摘编自新浪山东昔日抗战英雄城台儿庄,今日旅游度假天堂) 材料三: 消失的古建筑是否可以重建, 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1964 年通过了 威尼斯宪章 。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中, “真实性”这条核心原则就是来源于威尼斯宪章 。因此,随着 我国签署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 “禁止重建”开始
12、出现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的进一步深入,文化遗产的重建已成为国际热点话题。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司库及以色列文物考古局原局长乔拉索拉先生甚至提出他要发展一 种新的关于重建的理论,以取代威尼斯宪章 “只同意原物原位归安”的原则。目前国际和 国内的已有的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研究、展示三个类型。 基于保护进行的重建活动,其主要的保护对象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典 型案例有丽江古城震后、汶川“512”震后和尼泊尔地震后对文物建筑的恢复重建等。二是 对文化本身的保护。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波兰的华沙历史中心重建。在“二战”中,纳粹德军 摧毁了这座城市,全
13、城 85%的地段被荡平。此后,波兰人民拒绝了建设现代主义首都的规划 建议,凭借着战前精确的测绘图纸和照片资料,全面恢复了华沙历史中心。华沙历史中心成 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三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这类案例特别多,如历史街区、民族村寨、 历史村镇等。基于研究进行的古建筑重建大部分是针对考古所进行的复原。最有代表性的案 例是日本奈良平成宫大极殿和朱雀门的重建。日本严格按照相同材料、相同工艺重建了这两 处建筑,其中朱雀门的做法更为严格地遵照原有建筑形态和做法,而大极殿则在屋顶天花部 分的彩绘、门窗的做法,上使用了一些当代的元素。我国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复原房址、陕 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复原房址也是。从某种意
14、义上讲,不管是因保护还是研究所进行的重建行 为,都可以进行展示。因此,重建不再被定义为一种保护措施,而被视为一种展示行为归入 新增加的“合理利用” 。 (选编自白海峰遗产旅游中的古建筑重建:该不该) 4.下列不属于“古建筑重建”范围的一项是(3 分) A.那些历历在目的石构建筑的残垣断壁。 B.保留经过战火洗礼而留下的城市遗迹。 C.由于现实发展需要而被搬迁建造的旅游资源。 D.为保障建筑群的完整性对少量被毁的建筑进行恢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废墟只有具备了宏伟的外形显示昔日的辉煌, 经历足够的损毁以表明辉煌已逝才能成为古建 筑遗迹。 B.台儿庄
15、的重建和华沙的重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台儿庄也有望进入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的可能。 C.尽管古建筑的重建饱受争议, 但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而言, 大量事实说明了重 建行为的可行性。 D.基于研究的古建筑修复强调了保持原有状态的本真性,尽量做到整旧如旧,可从客观上讲, 这种修复是很难百分之百做到的。 6.这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逝 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 下来了。 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
16、种鱼。每年只在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它们到来时整条逝川便 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 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如 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 吧。她还常年备着男人喜欢抽的烟叶,几杆铜质的烟锅齐刷刷地横躺在柜上,你只需享用就 是了。 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 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 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
17、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而现 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 的一瞬眼睛里进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 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醒来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 胡刀懊丧地连连说: “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觉身体 不对了,挺不过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 。 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 的主人就会遭灾。泪鱼不同
18、于其它鱼类,它被网挂上时百分之百都活着,大约都是一斤重左 右,体态匀称玲珑。将这些蓝幽幽的鱼投入注满水的木盆中,次日凌晨时再将它们放回逝川, 它们再次入水时便不再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了。 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土豆,喝了碗热茶,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 关好火炉的门,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他就被葬在逝川对岸的松树林中。那时的 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 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 成为胡会的妻子。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
19、而挥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询问反应有多长时 间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 时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吉喜乌黑的头发上落着干草屑,褐绿色的 草屑还有一股草香气。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莽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 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若一只蚂蚁,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 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叭儿狗了。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叭儿狗的三种不同形 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 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 产妇再一次呻吟起来,吉喜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
20、 “吉喜大妈,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 有意思了。 ” 的确,每年在初雪的逝川岸边,吉喜总能打上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的活蹦乱跳的泪鱼。吉 喜用来装泪鱼的木盆就能惹来所有人的目光。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产妇再一次被阵痛包围。羊水破裂之后,吉喜终于看见了一个婴孩 的脑袋像只熟透的苹果一样微微显露出来,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那生动的 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处弥漫。 “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您快去逝川吧。 ”产妇疲乏地说。 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呜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那有质 感的鳞片当年在她的齿间是怎样发出畅快的叫声啊。她的牙齿可怕地脱落了
21、,牙床不再是鲜 红色的,而是青紫色的,像是一面旷日持久被烟熏火燎的老墙。她的头发稀疏而且斑白,极 像是冬日山洞口旁的一簇孤寂的荒草。 吉喜就这么流着泪回到她的木屋,她将鱼网搭在苍老的肩头,手里提着木盆,吃力地朝 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珑剔透,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吉喜将网下 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然后呆呆地站在岸边等待泪鱼上网。天有些冷了,吉喜将 头巾的边角努力朝胸部拉下,她开始起第一片网。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那种轻飘飘的感 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捕到,是个空网。又过了一段时间,曙色已经微微呈 现的时候,吉喜开始起第二片网。她小心翼翼地拉着第二片网上岸,
22、被收上来的网都是雪白 雪白的,她什么也没看见。 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来,将两片鱼网拢在一起,站在 空荡荡的河岸上,回身去取她的那个木盆。她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 水里竞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弥漫下来了。 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的“逝川”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表达了中国人“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 待”的传统时空观。 B.小说运用插叙和补叙手法十分突出,对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
23、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也增强 了小说的可读性。 C.小说描绘出清新自然淡泊宁静、韵味无穷的画面,带给读者忧伤中不绝望、充满温情与欣喜 的感受。 D.小说写吉喜亲手为阿甲渔村的后代接生的过程, 暗示了主人公充满生机而又不乏辛酸的人生 历程。 8.吉喜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6 分) 9.小说中的“泪鱼”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孛术鲁翀,字子翚,其先隆安人。翀稍长,即勤学。父殁,家事渐落,翀不恤,而为学 益力。大德十一年,会修世皇实录 ,燧首
24、以翀荐。延祐二年,迁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赈济 吐蕃,多所建白。五年,拜监察御史。时英皇未出阁 ,翀言: “宜择正人以辅导。 ”帝嘉纳之。 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旦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员慰谕翀巡按 辽阳,还往淮东核 宪司官声迹,淮东宪臣,惟尚刑,多置狱具,翀曰: “国家所以立风纪,盖将肃清天下,初不 尚刑也。 ”取其狱具焚之。时有旨凡以吏进者,例降二等,从七品以上不得用。翀言: “科举 未立,人才多以吏进,若一概屈抑,恐未足尽天下持平之议。请吏进者,宜止于五品。 ”许之, 因著为令。 泰定元年,迁国子司业。明年,出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丞相曰: “吾得贤佐矣。 ”翀 曰: “世祖立国,成宪
25、具在,慎守足矣。譬若乘舟,非一人之力所能运也。 ”翀乃开壅除弊, 省务为之一新。三年,擢燕南河北道廉访使,晋州达鲁花赤有罪就逮,而奉使宣抚以印帖征 之,欲缓其事,翀发其奸,奉使因遁去。迁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诸生素已望翀,至是, 私相欢贺。翀以古者教育有业,退必有居。旧制,弟子员初入学,以羊贽,所贰之品与羊等。 翀曰: “与其餍口腹,孰若为吾党燥湿寒暑之虞乎!”命搏集之,得钱二万络有奇,作屋四区, 以居学者。诸生积分,有六年未及释褐 者,翀至,皆使就试而官之。迁礼部尚书。有大官妻 无子而妾有子者,其妻以田尽入于僧寺,其子讼之,翀召其妻诘之日: “汝为人妻,不以资产 遗其子,他日何面目见汝夫于
26、地下!”卒反其田。 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谥文靖。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B.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C.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D.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出阁,是对女子出嫁、成婚的一个称谓,古时也叫“出闺” ,俗称“即发女子
27、” “女子出嫁” “女子出门”等。 B.巡按,派官巡视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始于唐。明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称巡按御史,品级 虽低但号称代天子巡符。 C.奉使宣抚,官名。元代,朝廷常临时派遣官员至各地视察,以了解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任 此视察官者称“奉使宣抚” 。 D.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文中喻指始任官职。 “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中 的“释褐“即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孛术鲁翀刻苦自励,屡获升迁。他自幼勤奋好学,得到姚燧的举荐获得官职,后来又逐步得 到提拔,担任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职。 B.孛术鲁翀重视教育,兴资办学。他建议皇上请
28、正直的学者教导英皇,还将学生入学时应缴纳 的拜师礼集中起来,建造宿舍,供学生使用。 C.孛术鲁翀不畏强权,敢于直谏。在淮东巡查时阻止官员对百姓滥施刑罚,还公正对待凭吏员 身份进用的人,最终都得到了皇上的高度赞扬。 D.李术鲁翀坚持道义,以理服人。有个大官的妻子没有儿子,她不把田产留给小妾的儿子,而 要捐给僧寺,但在鲁翀义正辞严的责问下得以改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父殁,家事渐落,翀不恤,而为学益力。(5 分) (2)旧制,弟子员初入学,以羊货,所贰之品与羊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29、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 参 鸡呜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风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以咏“早朝”为主题的唱和诗,写景极尽铺张,氛围渲染庄严,对仗精工典丽。 B.颔联中“金阙” “玉阶” ,其辞藻富丽堂皇,正适合表现皇宫的金碧辉煌和雕栏玉砌。 C.颈联将“花迎剑佩” “柳拂旌旗”的场面与“星初落” “露未干”的时间融汇成一体。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充满对当今皇上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 15.诗的首联起笔不凡,匠心独运。请结合
30、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 铺写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展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_,_” 。 (3)逍遥游中用“_,_”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范围和 气势之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 ,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_个人的心性, 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
31、较难办。阁崇年先生 讲清史,_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是主要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对清宫, 那场屠杀合理,这个祖宗英明。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_,就是搞不清对 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 ,_毛病多多,总归是 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 是训育顺民。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以期主导舆论。 ( )。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商纣 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 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 有后时代的累
32、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修习 如数家珍 津津有味 固然 B.修习 了如指掌 兴致勃勃 固然 C.修炼 了如指掌 津津有味 虽然 D.修炼 如数家珍 兴致勃勃 虽然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但是主要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对清宫,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 B.但是主要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场屠杀合理,那个祖宗英明。 C.但主要是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对清宫,这场屠杀合理,那个祖宗英明。 D.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
33、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 19.下列句子按顺序排列填入文中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 哪怕是希特勒 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 从真实认识而言 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 A. B. C.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当前,海洋的污染正在日趋加剧,_。这是由于石油在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以 及全球石油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运输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大型油轮的营运成本较 低,_,因此,在现代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建造的油轮吨位越来越
34、大,往往在 20 万吨以上。目前,世界所需石油的 2/3 经海路运输,经常运行在航道上的油轮大约有 7000 艘 之多。大型油轮失事以后,其中的原油部分或全部流人海洋中,从而造成严重的海洋石油污 染。此外,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_。这些海洋石油污染给海洋生 态带来严重危害。 21.请根据漫画脱贫攻坚写一段话,阐发其内容和意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 连贯,不超过 80 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98 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浩洋; 2003 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2008 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2020 年,冠状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 ,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广大听众朋友,宣讲对“众志成 城”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立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