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一、新课标的基本介绍一、新课标的基本介绍二、新课程下遵循的教学原则二、新课程下遵循的教学原则三、新教材的特点三、新教材的特点四、新课程教学模式四、新课程教学模式一、新课标的基本介绍一、新课标的基本介绍4核心理念 原课标: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 课程内容及选择 课程内容要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内容的组织要要重视过程重视过程,处理好,处理好过程与结果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的关系,要重视直观重视直观,处理好,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的关系;要重视要重视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处理好,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的关系。关系。6 数学教学 将将“数学学习数学学习”与与“
3、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合成一条,合成一条,整整体阐述数学教学的特征体阐述数学教学的特征。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引导者引导者与与合作者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习惯,
4、使学生掌,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7数学教学 学生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
5、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8学习领域及其重点关注内容原课标: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符号感
6、、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修订后:修订后:数与代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 确立了确立了“数感数感”“”“符号意识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等八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等八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
7、意识应用意识和和创新意识创新意识 9课程目标1.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通过数学通过数学抽象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建立了数学学科;通过数学则,建立了数学学科;通过数学推理推理,进一步得到,进一步得到大量结论,数学科学得以发展;通过数学大量结论,数学科学得以发展;通过数学建模建模,把,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产生了巨大效益,反过来促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产生了巨大效益,反过来促进数学科学的发展。进数学
8、科学的发展。10课程目标2.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能力。3.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112133.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
9、数的平方根,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减运算 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式加法和减法运算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
10、分式方程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组的近似解 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
11、记忆和推导),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表达式化为 的形式,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说出图像的开口方向,画出图像标,说出图像的开口方向,画出图像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khxay2)(14 课程内容具体变化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认识”“”“图形与证明图形与证明”合并为合并为“图形的性图形的性质质”。“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变换”“图形的变化图形的变化”1.1.删去的内容删去的内容
12、 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 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 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152 增加的内容 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
13、角互补;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和正六边形*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两条弧*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
14、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长相等*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16 六条基本事实六条基本事实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若两个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两若两个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别相等 九条基本事实九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确
15、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么两直线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
16、成比例例 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等、对顶角相等 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法(不要求证明)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
17、写出作法不要求写出作法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的位置 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位置 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坐标与图形运动:坐标与图形运动: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17课程内容具体变化统计与概率 三个学段层次更加
18、明确三个学段层次更加明确 第三学段:画扇形图,频数直方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第三学段:画扇形图,频数直方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简单随机抽样。众数,方差。简单随机抽样。强调对强调对“随机随机”的体会的体会 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机现象的变化趋势。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 删去极差、频数折线图删去极差、频数折线图18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的
19、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案例了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解简单随机抽样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散程
20、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的离散程度 体会刻画数据集中程度的意义,体会刻画数据集中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19 课程内容具体变化综合与实践 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第二学段,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第二学段,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合作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第三学段,第三学段,(1)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
21、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出问题。(2)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3)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学生将在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设
22、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加以实施,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现和提出问题。20三、三、221.数与代数方程方程函数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七上)一元一次方程(七上)二元一次方程组(七下)二元一次方程组(七下)一次函数(八下)一次函数(八下)一元二次方程(九上)一元二次方程(九上)二次函数(九上)二次函数(九上)反比例函数(九下)反比例函数(九下)23代数式代数式方程、函数方程、函数整式的加减(七上)整式的加减(七上)一元一次方程(七上)一元一次
23、方程(七上)二元一次方程组(七下)二元一次方程组(七下)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八上)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八上)分式(八上)分式(八上)二次根式(八下)二次根式(八下)一次函数(八下)一次函数(八下)一元二次方程(九上)一元二次方程(九上)二次函数(九上)二次函数(九上)反比例函数(九下)反比例函数(九下)24数数坐标系与不等式坐标系与不等式有理数(七上)有理数(七上)实数(七下)实数(七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七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七下)252.图形与几何“三角形三角形”与与“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轴对称”直接连接,直接连接,加强知识的
24、整体性与连贯性。加强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七上七上 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初步 七下七下 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 八上八上 三角形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轴对称轴对称 八下八下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九上九上 旋转旋转 圆圆 九下九下 相似相似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 投影与视图投影与视图 263.3.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七年级下)(七年级下)删分层抽样删分层抽样 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八年级下)(八年级下)概率初步概率初步(九年级上)(九年级上)4.4.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 数学活动数
25、学活动 课题学习课题学习“镶嵌镶嵌”变为选学内容变为选学内容 增加课题学习增加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八上轴对称)(八上轴对称)删去课题学习删去课题学习“重心重心”删去课题学习删去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数学活动调整(简单或不易完成的)数学活动调整(简单或不易完成的)27数与代数 数数 与式与式方程方程 与不等式与不等式函数函数 第第1章章 有理数有理数(七上七上)第第2章章 整式的加减(七上)整式的加减(七上)第第3章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七上七上)第第6章章 实数(七下)实数(七下)第第7章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下七下)第第8
26、章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七下七下)第第9章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七下七下)第第14章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整式的乘除与因 式分解式分解(八上八上)第第15章章 分式分式(八上八上)第第16章章 二次根式(八下)二次根式(八下)第第19章章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八下八下)课题学习课题学习:选择方案选择方案第第21章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九上九上)第第22章章 二次函数(九上二次函数(九上)第第26章章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九下九下)第第28章章 锐角三角函数(九下)锐角三角函数(九下)28图形与几何第第4章章 几何图形初步(七上)几何图形初步(七上)课题学习课题学
27、习:制作长方体形状包装盒制作长方体形状包装盒第第5章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七下)相交线与平行线(七下)5.4 平移平移第第7章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下)第第11章章 三角形(八上)三角形(八上)第第12章章 全等三角形(八上)全等三角形(八上)第第13章章 轴对称(八上)轴对称(八上)课题学习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第第17章章 勾股定理(八下)勾股定理(八下)第第18章章 平行四边形(八下)平行四边形(八下)第第23章章 旋转(九上)旋转(九上)课题学习课题学习:图案设计图案设计 第第24章章 圆(九上)圆(九上)第第27章章 相似(下)相似(下)第第28章章
28、锐角三角函数(九下)锐角三角函数(九下)第第29章章 投影与视图(九下)投影与视图(九下)课题学习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制作立体模型29统计与概率第第1010章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七下)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七下)课题学习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从数据谈节水 第第2020章章 数据的分析(八下)数据的分析(八下)课题学习课题学习:体检后的数据分析体检后的数据分析 第第2525章章 概率初步九(上)概率初步九(上)30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62)第第1章章 有理数(有理数(19)第第2章章 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8)第第3章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19)第第4章章 几何图形初
29、步(几何图形初步(16)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62)第第5章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14)第第6章章 实数(实数(8)第第7章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7)第第8章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12)第第9章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第第10章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62)第第11章章 三角形(三角形(8)第第12章章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11)第第13章章 轴对称(轴对称(14)第第14章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4)第第15章章 分式(分式(15)八年级下册(
30、八年级下册(62)第第16章章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9)第第17章章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9)第第18章章 四边形四边形(15)第第19章章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17)第第20章章 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12)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62)第第21章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13)第第22章章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12)第第23章章 旋转(旋转(9)第第24章章 圆(圆(16)第第25章章 概率初步(概率初步(12)九年级下册(九年级下册(48)第第26章章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8)第第27章章 相似(相似(14)第第28章章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12)第第29章章 投影与
31、视图(投影与视图(10)31四、初中数学四、初中数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思考思考:1、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存、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在问题 2、怎样在数学课改中处理好几个关系、怎样在数学课改中处理好几个关系 3、如何用好教材中的、如何用好教材中的“引言引言”与与“小结小结”体会体会:一一堂好数学课的标准堂好数学课的标准.34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要坚持 重视双基,重视培养学生能力;重视双基,重视培养学生能力;数学课程教材具有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数学课程教材具有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叙述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流畅,有利于语言叙述条理清晰,文
32、字简洁、流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等优教师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等优点;点;数学教学强调对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数学教学强调对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为学生铺设合理的认知台阶,强调变式训强调为学生铺设合理的认知台阶,强调变式训练等;学生的数学基础扎实,运算能力和逻辑练等;学生的数学基础扎实,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强。推理能力强。35我国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要正视 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不自然不自然”,强加于人;,强加于人;缺乏问题意识;缺乏问题意识;重结果轻过程,重结果轻过程,“掐头去尾烧中段掐头去尾烧中段”;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方法论
33、层次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方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的内容渗透不够,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次不高;次不高;“重形式而轻思想重形式而轻思想”。强调细枝末节多关注基本概念、。强调细枝末节多关注基本概念、核心数学思想少,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核心数学思想少,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学生自主归纳抽象结论少,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学生自主归纳抽象结论少,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36数学课改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基础与创新
34、基础与创新 数学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数学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数学化与情境化(直观与逻辑、形象与抽象等)数学化与情境化(直观与逻辑、形象与抽象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过程与结果过程与结果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 书本知识与数学应用书本知识与数学应用371.修订章引言 引言是全章的起始、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引言是全章的起始、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具有先行组织者的重要作用。好的引言,对于加强基本思具有先行组织者的重要作用。好的引言,对于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引言的主
35、要内容引言的主要内容 1.1.本章内容的引入。借助适当的问题情境(实际的或本章内容的引入。借助适当的问题情境(实际的或数学内部的)引入本章内容。数学内部的)引入本章内容。2.2.本章内容的概述。使学生了解本章内容的概貌。本章内容的概述。使学生了解本章内容的概貌。3.3.本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数学思想本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研究)方法。方法和学习(研究)方法。38 引言的关键引言的关键在于在于“引引”。“引引”就是引发兴趣、引起求知欲、引出就是引发兴趣、引起求知欲、引出知识、引导方法。引言是针对学生的,素材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生活实知识、引导方法。引言是
36、针对学生的,素材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语言要生动活泼。际,要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语言要生动活泼。体现内容特点。体现内容特点。对于某一领域的开篇,可以从宏观整体角度进行对于某一领域的开篇,可以从宏观整体角度进行适当引导(如适当引导(如“有理数有理数”,以,以“数系的扩展数系的扩展”为指导思想,按为指导思想,按“引入引入新的数新的数运算运算运算律运算律”的线索加以阐述);知识发展过程中的的线索加以阐述);知识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章,要注意与已学内容的联系(如某一章,要注意与已学内容的联系(如“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要注意引导,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三角形的学习经
37、验);对于某些不能严格化的内容,可以用学生借助三角形的学习经验);对于某些不能严格化的内容,可以用“模糊但不错模糊但不错”的方式处理(如的方式处理(如“实数实数”,不能拘泥于严谨的要求)。,不能拘泥于严谨的要求)。与章头图的配合。与章头图的配合。“章头图章头图”与与“章引言章引言”是有机整体,要尽量是有机整体,要尽量做到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做到图文并茂、相互映衬。与小结呼应。与小结呼应。引言与小结分别是一章的序曲和尾声,要注意两者引言与小结分别是一章的序曲和尾声,要注意两者相互呼应,还要注意两者的差异。引言中的内容概述、方法引导目的相互呼应,还要注意两者的差异。引言中的内容概述、方法引导目的是
38、是“了解概貌了解概貌”,宜以具体例子为载体;小结中的内容及其思想方法,宜以具体例子为载体;小结中的内容及其思想方法的总结,目的是的总结,目的是“把握本质把握本质”。392.修订章小结 小结是对全章内容的梳理,是对本章内容所反映的主要思想方法归小结是对全章内容的梳理,是对本章内容所反映的主要思想方法归纳概括。小结对于提高教材的思想性,帮助学生纳概括。小结对于提高教材的思想性,帮助学生“由厚到薄由厚到薄”地再地再认识本章内容,以及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的认识本章内容,以及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的“立意立意”,都有重要作用。,都有重要作用。小结的主要内容小结的主要内容 (1)本章知识结构图。)本章知识结构图。以
39、框图形式表示本章知识要点、发展脉络和以框图形式表示本章知识要点、发展脉络和相互联系。可以是结构图(本章知识结构),也可以是流程图(本相互联系。可以是结构图(本章知识结构),也可以是流程图(本章内容展开过程)。章内容展开过程)。(2)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回顾回顾”是对本章内容的整体概述,阐述本章是对本章内容的整体概述,阐述本章内容之间、本章内容与其他内容之间的联系,揭示本章内容反映的内容之间、本章内容与其他内容之间的联系,揭示本章内容反映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等。思想方法、研究方法等。“思考思考”是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全章内容,深化对本章是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全章内容,深化
40、对本章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40 重点修改的方面 修订各章知识结构图,突出本章知识要点、发展脉络和修订各章知识结构图,突出本章知识要点、发展脉络和相互联系;突出内容反映的思想方法。相互联系;突出内容反映的思想方法。突出突出“思想性思想性”,增加对主要内容及其反映的思想方法,增加对主要内容及其反映的思想方法进行提炼与概括的内容,使小结体现全章思想的进行提炼与概括的内容,使小结体现全章思想的“点睛点睛”作用。例如,在作用。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小结中指出方程(不等式)是一种重要刻画相等(不的小结中指出方程(不等式)是一种重要刻画相等(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等)关系的数学模型,“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小结,揭的小结,揭示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示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修订小结中的思考问题,在重点、难点和关键上提出有修订小结中的思考问题,在重点、难点和关键上提出有思考力度的、具体的问题,深化学生对本章核心内容及思考力度的、具体的问题,深化学生对本章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思考思考”中的问题注意中的问题注意与新增的概述部分协调,做到前后呼应。与新增的概述部分协调,做到前后呼应。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