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春秋到秦汉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C.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D.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王安石为王文公等。【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
2、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要熟知牢记。对于作家作品、古代文体、称谓等要记忆。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变中见真谛。鲁迅的故乡通过闰土的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变化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现实。B.成语“温故知新”“扑朔迷离”“水落石出”分别出自论语、北朝民歌木兰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D.“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
3、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 “水落石出”不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是出自欧阳修的岳阳楼记。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B.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C.普希金
4、,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D.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答案】 D 【解析】【分析】D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会试考中的称贡士。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前,最好先理顺清楚科举考试中的各种考试制度和名称。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B.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C.古人常
5、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D.“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俺。【答案】 B 【解析】【分析】A错误,典故不是出自于“伯乐相马”,而是出自于塞翁失马。 C错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D错误,稼轩是辛弃疾。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6、A.背影、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茅盾。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C.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阴。D.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错在“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阴”,正确的说法是: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阴,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
7、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答案】 A 【解析】【分析】A.分类恰当。 B.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不是小说。 D.“木兰诗”不是律诗,属于汉乐府诗。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
8、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
9、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D.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项,屠格涅夫不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俄国的契诃夫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8下列说法
10、不正确一项的是( )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C.“河北”,古时指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这个词可算是古今异义。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多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为。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答案】 A 【解析】【分析】A.错误,“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 故答案为:A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
11、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9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艺术成就较高,鲁迅称“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C.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D.“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中划线词的词性分别为动词、名词。【答案】 C 【解析】【分
12、析】C项有误,“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10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 ) A.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C.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D.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答案】 D 【解析】【分析】ABC中的“庆历”“元丰”“崇祯”都属于用皇帝的年号纪年,D“己亥”属于用干支纪年。 故答案为: D【
13、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1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区别晚唐诗人杜牧,世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泊秦淮赤壁就是“小杜”的诗歌。B.“世家”是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因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C.古代用铜壶滴水方法计时,两小时为一个时辰,如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D.古代以总角、豆蔻代指童年,以垂髫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以及笄来表示女子成年,以弱冠来
14、表示男子成年。【答案】 D 【解析】【分析】D“以总角、豆蔻代指童年,以垂髫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是错误的,应是“以总角、垂髫代指童年,以豆蔻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知识和常识,找到关键词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照辨析正误。12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15、一人。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A.B.C.D.【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句对应的是:清明节;句对应的是:重阳节;对应的是:春节;对应的是端午节 对应的是:元宵节 故答案为:B【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1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对人的年龄有特殊的表达,如“黄发垂髫”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16、既加冠”中“加冠”指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B.送东阳马生序中“今诸生学于太学”中,“太学”是古代学校名称,一般设在州府所在地,是州府的最高学府。就读于此的学生由朝廷供给粮食。C.“往来无白丁”“臣本布衣”中的“白丁”和“布衣”都是对普通老百姓的特称。除此外,还有“氓”“黎民”“庶人”“黔首”等称呼。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矜”指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不能做事的人。【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一般设立在在京师。 故答案为:B【点评】
17、这道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1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B.古人常用“阴”“阳”表示地理方位。“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位于衡山的南面,“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的南面。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脍炙人口,百世流芳,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D.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
18、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答案】 C 【解析】【分析】A、B、D没有错;C.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15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候,用“家君”“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令尊”谦称自己的父亲。B.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湖心亭看雪中“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C.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D.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
19、, 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答案】 B 【解析】【分析】A项,尊称对方的父亲用“令尊”“尊君”。谦称自己的父亲用“家严”“家君”。 C项,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是元宵节。D项,“知天命”是指五十岁。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称谓、时间、习俗、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仔细辨析各个选项的正误。1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B.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20、,著有诗文集踪迹,我们学过他的背影。C.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D.“角声满天秋色里”“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角”“载”都是古代的军中用品。【答案】 C 【解析】【分析】“贴挂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错。贴对联时,传统习惯一般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17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
21、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El常生活中,某校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Et”的综合实践活动。 (1)【了解节日习俗】不同的传统节日,人们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会贴春联,吃年夜饭,请列举出元宵节的两个习俗。 (2)【讲述节日故事】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端午节就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请分别写出一个与中秋节和七夕节(乞巧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中秋节七夕节(乞巧节)(3)【策划节日活动】班上将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
22、:中秋诗词朗诵会目的: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答案】 (1)吃汤圆(或元宵)、猜灯谜(或赏灯会)(2)中秋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故事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3)项目:元宵灯谜会 目的: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解析】【分析】元宵佳节在我国特别重视的一个节日,当天除了燃灯、放烟火而外,主要的其他习俗还有猜灯谜,吃元宵、走百病诸项活动。这些活动使元宵节活动更充实,内容更丰富,更有意义猜灯谜又叫“打灯谜”,这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 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为帝王,可是他愈来愈暴戾,多番施行恶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
23、得到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长生不老。嫦娥知道后为拯救苍生免受后羿永远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中秋节还有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七夕节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等故事。 设计主题活动,体现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调动语言积累,提高应变能力,答题语言表达体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紧扣 “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主题,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结合弘扬传统文化的元素设计活动形式。 故答案为: 吃汤圆(或元宵)、猜灯谜(或赏灯会) 。 中秋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故事;七夕节:牛
24、郎织女的故事。 项目:元宵灯谜会 目的: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点评】 本题考查对传统节日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本题考查对节日故事传说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根据相关故事或传说作答。 本题考查设计主题活动。答题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明确活动主题,明辨命题指向,把握大体要求。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不明确性,要自己去观察和提炼。18综合性学习。 春节,即农
25、历新年,是一年之首,亦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1)请根据下面这则材料,简要概括什么是“年俗”。 “春节”原指正月初一这一天,但可以开始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早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时一个多月。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探亲访友、扫墓祭祖、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如进行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来期盼来年的好运。_(2)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26、,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今年是农历己亥猪年,请你根据所积累的知识,补全下面的春联。(要求:必须含有“猪”字) 上联:名题雁塔登金榜 下联:_上联:_ 下联:新春纳福鹊登梅(3)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都在淡化,继而逐渐消失。甚至有人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再过春节了。请你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意见。 【答案】 (1)“年俗”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期盼来年好运的一种习俗。(2)下联:猪拱华门报吉祥;上联:吉日生财猪拱户(3)示例: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过春节”这一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
27、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这些活动以除旧迎新、迎新接福、拜神祭祖、析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赞同,理由充分也可) 【解析】【分析】(1)要通过阅读材料,找到“年俗”的本质属性等信息,把它们提取出来,整合在一起。如可提取分析“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探亲访友、扫墓祭祖、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来期盼来年的好运”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2)的上联“名题雁塔登金榜”是写人,“名题雁塔”是可以看成主谓宾结构,所以可对“猪拱华门”。“登金榜”
28、为动宾结构,可对“报吉祥”。“门”又是平声字。这样所拟之句既符合上联的形式要求,句子本身的内容也很连贯,更重要的是符合题干下联中必须含有“猪”字的要求。按同样道理,即可拟出句的上联。(3)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春节的意义:往浅里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
29、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往深里说: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故答案为
30、:“年俗”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期盼来年好运的一种习俗。 下联:猪拱华门报吉祥;上联:吉日生财猪拱户 示例: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过春节”这一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这些活动以除旧迎新、迎新接福、拜神祭祖、析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赞同,理由充分也可)【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材料,找准关键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概括,注意句式应该运用陈述句。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的创作能力。考
31、生要结合题干提示,以及上联或下联的结构特征进行创作,注意对联的相关要求和题干的要求。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材料来发表意见,立场鲜明,条理清楚,有根有据。19请你参与到“走近屈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 (1)【讲故事,析对联】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三闾大夫”指_。请你从这副对联的字形上分析其特点。_(2)【思传统,话屈原】 我国法定的四大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人们为此举行了哪些活动?(3)把下面屈原的名句补充完整,并写出你所了解的屈原的其他作品。 (4
32、)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的屈原的主要事迹,谈谈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 (1)屈原;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2)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4)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解析】【分析】(1)“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根据“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 ”可知
33、“三闾大夫”指屈原。可以看出上联“泪滴湘江流满海”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嗟叹嚎啕哽咽喉”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
34、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据此答题即可。 (3)根据平时对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早年屈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其后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
35、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据此分析屈原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故答案为:1、屈原;2、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及分析对联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从词语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对词语进行记忆和理解。此题分析对联特点
36、要从字形着手。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积累。积累历史人物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任务,要积累历史人物的事迹、作品、精神品质等。20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
37、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B.天下第一楼是何冀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话剧,每一幕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密切联系。C.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错在“每一幕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密切联系”,正确的说法是每一幕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前一幕情节成为下一幕内容的铺垫,下一幕也会提及或解决前一幕中未解决的矛盾冲突。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