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高频考点与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 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等。 高频考点一:理解标题的含义,体会标题的妙处考点解读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有助于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因此,对标题的理解、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中考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命题形式 1.某个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2、? 2.本文以为题目有何妙处 3.给文章加题目或换题目。答题技巧一、如何理解标含义 1.分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 2.分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理解标题的含义。 3.分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4.分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二、如何分析标的作用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以
3、下几点: 1.表明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2.概括(关联)主要情节,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贯串全文(行文线索),如背影。4.露情感主旨。5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总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三、如何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串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另外,在拟标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言简意赅。课文示例 散步题目的含义:指出下文所写的是“散步”这件事情。 散步题目的作用
4、:以散步这样一件小事来吸引读者。散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还是全文的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标题语言凝练,感情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体验中考 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解答: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涌这句诗。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答题模板题型模板A.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模板1:表面意义+深层意义B.文章以“.”为题,有何作用?模板2:吸引读者注意;明确
5、写作内容;揭示文章主题;点明文章写作思路。C.文章标题中的“”(词语)有哪些含义?模板3:加点的词语,指.(表面意思),也指.D.你是如何理解标题的?模板4:标题(.)主要有两(三、四.)层意思:一是.二是.(三是.四是.)E.拟写标题,或补全标题。模板5: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可能是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作者情感。 高频考点二:理解重点词句,品味语言特点考点解读 记叙文中的重点词语,是指文中那些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能够突出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或是有特殊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词语。重点语句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段意或中心,内涵丰富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
6、打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重点词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命题形式 1.如何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2.“”(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效果)? 3.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 4.“”(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从“”角度赏析“”(画线句子)。答题技巧1.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1)要理解词语的本义。词语的语境义总是在词语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形容、比喻等产生出来的。因此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本义,就可以借助具体的语境来推断其临时义了。 (2)要分析语境义。通过分析语境的意义,便于理解词语的临时义。 (3)要整体去感知。词语置于特定语句或语境,通常与作品的整
7、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相一致。因此,分析词语的临时义,要做到词不离段,段不离篇”。可以根据上下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括文章的思想倾向,推断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应注意“四联系”: (1)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 (2)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 (3)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感情态度; (4)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
8、褒贬互换)。二、重点句了尝析 重点句子是指: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1.理解句子含义 “句不离篇”是理解句意的原则,也是准确理解句意的切入点。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准确理解句意,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1)瞻前顾后,审读语境。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意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 (2)把握中心,整体领悟。一般来说,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3)抓关健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
9、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理解句子的含意可通过抓关键词、替换词语的方法。 (4)辨析修辞,思考意图。文中的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予的泳层含意和作用。2.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1)明确位置,把握作用 位于开头:点明主旨,总领下文;设置悬念引读者;为全文谊染某种气氛;理下伏笔或作铺垫。 位于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照应前文。 位于文末: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主旨,升华情感。 (2)联系内容,突出情感。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写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作者的思想感
10、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修辞,增强效果。 文章有很多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达到某种艺术效果。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使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反复是为了强调;对比是为了突出;排比是为了增强语言气势;象征是为了揭示寓意等。三、品味语言特点 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阅读时要细加体会。一般说来记叙文的语言特色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生动形象:语言风趣活泼表达生动传神,感染力强。 2.朴实自然:语言平实质朴,清新自然,有真情实感。 3.含蓄深刻: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富含哲理。 4音韵和谐:语言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的韵律。 回答这类问题
11、,要先指出文章的语言特色,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课文示例 如何理解文章末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含意? 这句话寓意深刻。它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含蓄地写出了“我”一一个站在生命之链连接点上的中年人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体现了家庭责任感,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验中考 简要分析第2段划线句是如何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信天游的特点的。 解答: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写出了信天游传唱广泛的特点,“声声都如云霞之辞”写出了信天游曲调优美的特点。答题模板题型模板A.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模板1:“”在文
12、中的意思是.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B.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模板2:“”在文中的意思是.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格、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模板3:“”在文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贬词褒用/化静(动)为动(静),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格、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C.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或是否可以换成“”?为什么?模板4:不能(或不可以)。加点的词语是.意思,用在文章中表现出.特点/表达了.的情感;去掉了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而“”表现不出.的特
13、点/表达不出.的情感。)D.理解“”(句子)的含义。模板5: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E.品析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文中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手法?有何作用?模板6: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生动、准确地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模板7:句子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法,突出了.的.性格(思想),表达了.情感。模板8:这是个.(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具有.(吸引读者,制造悬念;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加强语气;抒发强烈情感)的作用。格式:修辞(描写手法)+作用+内容+情感。F.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
14、理解。模板9:这个句子是指.(指出句面意思和深层意思,包括比喻义、象征义)。 高频考点三:鉴赏表达技巧,分析段落作用考点解读 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精妙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艺术才能。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记叙文阅读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阔、内容探究等都离不了阅读段落,段落理解是最能解决在这些题目的关键,甚至一些文章的主旨也常常隐含在其中。命题形式 1.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2.文章某一情节的设置有何作用? 3.某个段落
15、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某个段落可否删去?为什么? 5.说说某个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技巧一、鉴赏记叙文常用表达技巧的作用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如下: 1. 伏笔:就是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作用:交代含蓄,是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2.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的几个句子、几个段落、某个句子和某个段落的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就说它们相互照应。作用:不但能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能强化某些关键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
16、刻的印象或某种启示。 3.铺垫: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切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4.对比手法: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辩明是非。作用: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5.设置悬念:在叙事过程中有意结下一个“扣子”,以引起读者对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急切关心。作用:造成悬念,引发阅读兴趣,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6.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到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作
17、用: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7.抑扬结合:“抑”是贬,批评之意,“扬”是褒,赞美之意。所谓“抑扬结合法”,是指作者通过褒贬来立意批评人或事物的技巧,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情况。作用:可以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8.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9.烘托:指通过侧面描写,使索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10.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作
18、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11.借景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作用: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既做到语言美丽由富有感情色彩。 解答这类题可分三步走:一是明确所用手法;二是结合文本具体阐释该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三是结合人物、结构、中心等阐述该手法的具体作用。二、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1.把握段落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段:看在文章开头是不是总起全文,引出下文;看是不是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 中间段: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成为必然;看是不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结尾段:看是不是前后照应,使结构严谨;看
19、是不是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 2.把握段落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解答段落的作用题,除了把握段落在文中的结构作用,还必须把握段落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这可以从以下“四看”入手: 一看是不是渲染了气氛;二看是不是烘托了人物(或人物感情);三看是不是点明了中心;四看是不是升华了主题。课文示例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写“温睛”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睛(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做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美它是个
20、“宝地”。体验中考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解答: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答题模板题型模板A.文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模板1:本文运用了(对比烘托、欲扬先抑、侧面描写、伏笔照应、悬念误会、前后照应、卒章显志等)手法,突出了人物的特点(暗示后文;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等)。B.本文多处运用了.手法(对比、悬念等),请找出一例,试加以分析。模板2:(具有独特写法的句子或地方),将与做对比,突出了(表达了) (与相照
21、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设置这一悬念,能使读者产生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人、事、物)?模板3:作者这样写,运用了手法,突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D.(事、物)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模板4:这一内容,能将交代清楚,使结构更完整,人物形象更鲜明,中心更突出。E.某段话在文中有何作用?模板5:说明了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点明了的主旨;升华了的主题。(首段尾段)注意:有些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具有讽刺意味。(主要是文章最后一段)F.某段话在文中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模板6:句子运用句式(短句、各种修辞等),表达了作者的心理(性格
22、);引发读者思考;渲染气氛等。G.这段话在文中的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模板7:内容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结构上:根据段落所处的不同位置来分析其作用。H.开头(或中间、结尾)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模板8: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I.最后一段(或某一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模板9:不能删去。因为末尾一段点明了中心(突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补充说明故事内容等)。模板10:不能。第x段与第x段前后照应/是总分关系,若删去,就破坏了这种照应/总分/分
23、总关系。模板11:本文是按照递进(转折、因果、山现象到本质)顺序来写的,若删去,就不符合逻辑顺序了。 高频考点四: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旨考点解读 抓住了一篇记叙文的主要情节,基本上也就抓住了它的主要内容。新课标对记叙文的阅读要求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主要内容这个考点常常考查概括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梳理事件的前因后果等方面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做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命题形式 1.请你用简洁的
24、语言概括本文(某部分)的主要内容。 2.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题技巧 1.标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文章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可以借助标题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补充,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2.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主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
25、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地概括出来了。 3重点罗列法。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将其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以写人为主的文章,要慨括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概括出文章从哪儿个方面描写了事物的特点。 4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
26、,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整合相同的内容。 在应用以上方法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这样就太空洞,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啰唆。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二、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 1.巧妙抓住文题。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进而得到文章的主旨。 2捕捉关键语句。关键句是一篇文
27、章中集中地体现中心的语句。学会抓关键句,是一种很稳妥的解答方法。一般来说,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解题时如能注意到文章开头那个“见山”的句子,就可以找出文章的主旨;或在篇末,结尾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的句子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或在篇中,如过渡句,衔接上下文,使文章脉络清晰,起承上启下作用。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蕴含着作者观点情感的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它们往往是文章主旨的结晶,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3分析综合归纳。有些文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这就需要归纳综合了。先整体把握各个语段的大意,抓住陈述或评论的对象,再从时间、空间或事理逻辑关系等角度划分层次,理清
28、其详与略、正与反、映衬与主体等关系,而后将各段要点综合归纳,重要便得到了文章的主旨。 4.赏析人物形象。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其主旨往往是通过对具体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的。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主旨,就理应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也就是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课文示例 概括老王主要内容: 写“我”与人力车夫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 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中心思想)? 表现了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变的善良的天性,也启迪人们要关注生活中的普通人,要尊重普通人的“爱”。答题模板题型模板A.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模板1:文章记叙(说明)了什么事(人、物);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什么地方发
29、生了什么事。B.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模板2: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C.简要说说本文记叙了哪几件事。模板3:(1)什么人(地点)做了(发生了)什么事;(2).;(3).D.某一段(或某几段)写了什么事(或哪几件事)?模板4:模板2+模板3E.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某件事的起因与结果(或起因,或结果,或经过,或起因经过、结果)。模板5:起因:什么人或什么事怎么样经过:然后,这个人做了什么(事件如何发展)。结果:这个人又做了什么(或明白了什么),事件最终怎样结束。F.仔细阅读全文,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模板6:人物(地点)+事件G.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模板7:本文记叙了的故
30、事,抒发了作者的感情。H.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哲理)?模板8:文章告诉我:.;文章记叙了的事迹经过,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I.读了这篇文章,请结合亲身经历谈谈感想。模板9:文章主题+自身感悟。J.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启示)?模板10:本文记叙了什么事,让自己感悟到什么道理(我觉得.)K.文章结尾处“我明白(懂得)了.”模板11:作者明白了.L.结合全文内容与主旨及给出的材料谈谈文章的现实意义。模板12:文章让读者.;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愿望.;文章揭示了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这篇文章启示我们.;文章让我们懂得了. 高频考点五:
31、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线索考点解读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关系、整体谋篇布局等。准确地分折文章结构层次,是把握文章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或描写、记叙的脉络。找到文章的线索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脉络,更好地理解文章。命题形式 1.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3.文中某一句话,和哪里相照应? 4.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5.本文以为题目有何作用? 6.某事物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答题技巧一、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时间标志。有很
32、多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出不同阶段,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脉络。 2.抓住地点转移。有的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分出不同地域,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脉络。 3.抓住情节转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一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按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 4.抓住角度变化。有的文章,会按措写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描写角度,这时,把握了角度变化,也就把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5.抓住情感变化。有的文置,在行文的过程中,都或隐或显地蕴含着作者
33、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行文的思路也就被我们抓住了。二、把握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线索可按以下四步去做。 第一步: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记叙文中常见的线索有: 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核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5.以地点为线素;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第二步:关注文章标題。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第三步: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句子是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 第四步: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记叙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课文示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
34、构分析: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部分(9段结東):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经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线索: 文题中“从到”是一种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文章也以此分为两部分。所以本文的线索是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体验中考 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解答: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意思对即可)答题模板题型模板A.请根据提
35、示(或示例)理清本文作者(人物)心理发展变化/情感变化的过程/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模板1:根据提示(或示例)摘取或概括符合要求的词语或短语。B.本文的线索及作用是什么?模板2:文章以(事物)/(人物)/事件/思想感情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空间变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主题的表达更充分,更集中。 高频考点六:识别描写方法,分析表达作用考点解读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岀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也是记叙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这一考点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考查文中语段所用的描
36、写方法;二是考查描写方法的作用。命题形式 1. 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2.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的分类:按内容来分,有环境描写和人描写;按方式来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一、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恰当地运用描写方法,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各种描写方法的具体作用如下: 1.肖像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身份精神面貌等。 2.动作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显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变化的姿态、感情或态度,创造活跃的场景。 3.语言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品质,预示
37、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4.神态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5.心理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6.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有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等作用。二、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1.自然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的描写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3)烘托人物的
38、心情。 (4)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社会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的描写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交代事件或故事发生的历史或时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并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产生和导致事情结局的社会根源。 对环境描写的分析,首先应概括景物的特点,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主旨、作者感情态度、人物性格及心情、作品情节、文章感情基调、文章结构等方面具体去分析。就某一具体的自然
39、环境描写来讲,它的作用又不是单一的,往往具有几方面作用,分析时要力求全面。课文示例 找出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环境描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作用: 这些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天已经很晩,渲染了一种荒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我”孤独恐惧的心情。体验中考 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答: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心理,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答题模板题型模板A.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B.文中的描写有
40、什么作用?模板1: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等。(外貌描写)模板2: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模板3: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模板4:交代了故事背景/渲染了.氛围/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人物.的命运。(环境描写) 高频考点七:辨析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考点解读 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
41、问、引用、反语等。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修辞手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对表达效果的理解。命题形式 1.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一、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要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进行解说,帮助人们理解。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夸大或缩小。作用:揭示
42、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产生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作用:强调某种意思,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6.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人们思考,有的是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7.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8.反语:用与本义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义,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作用: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二、分析新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43、的答题步骤 1.明确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具体指出这种修辞手法在句中是如何运用的。 3.指出这种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文示例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句中词语“偷偷地”和“钻”有什么妙处 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岀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体验中考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解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秀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答题模板题型模板A. 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4、请分析其作用。B.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模板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有时还加上“表达了作者情感”。)模板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的情态。(有时还需加上“表达了作者情感。)模板3: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对象)的特点,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模板4: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的.特点/渲染了.感情/使文章条理分明/节奏和谐/感情洋溢/富有气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模板5: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强烈表达了.之情。模板6: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内容,使句式整齐/形式优美/音韵和谐/增强节奏感。模板7:运用设问,引起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