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08KB ,
文档编号:5699778      下载积分:1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699778.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聚焦专题02脱贫攻坚教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聚焦专题02脱贫攻坚教学案.docx

1、专题02 脱贫攻坚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于2018年10月17日上午在京举行。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挥扶贫脱贫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弘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攻坚精神,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首创精神,实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强大合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2、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九大报告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六疾馆和孤独园之类的专门救助机构出现于此时,开了国家设立专门机构集中救助鳏寡孤 独和贫病无依之人的先例。 义仓立于隋代。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救助思想发展到唐朝,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以律令的形式出现了。唐朝建立了专门的医院。唐朝的计会救助的范围覆盖了老人、妇女、儿童、鳏、寡、孤、独、皇族、官居、士兵、学者、病人、贫困人群等等,唐朝的社会保障制度

3、不仅内容完善,覆盖全面,而且形成一整套体系,开始以法律的形式对社会救助进行规定。社会保障发展到唐代已经正式制度化、政策化,机制更加健全,覆盖了近代社会保障范围的大部分,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官方社会保障机制的雏形。宋朝的保障内容涉及灾害保障、弱势群体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几乎涵盖了以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的全部内容。救荒活命书、救荒全书是宋朝时关于救灾和荒政的典集。明朝初年政治清明,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延续了宋朝的做法。明朝设有养济院是以收养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为主的社会慈善机构。明太祖曾两次发布诏令,宣布对孤寡老人实行终身养老制度。康雍乾盛世期间,不仅大力发展社会救济,也有了社会福利的雏形。四

4、、古代社会救助思想的借鉴意义 慈善救济思想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且这种思想不断地在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社会救助制度成为人民共同的需求,并且被全社会人民接受。通观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社会救助情况不难发现:(1)凡是重视社会救助的朝代,则政权兴,凡是疏忽社会救助的朝代,则政权亡。(2)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程度,取决于当时政治的清明、官吏的廉洁与否。(3)在强调国家责任的同时,也要注重民间的自救与互助;在强调制度安排的同时,也要注重民间捐助、社区救助等非制度安排;在救助中要做到无偿救助和有偿救助相结合,这对社会主义救助制度的构建均有借鉴意义。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制度中

5、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依据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逐渐提出了一些有关社会保障的思想和主张,推行过一些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会政策措施。这些思想和措施随岁月的流逝已发生沧桑巨变,但其中的精华却传递至今,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源泉。1储粮备荒思想和仓储赈灾措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战胜灾害和克服意外事故的能力很差,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秩序,人们需要在丰年和歉年之间进行调剂余缺,储粮备荒、以丰补歉的思想和主张便应运而生。在储粮备荒思想影响下,自西周起,中国就出现了一种救荒、济贫的重要政策措施仓储制度,即建立专门的粮仓,储

6、存粮食,用来稳定粮价,借贷或放粮救荒、济贫。 络中,除了家庭和国家的责任外,乡亲邻里之间互助相帮是很重要的支撑体系。与患难相恤主张相关联的民众互助互济的保障措施在古代就已出现,如邻里相帮操办丧葬事宜等,体现了众人出力帮助苦主分担灾难的思想,而最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互助保障措施是社仓制度。社仓是仓储制度中的一种形式,与其他仓储形式如平籴仓、常平仓等不同的是,它是以民间力量为主兴办的一种互助互济性质的备荒仓储。5关怀弱者的思想和居养机构的兴办孔子的大同思想中包含了“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主张;管子在五辅篇中也主张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这些同情、关怀、帮助社会弱者的思想在中国古

7、代有很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与此相关联,中国古代有一种收养抚恤孤寡、流浪、乞讨人员的“居养”制度。居养制度产生于汉代,宋代以后社会上出现一种固定的居养机构如居养院、安济坊、福田院和漏泽园等,居养分为长期收养和短期收养两种。明清以后,为弱者提供院内救济的居养机构较为普遍,清自雍正起,在各地设置普育堂(负责收容和养育弃婴)、普济堂(为老年、残疾无依靠者提供住院救济)。这些机构一部分发展延续下来,成为现今一些地方老年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现代社会福利机构的前身。综上可知,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的思想和社会福利措施,作为家庭保障制度体系的补充,起到了救助危困、分担风险、促进生产、稳定社会

8、的作用,是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梯,它们所弘扬的仁爱、大同、敬老、慈幼、济困、助残、互助互济、患难相恤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保障制度的思想内核,它们所推广的社会保障措施,也为后来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的众多借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的范畴,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不同内涵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划分时代的基本依据,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主导、支配和决定作用,贯通于时代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被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所替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

9、是新时代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

10、,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

11、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518世纪中期,英国用于济贫的开支每年约为70万英镑,1

12、8301831年间用于济贫的开支达680万英镑,其中至少有300万英镑用于救济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农业劳动者。英国用于济贫的开支日渐剧增说明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B贫困人口总数始终不断增加C人民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贫困人口呈现明显地域差别【答案】A6董煟在救荒全书中记载:“(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材料表明A赈济的对象没有选择性B否定利用市场调节手段C赈灾救助措施的多样性D富民没有参与灾荒赈济【答案】C【解析】宋代救荒之法有五种,这充分体现了宋代赈灾救助措施的多样性,故C项正确;材料

13、体现出赈济的对象是有选择性的,主要针对灾荒人群,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说明利用了市场调节手段,故B项错误;“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说明富民参与灾荒赈济,故D项错误。71834年英国一反过去“家内救济”方式颁布济贫法修正案,下面是该法案颁布后英国济贫院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教区给穷人们的住房泥巴糊的墙几乎裹不住腐朽的门框,恶臭让人憋得心慌,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父母来探望,这里的父母也好似不晓得亲情一样”该修正案主要表明 A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活 B工业革命并未惠及下层民众 C是工人不断抗争的结果 D救济思想转变为救济、就业与经济发展兼顾 【答

14、案】D8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简表据上表,可知A民族矛盾尖锐B三教合归于儒C贫富分化严重D豪门士族衰落【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几位民间慈善家针对的是贫困的群体,这说明当时贫富分化严重,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三教合流的信息,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豪门士族正处于兴盛时期,故D项错误。9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郑观应在上海募捐的同时提出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主张,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据材料可知A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B郑观应最早提出建立社

15、会保障体系C清政府救灾与防灾措施较完备D清政府借鉴西方慈善文化并已施行【答案】A点睛:材料“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是解题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答案。 10下图是“孙中山国际基金会”活动场景。“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A“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B“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C“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D“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答案】D【解析】本

16、题考查的是三民主义。材料“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一系列信息传达的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所以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英国,宗教和慈善事业息息相关,如英国教会和修道院举办的养育院就承担了重大的社会救 助任务。为了明确救助的准则,1601 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规定“各教区对居住于本教区的贫民负有救济的责任” 。英国民众一贯认为“英国社会只存在贫民,不存在贫穷问题,而贫穷只是个人的懒惰和无能造成的;救济不应该是国家的责任,对困难群众、农户的保障就是统治阶级的施舍

17、。如 1601 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就规定了要安排贫困儿童去学艺,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必须送往贫民教养院“使其工作” ,而且不允许对其进行“院外救济” 。英国在伊丽莎白法案中制定了相关要求,指出“用法令的方式规定济贫税由社 会共同负担,用以救济无力为生的贫民,救济经费主要源于济贫税和志愿捐款,从而保证了救济经费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摘编自王冲近代中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特点比较分析材料二 明清政府除了在立法上支持农民社会保障事业,而且还注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调拨,鼓励 民间和社会团体广泛捐赠,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障事业中。对于能在救济灾荒、济贫、育幼和养老事业中有所作为的民间团体和组织,给予鼓励和奖

18、赏,如对捐赠数额特别大者立坊牌旌表,如规模巨大的养济院、普济堂、栖流所、饭厂都得到过政府的经费支持。明清政府对待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不仅强调供养,而且重视教化工作,如建立善人、善堂、善事和功过格等成为教化工作的有力工具。明清政府除了通过税收等形式增加财政收入和对社会保障的支出,而且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和保障资金增值,如民间劝募、买田收租增加利息、买店面收租生息等形式。 摘编自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与明清中国社会保障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与明清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各自特点及其影响。(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保障体系?【答案】(1)有立法保障

19、;与慈善事业紧密相连;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机构;政府给予财政支持,资金来源广泛等。 (2)特点:中国明清:供养与教化相结合,政府财政投入较大。英国:强调个人努力与工作救济相结合,有专门的济贫税,济贫税主要由社会承担。影响:中国明清: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相对稳定;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等。英国:推动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等。(3)社会保障制度或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稳定,但应与国情相结合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1601 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英国教会和修道院举办的养育院就承担了重大的社会救 助任务”以及材料二

20、中“明清政府除了在立法上支持农民社会保障事业,而且还注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调拨,鼓励 民间和社会团体广泛捐赠,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障事业中”的信息,综合归纳出中西社会保障的相同点。(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回答该题时候要依据材料中信息有关社会保障措施及特点从“社会保障制度或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稳定,但应与国情相结合等。”的角度思考回答。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

21、)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最初的慈善组织是随佛教传入而伴生的。唐武宗时期政府担心佛寺对社会的控制,因此废天下僧寺,政府拨付资金承担了佛寺兴办的慈善机构的运营管理。宋代继承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同时,地方政府发起、地方士绅参与的社仓、慈幼庄、慈幼局也开始出现,官办民助成为新的慈善机构特征。清初期雍正诏令全国建立普济堂、育婴堂,“行文各省督抚,转饬有司,劝募好善之人,于通都大邑,人物稠集之处,照京师例推而行之”,更带来此后全国性的慈善繁荣。材料二 随着基督教等西方宗教进入中国,他们以救济作为进入中国的手段,

22、在华兴办医院、学校、育婴堂、孤老院等,还参与赈灾救灾,1904年完全引入国际红十字运动理念的中国红十字会诞生,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童子军、救世军等西方慈善组织陆续进入中国。尽管清末民初,中国也出现了慈善家创办的系列慈善机构,但总体看,在中西公益组织同台竞技的格局中,红十字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组织因其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治理模式、国际化的背景,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而中国传统的善会善堂及其后续慈善机构,因机制的僵化和资源的缺乏,逐渐走向衰落。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慈善得到恢复和振兴,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党和政府鼓励公益组织发展,不断放宽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登记成立条件,而且从税收政策上予以激

23、励,带来了又一次中国公益事业的繁荣。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选国明清以来中国慈善的繁荣、溃败及复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慈善事业走向衰落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佛教的推动;政府的参与和大力支持;地方士绅的参与;儒家民本、宗法观念的特点: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力量积极参与;不断发展创新;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2)原因:国家贫弱;管理理念落后于西方;私人力量难以为继;长期战乱的影响;西方慈善组织的冲击。(3)影响:为弱势群体提供了生活保障;提高了政府的凝聚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根据“红十字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组织因其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治理模式、国际化的背景,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因机制的僵化和资源的缺乏,逐渐走向衰落”,并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分析总结。(3)影响:结合所学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意义分析回答,可从为弱势群体提供了生活保障、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总结。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