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考倒逼教学改革新思路促进新高考倒逼教学改革新思路促进学科发展学科发展 2014 年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当高考变革之时,它所带来的远不只是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而是一场学校在课程领域、教育领域和教学领域的全面调整和跟进。如何顺应改革的潮流,深刻理解高考方案代表的政策和方向,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与学生发展需求,重新建构出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及育人模式,是每一所高中学校在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选择”。方案突出扩大了“学生的考试选择权”,这是继2012年开始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课程选择权”之后的又一革新理念。上海市、浙江省作为试点省份,分别出台高
2、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方案聚焦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学生高中学习全过程的关联度,即:全科覆盖、分类考查、不分文理、两次机会等。数学作为三门科目不变、分值不变的学科之一,如何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是摆在所有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静待陕西具体高考方案的出台。1.提前介入新课标、新教材,为 新高考奠定基础2.分层走班,尊重学生选择,体现因材施教3.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4.几点思考课程改革课程改革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 1 0 年一2 0 2 0 年)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进人了新阶段。教育部在2 0 1 4 年4月发布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立德树
3、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课改全面启动。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牵动着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抓住了课改,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牛鼻子”。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课改,扫清人才培养的重大体制、机制障碍,才能真正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点要点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
4、、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课程教材体系;系;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要优化教材内容。各地要结合育人工作实际,开发完善地方课程教材。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考试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命题人员应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际以及学校招生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研制人员在中、高考命题中的作用。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
5、能。将学生体育课和艺术课学习状况纳入考试招生和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素养。教育部将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最快到教育部将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最快到2016年,新版高中课本将启用年,新版高中课本将启用。此外,体育、艺术将纳入考试招生政策中;未来,中考体育成绩将进行调整,分值只会增加不会减少,高考也要把体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关键的时间节点:关键的时间节点:2014年12月 课标开始修订。2015年10月 完成课标初稿,调研工作。2015年12月 着手编写教材,全面征求意见。2016年11月 公布课标。2017年03月 教材送审。2017年09月 正式
6、使用新课标和新教材。2020年06月 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高考。2001年以来的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陕西2007年进入)存在的六个突出的问题:与初中数学衔接不好;标准不能指导高考;模块条理不清;必修、选修1课程教学内容负担太重;选修2内容太多、太杂,与大学教学脱节;日常教学、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落实。新的课改总目标新的课改总目标(四基、四能、三会、科学精神四基、四能、三会、科学精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表达和数学交流能力;发展
7、数学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六个核心素养:六个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p 课程课程 结构结构A A类:部分理工类:部分理工B B类:经济、社会、部分理工类:经济、社会、部分理工C C类: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D D类:艺术、体育类:艺术、体育E E类:拓展课程类:拓展课程CAPCAP课程课程专题课程专题课程选修选修I I选修选修IIII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必修必修必修课程(8学分144学时):学业水平考试(指向高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指向高中毕业)强调基础性与时代性(模型、大数
8、据)为学生发展提供基础为学业质量检测提供内容要求为获取高中毕业提供依据函数与应用:集合、函数、基本初等函数、不等式 几何与代数:向量、立体几何初步 统计与概率:抽样、统计图表、估计、随机事件、古典概型 选修(6学分108学时):高等院校考试(专科可以不学)高等院校考试(专科可以不学)强调基础性(文理不分科的高考)为学生发展提供基础为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提供内容要求函数与数列:数列、导数、函数的性质、优化、算法 几何与代数:平面解析几何、二维线性空间、立体几何 统计与概率:计数原理、伯努利模型、列联表选修(6学分108学时):自主招生考试(其他可以不学)自主招生考试(其他可以不学)强调选择性、发展性
9、与时代性 为学生确定人生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依据 分为理工方向、社会方向、人文方向、艺术方向p 课标变化课标变化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考试命题 减少必修内容、增加教师支配时间 增加初高中过渡单元 态度(心理)、学习习惯、知识技能 选修II内容与大学接轨 标准支配考试 p 课标给出高考建议课标给出高考建议 逐渐由“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过渡到“以素养立意命题”。根据文理不分科学生的水平,调整试卷难度。在不增加题量的前提下,考试时间由现在的120分钟延长为150分钟。适当调整题型,减少选择题、填空题的比例
10、,增加应用、探索、开放题的比例,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的招生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如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建模能力、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p 课标给出高考建议课标给出高考建议建议对不同志向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数学选修课程(选修)。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愿选择选修课程,学校组织教学。考试由各省考试机构组织,学生自愿参加考试,平时学习情况与日常考试成绩放入学生档案。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在招生时,参考学生选修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情况。课标组组织编写相关教材,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选用,协助试点省市组织教学、命题和考试。p 大学数学先修课程(大学数学先修课程(CAP)指
11、导选择人生发展道路 优秀学生数学能力展示平台 热爱数学学生选择空间 在大学自主招生、招生、学习作用 2014年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分层走班制开始被大量讨论,越来越多的高中也都尝试着推行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将成为今后高中教育的常态。关于数学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国内外已经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而且,我校目前实际教学中的层次也很明确,待学校出台走班制相关指导意见后,教研组再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配套方案,此不赘述。实施走班制,体现因材施教实施走班制,体现因材施教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3.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这个学校的课程!学校的生命力是这个学校的课程!课程改变,学校改变!在新高考改革即将到来,如何迎
12、接挑战,如何抓住这次变革的机遇,实现学校的飞速发展,我认为,靠的就是课程,所以如何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p 总目标总目标 根据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修订思路:立德树人的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p 具体目标具体目标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目标,尊重人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性,
13、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公民。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1)学会做人(2)学会交往,在会什么中学习(3)学会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4)树立科技、环保、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理念(5)养成良好的学习、提问、探究的习惯(6)学会搜集、处理、利用信息p 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内容安排 数学与生活、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几何画板应用、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数学阅读、数学素养 等。2017年先开设前四门课程,根据条件2020年继续开发后两门课程。p 课程实施办法课程实施办法 校本课程在高一、高二年级同时开设,具体方
14、案按学校计划实施。p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家长、社区人员对课程的评价p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p 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
15、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几点思考几点思考4.数学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在于它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学科。数学学科的最大用处是育人,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而且在锻炼学生的心智、培育理性精神上也是不可替代的。教学中,要以数学地眼光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任务,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心理过程为基本线索,为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p 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立德树人目标。回归数学教育的本来面目,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
16、,实现数学育人的目标,这就是大势所趋。具体而言,就是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考虑,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利益,充分挖掘数学所蕴含的价值观资源,以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思考的过程中,成为善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让学生明道:明即明白、懂得,道即规律、原则。数学教学首先要遵循“数学之道”,懂得数学研究的“基本套路”。秉承“以活动为主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导、以探究为主线、以发展为主题”的设计理念。追求“平等的对话、思维的旅行、温馨的交往、潜能的拓展、智力的激发”的理想境界。p 在充满愉悦氛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充满愉悦氛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构
17、建逻辑连贯的数学学习过程构建逻辑连贯的数学学习过程 国家兴旺发达靠创新,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别于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它本质上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品质,如积极踊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因而,课堂教学要避免使学生简单、被动地接受现在的观点和结论,通过诱导、启发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p 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年,国家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地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
18、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数学教研组将进一步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争使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成为一种新常态。建议:2017年前建立数学探究实验室。p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电子表格软件几何画板科学计算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具体措施学生: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清醒预设,清醒预设,沉着面对可能出现的挑战沉着面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任何改革总不会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各学校的尝试基本都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清醒预估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挑战
19、,对保障改革在我校得以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对于走班制教学具体情况了解较少。大多数普通高中学校的走班制情况,主动权掌握在学校手中,学生选什么课程、配备哪些老师、具体怎样分班等都由学校掌握。虽然学校也给学生提供了一部分选择的权利,但是学生对于自己要选择的课程怎样学并不十分清楚,对于要选择的老师具体情况也不甚了解,甚至连教学的班的班主任是谁也并不知晓。沟通渠道单一,造成多方对走班制教学产生误解沟通渠道单一,造成多方对走班制教学产生误解1.其次,学校与家长关于走班教学的交流较少。大部分学生家长对于走班制教学并不认可,甚至有抵触的情绪。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家长对于走班制教学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
20、,总认为学校在搞形式主义,害怕走班制耽误了自己孩子未来的前程。二是对走班制这一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管理制度不放心,不少家长认为走班制教学一走就乱,一走就散。还是觉得传统班级教学的稳定性更高一些。三是家长对于学生的选择缺乏信任,认为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的局限,只是从自己的好恶出发选择课程和教师,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对走班制教学的认识,不同学科之间教师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同一学科之间教师的认识也参差不齐,这直接导致学生在选择教师时过分偏爱某一学科或者是某一任课教师,使得走班制教学缺乏一个相对公允的选择平台,那些被学生选择较少的教师对走班制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走班制教学难以正常开展。
21、教师整体素质的不平衡是阻碍走班制推行的主要因素教师整体素质的不平衡是阻碍走班制推行的主要因素2.走班制教学如果要有效顺利的实施,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完备建设是必要前提之一。具体来说,学校为走班制教学开展必需的软件条件包括走班制教学的管理制度、师资的配备、各项教学规章的制定、学生学习评测的系统、学生自主选课系统等;必需的硬件条件包括足够走班使用的教室、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设备等。这些软、硬件设施,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必要的财力支持,走班制的实施就只是一句空话。学校软、硬件设施是制约走班制实施的客观条件学校软、硬件设施是制约走班制实施的客观条件3.高考改革正一步步朝我们走来,在这个教育改革迅猛推进的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数学学科组唯有清醒地认识问题,抢抓机遇,积极寻找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对各种挑战做足预设,才能促进学科教学进一步发展,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勇立潮头!敬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