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把握小说中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读写策略把握小说中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 一、定义 词语和语句的含义: A词语或语句的表层含义,联系上下文的相应内容。 B深层含义:联系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重要句、段的作用 重要句子的作用 首句、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交代人物活动背景、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句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句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
2、;强化作者感情。 中心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段落的作用 1开头语段 引出所写的对象,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对内容的作用); 开篇点明题旨(主旨作用); 或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氛围)。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结尾段 总结全文,
3、归结主旨; 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有这样作用的试题,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 3中间段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 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近几年高考题中多属此类,要求会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 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正衬(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
4、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总领后文; 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 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 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四、命题形式 1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 3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五、解题方法 1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如果是单句,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确认句子的结
5、构,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句子的含义。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位置。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如果是总领句,理解它必须从它的下文去搜索相关信 息;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方法;对以上这样的句子,要从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明确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
6、达效果,这样,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六、经典例题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胜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
7、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
8、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杨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
9、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语。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为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 逃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
10、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 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答:_ 2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克子。”综观全篇
11、,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 答:_ 3(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有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答(1)_ (2)_ 【解析】 文章开头段落的作用通常为点明主题,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等。本文开头三个段落中的“神交”“依恋”等词明白地告诉读者作者对大河家的情感,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 【答案】 开门见山,点出
12、文章的主题;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解析】 解答此题需立足全篇,可以先在全文中将有关“客”的句子找出。此句在“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之后,可见有解释作用;之后又有“逃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 ”起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从形式上看,上下段叙述大河家渡口用语豪气壮观,此句语言平和,节奏富有变化。 【答案】 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
13、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是因为老汉与河的关系,“默默无语”是坎坷人生后的醒悟。作者写韩老汉,是将他当作了底层人的代表,写韩老汉的动作,就是写意韩老汉为代表的大河家人、底层人与河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思考。 【答案】 第一问: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第二问: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变式训练 灯火萧萧
14、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
15、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
16、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17、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
18、,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19、 答: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 2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3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 【解析与答案】 1(1)答案提示:写当时灯少,对等倍加爱护。晚上战战兢兢的举灯走的情形呵护着知识、温暖。 (2)答案提示:没有祖母温馨的陪伴的我孤寂怅然中,难于找到温情。 2答案提示:第一、二人称兼用,第一人称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叙述是指作者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的笔法。作者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话,把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 3答案提示:跟古人促膝谈心的温暖;祖母嘘寒问暖的温馨;对知识的渴求;全新世界的光影缤纷。 1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