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68 ,大小:8.61MB ,
文档编号:5710771      下载积分:2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71077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版《论语》十二章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版《论语》十二章课件.pptx

1、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传承文化之根传承文化之根学习任务群篇名作者中心思想内容概述学习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论语十二章孔子讨论了君子人格和修身养性的问题。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理解文章表达的“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观点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大学之道戴圣讲为人处世之道,是儒家立身行事的总纲领。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表现了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本文从“人皆

2、有不忍人之心”写起,由“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出仁政。文章在强调后天教养的重要性时,也阐释了“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三篇儒家作品,体现儒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围绕修身、治学、理政、人性等方面,涉及君子、仁、义、礼、道、诗、恕、不忍人之心等核心概念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百家争鸣”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包括儒家三篇论说文、道家两篇短文,以及墨家一篇论说文。学习这些文章,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领路先秦诸子的思想魅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内容概要内容概要学习任务群篇名作者中心思

3、想内容概述学习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老子四章老子讲老子对社会动荡和安定的辩证思考。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理解文中表达的对待“有”“无”关系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五石之瓠h庄子庄子借“五石之瓠”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思想。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兼爱墨子墨家的论说,指出“兼相爱”是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根本。本文认为天下之乱起源于“不相爱”。若使天

4、下兼相爱,爱人如己,则所有窃夺攻伐的现象都会消除,天下就会太平安定。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两篇道家作品,涉及有无、正反、内外、终始等关系,体现先秦道家善讲对待之理的特点,以及行文上老子善用类比,庄子善用寓言的特色。一篇墨家作品,探讨以兼爱求天下大治的观念。行文质朴不文,如面对听众耳提面命,不必繁琐。2.2.思考先秦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认识中华民族先秦原典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营养,涵泳心灵,培育人格,转化成为人做事的准则,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1.1.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了解。学习本单元课文,深入了解先秦诸子

5、百家产生的时代背景,读懂六篇经典文章的基本内涵,把握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特点,理解先秦诸子原典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3.3.感受理解不同的论说风格和论说方法。学习儒家或雍容或峻急、道家或简约或恣肆、墨家或朴拙或繁复的言说方式,理解各家文章的说理方法,领悟其妙处;结合现实生活,学习古人智慧,培养理性思辨精神。4.4.学习思维方式,积累素材,提炼阐发观点。从文本中积累素材,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分析事理。学习审题立意的方法,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帮助。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论道,为的是推行各自的思想主张。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

6、生理想。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虽然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让我们与诸子百家同行,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单元学习单元学习目标目标 第5 5课 十二章 第二单元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论论语语 天

7、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孔子学说和言论的教诲,从牙牙学语到经天纬地,我们以古典文化为土壤,不断的成长前行。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一起学习十二章。1.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3.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素养目标n文化常识n诵读感悟n文本探究n艺术感悟目录n文化常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u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8、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幼年丧父,大约孔子幼年丧父,大约3030岁时开始从事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曾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私人讲学。曾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5050多岁离开多岁离开鲁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鲁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68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定礼乐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序周易易,撰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撰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

9、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典。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了解孔子后世影响: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后世影响: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纵之圣”“”“天之木天之木铎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之首。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

10、是“仁”“礼”。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ti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了解孔子思想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

11、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了解孔子思想仁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

12、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标准,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义:义:原指原指“宜宜”,”,即行为合于即行为合于“礼礼”。孔子以。孔子以“义义”作为评判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准作为评判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准则。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之分则。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之分,君于义大我君于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小我,撮伙俪党也撮伙俪党也,今所谓今所谓“哥们儿义气哥们儿义气”也。也。儒家思想十分丰富儒家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仁、义、礼、智、

13、信、忠、孝、悌等。主要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礼:礼: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属政治与伦理范好,是符合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行属政治与伦理范好,是符合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为准则。信:信:指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指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致的态度。致的态度。孔子将孔子将“信信”作为作为“仁仁”的重要体现的重要体现,是是贤者必备的品德。贤者必备的品德。智:智:同同“知知”,”,属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属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明、智慧等,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

14、容、知的效果等几个方面。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个方面。了解儒家思想孝: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更应着重于对父母和长辈更应着重于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的尊重,认为如果缺乏孝敬之心认为如果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马乃不孝。饲养犬马乃不孝。忠: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表现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忠表现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悌: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

15、把悌与孝并称,将其视作称,将其视作“为仁之本为仁之本”。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四书书”。论语共。论语共2020篇篇,每篇又分若干章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不相连属属;言简义丰言简义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

16、经验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影响。了解论语“章”指诗文、歌曲的段落。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即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即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子罕颜渊卫灵公阳货九篇中选了泰伯子罕颜渊卫灵公阳货九篇中选了十二章十二章,包含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包含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容

17、。容。了解论语n 体式上:(1)(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2)(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3)(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了解论语n内容上 以以教育教育为主,也包括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的人格

18、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东汉时,论语论语被列为被列为“七经七经”之一,之一,(七经:七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春秋春秋论语论语孝经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孟子孟子合为合为“四书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旧注本有论语注疏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昺疏)和宋朱熹的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论语集注,清刘宝楠,清刘宝楠论论语正义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论语译注等。等。了解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的大变革

19、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儒家家之外,还出现了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最重

20、要的学术流派之一。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n诵读感悟诵读感悟 听读课文 明确字音八佾(yy)文质彬彬(bnbn)迩之事父(rr)譬如(pp)子罕(hnhn)未成一篑(kuku)n文本探究文本探究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章子曰:子曰:“君子君子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敏于事于事而而慎于言,慎于言,就就有有道而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学而)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食:动词,吃饭 敏:勤勉 就:靠近而1:表并列 而2:表顺承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释义: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

21、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安贫乐道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章子曰:子曰:“君子君子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敏于事于事而而慎于言,慎于言,就有道就有道而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学而)活动二:问题探究1.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君子要安贫乐道君子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做到做到“食无求饱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排除干扰)(排除干扰)、“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实践锻炼)(实践锻炼),“,“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虚心请教

22、)(虚心请教)才算达到才算达到“好学好学”的要求。的要求。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章子曰:子曰:“君子君子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敏于事于事而而慎于言,慎于言,就有道而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学而)活动二:问题探究2.概括主题。从从“好学好学”的标准出发,讲的是君子日常行为的准则。的标准出发,讲的是君子日常行为的准则。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

23、对理想的追求精神。通过不断地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通过不断地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3.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君子应重精神轻物质君子应重精神轻物质文本探究【思考2】研读第二章子曰:“人而而不仁,如礼何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而:表假设,如果 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文本探究【思考2】研读第二章子曰:“人而而不仁,如礼何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活动二:问题探究 礼乐制

24、度的角度出发,点明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点明“仁仁”的核心价值地位。的核心价值地位。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强调必须有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强调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孔子认为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孔子认为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以回环往复的叠句造势,突出以回环往复的叠句造势,突出“仁仁”在礼乐中的重要性。在礼

25、乐中的重要性。阐明仁和礼乐的关系阐明仁和礼乐的关系文本探究【思考3】研读第三章子曰:“朝闻道朝闻道,夕夕死可矣。”(里仁)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闻道:知道、懂得真理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文本探究【思考3】研读第三章子曰:“朝闻道朝闻道,夕夕死可矣。”(里仁)活动二:问题探究这里的这里的“道道”不是一般的不是一般的“道理道理”“”“事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仁义之道道”。从对待从对待“道道”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自己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

26、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言简意赅,突显对了解言简意赅,突显对了解“仁义之道仁义之道”的重视。的重视。执着追求真理执着追求真理文本探究【思考4】研读第四章子曰:“君子喻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文本探究【思考4 4】研读第四章子曰:“君子喻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活动二:问题探究 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

27、质低劣者只能和追求上的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君子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小义,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通过通过“君子君子”与与“小人小人”的对比,强调了的对比,强调了“义义”对于君子,对于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品格的重要性。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文本探究【思考5 5】研读第五章子曰:“

28、见贤贤思齐齐焉,见不贤而内内自省也。”(里仁)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齐:与.看齐。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文本探究【思考5】研读第五章子曰:“见贤贤思齐齐焉,见不贤而内内自省也。”(里仁)活动二:问题探究1.1.本章中体现的孔子道德修养的方法是什么?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学习,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2.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通过辩证的分析对待“贤”与“不贤”的态度与做法,

29、点明了人不断前进的方法。君子要善于反省,见贤思齐君子要善于反省,见贤思齐文本探究【思考6】研读第六章子曰:“质质胜文文则野野,文胜质则史史。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为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释义: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文本探究【思考6】研读第六章子曰:“质质胜文文则野野,文胜质则史史。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活动二:问题探究1.1.分析“文”与“质”的辩证关系。从“文”与“

30、质”在君子成才过程中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出发,点明文质不可以相胜,就是指它们要均衡,哪个都不能够过多。君子就是要做到“文”与“质”的平衡。2.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清晰,言简意赅。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质彬彬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质彬彬文本探究【思考7 7】研读第七章曾子曰:曾子曰:“士士不可以不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乎?死而后已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士:读书人。士:读书人。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刚毅。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刚毅。已:停止

31、。已:停止。释义: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释义: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仁的理想看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吗?文本探究【思考7 7】研读第七章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泰伯)活动二:问题探究 从精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

32、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从精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仁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戮力奋斗。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戮力奋斗。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士要以士要以“仁仁”为己任

33、为己任文本探究【思考8 8】研读第八章子曰:子曰:“譬譬如为山,未成一如为山,未成一篑篑,止,吾,止,吾止止也。譬如也。譬如平地平地,虽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罕)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譬:比喻,比方譬:比喻,比方 篑:盛土的筐子。篑:盛土的筐子。止:停下来止:停下来 平地:填平洼地平地:填平洼地 虽:虽然。虽:虽然。释义:孔子说:释义: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

34、要自己去干的。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文本探究【思考8 8】研读第八章子曰:子曰:“譬譬如为山,未成一如为山,未成一篑篑,止,吾,止,吾止止也。譬如也。譬如平地平地,虽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罕)活动二:问题探究 从人的主观性的角度出发,强调不论做事还是为人,从人的主观性的角度出发,强调不论做事还是为人,贵在持之以恒贵在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在于自己。运用比喻和散句,说理生动自然。运用比喻和散句,说理生动自然。君子做事要持之以恒君子做事要持之以恒文本探究【思考9 9】研读第九章子曰:“

35、知知者不惑,仁者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知:同知:同“智智”者:者:的人的人释义: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释义: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人无所畏惧。文本探究【思考9 9】研读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活动二:问题探究1.1.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缺一不可。缺一不可。2.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用否定和整句的形式,增强气势,简洁明确。用否定和整句的形式,增强气势,简洁明确。智仁勇君子要有仁、智、勇三德君子

36、要有仁、智、勇三德文本探究【思考1010】研读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目。”子曰:“非礼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事斯语矣。”(颜渊)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一日:一旦一日:一旦 归:称赞,赞许归:称赞,赞许 目:条目,细则目:条目,细则 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事:实践,从事事:实践,从事文本探究【思考10】研读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克己复

37、礼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目。”子曰:“非礼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事斯语矣。”(颜渊)活动二:问题探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视、听、言、动”都符合礼。从这个层面都符合礼。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上来说,“仁仁”是是“礼礼”的内化和自觉。的内化和自觉。明确明确 以对话的形式,层层深入,说出符合以对话的形式,层层深入,说出符合“礼礼”的具体做法。的具体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文本探究【思考1111】研读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38、“其其恕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于人。”(卫灵公)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一言:一个字一言:一个字 其: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其:大概,表示推测、估计。恕:宽恕恕:宽恕于:介词,可以翻译成于:介词,可以翻译成“给给”释义: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释义: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那就应该是“宽恕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文本探究【思考1111】研读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其恕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于人。”(卫灵公)活动二:问题探究(1)在孔子

39、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2)学会互相理解,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以对话的形式,点出“恕”这一准则,以及具体的做法,明确而详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本探究【思考1212】研读第十二章子曰:“小子小子何莫学夫夫诗?诗可以兴兴,可以观观,可以群群,可以怨怨。迩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夫:那 兴:激发人的感情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讽刺时政 迩:近释义:同学们,

40、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文本探究【思考12】研读第十二章原文:子曰:“小子小子何莫学夫夫诗?诗可以兴兴,可以观观,可以群群,可以怨怨。迩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活动二:问题探究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三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国;三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运用反问和铺陈的手法,详细而全面,语气更强。学诗的重要性学诗的重要性结构图解主题归纳主题归纳活动活动1 11.1.

41、阅读课文中关于阅读课文中关于“仁仁”的章句,分析孔子的的章句,分析孔子的“仁仁”包含了哪些内涵。包含了哪些内涵。(1 1)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2 2)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内圣),)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内圣),复礼对外(外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复礼对外(外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是孔子的毕生追求。(3 3)仁爱思想的一体两面是)仁爱思想的一体两面是“恕恕”与与“忠忠”。活动活动2根据根据 十二章的有关章句,总结孔子认为十二章的有关章句,总结孔子认为“君君子子”应

42、具备的品格。应具备的品格。1.1.崇德重仁。崇德重仁。2.2.遵从礼乐。遵从礼乐。3.3.重义轻利。重义轻利。4.4.好学笃行。好学笃行。5.5.文质彬彬。文质彬彬。6.6.内省不疚。内省不疚。n艺术感悟艺术感悟1 1.比喻说理,形象生动。比喻说理,形象生动。例如第八章,孔子以例如第八章,孔子以“堆土成山堆土成山”为喻为喻来阐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来阐述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2 2.人物对话,栩栩如生。人物对话,栩栩如生。有的章节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有的章节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颜渊问仁颜渊问仁”,孔子,孔子给予回答

43、,接着颜渊又问具体表现是什么,最后表示要坚决执给予回答,接着颜渊又问具体表现是什么,最后表示要坚决执行。通过对话,一个善于思考、领悟,又坚决践行的弟子形象行。通过对话,一个善于思考、领悟,又坚决践行的弟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在读者面前。3 3.哲学思辨,充满智慧。哲学思辨,充满智慧。文章节选了孔子许多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名句,例如文章节选了孔子许多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名句,例如“君子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朝闻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夕死可矣”,这些语句给人以人生的启示,表现了孔子非凡的智慧。,这些语句给人以人

44、生的启示,表现了孔子非凡的智慧。写作特色练习练习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知者不惑 温故而知新B任重而道远 得道者多助C迩之事父 不足以事父母D敏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敏【答案】C CA A项,同“智”,智慧、聪明;/懂得、知道。B B项,路程、路途;/道义、正道。C C项,二者均为动词,侍奉。D D项,勤勉;/聪慧。随堂练习一、选择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见贤思齐焉 盘盘焉,囷囷焉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哀吾生之须臾【答案】C CA A项,表顺承,译为“

45、就”;表转折,译为“却”。B B项,于是,于此,就;译为“的样子”;C C项,两个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D D项,助词,相当于“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随堂练习一、选择题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

46、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答案】A A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随堂练习一、选择题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

47、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答案】A A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三、理解性默写(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答案】(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3)朝闻道,夕死可矣。随堂练习随堂练习三、理解性默写(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自勉。【答案】(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结结 束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