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丑奴儿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辛弃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郭沫若。郭沫若。这幅挽联歌颂了一位南宋文人,他就是辛弃疾这幅挽联歌颂了一位南宋文人,他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辛弃疾 (1140-1207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为(山东济南)人。为豪放豪放派派词人代表,人称词人代表,人称“词中词中之龙之龙”。其词其词题材广阔题材广阔,又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入词。风格风格沉雄豪迈沉雄豪迈又不乏又不乏细腻细腻柔媚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
2、础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位。后人遂以“苏辛苏辛”并并称。苏词称。苏词“豪豪旷旷”,辛词,辛词“豪豪壮壮”。与与李清照李清照并称并称“济南二安济南二安”。其。其独特的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稼轩体体”。著有著有稼轩长短稼轩长短句句。周济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宋四家词选序论 敛雄心敛雄心 抗高调抗高调 变温婉变温婉 成悲凉成悲凉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3、。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这首词。【诗歌背景【诗歌背景】1你初读诗歌时发现作者你初读诗歌时发现作者“敛雄心敛雄心”的的表现有哪些?表现有哪些?从内容看:写从内容看:写“愁愁”,抒发个人内心,有,抒发个人内心,有少年之愁和闲置之愁;少年之愁和闲置之愁;从诗歌风格看:没有豪放词的一贯风格;从诗歌风格看:没有豪放词的一贯风格;从本诗写作背景看:长期的闲置导致了从本诗写作背景看:长期的闲置导致了“雄心雄心”被敛。被敛。把握诗歌内容体会把握诗歌内容体会
4、“抗高调抗高调变温婉变温婉”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
5、壁 辛弃疾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还缺乏真切的体验。【小结上片【小结上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首句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乃是上片的核心。他不知何为。他不知何为“愁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愁情”,他是,他是“爱上层楼爱上层楼”,无,无愁找愁。作者
6、连用两个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这一,这一叠句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前一个“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同首句,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又同下面,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也要勉强说些“愁
7、闷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词的上片是词的上片是追忆追忆,下片转入,下片转入记实记实。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共建
8、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小结下片【小结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少年少年”和和“而今(老年)而今(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哪个是主,哪个是宾?诗歌手法探究诗歌手法探究,体会情感体会情感“成悲凉成悲凉”又连用两句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仍然采用,仍然采用叠句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
9、互为呼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应。前一句前一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紧承上句的紧承上句的“尽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赏析【赏析】后一个句后一个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则是紧连下文。因为,如今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文。因为,如今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
10、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言天气,“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这句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满含辛酸,将词人无实则满含辛酸,将词人无处倾诉的苦衷写了出来处倾诉的苦衷写了出来。(2)借助以上手法的理解分析,回忆你学)借助以上手法的理解分析,回忆你学过的前面作品中用到类似手法的诗歌。过的前面作品中用到类似手法的诗歌。解析答案:李清照的解析答案:李清照的声声慢声声慢“这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把无数的把无数的愁绪化为愁绪化为“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的的“梧桐细梧桐细雨雨”。更让人想见诗人的惆怅凄苦。更让人想见诗人的惆怅凄苦。全词以全词以“少年少年”“”“不不识识”“”“愁愁”与与“而今而今”“”“识识尽尽”“”“愁愁”对比对比,突出了词人,突出了词人愁苦之情。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愁苦之情。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小结小结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