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画家乡的风景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3、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难点: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具:课件、资料等。学具:各种颜料、画笔、纸等绘画工具。课堂活动案:一、 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家
2、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作业评比。提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效果?二、新授。1、风景画的透视。(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3)、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透视的规律。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三、 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用
3、语言表述、表现出来。1、欣赏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2、对照透视图。3、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四、袁运甫马棚赏析。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五、学生活动。家乡的风景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运用所学的透视、构图知识画一张风景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展评。五、总结与课后整理。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4、。黑白世界教案教学目标:熟悉木刻版画制作流程,初步接触木刻版画制作。在制版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亲身实践,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陶冶艺术的情操。教学重点:版画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木刻版画制作流程的掌握操作和各种刀法的认识运用。教学难点:木刻版画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木刻版画方面的图片和范作,木刻版画工具及材料。学生:准备三合板、木刻刀、砂纸、复写纸及设计图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预习新的课题内容。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本课教材提供的木刻版画坝上风光、早上好、童年等作品。指导学生理解黑白世界的独特美感。二、课堂活动。1、师生相互问候。教师将版
5、画示范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复习理论知识。2、进入本堂新授内容:版画基本知识。(1)、版画的定义版画是集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的艺术形式。(2)、版画的分类。按板材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平板,以石版画为代表;孔板,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3)、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起稿上板着色刻版修版拓印装裱。3、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初步实践。(1)、着重讲解木刻版画制作工序中上板、着色、刻版这3个流程。上板,用复写纸把设计图稿的轮廓复印在木板上。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2)、着色,刻版前,在画好设计图稿的木板上涂一层重颜色,用记号
6、笔或勾线笔,以使刻出的效果鲜明。三、学生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教师课堂巡视,适时指导。1、刻版。按先白后黑,先大后小的次序下刀。可刻可不刻的地方不刻或少刻,留有余地,以利于修版时调整。2、学生初步进入木刻版画的制作实践操作中体验木刻版画带给自己的乐趣。3、教师课堂巡视,解决学生在刻制版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一起探讨木刻版画这一课题。4、师生相互点评,整理课堂卫生。(1)、师生相互点评典型的学生作业。(2)、师生一起整理课堂卫生。(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黑白版画的特点及其制作过程。二、课堂活动。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特点及形式。1、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
7、黑、黑白互衬。(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2、黑白木刻难喝的制作过程及方法。(1)、在版材上描稿。(反稿或纸稿上版)(2)、刻版。(3)、上色。(单色、套色)(4)、拓印。二、学生活动。1、学生体验制作。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描稿的基础上,在本课时完成整个黑白木刻的作品(也可以运用套色来完成)。2、教师随堂辅导: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进行讲评。3、作业展评。(1)、学生自评、互评。(2)、教师综合评价。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知识目标:了解肌
8、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学重点: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学过程: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1、观察比较。观察比较书本15页:金属树桩丝网岩石干裂的土地草地。 观察比较书本16页: 有皱褶的纸有皱褶的绸缎。2、交流感受。牛仔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令人感到粗犷、奔放。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令人感到温暖、高贵。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令人感到华丽、典雅。玻璃坚硬、透明、
9、光滑、能反光,令人感到晶莹、纯净。岩石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令人感到朴实、原始。不锈钢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令人感到冰冷、现代。3、基本概念。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二、发展阶段。1、油画根。提问: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品通过刻画苍莽雄浑的黄土高坡中华文明的摇篮,画家对黄土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这沧桑的风貌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生
10、息相关的我们的祖先,以及他们历经的无数苦难和艰辛,从而感受到黄土之下,我们深潜而密布的文化血脉。2、油画钢水_汗水。作品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描写出来,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中,对汗珠的细腻表现突出了工人的辛苦,强化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哨子的金属质感凭借色彩的冷暖变化得到了真实的表现。3、摄影高原人。思考:由老人的脸我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形象?(老树皮、干旱的土地)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
11、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4、思考。提问: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采用了极端写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真。)提问:作者如此强调肌理、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绘画作品中材质美感和表现主题的内在联系?(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主题。)三、学习思考。学会用线条表现质感。线条的变化非常丰富,在描绘质感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将软硬、粗细、光泽等多种感觉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对照书本17页,练习绘画。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质感,不同的笔触表现不同
12、的质感。四、学生活动。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描绘特定的形象和质感,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案教法学法:1、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2、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课后拓展提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过程与方法: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
13、中。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彩笔、剪刀等。学具:绘画工具、彩笔、白色纸杯、笔筒、预习学案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图,激发情趣1、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美丽的花,学生欣赏。2、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自然界中的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花?(学生回答)3、欣赏敦煌藻井宝相花纹样,阅读链接,回答问题:你认为这个纹样描绘的是哪种花?结构上如何?用色上如何?表达了什么愿望?4、为什么这些花会这么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花卉纹样的魅力又如何可以延续千年呢?(提示:可以从花的寓意说开来)(学生小组内交流,回答)因为每种花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这花是怎样变成漂亮
14、的花卉纹样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的呢?来,一起走近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二、探究设计方法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美丽的花儿怎么变成花卉纹样的?(1)、观察与写生:自然界中的花千姿百态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瓣行,把握总体特征。(2)、变形: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多媒体演示对荷花的各种变形)(3)、还可以运用点、线、面来进行装饰,也可以综合运用。(以树叶为例演示装饰过程)(教师总结板书)2、分层次练习,掌握方法:(1)、要求(根据自有条件,任选其一完成)请选择一种花的写生稿,尝试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进行花卉外形变形。尝试用学案上的轮廓运用点、线、面或点线面的综合完成34个纹样装饰。(2
15、)、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3)、作业展示评价。(自评、互评)3、进一步探究:(1)、刚才我们完成的小训练就是单独纹样的雏形。(2)、制作纹样首先要确定骨式(定义),展示两个单独纹样,对比观察一下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均衡式和对称式。(3)、接下来,我们就以对称式和均衡式的骨式来进行纹样设计。教师示范对称骨式的纹样设计。了解纹样的色彩和搭配方案。三、自主设计1、把你之前完成的小作业整理成对称式或均衡式的单独纹样。(任选其一完成)填充在学案纸上物品轮廓的合适位置。画在道具上(手套、纸杯、圆筒等)。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3、作品展示,提出宝贵意见。千姿百态的水教案教学内容:水的线
16、条表现和立体表现。教学领域: 综合_探索。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2、培养节水意识,从小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知识与技能学会水的画法和简单立体构成。过程与方法欣赏比较合作评述总结。教学重点:水的线条表现方法。教学难点:水的立体构成。教学准备:铅笔、橡皮、手工制作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交流: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各种水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水的魅力。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尝试练习。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练画不同的水,线条要有长有短,灵活表现。注意动势与形状。1、学生练画。2、学生互相评述。发散思维,大胆尝试。三、展示评价。展
17、示、提高:教师要适时示范,鼓励,纠正不足。学生自评、互评。肯定亮点,改正不足。四、小结。1、练画、提高。2、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3、交流、合作。4、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五、课后作业。回去后,认真观察水的形态,用画笔大胆尝试,画出水的特点。灯饰设计与制作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利用立体构成结合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质灯饰的设计与制作,并把课堂设计教学与生活实际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灯罩基本造型的练习、以及对灯罩进行美化装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教学目的: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
18、形、正方形及其变式。2、学生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教学重点: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教学难点:1、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2、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教师准备:各类灯光图片,资料教科书。学生准备:民间花灯、有关灯及元宵节来历等相关背景资料收集,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做灯饰的纸、材料。教学方法: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演示法等。
19、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灯是光明的使者,引出学习主题灯饰的设计与制作,一起感受灯与光的魅力。二、讲授新课第一阶段,感受阶段:1、请学生朗诵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灯与光的文章、诗词、佳句。2、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灯与光的魅力。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资料,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欣赏挂图、照片,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对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第二阶段,指导阶段:1、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2、介绍纸制作灯饰
20、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3、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4、制作过程演示: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黏贴整理。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三、学生活动:1、以竞赛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做一个纸制灯饰,看哪一组做的最
21、漂亮?2、活动要求:在制作过程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大胆构思设计、敢于标新立异,制作地精工细致,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被刀划伤。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书法的结构之美教案 课标要求: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结构”指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有结合、构造的意思。教材分析:书法的结构就是点画组合的规范和规律。教材用形形色色的自然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这种方法贯穿本课的学习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且能够表述自
22、己的心得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学习重点:书法的间架结构以及各种字体的特点。学习难点:学生对毛笔侧峰以及中锋用笔的把握。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具:毛笔、宣纸、墨汁、砚台、预习学案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音频导入法,感受体验在上学期课中,我们了解了书法的基本笔画。点画是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通过笔墨运用,点画线条产生无穷的变化。那么,这些简单的笔画符号是怎样构成汉字书法优美丰富的形态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书法的结构之美。二、作品欣赏-拓展联系,承上启下如果把一个字
23、比作一座房屋,我们可以找到柱子、横梁、屋顶和地基等等。汉字中的笔画就像房屋的构件,构驾起虚实相间的结构关系。问题:修建一座房屋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首先要端正平稳坚固。问题:房屋由地基、屋顶、墙壁、门窗构成,但真正使用的是哪一部分呢?是由各个构件结构而成的空间。就像汉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白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整体。中国传统建筑讲求严格的对称,讲究空间分布的实用和通透;中国书法则“计白以当黑”,讲究均衡对称、疏密匀称。分析例字:“山(篆书)”“盖(楷书)”结构对称、布白均匀等特点。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抽象形态在自然界随处可见。列举自然形态对应例字,用“端正平稳”“疏密匀称”准则分析教
24、材选取的例字。三、尝试练习-观察实践,完成过渡学生尝试分析小篆“帝”“奉”“无”“暴”。“学习活动一”:临写对称结构的小篆。组织学生从“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几个方面互相评价习作,交流临写的体会。提出问题,以议论的形式进行总结:1、一个字的重心在哪里?楷书的横画略向右上倾斜,为什么同样有平稳的感觉?2、分析同学们在书写对称结构的小篆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3、以学生习作为例,讲解以匀称为原则分布点画,把握疏密关系的结体方法的要点。四、作业展评-拓宽知识,启迪智慧1、创作完成后,优秀作品粘贴在展览区;2、师生共同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3、鼓励学生的独创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展现。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