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情感与价值目标: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3、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教学重难点: 1、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 2、作者在本文中对实施变法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灯片1)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诗,王安石是一位文学家,他也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变法)对,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
2、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司马光曾多次写信质疑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也写了一封信回复司马光的质疑,这封信就是答司马谏议书。(灯片2)在这封信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二、文题解说,了解写作目的: (灯片3、4、5)“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
3、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 三、了解作者(灯片6) 四、读通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课文。 朗读时语速稍慢,注意突出句子内部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能对照修正自己预习时揣测不当的停顿。 (2)认读下音。 怨谤(bng)难壬人(nn)胥怨(x)盘庚(gng)会晤(w) (3)分段理解词句第1自然段词: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 窃:我私下,谦词。每:往往,
4、常常。 术: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重:又。 反复:指书信往来。具道所以: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见恕:原谅我。句: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译: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第2自然段词:儒者:这里指读书人。 侵官:侵犯官员的职权。征利:与民争利。 以致:因而招致。修之于朝廷:在朝廷上讨论修改。 举:施行,推行。辟:驳斥,抨击。难:责难。 壬人:善以巧言献媚的人。壬:“佞”的假借字。固前知:本来事先就知道。 句: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译:
5、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译:现在君实用来指教我的。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译: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用来交给主管官署去执行,不算是“侵官”。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译: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译:至于怨恨诽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 第3自然段词:恤:忧虑,顾念。 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胥:相与。 特:仅仅
6、。度:计划。 度(du):估计,考虑。是:认定做得对。 膏泽斯民:施恩泽给这些人民。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守:墨守。 知:领教。句: 盘庚之迁,胥怨民也 译: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一起埋怨。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译:盘庚不因为有埋怨他的人的缘故而改变他的计划。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译: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 第4自然段无由:没有机会。 不任:不胜。区区:拳拳,专诚、恳挚的意思。五、练习:1、“不恤国事”中的“恤”字,其意思是: ( ) A)忧愁 B)顾念 C)怜悯 D)单薄 2、下列各项中“度”字的读音与“度义而后动”中相同的有: ( ) A)以己度人
7、B)审时度势 C)豁达大度 D)置之度外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致天下怨谤也 致:招致 B、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以谓:认为。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举:列举。 D、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仅仅。4、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上乃欲变此斯固百世之遇也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乃”字也相同B两个“固”字不同,两个“乃”字也不同C两个“固”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 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见”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君实所以见
8、教者 B、冀君实或见恕也C、终必不蒙见察 D、是而不见可悔故也6、选出与“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中“某”指代的人称相同的一项 :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盖余所至,比其好游者不能十一 六、诵读回味 七、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巩固课上文言字词的积累。 2、用正楷或行楷字书面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翻译下列句子。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二、集体诵读,把握文脉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
9、度。 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三、研读课文,讨论问题: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3、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变法? 指责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可引用课文中句子作答。) 4、
10、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 5、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相符是辩别是非的原则 ) 6、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人“习于苟且” ,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上“欲变此” 7、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 8、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
11、坚持变法,义无反顾。集中体现立场的语句:“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9、作者重点批驳对方的什么观点?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变法)以致天下怨谤也”(致谤)抓住要点、驳倒要点,司马光信中其他的细支末节也就不攻自破。言简意明,要言不烦,理足气盛,毫不枝蔓。 10、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逐条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11、写作借鉴: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
12、赠答之礼。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这是同学们需借鉴的四、拓展:1、出示“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一览表”,讨论: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你觉得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2、你是如何评价司马光的? 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长信,列举实施新法的弊端,阻挠王安石变法,他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但是司马光在学术上是一位贡献很大的历史学家,他用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后人把他和司马迁称为史学界“前后两司马”。五、作业 1、翻译第三段答题:1)、这段文字可分为几层?在“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句后划分为两层。2)、作者引用“盘庚迁都”这一历史典故的意
13、图是什么?作者引用“盘庚迁都”的历史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3)、这段文字还揭露了什么问题?揭露了士大夫不恤国事、专以向众人献媚取宠为能事的丑恶嘴脸。2、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赞同变法还是反对变法?课后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进一步丰富相关资料,为自己选择一个身份,用文言给王安石或司马光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受命于人主议法 举先王之 为天下 辟邪说 天下怨谤 度而修之于朝廷 政以兴利 理财 难壬人 众汹汹然 王安石: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本题为提高题,让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试做。) (六)板书设计 春
14、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3-5-10【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熟读成诵,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过程与方法:1. 诵读:把握节奏和语气。2. 细读:梳理文意,把握思想情感,赏析语言。3. 研读:比较阅读同类诗歌,体会何谓真正的乐观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李白豁达的胸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重点】1、当堂成诵。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难点】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5、 由李白隐居安陆时期的诗句导入,引导学生体会那一时期李白的精神风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停顿。2.解题:题目信息: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文体:序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 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3自由阅读,提示学生按照“述缘由”,和“展风貌”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明确:述缘由:开篇至“大块假我以文章”;展风貌:“会桃花之芳园”至最后。而“述缘由”又分为两个小层次。提示大家找每个层次的领起词:“夫”“况”。三、细读文章,梳理文意(注:文言知识和文意梳理同步进行)需要强调的文言知识
16、: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 序,通“叙” 古今异义: 为欢几何 几何:多少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大自然大块假我以文章 文章:美好的形象、斑斓的色彩词类活用: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动词作名词,诗歌幽赏未已 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飞羽觞而醉月 动词使动用法,使飞动文言句式 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状语后置: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参考译文:天地,是万物的旅社;光阴,是百代的过客。而虚浮的人生像梦幻一样,能有几多欢乐?所以古人手持烛火在在夜间游赏,确实是有道理的。况且和煦的春天以绮丽的景色在召唤我,大自然又把美好的形象、斑斓的色彩提供给我。我们集会在这桃盛开,芬芳四溢的园
17、中,畅叙天伦间的乐事。诸位贤弟都是俊才秀士,个个比得上谢惠连,只有我所吟咏的诗,有愧于谢灵运。幽雅的景致还没赏完,纵兴的高谈又转而成为会心的清论。张开美好的筵席在花丛间围坐,飞传羽觞在明月下醉饮,没有好的诗歌,怎能抒发我们风雅的情怀?如果谁写不成诗,就依照金谷园的旧例,罚他饮酒三斗!文意梳理:1. 分析此次宴会的缘由(赏析“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序天伦之乐事”)重点语句赏析: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哪些字写出了春天特有的美景?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阳春)。春天地气上升,着一“烟”字,写尽春日阳气蒸腾花繁叶茂的景象(烟景)。这句用了什
18、么手法?这一手法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拟人,写出春天多情的特点。明确思路:俯仰天地、纵观古今(比喻,生命短暂,光阴易逝)抒发悲慨(人生漂浮不定,仕途失意,充满迷惘与感伤)笔锋一转,欲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夜宴第一个缘由)推进一层:写春光诱人,自然有情,我必得相应其召唤了(夜宴第二个缘由)。调子转为明丽。概括缘由:生命短暂,光阴易逝,人生如梦,漂浮不定,然而春景美好,自然有情,所以我要效法古人秉烛夜游的做法,及时宴饮行乐。齐读、试背2.赏析此次宴会的风貌这次宴会,在李白看来有哪些乐事?集会桃园,畅叙天伦之乐 俊秀雅集,高谈清论之乐 醉饮花月,酒杯频传之乐 赋诗抒怀,依例罚酒之乐此次夜
19、宴的整体风貌是怎样的?用两个字概括:雅、乐。哪一句将夜宴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飞羽觞而醉月”这一句哪个字用得最传神?“飞”,生动地写出了酒杯频传的情形,烘托出夜宴欢乐的气氛,而且,“羽觞”形似飞鸟,再用“飞”字,极其巧妙。仿佛酒杯都受了人的欢乐情绪的感染,而有了灵气。最后两句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气度?洒脱豪放的气度。(补充酒数:石崇金谷诗序 “罚酒三斗”。古度量:每升1.25斤,一斗十升,三斗约三十七八斤。)齐读、试背3.齐读、按照提示背诵课文四、比较阅读,拓展探究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为什么没有影响本文昂扬、乐观、高雅、洒脱的基调?尽管“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有对人生的迷惘、感伤情调,流露出
20、诗人对仕途不达的郁闷情绪,但诗人并未沿着这一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情绪,而是笔锋一转,引出此次夜宴的第一个缘由,即正因人生短暂,才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这就已经表现了一种走出失意、迷惘的努力,表达了一种珍稀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接着交待出夜宴的第二个缘由,写春光诱人,自然有情,我必得响应其召唤了。调子更加明丽。然后极自然地过渡到与从弟雅集,共叙天伦之乐,直至篇目写到依例罚酒,已经尽扫开篇之低沉情绪,而变为乐观、豪放、洒脱了。2.比较阅读,体会不同诗人对人生苦闷的超脱。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21、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短歌行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咽,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t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李白和曹操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2、教师补充:大多数时候,生命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暗黑的底子,有的人偏要把它涂成明亮的彩色,有的人,却在黑暗中沉沦下去。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而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又那么多难料的苦闷,逃不开的琐屑,躲闪不及的尴尬,生而有情,生而必死的人们无法不对此产生悲感,但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言,人永恒地处在沉沦与上升的矛盾之中,而“超越”的冲动和由此决定的行为永远是人类全体的主流。 “虽然生命充满劳绩,但人仍然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哲理诗人荷尔德林六、课堂小结 李白是盛唐的骄子,也是盛唐最出色的歌手,他的文章烙印着盛唐时代的乐观、自信、豪迈、豁达。无数同代人和后代人艳羡他、追慕他、想象他,
23、千百年来我们依然在他诗歌光环的照耀下舒展自己自信的人生。下面我们齐读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念李白来结束今天的课。有一个隐者自称楚狂/不饮已醉,一醉更狂妄/不到夜郎已经够自大/幸而贬你未曾到夜郎/愕然回头儒巾三千顶/看你一人无端地纵笑/仰天长笑,临江大笑/出门对长安的方向远笑,低头/对杯底的月光微笑/而在这一切的笑声里我听到/纵盛唐正当是天宝/世人对你的窃笑,冷笑/在背后起落似海潮/唯你的狂笑压倒了一切/连自己捶胸的恸哭节选自余光中念李白七、作业:1.完成本课大本练习,语言表达可以不做。2.本周练笔参考题目: 黑格尔:“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林徽因:“大多数时候,生命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暗黑的底子,有的人偏要把它涂成明亮的彩色,有的人,却在黑暗中沉沦下去。” 由这两个人的话,你想到了什么?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800字。【板书设计 】 光阴易逝 人生莫测 夜宴缘由 春景美好 自然有情 乐观、洒脱、豪放 夜宴风貌:雅、乐 【教学反思】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