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环境创设及有效运用幼儿园环境创设及有效运用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和体。二、幼儿园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幼儿园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外部大环境。幼儿园外部环境: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三、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创设三、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创设和精神环境创设。和精神环境创设。1.1.物质环境物质环境 可分为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物可分为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物质环
2、境。质环境。自然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各种自然自然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条件的总和。社会物质环境主要是幼儿园的活社会物质环境主要是幼儿园的活动室、户外活动场地、各种设备和动室、户外活动场地、各种设备和活动材料、空间结构与环境布置等活动材料、空间结构与环境布置等要素构成。要素构成。2 2精神环境精神环境 具体指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具体指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幼儿园的班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幼儿园的班风、园风等精神氛围。风、园风等精神氛围。四、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四、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1.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2.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3.促进幼
3、儿健康发展:五、环境创设的问题五、环境创设的问题(一)硬环境创设的不足1.环境创设与年龄特点不符2.环境创设单调贫乏3.环境创设与课程割裂4.环境创设不具教育性5.环境的创设忽视幼儿的健康6.忽视幼儿活动区的创设(二)软环境创设的不足1.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2.忽视幼儿的兴趣、需要3.缺乏人文化的设计理念4.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得不到保证六、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六、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1.1.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2.2.参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3.3.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4.4.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5.5.互动性原则互动性原则6.6.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7.7.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8.8
4、.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七、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向性七、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向性1.1.行为指向行为指向2.2.认知的指向认知的指向3.3.社会化指向社会化指向4.4.健康指向健康指向5.5.文化指向文化指向6.6.视角指向视角指向八、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与有效运用八、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与有效运用(一)物质环境户外环境的创设与运用 户外环境主要包括:园门、外墙、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户外走廊、大型玩具及其它体育器材、种植区、动物角、沙池、戏水池等。园门:儿童化。外墙:多以手工绘图为主,也可以运用彩色外墙进行大范围的拼图涂刷,或以栏杆式的透视围墙效果都不错。自然生态环境:绿化高低错落有致,种植春有青花、夏
5、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活动场地:设置有小山坡、草地、地砖、塑胶跑道等软硬地面。户外走廊:需要结合走廊的墙面及位置特点来进行,可以纯粹的装饰图案为主,也可结合各种宣传栏来发挥墙面的多种功能。大型玩具:安全玩法的标志与说明。种植区:每位幼儿都参与,种类全,植物旁边都插标签(尺子),引导幼儿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状况。动物角:了解动物的种类和习性;观察记录;卫生与安全。沙池:可与攀爬墙设计在一起,沙池底部为泥土,易水份吸收与排干。戏水池:让幼儿亲近水,体验玩水的乐趣。(二)物质环境室内环境的创设与运用 室内环境:包括主题墙创设、区域活动的创设、活动室的空间创设、走廊空间的创设等。1.主题墙呈现的类别:
6、呈现的形式分类:平面、半立体、立体;呈现的作用分类:观赏性与操作性;呈现的过程分类:记录式与展览式;呈现的作品分类:幼儿作品与教师作品;2.主题墙创设的作用 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并存;成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提升和促进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幼儿表达与经验分享的平台;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交流沟通的纽带;3.主题墙创设的特征 墙饰的内容是以个人的学习、表达、记录为基础的。墙饰的主题具有发展性与阶段性:体现幼儿的学习具有多维度的经验背景,体现立体的,由浅入深的层次水平,能够表现出内在的逻辑关系。4.主题墙创设的要求 墙面布置要配合课程内容,体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墙面布置要让幼儿参与。墙面布置的主要观众
7、是幼儿。墙面布置要注意形象、色彩、形式、空间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和谐性。墙面布置要考虑幼儿的审美趣味,富有儿童情趣。墙面要定期更换,保持整洁清新。九、区域环境的创设:九、区域环境的创设: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兴趣与能力,在活动室设计多样的情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和游戏的空间。(一)区域活动的分类:(一)区域活动的分类:1.1.学习性的区域活动:主要指向学习性的区域活动:主要指向幼儿对周围环境、客观现象的认识和幼儿对周围环境、客观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积累生活经验与认知经验。理解,积累生活经验与认知经验。主要有生活区:生活、健主要有生活区:生活、健康等内容与技能的学习。康等内容与技能的学习。探索
8、区:数概念、科学探索区:数概念、科学常识等内容与方法的学习。常识等内容与方法的学习。表现区:语言、美术、音乐等内容与方法的学习。2.游戏性的区域活动:指向良好情感经验、社会经验的积累。如:结构区、表演区、角色区。(二)区域活动材料的注意点:(二)区域活动材料的注意点:1.1.投放材料的目的性。(材料与目标紧密相投放材料的目的性。(材料与目标紧密相关,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一个目标可以关,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一个目标可以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够达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够达成多项目标)成多项目标)2.2.投放材料的层次性。(由浅入深,从易到投放材料的层次性
9、。(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幼儿能按自已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已的材料,难,幼儿能按自已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已的材料,用自已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用自已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3.3.投放材料的丰富性。(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投放材料的丰富性。(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可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数量能够满足班级幼可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数量能够满足班级幼儿自由选择不同或相同材料的需要)儿自由选择不同或相同材料的需要)(三)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规则1.控制人数的规则2.使用材料的规则3.时间规则4.整理规则5.竞争规则(合作游戏中)(四)区域活动的观察:1.幼儿的兴趣:看他们经常选择哪些活动区和活
10、动材料,经常从事什么活动。2.活动参与情况:观察幼儿对活动区的选择以及入区活动的表现;是果断选择还是犹豫不决;是独立地选择,还是盲从别人;作出选择后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不停地变换材料甚至一个区一个区转悠,从中发现幼儿的自主性水平、自我决断和自我控制能力。3.认知发展水平;观察幼儿选择操作材料的心理倾向(简单的或是复杂,单一用途的或是多功能的)、基本的操作方式(模仿还是创造,单调重复还是变通)和活动的结果(如图画、小制作等作品)了解其认知水平。4.遵守规则情况;了解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5.幼儿间的纠纷;幼儿发生争执的起因很多,有区角空间小、拥挤,材料不充足,规则隐性控制又不强;无所
11、事事而影响他人;操作不顺利向别人发泄。如果是环境造成对环境进行改造,若是其他原因可与幼儿一起分析、协商、解决。(五)区域活动的指导与介入:1.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2.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要介入。3.当幼儿发生困难时要介入。(六)幼儿与区域活动环境的互动 1.细致的观察是关键。2.鼓励幼儿关心与材料互动的结果。3.教师应积极地与材料“互动”。(七)区域活动的评价:(七)区域活动的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1.让幼儿在活动中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从而使幼儿以更大的兴趣,更足的热情去期盼和投身到下一次的活动中。2.在评价中通常采用幼儿与教师的共同探讨与谈话的方式。当幼儿介绍自已
12、玩的内容和方法后,教师不应马上作出评价,而让大家讨论。设置悬念,作为延伸,让孩子自已探索,或请教大人,或是到书中去寻找答案。3.及时捕捉幼儿的个性特长、创新的才能。教师的评价:1.鼓励性的;2.可以是激发兴趣的;3.可以是讨论性的;吊挂的内容与墙面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使其成系统性,方便幼儿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全面平衡,布局合理。十、精神环境的创设十、精神环境的创设(一)幼儿园精神环境营造的原则1.多关注原则2.多尊重原则3.多接纳原则4.多肯定原则5.多信任原则6.多赏识原则7.多支持原则8.多互动原则9.多自由原则10.多自主原则(二)幼儿园精神环境营造的要求 1.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基本
13、需要 (1)尊重与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 幼儿有进餐、排泄、睡眠等基本生理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的幼儿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教师应了解幼儿的需要,面向全体,个别照顾,在细致的保育工作中,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例如,在进餐中与幼儿进行交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进餐气氛。(2)尊重与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幼儿与成人一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身体接触是人的自然需要。儿童年龄越小,这种需要越强烈。通过与成人的身体接触,幼儿体验到来自成人的关怀和爱护,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作为替代了母亲角色的教师,应当通过与幼儿适当的身体接触,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3)尊重与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
14、。(4)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需要。2.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1)教师与幼儿交往的态度教师要以亲切、平等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在心理上消除对教师的隔阂和畏惧,另一方面可以使幼儿感到教师的关注,密切师生关系与情感。(2)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切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幼儿,对幼儿发号施令,强制幼儿服从。以下是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些不恰当的交往方式:命令、警告、威胁、说教、否定式的安慰、审问、置之不理。3.教师与幼儿沟通的方式 主要有两种: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教师与幼儿交谈,包括问候、讨论、聊天等,是师生相互了解、密切感情的重要途径。在运用言语沟通方式与幼儿进行
15、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容易犯的错误是:(1)单向说教。教师只顾自己讲,很少考虑与顾及幼儿的感受。(2)与幼儿班级交往多于与幼儿个体交往。(3)否定性接触多于肯定性接触。教师要学会倾听幼儿的谈话,理解和分享幼儿的想法与情感。倾听是打开幼儿心扉大门的钥匙。倾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被动的倾听:仔细地倾听幼儿的谈话而不作任何言语反映。这种倾听方式可以传达对幼儿的接受。单纯的认可:用点头、鼓励、赞同的声音等表示自己的注意和接受,以及进一步倾听的兴趣与愿望。主动地倾听:主动地理解对方的情感、意愿,在倾听的过程中分享对方的感受,并把它传达给对方。教师与幼儿沟通的基本技能和要点:(1)尊重、平等、亲切的态度;(2)积极主动地与每一个幼儿交往;(3)熟记每一个幼儿的名字;(4)和幼儿说话时要有视线交流;(5)蹲下身子和幼儿说话;(6)要仔细、主动地倾听;(7)适当的身体接触;(8)说话语调自然、速度恰当;(9)经常微笑;(10)不出恶言恶语。除了物质上的安全,要注意幼儿的心理“安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尊重幼儿,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只有当幼儿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才能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谢谢大家!祝: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