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曹刿论战【知识梳理】答案版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2)肉食者鄙(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3)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4)小大之狱(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5)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6)可以一战(古义:可凭借今义:能、行)(7)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曹刿论战【知识梳理】答案版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2)肉食者鄙(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
2、短浅今义:轻视)(3)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4)小大之狱(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5)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6)可以一战(古义:可凭借今义:能、行)(7)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2一词多义(1)故(2)从(3)信3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2一词多义(1)故(2)从(3)信3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
3、上页下页下页4其他实词(1)齐师伐我伐:攻打(2)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谋:谋划(3)又何间焉 间:参与(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安身 弗:不 专:独自享有(5)对曰 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6)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7)牺牲玉帛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8)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4其他实词(1)齐师伐我伐:攻打(2)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谋:谋划(3)又何间焉 间:参与(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安身 弗:不 专:独自享有(5)对曰 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6)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7)牺牲玉帛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
4、品(8)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9)虽不能察 察:明察(10)必以情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11)忠之属也 属:类(12)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13)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14)既克 既:已经(15)一鼓作气 作:鼓起(16)再而衰 再:第二次(17)彼竭我盈 竭:(士气)枯竭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18)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19)惧有伏焉 伏:埋伏(20)望其旗靡 靡:倒下(9)虽不能察 察:明察(10)必以情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11)忠之属也 属:类(12)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13)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14)既克 既:已经(15)
5、一鼓作气 作:鼓起(16)再而衰 再:第二次(17)彼竭我盈 竭:(士气)枯竭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18)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19)惧有伏焉 伏:埋伏(20)望其旗靡 靡:倒下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5文言虚词(1)以(2)之(3)其(4)乃入见于是,就(5)战则请从 连词,表承接,就(6)战于长勺 在(7)登轼而望之 表顺承,可不译5文言虚词(1)以(2)之(3)其(4)乃入见于是,就(5)战则请从 连词,表承接,就(6)战于长勺 在(7)登轼而望之 表顺承,可不译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二、成语探源
6、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奋士兵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三、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2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5既克,公问其故。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他取胜的原因。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
7、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枯竭了。敌方的士气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四、问题探究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具有总领全篇的作用,引出下文二人的表现,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或“显示了曹刿的自信”)2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用原文回答)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4鲁国在“长勺之
8、战”中获胜的根本原因是“取信于民”。在选文中,“取信于民”具体指哪件事?(请用原文回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7文章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变式提问:“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
9、页8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照应上文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将曹刿面对战争时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等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9文章第二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10曹刿在作战中两次善于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成语加以概括。彼竭我盈辙乱旗靡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11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齐师倚仗势力强大,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12
10、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3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变式提问: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政治方面: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军事方面: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14曹刿说“肉食者鄙”,文中鲁庄公是“肉食者”的代表,他的“鄙”可以概括为哪两个方面?政治上: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军事上:急于求战,
11、急于攻击。15鲁国在战争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变式提问: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关键就在于鲁庄公把打胜仗的希望寄托在体察民情,为老百姓办实事方面。返回导航返回导航上页上页下页下页16“齐师败绩”的重要原因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认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再而衰,三而竭”?示例: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坚定的目标和不放弃的信念,只要能够认准目标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成功。五、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