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八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第一课时 有趣的游戏(口语交际)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3、交流感受,学习提问。教学重点:说清楚游戏怎样做,怎样有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游戏”1、师带学生做“我说你做”的游戏。2、这个游戏可不可以一个人自己玩呢?(请生试着自已说自已做,然后谈感受)3、老师小结:做游戏至少要有两个人以上才能玩,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做游戏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让我们交上朋友。老师能和你们做朋友吗?(握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和我的好朋友一块做游戏,说游戏,好不好?二、大家一起“做游戏”。1、首先
2、,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叫“贴鼻子”。(介绍玩法,而后组织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2、同学们都笑得好开心,你觉得刚才玩游戏的时候,谁最有趣?(游戏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听、玩和自己的观察,感受游戏的是“怎样玩”和“怎样有趣”的,为后面的“说”作铺垫。)三、分享快乐“说游戏”。1、快乐要和别人一块分享,今天晚上你回到家里,就把这个有趣的游戏说给妈妈听,好不好?想想,你要告诉妈妈,你们今天做过的游戏怎样好玩,怎样有趣,那该怎么说呢?2、师生扮角色进行情境对话表演,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反馈纠正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问题。3、师生共同小结:先介绍是
3、什么游戏再说说这个游戏怎么玩最后讲讲玩的时候怎么有趣,为什么大家会哈哈大笑。四、合作交流“学游戏”。1、你们还玩过什么游戏呢?2、呵,你们会玩的游戏可真多!把你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吧。现在,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玩过的游戏说给大家听听?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样做好不好:你们先在小组里说给自己小组的同学听听,大家呢,要认真地听,看看谁说的游戏最有趣,你们就选他作你们小组的代表,待会上讲台说给大家听,好不好?3、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玩,怎么有趣。4、推选代表把组内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同学。(师:发言的同学说完之后,你如果还是没弄清楚游戏是怎么玩的,你可以继续问他。)5、小朋友,会玩也是一种本领哟。今天
4、同学们介绍的游戏你都会玩了吗?如果还有你很想玩又还不会玩的游戏,快找他问一问吧。(下位自由交流)五、儿歌升华“乐游戏”。1、做游戏,真有趣。游戏给我们还来了快乐,游戏使小伙伴更加亲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块做游戏,说游戏,非常地快乐。就让我送一首儿歌给大家作为礼物吧。要不要? 请大家注意听,这样才能收下我的礼物哟。2、师诵儿歌:做游戏,真有趣,大家一起多开心。小伙伴,快快来,我们一起玩游戏。你笑,他叫!好朋友们哈哈笑!哈哈!3、指名读。齐读。4、看来,我的礼物同学们都收下了。谢谢大家。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
5、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生:5师:5是什么?生
6、:5个手指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生:4个空隙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师: 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二、发现规律1.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3)请同学猜一
7、猜、算一算预设:1005=20? 10051=21? 1005-1=19(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三、建立数学模型1、化繁为简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出示活动要求:(1) 结合生活情境,独立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画一画、找一找、算一算的办法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同桌合作。(2) 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2、全班交流,
8、完成表格。3、引导总结规律,完成板书:小结:1棵树对应1个间隔,最后一棵对应的间隔没有了,棵数比间隔数多1。你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新发现?板书:两端都栽:全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棵数-1=间隔树师:如果老师下面空格里的全长填上40米,那么你能不画图列式得出答案吗?100米呢?预设:405=8? 8+1=9(解释8表示间隔数)4、回归应用(1)师:那回到原来的题目全长改成500米,会算吗?那么我把数字再放大变成1000米,怎么做?(2)全长100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都种),要种多少棵?5、小结:其实今天的学习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以小见大或化繁为简)也就是像
9、这样遇到数据比较大或比较繁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数据、一个简单的草图找到规律来解决。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出示:为美化校园环境,建安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0米的小路两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交流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植树问题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师:这些树、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点来表示,植树问题就是研究这些点和间隔关系的问题。2、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摆了6盆花,如果每两盆花之间在插一面小旗,一边能插几面小旗?两边呢?3.同学们排成一队去参观,从头到尾一共12人,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那么这列队伍长是多少米?五、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了什
10、么?有什么收获?六、拓展延伸:出示30米,每隔5米两端都种,学生读题。出示房子,师:现在还是两端都种吗?预设:只种了一端师:现在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呢?再出示一个房子,师:现在还是只种一端吗?预设:两端都不种师:那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研究一下。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棵数-1=间隔树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
11、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
12、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二、 读文关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三、 识字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带拼音读:1、1级音量同桌互读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去拼音齐读1、齐读,读出温度2、开火车读识字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
13、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司 吓 慌 块 劲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四、 回文朗读接力赛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
14、司马光。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五、 写字到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六、 课堂小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教学设计方案 篇4课题名称认识钟表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一、概述小学数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
16、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
17、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
18、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
19、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大约几时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
20、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4.说一说:
2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全课小结。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
22、可知。八、帮助和总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与规范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作对比。2、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难点】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对于桥,桥
23、梁专家看桥更重视它的结构。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写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那么画家是如何欣赏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桥的世界桥之美。二、文本解读1、画家眼里的桥之美: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片)画面的构成要有块、线、面的搭配,桥在画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写了哪些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形式的桥?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南京长江
24、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等。3、赏析、品味桥之美: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
25、)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
26、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4、我看桥之美: 文章中写到的这些桥,作者都认为它们美吗?有没有作者认为不美的桥?你认为呢?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三、拓展延伸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同学们回去找找自己
27、身边,或者旅游途中的风景照,或者利用网络或书籍寻找一些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等的照片,给各自查找到的图片配上一段说明文字。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欣赏这大千世界吧!【板书设计】桥之美吴冠中乌镇石桥舒畅开阔疏朗江南石桥销魂刚柔相济长桥卧龙满足灵动和谐风雨桥欣赏安详自在桥感受美教学设计方案 篇61关于识字最佳期说有关理论研究表明:五岁时的儿童脑重已达到成年人的90%,已具备了接受教育的能力。儿童发育过程存在着关键期现象,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儿童的智力与心理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在
28、某些方面,儿童的学习能力要比成年人强。认汉字的最佳期在三到五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认字效率将逐渐降低,如果错过了这个认字的关键期,将会影响儿童的发展。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早慧儿童,出现一些少年大学生,研究其发展规律可以发现,大都进行过早期大量识字,并尽早地进入大量阅读。2关于儿童认知规律说儿童的认知有其一定的规律,儿童识字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如果用成年人的认识过程去教儿童肯定不会取得理解效果。有关研究认为:儿童的思考过程与成年人相反,是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因此,要使儿童取得最佳识字效果,就必须实行整体输入的学习方式。启蒙韵语识字,正是遵循儿童整体认知规律编写教材,设计教法的。它是将最
29、常用字先组成最常用词,然后根据儿童特点,以趣味性为核心,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和一定的故事情节,编成大密度生字的韵文,使这些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易于理解,短小精练,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易于记忆。儿童学习时,通过读一读,讲一讲,唱一唱,画一画,玩一玩等形式,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不仅能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具体语言而有信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而且又能把庞杂繁多的汉字变得集中精练,情趣盎然,使儿童在浓厚的兴趣中,通过游戏,轻松愉快地在短期内认识大量的常用汉字,进而尽早进入阅读。3关于高频字说所谓高频字,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汉字中有些不经常用的,如果先学了这些字,将影响尽早阅
30、读。并且因为不常用,学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科学的识字,就是要先识高频字,因为高频字的使用效率高。识汉字一定要讲究使用效率。启蒙韵语识字,所学的是用电脑从常用字中筛选出近1500个高频字。经过实践验证,认400个左右高频字时即可进入初步的阅读。认1000个高频字可读懂一般书报90%以上的内容,认1500个高频字,就可读懂一般书报96%以上的内容,也就是说已经不影响理解所阅读的内容了。这是识字的一个捷径。因此,单纯追求识字量的多少是不科学的,也没有必要,关键是能尽早进入阅读。4关于快速记忆说识字依靠记忆,要快识字,就必须实行快速记忆。一般的识字方法,大都是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入手,而启蒙韵语识字最突
31、出的特点,就是从快速记忆入手,研究如何快速记忆大量的汉字。快速记忆依靠定位联想和奇特联想。而启蒙韵语识字正是运用快速记忆的原理来编写韵文的。儿童们把韵文当做有趣的歌谣,随时都可背上几段,这样,在有意无意中自然而然的通过定位联想,使生字在大脑中多次浮现,促进思维,便于记忆,从而使识字的速度快、效果好。5关于启蒙韵语识字的操作一般地,教者可按韵文的内容讲故事,然后出现韵文并让儿童读熟;在初步理解大意后再熟练地背诵下来;再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多次出现,利用定位联想,达到能熟练地读准字音即可。千万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一定坚持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把全篇都背熟后,再辨认单个生字。不要过细地讲解
32、课文内容,初步理解韵文内容后即熟读、背诵。然后利用定位联想按顺序读字、便序读字、变换形式运用多种方法认单字,直至熟练。但不必要必须把一篇韵文中所有生字全部熟练后再学下一篇,要及往下学。学习时不要过于强调看图,尽可能将儿童的注意力引到韵文和生字中去。也不要提出数量要求,尽可能教,会多少,算多少。更不要写,读准字音即可。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坚持在玩在学,学中玩。重要的是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经以鼓励为主,坚持鼓励、鼓励、再鼓励!在认识400字左右时,应及时引导进入阅读。通过范读、领读、听录音等形式,教会朗读,并激励其阅读的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然后坚持识一批字,读一批文。识字
33、与阅读相结合,通过识字促进阅读,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扩大识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效果好。为了培养儿童独立识字能力,满足不同需要,书中最后编入了汉语拼音单元。根据各自需要,也可先学汉语拼音。但不要花费更多时间,否则会影响儿童尽早阅读,抑制其主动发展。拼音教学也采取韵语的形式,也要进入整体输入。教学过程与识字基本相同。启蒙韵语识字教学的基本程序:(1)看图讲故事(2)领读韵文(3)指读韵文(4)讲解韵文的意思(5)初步理解词语意思(6)背诵韵文(7)去掉熟字,按序指读生字(8)变序指读生字(9)运用字卡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10)在游戏中复习巩固生字等。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为了切实增强全体教师
34、课堂研讨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决定举行全校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现制订本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切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强学习,钻研教材,规范教师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二、组织领导三、参赛对象:学校全体科任教师。四、活动时间: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五、参评教案要求(一)合格教案要求:1、全期教案;2、教案课时数充足(书写教案要标注课时数);3、教案各环节齐全(课题、目标、重难点、教具、前置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等不得缺项
35、);4、教学过程科学有效,容量适中;5、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二)优秀教案评选要求:(在合格教案基础上,优秀教案应具备如下要求:)六、工作安排1、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合格教案、优秀教案评价标准”。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参照“合格教案”及“优秀教案”评价标准书写教案。3、在期中、期末两次教案检查中,各教研组对本期以来教师书写教案进行初评。初评分一、二、三等三个等级(一等占25%,二等占35%,三等占40%),选送评为一等的教师的教案(12位教师的)到教导室集中参评。4、教导室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教研组选送的教案进行评比。评出15位教师的教案为优秀教案。5、将获学校教案评比优秀的教案集中
36、向全校师生展示,供全校教师参观学习。七、奖励办法每期对荣获优秀教案的教师分别奖金60元,并在期末教师综合考核中奖励浓缩分0。5分。20xx年3月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蚂蚁进行细致观察,并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蚂蚁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单的昆虫模型。2.意识到科学探究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观察时爱护小动物;愿意与他人合作,探讨昆虫的共同特征;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辨别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3.能说出蚂蚁的身体构造;知道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能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判定是否属于昆
37、虫。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中,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能利用昆虫的特征辨别常见的动物是否是昆虫。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每组:材料箱(放大镜、蚂蚁、昆虫观察盒、塑料瓶、羽毛、水、水槽、卫生球、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材料袋(牙签、塑料泡沫、刻刀、橡皮泥)。 教师准备:各种蚂蚁、放大镜、记录表;收集、整理与昆虫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资料卡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中国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就有600多种。
38、中国居室内常见的蚂蚁主要有以下三种:小黄家蚁,大头蚁,洛氏路舍蚁。1.谈话导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捕捉了几只小蚂蚁,你们都把它“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了吗?你们是怎样去捕捉的? 2.学生交流捕捉蚂蚁的方法。3.让学生画一只心中的蚂蚁,将画的快的5名同学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师根据学生所画的蚂蚁总结出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解决以下问题。问题1:脚有几只? 问题2:脚长在什么位置? 问题3:蚂蚁是否有触角? ?4.师引导:关于蚂蚁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蚂蚁的身体构造,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板书:蚂蚁)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
39、制定观察方案。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箱(师提供的观察器材:放大镜、蚂蚁、昆虫观察盒、塑料瓶、羽毛、水、水槽、卫生球、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出自己组的观察蚂蚁的方案。 2.汇报观察方案。(教师及时引导,在不能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蚂蚁会自由爬动,我们无法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观察方法。方案1:把蚂蚁关在一个更小的塑料瓶里,用放大镜观察。 方案2: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用放大镜观察。方案3:把蚂蚁放到昆虫观察盒里,用放大镜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方案4:让蚂蚁爬在羽毛或毛笔上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方案5:用胶水粘住蚂蚁的脚,拍照片观察。方案6:用卫生球画一个蚂
40、蚁的活动范围,再进行观察。方案7:用大蒜画一个圈使它的活动范围缩小,然后用放大镜观察。 (蚂蚁到处爬,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用什么办法观察蚂蚁的效果好、材料容易找而且还不会伤害小蚂蚁。) 3.学生分组观察,出示观察要求。在观察前让学生相互补充各组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师再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要求:(1)蚂蚁太小不要拿着观察,我们要借助放大镜去观察。 (2)观察要仔细,小组分工合作,填好观察记录表。还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蚂蚁。画图时先画蚂蚁身体的主要部分,然后再画出其他部分。(3)重点观察蚂蚁的身体的构造,数一数蚂蚁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叫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4)注意不要伤害蚂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