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介绍了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着重说明了这两种构造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2. 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实践意义。3. 学会
2、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4. 初步学会野外地质地形调查的一般方法。通过课堂和野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二、 教学重难点1.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判读方法2. 背斜、向斜及其形成的主要地形。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1.已有知识与能力:学生在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习中已经获得关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方面的知识,且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已经对山地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运用所学内、外力因素分析山地形成的知识基础与经验条件。2.存在困难及问题:学生虽对内、外力作用有所认识,对山地概念也有初步的理解,但
3、这种理解也仅是建立在很肤浅的经验的基础上,其中学生头脑中关于山地的错误认知会对学生正确理解山地成因造成困难。3.应对策略:一是用形象、生动山地成因奥妙的案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二是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上,采用多媒体、板图、讲述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由浅入深,突出地质构造对山地形成影响这一重点,抓住地质构造形成原理这一关键;三是设计相应的问题链帮助学生理解地质构造的原理,最终获得运用原理来分析任意地表形态形成的思路与方法,并能将此思路与方法用于解答生产与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导入新课】人走过会留下足迹,同样的道理,地壳运动也会留下它
4、的痕迹。那么地壳运动会留下哪些痕迹呢? 【展示沉积岩山体图片,提问】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哪一种岩石?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沉积岩。因为该山体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 【讲解】沉积岩在沉积的时候,其岩层本来是水平的。但我们经常看到的岩层并不一定是水平的,而是倾斜、弯曲,甚至断裂。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称为地质构造。 【展示地质构造图片,讲解】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展示褶皱形成图,提问】 1. 导致该处岩层发生弯曲的原因是什么?褶皱是怎样形成的? 2. 褶皱有哪两种基本形态?它们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3. 一般情况下,背斜和向斜往往形成
5、什么地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向斜:岩层中间向下弯曲。一般情况下,背斜隆起成山,向斜凹陷成谷。这是构造运动初期形成的地表形态,主要是在内力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那么,是否背斜一定形成山岭,向斜一定形成谷地呢? 【展示背斜谷和向斜山图片,提问】这幅图中,背斜和向斜分别形成了什么地形?背斜形成谷地,向斜形成山岭。这种地形又是如何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请两位学生上台,其中一位用海绵演示褶皱,另一个注意观察褶皱各部位的疏松或紧密程度,然后分析褶皱各部位的侵蚀状况差异。 【教师总结】背斜顶部因受
6、张力,岩石疏松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侵蚀,反成山岭。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称为逆地貌。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地形上来判断某地是背斜还是向斜。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准确判断背斜和向斜呢? 【学生回答】根据岩层的形状来判断。 【教师总结】从岩层的纵剖面来看,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如果从岩层的横剖面来看,我们就要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 【展示岩层新老关系图】与学生一起分析,教师点评:正常情况下沉积岩的岩层老的岩层在下面,新的岩层在上面。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教师归纳总结填
7、表】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隆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背斜最初形成山岭,后来因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最初形成谷地,后来因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反成山岭。世界上的许多高大山脉,都是有褶皱作用形成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等。 【教师承转】断层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由于岩层的受力方向不同,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当来自水平方向的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是褶皱;而当岩层受到来自垂直方向的压力或张力时,岩块会发生破裂、位移或者错动,这就叫断层。 【展示断层形成的动画图,提问】 1 什么是断层? 2断层线两侧的
8、岩石运动方向如何? 3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 4断裂带上往往形成什么地形?断层线被侵蚀以后,又会形成什么地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填表】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断层线两侧的岩石一块上升,另一块下降。上升的岩块称为地垒,下降的岩块称为地堑。在地垒基础上常发育成块状山地或陡峻的山峰,如: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万佛顶等。在地堑构造上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等。在断裂带上易发育成裂谷、河流,如东非大裂谷等。(展示各种地形图) 【探究活动】因修建一条
9、铁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隧道。假如你是地质工程师,请确定隧道的选址。(提示:结合桥梁的形状,从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分析隧道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是隧道的良好选址。 【探究活动】假如你是地质学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水寻找等方面的工作。你认为什么构造利于储存石油,什么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背斜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流,是良好的储水盆地。 【探究活动】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能否选在甲处附近?为什么? 【教师总结】不能。因为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储水易渗漏。【课堂小
10、结】内力作用引起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就是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受内力作用形成山岭,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受内力作用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山岭。断层岩块上升就是地垒,岩块下降就是地堑。在地垒的基础上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在地堑的基础上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以及工程建设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课后巩固和强化所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11、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区中的岩石中发现含有鱼、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欣赏观察,探究思考其成因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营造课堂氛围过渡:板块运动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大影响,而我们在野外看到的地形,更多的是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学生明确地质构造是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常见影响因素通过实例,引出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自然界典型地质构造景观图片,通过图片引出本节课将要探究的问题学生观察,探究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的习惯,使本节课学习更有针对性(对媒体课件一边动态展示,教师一边讲解)地质构造的概念,形成。褶皱是常见的地质构造之一,它有两种基
12、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设问:一般情况下,背斜、向斜形成什么地形?活动(一):注意残缺部分的岩石。设问:背斜谷、向斜山是如何形成的?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归纳整理,形成共识。若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便可形成断层。断层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它有地垒和地堑两种组合形态。什么是断层?它通常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呢?活动(二):注意观察岩层、断层线、断层面及两侧岩层的移动与地形的关系。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归纳整理,形成共识。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具体见课件)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一)选代表发言学生演示挤压课本的过程,观察褶皱和断层的基本形态。活动(二)选代表发言通过景观图和动画演示,力求能将抽象的事物更加生动
13、、直观的呈现出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新的质疑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活动(二)1.因修建一条铁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隧道。假如你是地质工程师,请确定隧道的选址。(提示:结合桥梁的形状,从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分析隧道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2.假如你是地质学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水寻找等方面的工作。你认为什么构造利于储存石油,什么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3.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能否选在断层处附近?为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学以致用,巩固本节知识,再次强调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组别得分要求1积极参与讨论; 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声音洪亮板书条理清晰234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二)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 褶皱2. 断层(三) 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可编辑-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