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教学设计方案7篇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7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到达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精心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容许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能够画出较复杂应用题的线段图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根底知识 教师谈话:我们已
2、经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类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在前两节课的根底上,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投影出示如下习题: 1读题列式并按要求改编题: 一本书100页,读了60页,读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学生读题: 如果把问题改成“读了百分之几”应如何解答? 样列式计算? 如果把一本书的页数当成问题,如何编题?怎样列式计算?(板 2补充问题。 (1)六一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 可以求什么?从最根本的想起。 学生读题后补充问题并列式: 女生是
3、男生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可以求什么?从最根本的想起, 学生读题后补充问题并列式: 女生有多少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3答复下列问题。 师述:大家做一个比赛,看谁想得多?(学生自己在本上独立完成。) 甲是甲乙差的4倍。 乙是单位“1”。 4小结。 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复习了分数、百分数的哪些类型应用题?它们各自的解法是什么? (二)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投影出示如下练习: 1录音机每台降价30后,售价350元,这种录音机原来售价多少元? 学生读
4、题; 学生自己画图列式; 订正画图; 指名列式。不是350(130)? 那也不是35030? 2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0,第二天修了200m,第三天修的是前两天的总和,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3一根绳子截去20后,再接上6m,结果比原来的绳子长了30。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图。 (三)综合练习 1题组训练(只列式不计算) 共多少吨? 箱重量正好相等,原来两箱桔子各有多少千克? 老师用投影出示下列图帮助学生理理解题意。 学生课后完成。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可分为三局部。 第一局部,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
5、少”和“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一类应用题。通过补充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进行复习,并且翻开解应用题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局部是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这局部的应用题具有典型性,要求学生能够画图进行分析,通过线段图找准量和率的对应关系,能够顺利地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第三局部是深入理解三种应用题的解题思想,综合应用知识。这局部应用题比拟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散思维的时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
6、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本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在描述了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由远到近,由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来
7、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 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
8、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这里千峰竟立,争奇斗研,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这里哪儿都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天然绝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
9、具一格,有着其他景点无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应。 3.抓题眼,引入研读。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局部,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答复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赏析“山是野的。” a 齐读这
10、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著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
11、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淘气、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
12、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品读最后一段。课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有的感受?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是啊。作者此时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是充满灵气的孩子。它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都赋予了这美丽的山川,在作者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
13、的宠儿,那你读了这篇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局部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看得出来,此时你们对神奇的张家界充满了好
14、奇,在上课前我叫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3.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 六、总结(课件展示风景图片)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等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美。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恬静、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
15、据课文的重点句子组织语言,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3、欣赏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谈谈对大海的印象。 2、媒体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发现烟台以及其北面临海的特点,板书:独特。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媒体出示课题。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烟台的海? (2)、交流、板书:冬、春、夏、秋 2、过渡:自读课文,划出句子,写上简单批注。 1、师生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课文,划出句子,写上简单批注。 2、出示句式,交流: 我最喜欢(季节)的海,它
16、是(怎样的)。我从这些词语能感受到它的(怎样)。请大家听我读一读。 (1)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句子: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句变红。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体会烟台海的独特。 (4)过渡:冬日的海如此壮观,人们会怎样呢? (5)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的有关词句。 (6)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句子:教师归纳:纷纷顶着欣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变红,体会烟台的人和外地的游客被海所深深吸引的情感。 3、学生按上述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学生交流。 (2)朗读,賽读 (3)媒体出示:第3自然段,
17、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变红,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等语句,感受烟台人对海的喜爱。 (4)媒体出示录像,欣赏春季烟台的海,有感情地朗读第3节。 媒体出示: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着、呢喃细语等词语变红,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媒体出示录像,欣赏夏季烟台的海,有感情地朗读第4节。 4、指导学生继续精读课文第5节。 (1)、自读第五自然段,整体感知。 (2)、找出最能表现秋天海的特点的句子,朗读体会。媒体出示: 一到立秋这天,海
18、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渔民紧张生活? 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4)、媒体出示录像,欣赏秋季烟台的海。 (5)从这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5、总结冬、春、夏、秋四季烟台海的特点, 板书: 冬日的凝重 春日的轻盈 夏日的浪漫 秋日的充实(忙碌) 6、完成填空,回味四季的海景 1、媒体出示填空:烟台的海是一幅(),是一道(),是一座()。 2、指名说一说。 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向游客作一番介绍。 2、学生自己练写 39烟
19、台的海 冬日的凝重 春日的轻盈 夏日的浪漫 秋日的充实(忙碌)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方: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
20、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着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顶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翻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
21、最正确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
22、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到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第一局部:教学模式设计与解读 教学模式名称:信息化教学模式 学科: 语文姓名: 第二局部: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应该把同一主题的三个环节局部进行有效设计。
23、 作者信息 NO.1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NO.2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 第三步: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反思 NO.3信
24、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一、课题:城市化(第一课时) 二、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材分析:上一节学习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节教材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开展过程。教材内容分为三局部: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来讲授,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25、四、学情分析:本届高一学生根底薄弱,自制能力差,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但是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了解城市化的动力; ?运用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开展观。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内
26、涵 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深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图片、表格和数据,让学生思考:深圳来发生的变化。 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 引入一首歌,一个伟人,一座城市。便成了春天的故事。故事中的城市就是深圳。30年过去了,故事依旧,而城市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一组图片,大家感受深圳发生的巨变。观察图片:1982年的边陲小镇老深圳、20xx年流光溢彩的深圳、20xx年国际化的大都市,从图片中总结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大家看课本城市化还有那些表现
27、?2.城市化的具体表现 人口的集中过程 地域的转换过程 经济结构的变化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开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结合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思考: (1)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推力?一般来说推力因素又有哪些呢? 生1: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时机多;赚钱时机多;医疗效劳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时机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文化设施齐全;社会地位提高等。 生2: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
28、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时机缺乏;就医不便、公共设施缺乏;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师: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开展不平衡。 过度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城市化带来哪些变化? 5.城市化的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开展 ;(2)带来聚落形态变化; (3)带来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开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过渡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上升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有近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那么城市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开展过程,让我
29、们来看一幅图。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世界城市化进程 合作探究(1)分析世界城市化的开展变化特点?目前开展特 点?(提示:从水平上下、开展快慢来考虑) (2)预测今后世界城市化速度将如何变化? 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教师归纳总结 2.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下表。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两个偏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呀”,板书课题。 (1)读准“世”的音,是翘舌不是平舌音。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
30、问题要问吗? 4、你们问题答案就在书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5、播放多媒体课件,再加配音朗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用横线画出来。 要求: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正音。 翘舌音:站、湛、澄。前鼻音:站、湛、茵 后鼻音:澄边音:丽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师生共同评议。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再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想:“世界多美好呀”是哪只小动物的说的? 2、它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3、你也能像刚刚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好吗? 老师也为你配上音乐。 4、自读,指读,赛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稳固生字读音。 2、教学“美字头”。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书空。 4、反应检查“世、美”的笔顺。 5、指导写字。 在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字形,并说出生字书写时关键笔画的根底上,重点指导“乎、世、鸡、美” 6、师范写以上四个字,学生描红,临写。 7、生写剩余的生字。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