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内外结合,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走近呼兰河传教学目标:1. “课内课外”的思路:由某一篇课文,带出一位作家,阅读一本小说。通过大量阅读中,初步地、整体地感受一位萧红的文字风格,进而对她的文字,葆有继续探索的乐趣。2. 在朗读训练中揣摩文字,体会园子的自由,祖父的慈爱,以及作者对故园的深深眷念之情。3. 学习写法:借景抒情、选择典型事件进行具体描写。教学过程:一、 巩固导入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随着作家萧红的目光来到了她和她祖父的园子,在这个园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在她的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出示 段落 板书:眼中园 样样都有二、 板块一:心中园 一切自由(一)
2、园子中的自由事多美的园子,身处这样的生机盎然的园子,萧红都干了些什么事?出示学习任务一:1.快速默读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捕捉重点信息,圈画出文中“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 2.思考并组内讨论:作者详细写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这样写? 交流: 1.做的事情:栽花、拔草、铲土、种小白菜、浇菜、遛土窝、追蜻蜓、吃黄瓜、睡觉。你们想一想,作者详写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要详写这些事情?萧红在这个园子里是最自由、最淘气的。 我们先看看浇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顽皮淘气?扣住词语说说2.重点品读“铲地”(1) 有一件事用的笔墨最多,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2) 默读4到11自然段,走进铲地这件事情,把我最能
3、体现我自由淘气的一言一行圈画出来,简单写写自己的体会。A行为的自由: “爬在地上”“乱勾一阵”不用“锄”,“勾”在字典的解释是“用笔画”,萧红这是把锄头当笔在地上乱涂乱画呢!难怪?萧红哪里是在除草,简直是在胡闹嘛。这个园子里,萧红的一切行为都是无拘无束的。B语言的自由 说话也是自由的,出示人物对话:(1)画出我的语言,三句话。(2)这三句话中,我是怎么说的,只有第三句话有“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一边扔,一边说。其他两句没有提示语:联系上下文,我是怎么说的? (3)分角色读,萧红说话也是随意自由 (4)在这个园子里萧红无论做什么无论说什么都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为什么会这么自由?学习三个“笑”
4、。把粮食扔掉,祖父责怪她了吗?笑声中你又读出什么?你找到萧红自由快乐的源泉了吗?比较这些事情,你明白为什么作者在这么多的自由事中,唯独把把铲地这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描写?这件事都有一个人。 这件事里处处有祖父的影子,处处有祖父的慈爱、宽容,才使得萧红无拘无束地做这些自由自在的难忘的事情。这就是作者写法上的高明之处,把最能表现人物真切的情感体验的事情做详细描写,这就叫选取典型事例。这样的事例更能打动人心。祖父的爱和宽容造就了只有两个人的园子,那就是“我和祖父的园子”。 3. 与其说园子里的自由事让萧红难忘,倒不如说园子的那个慈祥的祖父让萧红怀念。许多年之后,萧红回忆这段经历,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呼兰
5、河这座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同学们按照常理,如果我们自己的祖父住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介绍?“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座小城里。” 强调了我的祖父,这句话给我们的感受是偌大一个呼兰河,只有一个人形象是最高大的。无尽的怀念之情(二)教学第十三自然段过渡:一座城,一个人,一个美丽的园子,一些快乐自由的事情,足以让人难以忘怀。到这儿,作者完全可以搁笔了,可是作者为什么又写到了这个园子呢?读一读第十三自然段。 出示学习任务二: 默读第十三自然段,思考并组内讨论:作者第二次写园子又写出园子什么特点?与第一次写园子(第二自然段)相比,这次在写法上又有什么不同?(1)静心默读,这一段话,圈出哪些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6、的特点。哪些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说一说你圈出了哪些词语?“一切都活了”“自由”。(2)咱们再去找一找,这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也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生默读圈词。)(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补充介绍)倭瓜就是南瓜。北方把长条形的南瓜叫做倭瓜。(3)这些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萧红为什么说它们都活啦?怎样理解这个活:自由的、充满活力的。好,同学们,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教师板书:一切自由。)(4)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比如写花、鸟的这两句话,你怎么读让人觉得
7、这花、鸟确实很自由,自己试试看。(学生自由读。)A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B这儿“睡醒”可以换成“惊醒”读得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让我们仿佛看见花在开,鸟在飞。C真好!心中有花,你的声音中才会有花;心中有鸟,你的声音中才会飞出鸟来 咱们一起读。花开了(生接读。)D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听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师: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边上有花,头上有鸟,老师刚才读啊,把动词适当地运用了拖音,是不是?你们也来试试看。(出示有延长号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生学着老师的样
8、子拖音读,朗读有感觉了。)下面几句,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合作读,好不好?咱们开火车读:注意,我速度快,你们也要快,我慢,你们也可以跟着慢,当然,你们也可以故意反着来。你也可以运用拖音,声音你可以跟我一样高低,也可以故意反着来,好不好?师(加快语速):虫子叫了 生(加快语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师(更快速):一切都活了 生(也再加快语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师(快速):要怎么样 生(快速接):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师(快速):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快速接):就爬上架。师(快速):愿意爬上房 生(快速接):就爬上房。师(快速):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生(快速接):就开一朵花,师(快速):愿意结一个瓜,
9、 生(快速接):就结一个瓜。师(拖长音,声音显得懒洋洋地):若都不愿意,生(拖长音,学着老师懒洋洋地):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师(加速):玉米愿意长多高 生(加速接):就长多高,师(快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生(快速接):也没有人管。(5)读着读着,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就”。数一数,出现了几次?11次。你觉得这是作者不经意间写的,还是特意这么写的?她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来猜猜看?如果不用上“就”就是强迫了。比如“愿意结一个瓜,结一个瓜”,很不情愿的,你叫我结一个瓜么我结一个瓜。好,我们来读读看,老师读“就”前面的内容,你们读“就”后面的内容。师
10、生合作读,学生强调“就”字,读得很有味道。) 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她反反复复地用这个“就”字,用反反复复差不多的句式来写,读起来就特别带劲。(6)好,谢谢你们的合作。读到这儿,我就又纳闷了,萧红为什么把这些植物啊,动物啊,写得这么自由自在?萧红是自由的,祖父的爱给了她自由的源泉:出示填空,回忆她在园子里的自由事,在这个园子里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都是自由的,完成填空:我愿意 就 ;我愿意 就 ;我愿意 就 ;一切都是自由的,我要做什么就 ,我要怎么样就 。萧红直接这样写自己的自由不就行了吗?而是要通过动物、植物来写呢?通过动物、植物的自由来表达自己的自由,这种借事物来表达自由写法就叫借物
11、抒情。(7)同是写园子,为什么不把这段放在第二自然段后面?而是在写完了自己的自由事情之后?将我自由的感受融入到园子的景物里,情景交融,物我难分。自由和快乐已经融入了萧红的心中。如果说“样样都有”是萧红眼中的园子,那么“一切自由”就是萧红心中的园子。(板书:心中园)过渡:想进这个园子去玩一玩吗? 板块三 梦中园 光芒四射1.同学们,玩着玩着啊,我们就累了。让我们在萧红的园子里静静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生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师配乐朗诵,文字缓缓地从屏幕下方往上移动。)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
12、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音乐继续流淌)2.(用轻柔的梦幻似的声音,继续讲述):蝴蝶睡了,蚂蚱睡了,蜜蜂睡了,蜻蜓睡了,这园子里的一切仿佛都睡了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睡着睡着,就进入了梦乡。也许,你会梦见些什么呢?你会梦见你会梦见同学们,仿佛梦见了什么?连我们的梦都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啊!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萧红家的园子,依然能够通过文字和想象看到园子里的一切,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可以想见,萧红在睡觉的时候也可能梦到这一切。但是,同学们,十九岁以后,萧红再也不能快乐地做这样的梦了。(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解说写作背景:1911年,萧红生于北国呼兰河,18
13、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美丽的,“样样都有”、“一切自由”的园子,漂泊了很多地方,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最后漂泊到香港;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人世。整整12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她只能一次次在梦中看见园子里的一切。花开了,接着读)(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根据提示尝试背诵。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背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倭瓜黄瓜若都不愿意玉米3.出示插图,梦里还有那笑呵呵的慈祥的祖父和一个快乐顽皮的孩子,因为这个园子有自由有爱,有宽容,所以在萧红梦中无数次出现的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课件出示:
14、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生齐读后,师板书“梦中园 光芒四射”。萧红的梦中园,永远是“光芒四射”的。同学们,每当她梦醒的时候,面对她的,只是陌生的土地,而家却永远也回不去了。因为想念,她拿起笔写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小说,茅盾先生称这本小说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同学们,留在萧红记忆中的园子既然是“光芒四射”的,应该是一串自由的歌,快乐的歌?为什么茅盾却说成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只有认真读完呼兰河传才能解答。 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典型事例 心中园 一切自由 借景抒情 梦中园 光芒四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