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2.07KB ,
文档编号:5756561      下载积分:1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75656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练习题.docx

1、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下列思想体现“人我和谐”的是( )A天人合一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B【解析】 “天人合一”体现天人和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人我和谐;“民贵君轻”体现君民和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身心和谐。2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孔子最为接近的是( )A孟德斯鸠B 伏尔泰 C康德D卢梭【答案】C【解析】康德的“人应该尊重别人的

2、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的观点与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接近。3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都是教育家都提倡中庸之道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A B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教材,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对亚里士多德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亚里士多德和孔子也都是大教育家,各自开创了东西方古代教育的新局面,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主张中庸之道,柏拉图没有,柏拉图的思想是唯心主义的,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却接近了唯物主义,三人都是古代大思想家,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为D。考点: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

3、者亚里士多德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中国古代孔子和古希腊两位伟大思想家进行横向综合比较,考查的是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44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据说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这个问题,只要他数数夫人和自己的牙齿便一清二楚。可是他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A 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B 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C 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D 他的认识能

4、力是有限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亚里斯多德正是因为没有从实践的角度去验证问题,所以一生都未发现自己的错误,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片面看待问题的角度,故不能体现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排除B。“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这个问题不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排除C。不是亚里士多德认识能力有限,而是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据说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这个问题,只要他数数夫人和自己的牙齿便一清二楚。可是他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结合亚里士多德的相关内容,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5孔子提出了“正名”

5、思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实质上是要求A 用周礼规范人的行为,建立贵贱有序的社会B 人在社会上要尽量帮助别人,成人之美C 要使社会人都有爱心,反对有差别等级的爱D 把发展教育作为完备和传播周礼的手段【答案】A【解析】“正名”就是要用周礼所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言行与名分一致,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故排除BCD,选A。6古希腊文明在哲学上的贡献,体现在“探索人的理性”。柏拉图认为构成理性世界的是A 道 B 理 C 理念 D 物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柏拉图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故C项正确。道是中

6、国(含东方与西方)哲学的最高范畴,与柏拉图的观点不符,排除A。理有“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的含义,与柏拉图观点不符,排除B。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与柏拉图观点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柏拉图理念论的识记即可。7东方的孔子和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有都是哲学家都做过教师都曾经创办学校都提倡中庸之道A B C D 【答案】B【解析】柏拉图没有提出中庸之道,排除,三个人都做过教师,都创办过学校,都属于思

7、想家、哲学家,选择B正确。8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这一认识体现了其( ) A对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态度 B对抽签选举持反对态度C主张按照人的出身来确定社会分工D主张民众的直接民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说明柏拉图主张精英治国,反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轮番而治等做法,A不对;C不对,柏拉图主张按照人的素质和职业来确定社会分工,而不是根据其出身;D不对,柏拉图的主张刚好相反。考点:柏拉图点评:柏拉图早年追随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死,使他受刺激很大,因此他蔑视雅典的民

8、主,憎恨无知的群众,增强其对实现贵族政治的决心。于是产生了著名的理念论思想。其主要特点是不相信客观存在的世界万物,认为在世界万物之外有一个“理念”世界,理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人类的目标就是发现自己灵魂深处的理念。他把理念的想法贯注于他的社会理想,完成了他的名著理想国。他认为一个城邦的正义在于根据每个人的先天身心素质和后天的教育训练安排其相应的工作或职责,而不是根据其出身。柏拉图把苏格拉底对真、善、美的认识,发展为对真、善、美的追求,集中体现在他的“理想国”中,这是他描述头等好的完善无缺的国家之作,是他用以改造现实社会的一种理想模式,这个“理想国”有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

9、他们有“智慧”的天性,应该成为国家的统治者;第二等级是武士,他们有“勇敢”的天性,应该保卫国家;第三等级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有“节制”的天性,应专门供养以上两个等级。每个人应该安于自己的职位,恪尽职守,别不它鹜。“每个人只有从事一种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才能做得最好”。在这个体系中,权利是存在的,但他不属于个人,而是天生存在于个人所履行的劳务或职责中,它体现了“给每个人以公平对待”的原则;它也存在着不平等,然而这种不平等是依据人的素质的不平等。当代西方保守主义的公式“公正但不平等”与柏拉图的思想是相同的。柏拉图认为,教育和培养是当政者应注意的一件大事。理想国的建立和保持,端赖于教育,一个人得到的

10、培养如果不合适,那么最好的天赋所得到的结果甚至会比差的天赋还要坏。对于奴隶,柏拉图只字未提。对于妇女,他有着惊人的开明观点:妇女的天赋与男子平等,经适当教育训练同样可以成为一位哲学家,这几乎是古代的女权宣言。他的很多想法尽管有错误,但是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实际上也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9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上述推断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答案】B【解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

11、和东方社会2000多年,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堪称东方的先哲。孔子的研究领域虽然广泛,但并未涉及自然科学,他主要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孔子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10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的是A 仁者爱人,爱人有差等B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C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D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答案】D【解析】材料“庄重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体现的是“中庸”思想。“仁者爱人,爱人有差等”体现的是等级思想,排除A;“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体现了平等的思想,排除B;“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

12、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体现了“正名”的思想,排除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含义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体现了适度、中庸的思想。故选D。11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说过的名言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当仁不让于师C 认识你自己D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答案】D【解析】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即亚里士多德,A、B、C、D四项分别为普罗塔戈拉、孔子、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故本题应选D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抓住关键信息“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联系所学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解答即可。1

13、2要实现理想国的主张,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处于和谐状态,而实现和谐状态的关键是A 三个阶级要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B 逐步实现奴隶的全部解放C 国家统治者由“哲学王”来担任 D 改变希腊各种政体的一切弊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组成,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为保障和谐状态的实现,他主张国家的统治者应由“哲学王”来担任,故排除A,C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在当时的雅典不可能逐步实现奴隶的全部解放,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希望改变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改变希腊各种政体的一切弊端,排除。13德国近代哲学家黑格

14、尔说,古希腊是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A 希腊处于欧洲的中心地带B 希腊文化就是欧洲的文化C 欧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D 古希腊文化的地位非常高【答案】C【解析】古希腊时期诞生的哲学、政治、思想、文化都对后来的罗马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着欧洲,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从而建立起欧洲自由、平等、法制的文明社会和普世价值,可以说是整个欧洲文明之源。故排除ABD,选C。14“自行束修(很薄的礼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句话反映了孔子( )A、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B、主张以德治民C、广收门徒,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D、主张因材施教【答案】【解析】

15、从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并不以出身、财产多少为标准来施教,可见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历史积弊,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15(题文)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B 都强调超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C 都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D 都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产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希腊重要思想家思想的相关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排除。进一步可知

16、,A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先哲对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的认识16西方先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一对令人敬佩的师生。亚里士多德在讨论普遍的“善”时说:“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位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观念A 客观世界是唯物主义的B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C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D “人是理性的动物”【答案】C【解析】材料中“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可分析得知,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

17、尤爱真理”的观念,.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17(题文)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世界有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 为雅典的民主制度进行了辩护 B 国家篇启示了近代民主思想C 开创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传统 D 认为概念世界优先于现实世界【答案】C【解析】略18(题文)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A

18、 春秋B 尚书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孔子在教育上贡献很大,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出身,都可接受教育。孔子的言行记载在论语中,由其弟子整理而成。故此题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19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持这一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A墨子 B. 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柏拉图主张实行寡头制,材料既体现了这一点。故选D。A项主张兼爱、非攻;B项

19、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C项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即美德。因此ABC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古希腊哲学家点评:古希腊哲学侧重于对人的研究。在公元前7世纪是以研究自然为主,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社会和人。其代表性的学派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后来苏格拉底等把希腊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0“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难题困扰了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哲学家。下列答案中柏拉图会同意的是A 道B 理C 理念D 物质【答案】C【解析】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实现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理论,故选C。道世界是本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观点,排除A;理是世界的本原

20、,是宋明理学家的主要观点,排除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排除D。2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下列对孔子“仁”的认识,正确的是。“仁”的基本含义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包含了民本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仁”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仁”体现了成熟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A B C D 【答案】B【解析】孔子的“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了民本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仁”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故,故选B。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他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仁”完整地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表述错误,排除AC

21、D。 22柏拉图认为世界上之所以有“猫“狗”等这些理念,首先是神创造了本质上的“猫(完美的猫)”“狗(完美的狗)”,而且只创造了一只,其他都是模仿(猫的摹本、狗的摹本)。据此可以判断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A 辩证法思想 B 唯心主义观点C 唯物主义观点 D 处于未知状态的观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首先是神创造了本质上的猫(完美的猫)狗(完美的狗),而且只创造了一只,其他都是模仿(猫的摹本、狗的摹本)”可知,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因此应该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故B项正确。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与材料强调唯心主义不符,排除A。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

22、意识,与材料强调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矛盾,排除C。柏拉图的理念论属于认识世界的观点,不是处于未知状态的观点,排除D。2323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看见一买布者对店主叫嚷“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块钱?”颜回指出其错误说三八应该是二十四,不是二十三。买布者不服,决定找孔夫子评理,并打赌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颜回,你输啦, 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以上事件主要说明孔子A 遵守周礼的思想 B 息事宁人的和事佬思想C 珍爱生命仁爱思想 D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常识应该知道颜回说的是对的,

23、但是在颜回与店主打赌的代价来看。颜回的“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与店主的“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相比较,店主如果输了会危及生命,故选C。点睛: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孔子是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一题提供了一个新情境,用一个看起来非常容易做出决断的事情,来考查孔子的最终判断,最终的结果不是孔子的偏袒,而是孔子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生命至上的原则。24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体现他对真理的尊重。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相比较较,亚里士多德坚持的“真理”是A 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B 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C

24、 具体事物是由形式与质料组成的D 中庸之道是明知的态度与方法【答案】B【解析】柏拉图的理念论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是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相比较,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点睛: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25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

25、类似思想是( )A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B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C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D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答案】D【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中道”“过度”,即指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理论,这与中国孔子的思想有相通之处,D项即体现孔子的中庸思想。A项强调的是礼乐制度的重要性,B项为庄子的辩证法思想,C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均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点睛:材料关键信息“中道”“过度”;从中分析“中庸之道”;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26下列关于柏拉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曾师从亚里士多德,学习哲学B 曾三次到北非文化

26、中心居勒尼,希望把那里的统治者变成哲学家C 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培养了大批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D 他的歌集采用叙事体著作,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师从的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排除A。柏拉图三次到达的是西西里的叙拉古,而不是三次到北非文化中心居勒尼,排除B。柏拉图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在学院里,柏拉图除了讲授哲学外,还教授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心理学、音乐理论等,成为培养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重要基地,故C项正确。歌集不是柏拉图的著作,而是彼特拉克的著作,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柏拉图的相关史实,紧扣设问要求“正确”,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7、27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孔子多次提到“仁”,如“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那么,“仁”的思想A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 就是“和而不同”C 因材施教,言传身教D 认为“过犹不及”【答案】A【解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答案为A项。“和而不同”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排除B项;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C项;认为“过犹不及”是孔子的中庸思想,排除D项。28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的

28、理想统治者是A 君主 B 贵族 C 平民 D 哲学家王【答案】D【解析】柏拉图在理想国提出理想国的标准是统治者、护卫者和劳动者,其中理想统治者必须具备哲学思想,被称为哲学家王,故D项正确;君主是称号,不是具备的素质,故A错误;贵族属于统治阶层,故B项错误;平民是劳动者,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29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在中国焦点2006评出的十大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的是孔子,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有现实意义B 孔子被尊为圣人,受到后世的敬仰C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

29、思想和方法深深影响了后世教育D 其文化品格对中国的文化具有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B较为笼统,C属于教育,都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D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孔子30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而立”之年的主要活动是A 学习“六艺”B 创办私学C 周游列国D 删修春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三十而立,A不对,孔子学习“六艺”是在少年时;C不对,孔子周游列国是在中年

30、时;D不对,孔子删修春秋是在晚年时。因此选B。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名师点睛】纵观近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的材料型历史选择题,其所呈现的主要特点有:(1)材料情境化。在近年的文综能力测试中,出题者通过引入文字材料、图表、图像创设试题情境,把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试题材料的情境化既能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查的目的;同时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2)考查知识能力化。文综能力测试是以能力立意的考试方式,因此在设题时,为避免考生对教材的死记硬背,所提供的材料基本都是教材之外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以文字为主,辅之以图像、表格、数据等,从多角度对考生进行能力考

31、查;从所考查的知识来看,不是简单的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考生需要在新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对它们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正确作答。(3)考试方向时代化。作为材料型历史选择题,其在设计程度上并未停止于符合史学特点这一高度,而是着眼于考生对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柏拉图认为,人们用感官体验到的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绝对的芙德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只能用思想去理解。在某些作品中,柏拉图称这些现实之外的纯粹的美德为“理念”,理念可以通过人类的灵魂去了解,因为灵魂是不朽的,他蛰居于必朽的躯

32、壳中。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问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材料二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详细地比较研究了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六种政体,他主张法治,并认为“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朱亚娥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和政治主张方面的不同。(2)结

33、合材料分析,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和老师主张不同体现了怎样的治学态度。【答案】(1)哲学上,柏拉图认为美德或理念独立于人的身体之外,人要靠灵魂去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政治上,柏拉图主张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人的理性,所有阶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亚里士多德主张以法治国。(2)尊师但不盲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解析】试题分析:(1)该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二的关键信息,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柏拉图认为,人们用感官体验到的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哲学

34、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2)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他和老师的主张不同正体现了尊师但不盲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治学态度。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柏拉图、亚里士多德32科学研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的价值就在于探寻事物内在的必然真理并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解释。他强调观察的作用,认为认识过程开始于外物对感官的作用而产生的感觉,然后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在他看来,科学研究首先必须从

35、仔细观察开始,经过简单枚举法或直觉归纳法,从而上升为一般原理,然后再以一般原理作为推理的前提,运用演绎法推出需要解释的自然现象。吴凯论古希腊时期的科学价值思想材料二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包括做实验和观察,用归纳法从中做出普遍结论,并且不使这些结论遭到异议,除非这些异议来自实验或者其他可靠的真理方面而综合的方法则假定原因已经找到,并且已把它们立为原理,再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由它们发生的现象,并证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局限,说明其科学研

36、究的价值追求。(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橛括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并指出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3)据上述材料,归纳亚里士多德与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答案】(1)方法:“归纳演绎法”。局限:基于观察的原理不一定正确;或:演绎的前提不一定正确。追求:理性主义。(2)突破:重视实验与教学表达。提出“分析综合”法。贡献: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3)相同:都强调“经验事实”(仔细观察)在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奠基作用;都强调“归纳演绎”法的认识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各自的科学研究方法。亚里士多德主张观察,提出“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牛顿除了观察之外,注重实验与数学

37、表达,提出“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二者对科学研究均作出重要贡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比较能力。(1)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认为认识过程开始于外物对感官的作用而产生的感觉,然后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然后再以一般原理作为推理的前提,运用演绎法推出需要解释的自然现象”分析得出。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可以根据这种方法自身的特点分析得出。其科学研究的价值追求,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然后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得出是追求理性主义。(2)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罩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

38、。这种分析方法包括做实验和观察”得出。牛顿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应当联系所学来回答。(3)亚里士多德与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可以根据上述对他们各自研究方法的特点分析得出。33(题文)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

39、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根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二:孔子为教主,为种明圣王,天地、育方物,无人、无事、无义不范目于孔子大 过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议礼、制度、考文,音孔子改制之事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 张有哪些发展?(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康有为制造出的孔子形象。根据上

40、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原因。(6分)【答案】(1)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3分)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主张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6分)(2)形象:孔子是至圣,是改革先师。(2分)态度:吸收、改造和利用。(2分)原因: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顺利开展。(2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概括,答案就在材料中,只要找到有效信息归纳即可。根据材料一中孔子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可知要求实行福利制度,并且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还主张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2)根据材料二可知康有为制造出的孔子形象孔子是至圣,是改革先师。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吸收为他所用的内容、改造和利用。这样做的原因是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顺利开展。减少变法的阻力。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东西方的圣人孔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