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厂1号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MCS调节品质测试与参数整定试验方案Q/ZHH-33.05-SS.355 NO: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合同名称:合同编号:承包单位:编制人:初审设备主管部门:会审安监分部:审核生技分部主管:批准生技分部主任:2010年03月05日目 录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泵三冲量内扰试验方案1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泵三冲量定值扰动试验方案4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7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9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11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3再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5炉膛压力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7送风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9一
2、次风母管压力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22磨煤机入口风量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24磨煤机出口温度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27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扰动7MW/MIN试验方案30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扰动(14MW/MIN)试验方案33除氧器水位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36凝汽器水位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38汽机轴封压力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40高加水位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42低加水位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44附录 记录表格样式45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泵三冲量内扰试验方案1 试验项目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泵三冲量给水流量内扰动试验。2 试验目的检验负荷在70%100%ECR时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动给水泵转
3、速调节在内扰作用下的调节品质。3 试验仪器与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1台,操作员站1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选择后的汽包水位,汽包水位设定值,两台汽泵转速指令与转速反应。4 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70%ECR-100%ECRX围内,且负荷稳定; b) 汽泵运行,主给水管路为正常运行状态; c) 汽包电接点水位信号运行正常,指示准确; d) 汽包水位相关保护装置投入运行; e) 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 f) 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控制与保护系统随对应给水泵投入运行。5 试验步骤 a) 投入给水调节自动。 b)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设定值
4、调整到-30mm,并等待汽包水位稳定510分钟。 c) 运行人员将给水控制切至手动,并迅速增加给水流量200t/h后重新将给水调节投入自动。 d) 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试验人员同时计算给水流量恢复到扰动前的值的时间,并打印记录曲线。6 质量指标a) 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给水流量应随蒸汽流量迅速变化;在汽包水位正常时,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应根本相等。b) 稳态品质指标:300MW等级以下机组20mm,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25mm;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不应频繁动作。c) 水位定值扰动扰动量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40 mm,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60 mm:过渡过程衰减率=0.70.8;稳
5、定时间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小于3 min,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小于5 min。d) 机组启停过程中,汽包水位控制的动态品质指标:在30%负荷以下单冲量方式运行时,汽包水位允许动态偏差为80mm;在30%70%负荷X围三冲量给水控制运行时,汽包水位允许动态偏差为60mm;在70%100%负荷X围三冲量给水控制运行时,汽包水位动态品质指标见表A.1。e) 机炉协调控制方式下的动态、稳态品质指标见表A.1。7 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6、)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与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e) 建议在扰动试验时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监视。 f) 在扰动试验过程中,请运行人员密切注意与汽包水位相关的系统如除氧器水位、凝汽器水位等的状态。 g)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给水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给水压力低于允许最低压力; 锅炉负荷稳定工况下,汽包水位超过报警值;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发生故障。 h)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 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试验
7、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与资料汇总: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9 时间安排201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泵三冲量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 试验项目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泵三冲量水位设定值扰动试验。2 试验目的检验高负荷70%100%ECR时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动给水泵转速调节在定值扰动作用下的调节品质。3 试验仪器与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1台,操作员站1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选择后的汽包水位,汽包水位设定值,给水流量,主汽流量,两台汽动给水泵转速指令与转速反应。4 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70%ECR-100%ECR
8、X围内,且负荷稳定; b) 汽泵运行,主给水管路为正常运行状态; c) 汽包电接点水位信号运行正常,指示准确; d) 汽包水位相关保护装置投入运行; e) 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 f) 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控制与保护系统随对应给水泵投入运行。5 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给水控制控制投入自动。 b)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设定值调整到-30mm,并等待汽包水位稳定510分钟。 c)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设定值快速提高60mm。 d) 等待汽包水位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510分钟。 e) 热控人员记录水位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f)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
9、设定值快速降低60mm。 g) 等待汽包水位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510分钟。 h) 热控人员记录水位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6 质量指标a) 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给水流量应随蒸汽流量迅速变化;在汽包水位正常时,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应根本相等。b) 稳态品质指标:300MW等级以下机组20mm,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25mm;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不应频繁动作。c) 水位定值扰动扰动量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40 mm,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60 mm:过渡过程衰减率=0.70.8;稳定时间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小于3 min,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小于5 min。d
10、) 机组启停过程中,汽包水位控制的动态品质指标:在30%负荷以下单冲量方式运行时,汽包水位允许动态偏差为80mm;在30%70%负荷X围三冲量给水控制运行时,汽包水位允许动态偏差为60mm;在70%100%负荷X围三冲量给水控制运行时,汽包水位动态品质指标见表A.1。e) 机炉协调控制方式下的动态、稳态品质指标见表A.1。7 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与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e) 建议在扰动试验时增
11、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监视。 f) 在扰动试验过程中,请运行人员密切注意与汽包水位相关的系统如除氧器水位、凝汽器水位等的状态。 g)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给水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给水压力低于允许最低压力; 锅炉负荷稳定工况下,汽包水位超过报警值;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发生故障。 h)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 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与资料汇总: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9
12、时间安排201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1 试验项目A、B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减温水流量内扰试验。2 试验目的检验A、B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 试验仪器与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1台,操作员站1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A、B一级过热汽温,A、B一级过热汽温设定值,A、B一级减温器后汽温,A、B一级减温调节门指令与开度、减温水流量。4 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在70%ECR-100%ECRX围内,且负荷稳定; b) 主蒸汽各级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
13、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 试验步骤 a) 投入A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自动。 b) 运行人员将A侧一级汽温设定值和测量值稳定在正常值的高限,并维持1020分钟。 c) 运行人员将A侧的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切至手动,并迅速增加减温水流量10%额定值后重新将被试验的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投入自动。 d) 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试验人员同时计算减温水流量恢复到扰动前的值的时间,并打印记录曲线。 e) 与步骤a)d)相似的步骤,完成B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内扰试验。6 质量指标 a) 稳态品质指标:过热汽温300MW等级以下机组为2,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为3;再热蒸汽温度300MW等级以下机组为3
14、,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为4;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b) 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给定值改变5时,过渡过程衰减率=0.751、稳定时间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小于15min,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小于20min。 c) 机炉协调控制方式下的动态、稳态品质指标见表A.1。7 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与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
15、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1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 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与资料汇总: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
16、发某某。9 时间安排201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 试验项目A、B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汽温设定值扰动试验。2 试验目的检验A、B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 试验仪器与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1台,操作员站1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A、B一级过热汽温,A、B一级过热汽温设定值,A、B一级减温器后汽温,A、B一级减温调节门指令与开度、减温水流量。4 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70%100%ECRX围内; b) 主蒸汽各级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
17、确,无切手动信号。5 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A侧一级汽温稳定在正常值,并保持1020分钟。 b) 运行人员将A侧一级汽温设定值快速降低5。 c) 等待A侧一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1020分钟。 d) 热控人员记录A侧一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e) 运行人员将A侧一级汽温设定值快速增加5。 f) 等待A侧一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1020分钟。 g) 热控人员记录A侧一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与步骤a)d)相似,完成B侧一级汽温设定值扰动试验。6 质量指标 a) 稳态品质指标:过热汽温300MW等级以下机组为2,300MW等级与
18、以上机组为3;再热蒸汽温度300MW等级以下机组为3,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为4;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b) 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给定值改变5时,过渡过程衰减率=0.751、稳定时间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小于15min,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小于20min。 c) 机炉协调控制方式下的动态、稳态品质指标见表A.1。7 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与设备和人
19、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1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 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
20、分部负责; f) 主持与资料汇总: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9 时间安排201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1 试验项目A、B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减温水流量内扰试验。2 试验目的检验A、B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 试验仪器与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1台,操作员站1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A、B一级过热汽温,A、B一级过热汽温设定值,A、B一级减温器后汽温,A、B一级减温调节门指令与开度、减温水流量。4 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在70%ECR-100%ECRX围内,且负荷稳定; b) 主蒸汽各级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
21、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 试验步骤 a) 投入A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自动。 b) 运行人员将A侧二级汽温设定值和测量值稳定在正常值的高限,并维持1020分钟。 c) 运行人员将A侧的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切至手动,并迅速增加减温水流量10%额定值后重新将被试验的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投入自动。 d) 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试验人员同时计算减温水流量恢复到扰动前的值的时间,并打印记录曲线。 e) 与步骤a)d)相似的步骤,完成B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内扰试验。6 质量指标 a) 稳态品质指标:过热汽温300MW等级以下机组为2,30
22、0MW等级与以上机组为3;再热蒸汽温度300MW等级以下机组为3,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为4;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b) 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给定值改变5时,过渡过程衰减率=0.751、稳定时间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小于15min,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小于20min。 c) 机炉协调控制方式下的动态、稳态品质指标见表A.1。7 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
23、危与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1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 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试验人员; e) 配合
24、: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与资料汇总: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9 时间安排201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 试验项目A、B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汽温设定值扰动试验。2 试验目的检验A、B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 试验仪器与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1台,操作员站1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A、B二级过热汽温,A、B二级过热汽温设定值,A、B二级减温器后汽温,A、B二级减温调节门指令与开度、减温水流量。4 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70%100%ECRX围内; b) 主蒸汽各级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水
25、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 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A侧二级汽温稳定在正常值,并保持1020分钟。 b) 运行人员将A侧二级汽温设定值快速降低5。 c) 等待A侧二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1020分钟。 d) 热控人员记录A侧二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e) 运行人员将A侧二级汽温设定值快速增加5。 f) 等待A侧二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1020分钟。 g) 热控人员记录A侧二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与步骤a)d)相似,完成B侧二级汽温设定值扰动试验。6 质量指标 a) 稳
26、态品质指标:过热汽温300MW等级以下机组为2,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为3;再热蒸汽温度300MW等级以下机组为3,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为4;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b) 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给定值改变5时,过渡过程衰减率=0.751、稳定时间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小于15min,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小于20min。 c) 机炉协调控制方式下的动态、稳态品质指标见表A.1。7 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
27、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与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1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 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
28、记录: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与资料汇总: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9 时间安排201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再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 试验项目再热汽温调节系统汽温设定值扰动试验。2 试验目的检验再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 试验仪器与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1台,操作员站1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再热汽温,再热汽温设定值,燃烧器摆角开度与指令,再热器减温水调门开度与指令、减温水流量。4 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70%ECR-100%ECRX围内,且负荷稳定; b) 各级主蒸汽温度、再热
29、汽温度指示准确; c) 再热汽温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 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A、B再热汽温喷水和燃烧器摆角均投入自动。 b) 运行人员将再热汽温设定值设为568,并稳定再热出口汽温1020分钟。 c) 运行人员将再热汽温设定值快速降低5。 d) 等待再热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1020分钟。 e) 热控人员记录再热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f) 运行人员将再热汽温设定值快速增加5。 g) 等待再热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1020分钟。 h) 热控人员记录再热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30、6 质量指标 a) 稳态品质指标:过热汽温300MW等级以下机组为2,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为3;再热蒸汽温度300MW等级以下机组为3,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为4;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b) 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给定值改变5时,过渡过程衰减率=0.751、稳定时间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小于15min,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小于20min。 c) 机炉协调控制方式下的动态、稳态品质指标见表A.1。7 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
31、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与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稳定运行时,再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15%; 锅炉运行不正常,再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 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
32、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与资料汇总: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9 时间安排201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炉膛压力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 试验项目炉膛压力调节系统设定值扰动试验。2 试验目的检验炉膛压力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 试验仪器与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1台,操作员站1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选择后的炉膛压力,炉膛压力设定值,两引风机动叶开度与指令。4 试验条件 a) 机组负荷在70%ECR-100%ECRX围内,且负荷稳定; b) 锅炉运行正常,燃烧稳定,炉膛压力信号准确可靠;
33、 c) 炉膛压力方向性闭锁、炉膛压力低超驰控制、MFT超驰控制等保护回路投入; d) 引风机动叶在最大开度下的引风量应能满足锅炉最大负荷要求,并有足够裕量; e) 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 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炉膛压力投入自动,将炉膛压力设定值设定为-20Pa,并等待炉膛压力稳定35分钟。 b) 运行人员将炉膛压力设定值快速降低100Pa。 c) 等待炉膛压力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35分钟。 d) 热控人员记录炉膛压力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e) 运行人员将炉膛压力设定值快速增加100Pa。 f) 等待炉膛压力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1020
34、分钟。 g) 热控人员记录炉膛压力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6 质量指标 a) 稳态品质指标:300MW等级以下机组为50Pa,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为100Pa。 b) 炉膛压力定值扰动扰动量300MW等级以下机组100Pa、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土150Pa:过渡过程衰减率=0.750.9、稳定时间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小于40s,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小于1min。 c) 机炉协调控制方式下的动态、稳态品质指标见表A.1。7 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
35、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扰动试验时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监视。 e) 在扰动试验过程中,请运行人员密切注意与炉膛压力相关的系统如送风、燃料等的状态。 f)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与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g)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燃烧不稳;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炉膛压力波动过大; 炉膛压力保护装置退出运行。 h) 试验后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 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某某粤能电力科
36、技开发某某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与资料汇总: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9 时间安排201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送风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 试验项目烟气氧量设定值扰动试验。2 试验目的检验送风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 试验仪器与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1台,操作员站1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烟气氧量,烟气氧量设定值,风量,风量设定值,两送风机动叶开度与指令。4 试验条件 a) 机组负荷在650MW,且稳定1020分钟。 b) 锅炉运行正常,燃烧稳定,送风机动叶/二次风门风量控制系统投入。 c) 送风机动叶/二次风门在最大开度下的送风量
37、应能满足锅炉最大负荷要求,并约有5%裕量。 d) 风量、氧量信号准确可靠,记录清晰。 e) 炉膛压力自动控制系统投入运行。 f) 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 g) 炉膛压力方向性闭锁、防喘振保护回路投入。5 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氧量校正投入自动。 b) 将氧量设定值设定为3% O2,并等待氧量稳定510分钟。 c) 运行人员将氧量设定值快速增加1%O2。 d) 等待烟气氧量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510分钟。 e) 热控人员记录烟气氧量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f) 运行人员将烟气氧量设定值快速降低1%O2。 g) 等待增加1%O2过渡到稳定值,
38、并稳定510分钟。 h) 热控人员记录增加1%O2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6 质量指标 a) 氧量稳态品质指标:1; b) 燃烧率指令增加时,风量应能在30s内变化,氧量应能在1min内变化; c) 风压/差压定值扰动扰动量:300MW等级以下机组100Pa、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150Pa:过渡过程衰减率=0.750.9;稳定时间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小于30s,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小于50s。7 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
39、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扰动试验时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监视。 e) 在扰动试验过程中,请运行人员密切注意与送风调节相关的系统如引风、燃料等的状态。 f)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与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g)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燃烧不稳;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送风波动过大; 送风保护装置退出运行。 h) 试验后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 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
40、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与资料汇总:某某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某某。9 时间安排201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一次风母管压力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 试验项目一次风母管压力调节系统设定值扰动试验。2 试验目的检验一次风母管压力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 试验仪器与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1台,操作员站1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一次风压力,一次风压力设定值,两一次风机入口挡板开度与指令。4 试验条件 a) 机组负荷在70%ECR-100%ECRX围内,且负荷稳定; b) 锅炉运行正常,燃烧稳定,一次风压力信号准确可靠; c) 一次风压力方向性闭锁、一次风压力低超驰控制、MFT
41、超驰控制等保护回路投入; d) 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 e) 一次风挡板在最大开度下的风量应能满足锅炉最大负荷的要求,并有足够裕量; f) 一次风压信号指示准确,记录清晰; g) 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 h) 防喘振保护回路投入。5 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一次风压力投入自动,将一次风压力设定值设定为正常值,并等待一次风压力稳定35分钟。 b) 运行人员将一次风压力设定值快速增加300Pa。 c) 等待一次风压力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35分钟。 d) 热控人员记录一次风压力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e) 运行人员将一
42、次风压力设定值快速降低300Pa。 f) 等待一次风压力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510分钟。 g) 热控人员记录一次风压力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6 质量指标 a) 稳态品质指标:100Pa; b) 一次风压给定值改变300Pa时,过渡过程衰减率=0.751;稳定时间为:300MW等级以下机组小于30s,300MW等级与以上机组小于50s。7 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扰动试验时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监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