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2、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3、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教学重点: 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教学难点:夯实课内文言知识,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一、 导入: 课前让学生练习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并归纳文言文考试分值、形式、题型特点。二、 明确课外文言文试题考查要求:1、 分值:20分 2、 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顺畅朗读,断句停顿;句子的翻译和理解;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3、考查的选文内容:从课内向
2、课外延伸,材料由短小逐渐增加内容,文意由浅显上升阅读难度,选段由一篇文言文和一首古诗词对比性阅读,注重考查生的文言迁移能力。三、具体考查内容复习及应试策略:(一)、字词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所以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1、一词多义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
3、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如:间(1)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2、古今词义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3)词义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
4、在考试时才能准确辨别。3、通假字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4、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壮语;(3)动词作名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6)形容词作名词;(7)形容词作动词。活用类的词本身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要判断在句中是什么词性。因此,要了解常用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等。结合已复习内容讲解练习卷第1、7
5、题。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有“之、其、而、以、为、于、乎、焉”等。常见意义及作用见下:(1)以:可译为“凭借、因为、用来、来、用、把、以致、相当于而、认为”等。(2)之:主要作用是助词、代词、介词。(3)其:主要作用是代词、语气助词。(4)而:主要作用是表示顺承、并列、转折、修饰。(5)为:用作动词的基本词意是“做”,其它意思视具体语境改变;用作介词时译为“为了”。(6)于:可译为“对、对于、从、在、到、向、比、给”。(7)乎:可译为“呼、吗、于、对”。(8)焉:主要作用有语气词,代词、兼词。答题方法及注意点:文言文字词的复习应在理解课内字词意思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并能结
6、合课外语段语境理解词义,通过比较归纳,找出记忆的相关规律,并运用字词意思疏通语句。课内的字词意思掌握是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作最基本的准备。结合已复习内容讲解练习卷第2题。(二)、断句应考策略:首先要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方法:1、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云、言、曰)(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句首语气词之前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乎、夫、若夫、盖等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乎、哉、矣、耳、焉、邪、耶、与等。(3)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
7、4)关联词之前往往断开关联词主要有故、由是、是故、是以、然则、然、然而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5)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 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6)对偶句之间、排比句之间断开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找名词(代词,辨主宾,主语前、宾语后)断开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结合已复习内容讲解练习卷第4、8题。(三)、句子翻译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虽然侧重于古汉语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内容的理解,因而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文言文的翻译讲究信、达、雅。
8、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实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所谓雅,是指能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从考查的特点和目的出发,中考中的文言文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式。这里说的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课内的文言文翻译以理解记忆为主,课外文言文翻译在原有积累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掌握以下具体方法。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
9、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这些词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南阳”和“西蜀”作为地名不用译出。2、补。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文言文中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中已变成复音的要补成复音词。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要翻译成“妻子儿女”。(2)遇到文言文中的省略之处,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内容。例:“战则请从”译成“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起去”。3、换。文言文中有不少词语,现代虽然还用,但不是古代的意思,翻译时都应古代意思。例:先帝不以臣卑鄙(译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删。文言中有些
10、虚词,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和它相当的词,或者没有必要翻译出来,翻译后反而会造成语句补顺,对这样的虚词就可以删去不译。句首的发语词、句中的语助词、在句中表示顺承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的助词等虚词,均可略去不译。5、顺。文言文翻译时,还会遇到一些修辞现象、委婉说法,翻译时要灵活处理,以使译文明白通顺。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庙堂”指代朝廷,所以应译成“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担忧”。结合已复习内容讲解练习卷第3、9题。(四)、内容理解(评析文章人物及文章思想内容)解决这类题的步骤及方法:步骤:先浏览题目再读课文(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
11、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短文的大致意思。)方法:第一,引用原文(或原文的翻译)第二,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内容理解之思想内容:1、启示应准确把握原文主旨,扣住中心回答,切忌牵强附会,主观臆断。2、很多课外文段,无论是寓言还是人物传记,往往文末有一两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而这些句子往往就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故事的寓意或文章的中心往往蕴含其中。内容理解之评析文章人物:1、人物形象的理解要结合人物在文中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所具有的心理,旁人的感受以及最后的结果等方面。2、归纳分析某一方面的内容,关键要分清说话的人物,抓住描述的对象,着眼于评价的重点,理清事情的因果。结合已复习内容讲解练习卷第5
12、、6、10、11、12题。四、归纳总结:应考策略:致力于课内,实践于课外以内养外;联系学过的知识,推及到陌生的语境由已知到未知。总的来说,文言文阅读并不难,只要注重积累,多归类,善于比较分析,并且课外与课内相联系,融会贯通,就能提高文言文的解题能力。五、板书设计: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课内字词意思课外考顺畅朗读,断句停顿:理解句意,寻找规律,断句后再翻译检测句子的翻译和理解:留、补、换、删、顺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语段具体分析 六、 作业:完成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指导用书P157 (十)P158(十一)附录:20172018年绍兴市中考课外文
13、言文阅读一、阅读资治通鉴两则,完成1-15题。(20分)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游宴,周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注释】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新亭
14、: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戮:通“勠”,并力,勉力。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见睿微弱,谓曰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众皆收泪谢之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3分)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译文: 4.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3分)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和以济!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 文,简要分析。(3分)答: 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迫感往事 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注释】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答: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