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专题 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2.种群数量的变化(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有、。考点教材回归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曲线图数学方程式(2)“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是。(3)“S”型曲线形成的原因:自然界的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就会加剧。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即种间关系,包括、等。Nt=N0t资源和空间种内斗争丰富度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2)森林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_ 的能力。(3)某草地在水平方向上,由于 、土壤_的差异、的不同,生物
2、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 分布。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地形的变化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自身生长特点镶嵌(4)初生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森林阶段。(5)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苔藓阶段灌木阶段土壤条件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考点 1种群数量特征及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析特别提醒(1)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不能影响死亡率。(2)中国人口的增长是由于出生率死亡率,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
3、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其出生率。(4)年龄组成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特别提醒(1)样方大小:在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根据植物的特性来决定。草本植物样方的面积一般为1 m2,灌木为16 m2,乔木为100 m2。(2)方形样方计数规则:样方内的数量和左边、上边边界及其夹角上的数量(下边和右边边界上的不计)。(3)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n/m。(N 为种群总数,M为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n为再次捕获总数,m 为n 中标记个体数)4)N 值偏大或偏小的影响因素(假
4、设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与死亡)N 值偏小:标记物影响动物的行为等。N 值偏大:标记有掉落,标记物醒目,易引起天敌的注意等。3.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解读(1)数量增长曲线图A:“J”型曲线,理想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型曲线无K值,且增长率保持一定的数值不变。“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t,代表的是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N0是初始量,Nt是经过t时间后的数量。图B:“S”型曲线,自然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K值的含义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K值不同,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K值也不相同。(2)增长率曲线:(3)增长速
5、率曲线:特别提醒(1)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只研究了种群数量的增长。(2)理想状态(条件):营养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3)种群增长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增长率=(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4)种群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增长速率=(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5)增长倍数():指种群数量是单位时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增长率=-1 1时,种群数量增大;=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1时,种群数量减小。项目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速率)应尽可能在K/2以下捕鼠,避免其过快增长欲持续
6、最大限度利用,可使捕获后的剩余量维持在K/2,以保持其较快的增长速率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降低K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护K值,改善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高K值性别比例 使某一性别不育 不能单一捕捉某一性别年龄组成 尽量减少幼年个体 尽量保护幼年个体1.群落空间结构的含义(1)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中以种群为单位的空间配置,而非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空间配置。每一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无论草原还是森林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3)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及水
7、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考点 2群落的空间结构及演替2.群落的演替(1)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森林中仍存在灌木、草本、苔藓等。(2)群落演替类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点不同,一般来说,初生演替历时漫长,而次生演替历时短,但最终是否能够演替成森林,要看环境条件。(3)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能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4)演替并非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
8、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生物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例1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用样方法调查学校周围的一片草地上的鱼腥草的种群密度。下表是所获得的一组数据,据此可估算出该片草地上鱼腥草的种群密度是()。考查角度 1种群数量特征、数量增长规律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A.3株/m2C.5株/m2 D.6株/m2样方鱼腥草密度13株/m225株/m234株/m246株/m253株/m263株/m2B.4株/m21.下图表示某一生物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 的
9、最大值,同一种群的K值是恒定的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 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假设这是某种鱼的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 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C2.下图是某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是增长倍数,指种群数量是单位时间 前种群数量的倍数B.种群数量在第5年时最多,第20年时最少C.增长率在第15年时最小,前5年最大,第10 年后为0D.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B例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
10、起始条件不同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 制之下C.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 属于演替D.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 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考点 2群落的空间结构、演替及物种丰富度C3.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该生态系统在此演替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4.某弃耕农田中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 采用样方法获得的B.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 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表中物种数量就是指种群密度D.该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会 逐渐发生改变物种年数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D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