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69.61KB ,
文档编号:581067      下载积分:2.4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8106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最新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必练-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解析、强化版).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必练-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解析、强化版).docx

1、 2020 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 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 1.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中含硅酸盐 B.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的“杓”含Fe3O4 C. 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进行分析,其绿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 D. “石胆最上出蒲州色青,见风久则绿,击破其中亦青。”石胆指的是 CuSO4 5H2O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 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 的是 目的 古代文献 说明 A 使用 “凡研消(KNO

2、3)不以铁碾如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 测”天工开物 (KNO3)能自燃 B 鉴别 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 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 利用焰色反应 C 提纯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 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溶解,蒸发结 晶 D 性质 “(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 诸药者”本草纲目 利用的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涉及到化学变化 B.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

3、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的熔点低于纯铁 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化学变化 D. “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高价 金属硫化物 第 2 页,共 18 页 4.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 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合 理的是 A.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 为纤维素 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

4、O3 D. 生物柴油与从石油中分馏得来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 5.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中国的圆珠笔头一直需要进口笔尖钢,经过 5年数不清的失败,2016年 9月, 中国太钢集团利用家常和面原理在钢水中加入添加剂试验成功,造出圆珠笔头,可 完全替代进口,由此信息可知笔尖钢为合金,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 B. 工业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C. 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 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化物 D. 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

5、BaO CuO 4SiO2 6.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 不合理的是 ( ) A. 黄白第十大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主要发生了置换反应 B. 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 及屋舍者”,描述了硫磺熏制过程 C. 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 D. “所在山洋,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过程包括了溶解、 蒸发、结晶等操作 7.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 列常见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常见古诗文记载

6、 化学知识 A. 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黄芽为硫黄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 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硝酸 C.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中生砒精制砒霜的记载:“其色飘飘 或如霜雪,或如白色钟乳相连。” 利用了蒸馏操 作 D. 本草经集注中鉴别硝石(KNO 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 “强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利用了焰色反 应 A. A B. B C. C D. D 8.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 列有关古代文献记载的古代中国化学成就,对其说明不合

7、理的是( ) 选项 目的 古代文献 说明 A 运用 “此物出铜处有,形似曾青,兼绿相间, 味极酸苦,磨铁作铜色”唐本草 铁能置换铜 B 鉴别 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强烧 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本 草经集注 利用KNO3分解生成氧气 的反应 C 提纯 “将蓖麻、苏麻子碾碎人一釜中,注水滚 煎,其上浮沫即油,以勺掠取,倾于干釜 内,其下慢火熬干水气,油即成 矣”天工开物 萃取、分液、蒸发 D 性质 “(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 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本草纲 目 利用KNO3和硫的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9.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8、传统文化。下列有关古诗词(句)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分析正确的 是( ) 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 化学性质稳定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炸成灰泪始干”,其中只有化学变化的过程 C.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灿烂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属于化学变化 D.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 原反应 10. 运用化学知识,对下列内容进行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A. 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指放了砒霜(As2O3)的酒,砒霜有剧毒,具有 还原性 B. 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

9、甘油充分分离 C.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其过程包含萃取操作 第 4 页,共 18 页 D. 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 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 11. 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A.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B. 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 根。”这里“黄芽”指的是硫 C. 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其硝石是KNO3 D. “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指的是硅酸盐产品 12. 下列说法中

10、不正确的是( ) A.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PM2.5的污染 B. 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易发生腐蚀 C. 发酵粉中含有较多的NaHCO3,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D. 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 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黄铜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陶是一种传统硅酸 盐材料 B. 开宝本草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 汁后,乃煎炼而成”。文中对硝酸钾提取涉及到了升华操作 C. 地沟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D. 石灰

11、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废气脱硫方法,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 以生石灰为脱硫剂,在吸收塔中与废气中的SO2反应而将硫固定,其产物可作建筑 材料 1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有关说法 不合理的是( ) 选 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本草经集注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 也” 利用焰色反应鉴别硝石 (KNO3)和芒硝(Na2SO4) B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利用碘单质受热升华产生 紫色蒸气 C 天工开物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纯阴指化合价降低,利用 硝酸钾的氧化性 D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 以水二升渍, 绞

12、取汁” 利用物理变化,避免青蒿 素的结构在高温下被破坏 A. A B. B C. C D. D 15.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 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常见古诗文记载化学知识 化学知识 A 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 欲制之,黄芽为根。” 黄芽为黄铜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 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C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中对生砒精制砒霜的记载:“其色飘 飘或如霜雪,或如白色钟乳相连。” 利用蒸馏操作 D 本草经集注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13、)的方法:“强 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 A. A B. B C. C D. D 16. 新修本草中关于“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 烧之赤色”,物理小识中说:“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赤色固体可能是Fe2O3 B. 青矾宜密闭保存,防止氧化变质 C. 青矾灼烧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 D. “青矾厂气”可能是 CO和CO2 17. 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对绿矾(FeSO4 7H2O)有如下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窑未见 风者,正如瑙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绿矾矣”。工业采用硫铁矿 焙烧取硫后的烧

14、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CuO,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 绿矾,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烧之赤色”体现了的绿矾的还原性 B. 过程中试剂、可以分别为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铁粉 第 6 页,共 18 页 C. 从“溶液 3”得到绿矾的操作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D. 向“溶液 1”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洗涤、干燥,高温灼烧可得到纯净的SiO2 18. 本草纲目中对玻璃有如下叙述:“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 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即水晶,主要成分为SiO2)同名。有酒色、紫色、白色, 莹澈与水精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5、 文中所描述的玻璃颜色,来自某些金属氧化物 B. 玻璃质地坚硬,不易破碎 C. 将石灰石、纯碱、石英在高温下熔融,可制得普通玻璃 D. 不能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盛放 NaOH溶液 19.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 列常见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 项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 制之,黄芽为根。” 黄芽为硫 黄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 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硝 酸 C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中生砒精制砒霜的记载:“其色飘飘或 如霜雪

16、,或如白色钟乳相连。” 利用了蒸 馏操作 D 本草经集注中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强 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利用了焰 色反应 A. A B. B C. C D. D 20. 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A. 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 “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 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 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 本草经集注中

17、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 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21. 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因为绿矾能 电离出H+,所以有“味酸”。 B. 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陶是一种传统硅酸 盐材料 C.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描述的是水的三态变化;“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说明冰转化为水吸热 D. 唐未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 及烬屋舍者”,文中描述的是黑火药的制作过程 22. 中华传

18、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史料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本草经集注中写到“如握雪不冰。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乃真硝 石也。”“硝石”是指KNO3 B.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 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 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氨水 C. 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 “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 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汞的硫化物 D. 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 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

19、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 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石油 23.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制,则成胆 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化为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胆矾属于混合物 B. 铜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 该记载中使用了结晶和萃取两种分离方法 D. “烹胆矾则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 5H2O = CuSO4+ 5H2O 24. 下列对有关文献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试扫 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的描述,其中的烟

20、指炭黑 B. 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青矾 厂气是 CO和CO2 C. 本草纲目描述“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 的碱是K2CO3 D. 天工开物记载制造青瓦“(窑)泥固塞其孔,浇水转釉”,红瓦转化为青瓦 的原因是Fe2O3转化为其他铁的氧化物 25. 汉书中“高奴县(今延安市)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 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 试扫其烟为墨, 黑光如漆, 松墨不及也, 此物必大行于世” 的描述,上述有关“洧水”和“烟”的主要成分分别是( ) 第 8 页,共 18 页 A. 石油和炭黑 B. 石油和焦炭 C. 油脂和木

21、炭 D. 油脂和石墨 26. 化学与工业、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气化、石油的裂解、烧碱的潮解都是化学变化 B. 梦溪笔谈中所描述的“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中发生了置换 反应 C.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Na2O2作供氧剂 D. 医用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 C 同时服用,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题目的情景设计较新颖, 予化学知识于古文字中,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古文的理解和化学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中 等。 【解答】 A

22、.瓷器由黏土烧制而成,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黏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 A 正确; B.与磁铁的磁性有关,则司南中的“杓”含Fe3O4,故 B正确; C.铜绿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故 C错误; D . 石胆的主要成分:CuSO4 5H2O,故 D正确。 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题目的情景设计较新颖, 予化学知识于古文字中, 注意古文的理解和化学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KNO3加热后才分解,不能自燃,故 A 错误; B.鉴别KNO3和Na2SO4, 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 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 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透

23、过蓝色钴玻璃为紫色,故 B 正确; C.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提纯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 故 C 正确; D.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故 D 正确; 故选 A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组成、 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题目难度不大, 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组成、 性质及用途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解答】 A.“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的体现,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 B.钢为 Fe 的合金,还含 C元素,合金的熔点低于纯铁,故 B 正确; C.“青蒿一握,以水二

24、升渍,绞取汁”,利用萃取原理分离混合物,为物理变化,故 C 错误; D.矾是各种金属(如铜、铁、锌)的硫酸盐,故 D 错误。 故选 B。 4.【答案】C 第 10 页,共 18 页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题目的情景设计较新颖, 予化学知识于古文字中, 注意古文的理解和化学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 质,故 A 错误; B.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将高粱发酵、 蒸馏法将乙醇制取、 分离出来, 故 B 错误; C.明矾的水溶液显酸性,能除去铜器上的铜锈,故 C正确;

25、 D.从石油炼制得到的柴油主要是由石油分馏后的C15 C18的多种烃的混合物属于烃类 物质, 而从植物油提取的生物柴油的组成主要为甘油与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不属于烃类 物质, 故 D 错误。 故选 C。 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组成、 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题目难度不大, 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组成、 性质及用途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解答】 A.钢是铁的合金,合金一般具有良好的切削性,故 A正确; B.制玻璃的原料: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和黏 土;制漂白粉的原料:用石灰石可以制得氧化钙进而得到消石灰,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

26、 得到漂白粉,因此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故 B 正确; C.矾是各种金属(如铜、铁、锌)的硫酸盐,故 C错误; D.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时: 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写在前面, 再写SiO2, 含氢元素的H2O 最后写,所以BaCuSi4O10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 CuO 4SiO2,故 D正确。 故选 C。 6.【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化学工艺的理解,题目不难。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古代化学工艺中所描述 化学反应的过程的文字的含义。 【解答】 A.黄白第十大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主要发生了铁和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 故 A 正确。 B.唐代真元妙道

27、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 者”,描述了制备黑火药的过程,故 B 错误; C.本草纲目“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原理,故 C 正确。 D.“所在山洋, 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 乃煎炼而成”过程包括了溶解、 蒸发、 结晶等操作,故 D 正确。 故选 B。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变化、性质分析,主要是汞的物理性质、金属焰色反应、合金特征、分离物 质的基本方法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汞的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加热易汽化成汞蒸气, 将欲制之,黄芽为根”,黄芽 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

28、 A正确; 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酸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也能和岩石中的CaCO3发生反应, 但不能和玻璃中成分硅酸盐反应,强水为硝酸,故 B正确; C.蒸馏为两种互溶液体的分离方法,砒霜为固体,运用砒霜升华的性质而非蒸馏,故 C 错误; D.K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故“紫青烟起”是由于消石中的K+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 特殊颜色,故 D正确。 故选 C。 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题目的情景设计较新颖, 寓化学知识于古文字中, 注意古文的理解和化学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此物出铜处有,形似曾青,兼绿相间,味极酸苦,磨铁

29、作铜色”叙述的是铁置换铜 的反应,说明合理,故 A不选; B.鉴别KNO3和Na2SO4, 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 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 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透过钴玻璃观察为紫色,说明不合理,故 B可选; C.“将蓖麻、苏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滚煎,其上浮沫即油,以勺掠取,倾于干釜内, 其下慢火熬干水气,油即成矣”叙述的是提纯油的过程,有萃取、分液、蒸发操作,说 明合理,故 C 不选; D.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S 变成K2S也 第 12 页,共 18 页 体现氧化性,说明合理,故 D 不选。 故选 B。 9.【答案】A 【解析】【分析】

30、本题为综合题,涉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解答】 A.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 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故 A 正确; B.“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炸成灰泪始干”, 其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故 B 错误; C.某些金属元素灼烧会发出颜色,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焰色反应属 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 C 错误;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过程中发生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没有元素 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31、【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分析应用, 涉及物质的性质、 混合物分离提纯、 实验操作等, 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砒霜有剧毒,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能够被氧化成+5价,则砒霜具有还 原性,故 A正确; B.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采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故 B错误; C.青蒿素易溶于乙醚,不溶于水,采用萃取操作提取,故 C 正确; D.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 汞属于重金属, 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 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 D正确;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分析

32、】 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文学中所涉及的化学物质,重在积累和理解,难度不大。 【解答】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故 A错误; B.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是指硫和汞反应,黄芽是指硫,故 B正确; C.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这里的硝石是KNO3,故 C 正确; 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指的是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 D 正确。 故选 A。 12.【答案】D 【解析】解:A.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化石燃料的 燃烧会排放PM2.5等污染物,所以鼓励使

33、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PM2.5的污 染,故 A 正确; B.Cu、Fe 形成原电池时,Fe 作负极,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被腐蚀,所以钢质水管易发 生腐蚀,故 B 正确; C.NaHCO3与面粉中产生的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故 C 正确; D.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 汞属于重金属, 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 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 故 D 错误; 故选:D。 A.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B.Cu、Fe 形成原电池时,Fe 作负极; C.NaHCO3与氢离子反应生成

34、二氧化碳; D.金属汞可以和硫磺发生反应得到硫化汞 本题考查了环境保护、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题目难度不大,侧重 于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考查 1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硅酸盐产品和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及油脂的性质等问题,难度不大。 【解答】 A.陶瓷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故 A正确; B.涉及到硝酸钾提取是加水溶解,然后加热蒸发结晶得到硝酸钾晶体,没有涉及到升华 操作,故 B错误; C.地沟油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 和甘油,故 C 正确; D.石灰石煅烧得到生石灰,生石灰与SO2反应得到CaSO3,CaSO3进

35、一步被氧化为CaSO4, CaSO4可作建筑材料,故 D正确。 故选 B。 1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解答 的关键,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 性,难度不大。 第 14 页,共 18 页 【解答】 A.鉴别KNO3和Na2SO4, 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 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 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正确; B.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形成霞光,与碘蒸气无关,错误; C.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体现 氧化性,正确; D

36、.“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故选 B。 1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变化、性质分析,主要是汞的物理性质、金属焰色反应、合金特征、分离物 质的基本方法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一般。 【解答】 A.汞的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加热易汽化成汞蒸气, 将欲制之,黄芽为根”黄芽为 HgS,黄铜为铜的合金,不含汞,故 A 错误; B.氢氟酸能与玻璃反应,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酸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也能和岩石 中的CaCO3发生反应,但不能和玻璃中成分硅酸盐反应,强水为硝酸,故 B 错误; C.蒸馏为两种互溶液体的分离方法,砒霜为固体

37、,运用砒霜升华的性质而非蒸馏,故 C 错误; D.K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故“紫青烟起”是由于消石中的K+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 特殊颜色,故 D正确。 故选 D。 1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发生 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 难度不大。 【解答】 A.由信息可知“烧之赤色”指“青矾”灼烧生成红色的Fe2O3,故 A正确; B.青矾为亚铁盐,易被氧化而变质,故 B正确; C.青矾为亚铁盐结晶水合物,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铁,存在电子的转移,故 C正确; D.C

38、O 和CO2没有气味,不符合厂气熏人的性质,故 D 错误。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绿矾制备的工艺流程, 熟悉工艺流程的每个步骤和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为解题 关键,题目难度一般。 【解答】 A. 烧之赤色”指的是FeSO4 7H2O经煅烧后生成Fe2O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 升高到+3价,体现了其还原性,故 A 正确; B.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主要是除去Al2O3和SiO2,试剂为硫酸,主要是溶解氧化 铁和氧化铜生成铁离子和铜离子,最后加入铁粉,得到 Cu单质和Fe2+,故 B正确; C.绿矾为FeSO4 7H2O,从“溶液 3”得到绿矾的操作方法是蒸发浓

39、缩、冷却结晶、过 滤,故 C正确; D.“溶液 1”为偏铝酸钠和硅酸钠溶液,通入足量的CO2,过滤洗涤、干燥,高温灼烧 得到Al2O3和SiO2,故 D 错误。 故选 D。 18.【答案】B 【解析】解:A.玻璃中分散不同金属氧化物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玻璃,如分散氧化亚铜 可以得到红色玻璃,分散氧化钴可以得到蓝色玻璃,故 A正确; B.玻璃容易破碎,故 B 错误; C.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二氧化硅,可用石灰石、纯碱、石英为原料,故 C 正确; D.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硅酸钠溶液,所以不能用带 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盛放 NaOH溶液,故 D正确; 故选:B。

40、A.玻璃中分散不同金属氧化物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玻璃; B.依据玻璃易碎的性质解答; C.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二氧化硅; D.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硅酸钠溶液。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玻璃成分、制备原理、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 大。 19.【答案】C 【解析】解:A.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 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 淡黄色的硫磺,故 A 正确; B.能蚀五金可知其具有强的氧化性,而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俗称硝镪水,所以强水为 硝酸,故 B正确; C.“飘飘或如霜雪

41、,或如白色钟乳相连”依据状态可知砒霜为固体,结合生砒精制砒霜 为“取砒之法, 将生砒就置火上, 以器覆之, 令砒烟上飞着覆器, 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 涉及用到加热的方法,将被提纯物质气化、冷凝的过程,为升华过程,故 C错误; 第 16 页,共 18 页 D.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灼烧时焰色反应不同,分别为紫色、黄色,可鉴 别,故 D 正确; 故选:C。 A.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 汞属于重金属, 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 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 B.能蚀五金说明其具有强的氧化性,结合硝酸的性质判断;

42、C. 蒸馏操作为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 D.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灼烧时焰色反应不同。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物质的鉴别 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 等。 2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题目的情景设计较新颖, 将化学知识于古文字中, 注意古文的理解和化学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得到“瓦”,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 A 正确; B.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

43、蒸馏,故 B正确; 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误; D.鉴别KNO3和Na2SO4, 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 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 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故 D 正确; 故选:C。 21.【答案】A 【解析】解:A.FeSO4 7H2O电离生成二价铁离子、硫酸根离子,不能电离产生氢离子, 故 A 错误; B.“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启用”中“陶”是一种陶瓷,为传统硅酸盐材料,故 B 正确; C.“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描述的是冰雪的形成,即水的三态变化;“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冰的温

44、度低于水,所以水的能量高,冰转化为水吸 热,故 C 正确; D.黑火药是由木炭粉(C)、硫黄(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由题意可知, 题中描述的是制备黑火药的过程,故 D 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物质的性质,明确绿矾的组成及性质,熟悉硅酸 盐材料,黑火药制备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文化与化学的联系,难度较小,掌握有关反应原理和物质组成即可 解答。 【解答】 A.钾焰色反应显紫色,故“硝石”是指KNO3 ,故 A正确; B.氨水可以用玻璃瓶装, 且氨水有刺激性气味, 这里的“鼻冲水”是指氨水

45、, 故 B正确; C.这里的“丹”是指汞的氧化物,故 C 错误; D.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石油,故 D正确。 故选 C。 2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检验以及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知识,难度 不大。 【解答】 A.胆矾为结晶水合物,属于化合物,A错误; B.硫酸铜遇水变蓝,可用于检验水蒸气,B正确; C.该记载中未使用萃取,C错误; D.“烹胆矾则成铜”为胆矾分解生成铜,D错误。 故选 B。 2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用途,难度较小。 【解答】 A.洧水的主要成分为石油,其燃烧时会产生黑色物质为碳,故 A 正确

46、; B.绿矾为硫酸亚铁的晶体,其产生的气体不能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等,应为二氧化硫 等气体,故 B 错误;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故 C正确; D.红砖含氧化铁,青砖含氧化亚铁等,故 D 正确。 第 18 页,共 18 页 故选 B。 2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石油的成分及性质,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是烃的混合物,不是油脂;由于石油 中碳的百分含量较高,故燃烧容易不充分,点燃时会生成大量的黑烟,即得炭黑,而不 是石墨,“洧水”和“烟”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石油和炭黑,故 A 正确。 故选 A。 2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 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 度不大。 【解答】 A、烧碱的潮解、电解质溶液导电都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而煤的气化、石油 的裂解等均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 A 错误;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属于置换 反应,故 B正确; C、Na2O2可与呼吸产物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可作供氧剂,故 C 正确; D、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故 D正确; 故选:A。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