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特征,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平均数1、上周,孙老师的班举行了踢毽子比赛,请看,这是其中两个组的成绩,你想把优胜奖颁给哪个组?第一组 第二组姓名踢毽个数姓名踢毽个数 曾一9黄嘉毅5
2、郭子阳7李之逸4刘贝6何念祖7汪一辰10杨宇涵8总计32李梓萌11总计352、现在你还想把优胜奖颁给第二组吗? 为什么?哪我想这样比,第一组汪一辰踢的个数最多,是10个,第二组李梓萌踢了11个,我觉得第二组还是厉害一些,你们同意吗?3、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组的总体水平是不合适的,那到底比什么呢?4、好,那我们就来找一找第一组平均每人踢了多少个?出示学习要求1、在上面移一移、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2、完成后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方法。5、大家都完成了,谁想把你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一看(1)方法一:移多补少这样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把多的个数移出来补给少的,使每个人的个数变得同样多,数学上把这种方法
3、叫做移多补少(2)方法二:找基准数(3)求和平分先求出4个人踢键的总数,再平均分,使得每个人踢的个数同样多,这种方法称为求和平分。6、课件演示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大家却找出了这么多方法,真棒!下面我把这些方法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课件一一展示以上几种方法。7、无论移多补少还是求和平分,都是为了把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这个个数就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这个平均数8是每个人实际踢的个数吗?但这个数和每个人踢的个数都相关,所以就用这个平均数8来代表第一组同学踢毽子的总体水平。8、知道了平均数的意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能找出第二组数据平均数吗?动手试一试吧现在你想把优胜奖颁给哪个组?
4、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组的成绩更好。二、理解平均数的特征1、第一组的成绩,老师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平均数8在这组数据的什么位置。平均数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2、平均数易受数据变化的影响(1)知道这个特征,你能快速估出第三组数的平均数吗?试一试?(2)如果程以哲踢的个数是8,第三组同学的平均成绩还是7吗,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这几个同学的个数都增加了,第三组同学的平均成绩又会怎样呢? 一个数据或几个数据变,平均数就会变。(3)生活中的平均数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些信息1、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居民人均收入2.8万元 2、中国人均寿命约是76.4岁3、404班第三单元测试平均分是 87.6三、巩固练习1、池塘平均水深120厘米,小丸子身高140厘米,她想下水游泳,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渗透防溺水教育)2、平均用水(1)这是小刚家一年用水情况统计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与平均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吗?你知道在严重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是多少吗? 对比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感想?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