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2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学习目标定位1.能列举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的灾害类型。2.学会分析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一、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位置:黄土高原区地处黄河中游地区。2环境特点: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区。从东南至西北,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与本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3主要的自然灾害:干旱、水土流失。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加之暴雨较多,冲刷强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水土流
2、失引起的干旱是本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此外,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思维活动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有利影响?答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黄河含沙量大,在黄河入海口处淤积,形成黄河三角洲,从而增加土地面积。2人为因素是如何影响地质灾害的?答案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位置: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2滑坡、泥石流多发原因: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多高原、深谷和盆地;本区降水丰沛,由于植被破坏
3、严重,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规模大,活动频繁。3地震多发原因:本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危害大。地处我国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思维活动3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答案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探究点一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探究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主要是_灾害
4、多发区。(2)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3)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黄土高原(2)干旱、水土流失、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3)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反思归纳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迁移应用1小老树是指树龄虽小,但长势已经显著衰弱的树。具体表现为树体小,短枝多,枝细弱,叶片小,落叶早,果实小等。读下图,完成(1)(2)题。(1)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于()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 D河西走廊(2)造成小老树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土壤贫瘠 B气候不适C地形崎岖 D河流过少答案(1)C(2)B解析从图中可知,小老树的分布区比较集
5、中于黄土高原。一般在湿润地区对应的植被是森林,而在半干旱地区树木的成长是困难的,往往形成低矮的小老树。从另一个角度讲,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第一环境要素。探究点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探究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由于人类对植被破坏会导致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地质灾害)的发生。(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有_。(4
6、)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防御?答案(1)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泥石流、滑坡(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日益严重(4)做好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等。反思归纳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集中的原因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川、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成因上可分为两大方面:(1)自然原因地质条件上: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上:类
7、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气候上:受西南季风及地形影响,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2)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开垦、开矿、开发山区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建筑物、人口、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迁移应用2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地震 B泥石流C洪涝 D塌方答案(1)D(2)B解析(1)西南地区
8、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2)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1我国四大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答案B解析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2下列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破碎,坡陡沟深B土质疏松,植被稀少C长期人为不合理地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D全年降水丰富,且时间分布均匀答案D解析黄土高原降水总量少,但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强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3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答案B解析云贵高原地势崎岖,
9、气候干湿季分明,暴雨多,又处于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比较多。4下列关于川滇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山高谷深,全部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B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质灾害C该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D该区的泥石流容易引发地震等灾害答案B解析川滇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5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图中山脉的成因是_。该山脉自然带的分布具有_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_。(2)河流A的汛期一般出现在_月,原因是_。(3)7月份,图中B地区盛行_风,其成因主要是_。(4)图中“阴影”地区,主要
10、的地质灾害有_。这些灾害产生的原因是_。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而变化(2)59月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4)地震、滑坡、泥石流位于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地震频发;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降水季节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解析本题主要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综合考查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基础过关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暴雨、水土流失、沙漠化和低温冻害等。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地区中,属于干旱、洪涝与
11、低温冻害多发区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 D黄淮海平原答案B解析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低温冻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青藏高原。2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是()A江南丘陵 B太行山区C西南山地 D四川盆地答案C解析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的东南部。3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旱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B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西南山区C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等地D低温冷害主要在华南地区和黄淮海
12、平原答案C解析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低温冷害分布在东北平原、青藏高原。4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B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我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D我国地质灾害诱因多答案C解析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主要包括: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因此,陆地灾害和海洋灾害都有发生。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夏季风强弱变化会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灾害;冬季的寒潮则可能带来低温冷冻和冰雪灾害。地质灾害诱因多:位于
13、板块交界带,多地震和火山;地形条件复杂,植被覆盖率低,多滑坡和泥石流。东部人口密集且经济发达,是自然灾害易发和多发区。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上游B黄土高原全部位于干旱地区C黄土高原区气候干旱,极少有暴雨发生D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和干旱答案D解析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游,处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暴雨较多。右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6题。6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答案A解析图中列举了地质地貌灾害最多的6个
14、省级行政区。选项中横断山位于云南和四川西部,秦岭位于陕西省,和其他山地相比,有可能是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7读下图,E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下列与该地地质灾害产生无关的因素是()A地质状况 B地形状况C气温状况 D植被状况答案C解析E地为西南地区,该区地质灾害频发与地形地质条件和植被破坏等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气候因素中降水丰沛是地质灾害的成因之一,气温与地质灾害的产生无关。8云南小江流域的灾害链模式是()A地震台风泥石流 B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C暴雨泥石流滑坡 D地震山崩泥石流答案B解析小江流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地震带,也是泥石流的典型发育地区。由于地震的诱发,强震后往往伴
15、着水土流失和泥石流高潮的到来。能力提升右图是“黄淮海地区8级及以上风力出现天数统计图”,3、4、5三个月出现8级以上风力的天数最多。读图回答910题。9上述月份,该地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春旱 B伏旱C洪灾 D暴雨答案A解析3、4、5月份黄淮海地区最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为春旱。10此时,随着风力的增强,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原地区,还会形成()A洼地 B旱地C盐碱地 D沙地答案C解析春季华北地区风力比较大,降水少,春旱严重,所以蒸发旺盛,如果地下水位比较高,则会形成盐碱地。11我国东南部灾害点位多,西北部灾害点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A东南部自然灾害多发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
16、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C东南部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D东南部季风气候,西北部大陆性气候答案A解析我国东南部灾害点位多,西北部灾害点位稀少主要是由我国东南部自然灾害种类多且频次高所致。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是我国最早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县之一,也是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县。在生态建设上,确定了“山顶草灌防护林、山腰坡地经济林、山底沟洼丰产林、荒山荒地防护林、道路村庄美化林、沟坟锁边灌木林”的治理模式。回答1214题。12吴起县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荒漠化C石漠化 D盐碱化答案A解析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13东汉时期的吴起,曾经是“水草丰美、羊群塞道”,
17、后来,吴起县变成了满眼荒山秃岭,群众生产和生活非常困难。使吴起县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农牧业过渡地带,降水较多B长期的战乱和无节制的垦荒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D土质疏松,流水侵蚀强烈答案B解析长期的战乱和无节制的垦荒,造成森林植被剧减、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产和生活非常困难。14吴起县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A解析吴起县位于洛河上游地区,退耕还林的作用在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5读“我国某区域位置与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图B所示地形区为_,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2)为了
18、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3)近年来,a、b、c等城市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分析其人为原因。答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2)为沟谷,应打坝拦泥、蓄水固沟;为黄土塬,应平整土地,营造护田林网;为坡地,宜育林、育草护坡。(3)滥垦、过樵、过牧;不合理开矿造成植被、地表形态的破坏。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1)图B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2)是黄土高原中的沟谷,是黄土塬,是坡地。根据教材知识很容易答出治理措施。(3)沙尘暴天气的出现有干旱、大风等自然原因,也与地表植被破坏有关。在草原牧区由于滥垦、过樵、过牧都会造成荒漠化,导致沙尘较多,在大
19、风作用下易出现沙尘暴天气。16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自然原因: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在关键信息的引领下,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作出分析。(1)红层地貌多陡崖,岩性又具有软硬互层的特点,因此,在暴雨的诱发下特别容易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层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与泥石流造成的危害非常相似。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