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学习目标1分析作者豪放达观的心态,准确反映作者的思想境界。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3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4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知识链接一、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
2、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诗歌方面:现存诗27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赠刘景文等。词方面: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有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苏轼注重提挈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
3、、晁补之。二、背景资料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对王安石实施的某些新法持不同意见,新党李定等人从他的诗中摘引了一些讽刺新法的句子,指控他诽谤朝廷,苏轼因而被捕。1079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这里,他经常来赤鼻矶,或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三、文体知识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是风靡两汉文坛的文学样式。“赋”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等。文赋是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出现的散文化赋体,代表作是杜牧的阿房宫赋。古文运动成功后,文赋继续发
4、展,代表作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方法练习一、字音识记扣舷(xin)扁舟(pin)斗牛(du) 横槊(shu) 蜉蝣(f yu) 渔樵(qio) 袅袅(nio) 麋鹿(m) 愀然(qio) 舳舻(zh l) 窕(yo tio) 桂棹(zho)倚歌而和(h) 酾酒(sh)二、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乘) 山川相缪 (通“缭”,环绕) 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人饮酒)三、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白露:古义:白茫茫的
5、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四、一词多义顺流而东 (动词,向东进军) 东 东望武昌 (名词作状语,向东)七月既望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眺望,远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动词,攻占)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名词,下面) 白露横江 (白色的,形容词)白 不知东方之既白 (亮,形容词)歌窈窕之章 (唱,动词) 歌 歌曰:“” (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 (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纵一苇之所如 (往
6、) 如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好象)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比得上) 如期完成 (按照)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通“嘱”,劝酒)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亲属)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之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纵一
7、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于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呢。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反问,吗。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 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 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
8、德)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占)歌窈窕之章(朗诵)名词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舞动)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动词的为动用法哀吾生之须臾(为哀叹)3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渺沧海之一粟(渺小的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9、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2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三)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四)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七、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课文解析一、要点赏析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
10、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
11、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萧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
12、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二、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
13、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心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
14、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课时训练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rn x)举酒属客(sh) 窈窕(yo tio) 旌旗蔽空(jn)B桂棹(zho) 冯虚御风(pn) 嫠妇(l) 横槊赋诗(shu)C渺渺(mio) 倚歌而和(h) 扁舟(bin) 用之不竭(ji)D枕藉(ji) 酾酒临江(sh) 渔樵(jio) 山川相缪(lio)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横槊(长矛) 匏樽(葫芦)B肴核(
15、菜肴) 相与枕藉(枕着垫着) 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C倚歌(循、依) 扣舷(船的两边) 下江陵(攻占)D盈虚(满) 嫠妇(寡妇) 危坐(端正)3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凌万顷之茫然 击空明兮溯流光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A凌驾逆流而上靠着细丝B越过顺水而下靠着一条C越过逆流而上循细丝D凌驾逆流而上循一条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与子之所共适 始适还家门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举匏樽以相属C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和相同,和不同B和相同,和相同C和不同,和相
16、同D和不同,和不同6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固一世之雄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而今安在哉 客有吹洞箫者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B/C/D/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舞幽壑之潜蛟扣舷而歌之A和不同,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和不同C和相同,和相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和相同8指出下列文句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
17、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10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6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18、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1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19、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糜鹿 1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 ( )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16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出了
20、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进天阙。 注 此词写于靖康耻(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京,徽宗赵佶、钦宗赵恒被俘北去,北宋灭亡)之后
21、,南宋刚刚建立之时。陈迁辉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17.对这首词的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开头三句写作者倚栏远眺,在一片风雨凄迷中,作者仿佛看到了中原人民在金兵铁蹄蹂躏下辗转呼号的惨境,以致于“怒发冲冠”。 B“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写自己已30多岁,建立的一些功业已化为了尘土,只留下当年披星戴月转战千里的回忆。 C“驾长车”句写自己要驾着战车向敌军猛攻,要把敌人的要塞贺兰山踏破缺口,践为平地。 D“壮志”句中的“壮志”与“笑谈”是互文,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者侵扰罪行的切齿痛恨。1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音调激
22、越,风格豪迈悲壮,为我们勾出了一位硬骨铮铮、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B全词分四层抒发了“壮怀”:回顾往昔战斗岁月,激励自己继续奋斗,国耻未雪,臣恨难灭;消灭敌人,收复失地;统一江山,朝拜皇帝。 C上阕结尾“莫等闲”句已成为激励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早当奋发有为的千古箴铭;下阕结句把“朝天阙”当作自己的最高理想,流露出的忠君思想则是不足取的。D这首词语言朴实粗犷,掷地有声,很好地表达了悲愤激越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23、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
24、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9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以待子不时之须 B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C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D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0.下列各句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 A. 子乃摄衣而上。 B.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C.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 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2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月初于东山之上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听
25、其所止而休焉。 . 且焉置土石 以待子不时之需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译文:_(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译文:_23本文所写赤壁景象给人怎样的感觉? 24结合作者思想和经历来看,你认为本文写孤鹤及梦境的意图是什么?_ 高考链接25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1)春晖盈大地 (2)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2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
26、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质疑探究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有人说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请讨论讨论。 思路提示一:是消极的。作者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文中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
27、面。作者慨叹个人渺小,人生短暂,流露出不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忧伤和无奈。思路提示二:是积极的。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出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你的观点: 开阔眼界苏轼名句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3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6
28、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思古幽情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答案1.答案:B解析:A项“属”读zh,“窕”读tio;C项“渺”读mio,“扁”读pin;D项“樵”读qio。2.答案:B解析:肴核:菜肴和果品。3.答案:C解析:“凌”意为“越过”,“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而上,“倚”意为“循着”,“缕”意为“细的丝线”。7.答案:B解析: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为意动用法,为名词
29、作状语,为使动用法,也是名词作动词。8.答案:(1)互文见义(2)对偶(3)比喻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把握,难度不大。9 答案:B解析:“既”是“过了”的意思。在古代,“望”指农历十五,“既望”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农历十六10 答案:C解析:C句应译为“眺望(那个)美人啊,(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11 B解析:举,举起12 答案:C解析: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介词,被介词,给。B,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D,介词,在连词,和13 答案:A解析:A和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渔樵:打鱼砍柴;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流;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舞:动词使动用法
30、,使舞动;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14 答案:D解析: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15答案:B16答案:C解析: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 17. 答案:B 18. 答案:C19.答案:D解析:A须:通”需”。B.俛:同“俯”,向下,低头,和”仰”相对。C.反:同”返”,返问。24.答案:与出世之道士相交,显其超尘绝世清幽远闲的思绪。解析:要明确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心理及道家出世之特点。中国传统理论认为儒家乃入世,道家乃出世,佛家乃将理想寄托于来世
31、。【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去哪里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
32、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25.参考答案:第一题:正气满乾坤勤劳可兴家第二题: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解析:对对联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可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审题能力,推理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及知识面方面的情况。解答本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春联”的一般知识。春联是一种对仗句,是严格的对偶句,要求上下句字数、句式相同,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所用手法、平仄也有固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仔细揣摩所给上联的特点,然后作答。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