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90.10KB ,
文档编号:5846731      下载积分:2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84673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心理学基础》教案课程.docx)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基础》教案课程.docx

1、杭 州 师 范 大 学2012-2013学年 第一学期心理学基础(Psychology)课程教案撰写人:朱晓斌制作时间:2012年8月杭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 学院教 案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授课专业经院11级班级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必修课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选修课限选课( );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34学 分 数3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4学时教材名称大学心理学作 者张厚粲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指定参考书普通心理学作 者彭聃龄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心

2、理学与你英朱莉娅.贝里曼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美罗伯特.索拉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授课教师朱晓斌职 称教授单 位教育科学学院授课时间2012.9-2013.1注:表中( )选项请打“” 心理学基础教案专业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Psychology)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时数:34 学时授课教师:朱晓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科学学院院,心理学系主任)网络课堂:个人Email: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40) + 闭卷考试(70)注意事项:迟到或早退一次,扣总评分5分。 上课缺席一次,扣总评分15分。主要教材: 张厚粲:大学

3、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主要参考书目: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 英朱莉娅.贝里曼等: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 美罗伯特.索拉索: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 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上、下),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5. 美加德纳.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6. 美E.G.波林: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主要学术期刊:1. 心理学学报(中科院)2. 心理学新进展(中科院) 3. 心理科学(华东师范大学) 4. 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

4、范大学) 5. 心理学新探(江西师范大学)6.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7. Educational Psychology(美国)第一章 绪论一、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加德纳.墨菲)第一版前言: 心理学,就探讨精神的本质及其活动的意义来说,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学科,一门在古希腊就已达到高水平并随着欧洲文明每一发展阶段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哲学密切相关联)的学科。1. 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要素。2. 机能主义心理学研究意识的功能,认为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3.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意识的组织,认为意识体验与知觉大于部分之和。4. 行为主义心理学

5、研究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 认为只有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S-R)5. 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 认为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6.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 认为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7.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认为不了解人如何获取、储存和对信息的加工,就不可能对人的行为有真正充分的理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临床/咨询以及其它应用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分化趋势; 二、心理学的功能 1. 描述行为2. 解释行为3. 预测行为4. 控制行为5. 改善行为三、心

6、理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一般)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 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觉自己的活动正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从而导致结果失真。2.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 问卷法是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按问题的回答来搜集相关资料,以此来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

7、状态 。问卷要有信度和效度,调查对象具有随机性。 访谈法是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的研究法。3.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常用于临床、咨询中。 Eg:超常儿童。?4.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第二章 毕生发展第一节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一、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一)认知发展特点(1)由近及远,认识周围事物后扩展到较远的事物;(2)由偏到全

8、,先认识事物某一特征,进而认识其整体特征;(3)由表及里,认识事物表面特征后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4)由浅入深,儿童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5)由绝对到相对;(6)缺乏可逆性到具有可逆性。(二)认知发展的阶段 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可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2. 前运算阶段(2-7岁); 3.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 形式运算阶段(12-成人)。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的儿童通过感觉与行动的协调来组织经验,取得与周围环境的平衡,而不是依靠语言,即前语言的认知行为。 儿童开始发现自己与外部事物的区别,并且开始懂得

9、被遮住的东西还是存在的,即客体永久性或者物体恒常性(见实验一)。实验一 客体永久性实验 实验开始时,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具挡住,他就以为这个玩具已经不存在,不再关心这个玩具了。说明小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 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实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具。 这说明儿童已经建立起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 此阶段的儿童开始运用语言,并且学会用表征符号来表示周围的人事物。但是此时的表象是直观、静态的,且没有逻辑结构。 正因为表象缺乏逻辑机构,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无法达到守恒,缺乏可逆性(见实验二),还

10、具有自我中心性(见实验三)。实验二 守恒实验实验开始首先给儿童呈现两杯等量的水(杯子的形状一样),然后把这两杯水倒入不同口径的杯子里,问儿童哪一个杯子的水多(或一样多)。7岁以下的儿童往往会认为杯子里水的高度越高,水就越多。实验三 三山实验 这个实验的实验材料是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7岁以下儿童始终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这就说明了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此阶段的

11、儿童掌握了守恒概念,这是具体运算阶段的主要指标。儿童思维也已经具有可逆性。 儿童开始了解分类、对应、组合等群集结构。作为从动作结构向一般的逻辑结构过渡的阶段,该阶段儿童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但是还无法将这些思维抽象化和具体化。4.形式运算阶段(12岁-成年) 形式运算是指超脱事物的具体内容或具体事实,根据假设,运用符号逻辑进行抽象的命题运算。 此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趋于成熟,其显着特点是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以及进行命题运算。表2.1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阶段年龄内容与特点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语言认知、物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语言认知、直观静态的符号表象、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

12、2岁守恒性、可逆性、群集结构、具体性形式运算阶段12岁-成年假设演绎推理、命题运算二、儿童的社会发展(1)早期的社会反应微笑;(2)依恋,即婴儿对特定的人表现亲密并且在他们出现时感到安全;(3)性别社会化,即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且产生相应的表现;(4)家庭中的社会性学习,即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等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5)道德认知的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改变。第二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一、青年期的身体发展 青年期是一个过渡期,随着生理上各方面的大变化,青年期的个体常常会在心理上也产生大变化。青年期处于心理断乳期,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教育才能保证其健康成长

13、。二、青年期的智力发展 青年期的个体认知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形式运算阶段,能够灵活地运用抽象思维处理各种抽象概念。这一时期的青年能够有更多的思考和分析,为自己提供了更多获得新知识的机会。三、青年期的人格与社会发展 青年期人格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对于自我认同的寻求,这是使一个人了解自己有别于其他任何个体的一个问题。 这一时期的青年已经意识到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因此常常会考虑“我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等问题。 青年的社会发展最主要是与父母和同伴的接触。个体一生中与父母的关系在这一时期是最不和谐的,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的青年与依旧把他们当孩子的父母常常会产生矛盾。 此外,青年与同

14、伴的相处越来越多,他们能够相互支持、学习,友谊对于这一时期的青年来说是最重要的。第三节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一、成年初期(18-35岁)(1)职业与工作:选择职业、努力工作、确定未来生活道路。(2)婚恋及育子:建立婚恋关系、生儿育女。二、中年期(35-60岁)(1)事业成就与价值转变:事业有成、追求目标改变、工作倦怠。(2)危机与压力:体质开始减弱、功能开始衰退、工作、社会及家庭各方压力。(3)空巢:孩子离家、生活单调、产生失落感、“空巢孤独”。三、老年期(60岁-死亡)(1)认知变化:认知活动开始退化,尤其是听觉、视觉等感知觉和记忆。(2)退休:生活模式、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导致一系列适应问题。

15、(3)丧偶:配偶死亡极易引发老年人疾病,而进行再适应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4)疾病:老年期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因此常常会受疾病的折磨,使老年人产生消极适应的问题。(5)死亡:老年人开始接受死亡,逐渐调整对待死亡的想法和情绪。表2.2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阶段冲突有影响的社会关系有利结果婴儿期(0-2岁)信任和不信任母亲信任和乐观、有理想儿童期(2-4岁)自主与害羞父亲自我控制、适合感学龄初期(4-7岁)主动对内疚家庭成员主动创造自己活动的能力学龄期(7-12岁)勤奋对自卑邻居、老师、同学勤奋、学会学习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同伴、集体忠诚、作为独特人的完整意想成年早

16、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朋友形成亲密关系的能力成年期(25-50岁)生育对自我专注一起工作和分担家务的人对家庭、社会和未来的关心成熟期(50岁后)自我调整与绝望期整个人类对一生的实现感与满意感,面对死亡第四节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 先天遗传 较低级的心理机能受遗传影响较大。 有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及普通兄弟姐妹的智商相关更高。2. 环境因素(1)胎儿期环境:孕妇服药、吸烟、病毒感染、营养(2)家庭环境:婴幼儿期时母亲的态度、家庭氛围、家庭教养方式(3)学校环境:教师教育方式、学校的氛围、同伴的影响(4)社会环境:文化、观念、社会制度第三章 意识第一节 意识的概念一、意识 人所

17、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即一个人对于内部或外部刺激的知觉。二、意识的状态1.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指个体最清晰的意识,能够集中注意,引导自己有意识地完成一件事。如得到一个重要任务,则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去完成它。2.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意识,但是又不清晰的状态。比如骑自行车,你可以边骑车边聊天,对于骑车这件事情好像不需要意识参加。3. 白日梦状态 指介于意识与睡眠两者间的一种状态,只包含了很低水平的意识努力。如听课时觉得无聊,就不由自主地去想其他事情。4. 睡眠状态 人在睡眠状态中,意识并未停止活动。第二节 注意一、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

18、集中,并非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双目凝视”、 “侧耳倾听”、 “呆视着” ,这些现象就是注意时的适应性活动。2无关动作的停止。有人看电视看得入迷时,呆若木鸡地注意电视屏幕。3呼吸运动的变化。所谓“屏息”现象。4心脏活动的变化。当紧张注意时,还会出现心跳加快,牙关紧闭,握紧头等现象。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三、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没有目的、无需付出努力。 无意注意主要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引起的,对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保护个体安全很重要,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注意形式。由于无意注意不需要做意志努力,耗能

19、较少,不容易引起疲劳。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例如,大街上闪动的霓虹灯,很容易引起行人的注意。教师在讲课时突然的停顿,也会马上引起“分心”学生的注意。 c.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就是对比的作用。马路上的交通标志,采用红白、黑白相间;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d. 刺激物的新异性。(2)人本身的状态a. 需要和兴趣。如球迷容易注意有关球赛的消息,失业的人则特别注意报刊的招聘广告,母亲对婴儿哭声特别敏感.b. 情绪和生理状态。人在精力充沛、精神很好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注意,而且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和持

20、久。相反,人处于疲劳或困倦时,是很难集中注意的。2.?有意注意:有目的,需付出努力。 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人主要通过语言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有意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2)培养间接兴趣。(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保持注意。(4)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内外干扰。有意注意能否坚持,还要看是否有克服内外干扰的意志努力。3.?有意后注意:有目的,无需付出努力。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介于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之间的注意,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有自觉的目的和特定的任务联系着;另一方面

21、它类似于无意注意,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例如,一个人学习外语,最先是枯燥难学,用很大努力才能聚精会神地学,这是有意注意;后来通过克服困难,取得成绩,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学习起来不费劲,能稳定地注意学习,这种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是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有意注意要转化为有意后注意,主要的条件是使活动目的明确,认识深刻,长期坚持不懈地从事这种活动。第三节 睡眠与梦一、睡眠睡眠总共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 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大约持续1-7分钟。2. 轻睡期:这时的脑电波频率更慢。大约持续1

22、0-25分钟。3、4. 沉睡期:这时的脑电波频率慢、振幅极大。梦游、梦呓等现象一般在此阶段出现。5. 快速眼动阶段(REM):眼球左右跳动,呼吸和心跳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很难唤醒。研究发现,大部分梦都出现在REM阶段。图3.1 睡眠各阶段的脑电波形态图二、梦易曰: “占事知来” “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 中国古代“六梦”:正梦、噩梦、思梦、寐梦、喜梦、惧梦梦是人脑的正常活动,是人脑处于睡眠状态时,一定部位的兴奋活动。每人每夜都做梦。老子曰:智者无梦。 梦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 其中潜意识是指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包含了大量的观念、想

23、法、欲望和冲动等,它们因为与社会伦理道德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潜意识中,个体无法觉察到。 但是这些潜意识中的内容总是会通过各种方法泄露出来,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梦。 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是建立在精神病人研究的基础上,虽然有失偏颇,但也被普遍接受。 而在梦的内容方面,霍尔发现,大多数的梦具有一般世俗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某些特征加以联系组成的。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 自我中心; 2. 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 3. 睡眠中的外在货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梦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一些神经细胞活动的结果,只是它不被清醒地觉察,也不能控制。慢波睡眠时的梦:概念性强,内容涉及到最近生活中所发生的事

24、。快波睡眠时的梦:知觉性(特别是视知觉)较强,内容深动、古怪。睡眠剥夺两天后,很难集中注意力,会出现幻觉和错觉。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一、催眠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人的受暗示性高低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1)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 (2)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 睡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使个体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称为催眠诱导。催眠诱导是一个系统程序,会引起人们的被动放松,反应性降低,注意范围变得狭窄,幻觉增强。尽管技术多种多样,一般催眠诱导都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暗示个体疲倦、发困和

25、朦胧睡意;(2)暗示个体感官逐渐迟钝,将不会感到疼痛;(3)暗示个体忘却一切,只记得催眠者所说的话和让他做的事;(4)暗示个体将体验到幻觉现象;(5)暗示个体在醒来之后,将忘却催眠中的一切经验;(6)暗示个体醒来之后做某些活动。这一系列暗示都通过催眠者语调平缓、语音单调、不断重复的话来实现。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1)感觉麻痹 有些被试在催眠状态下甚至接受手术治疗而不感到疼痛。(2)感觉扭曲和幻觉 在催眠状态下的人可能出现幻听和幻试现象,有时还可以依照指导语感觉扭曲。(3)解除抑制 在催眠状态下,抑制被解除,就可能根据催眠者的知识去做按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催眠者的

26、暗示可以影响到事后的行为,最常见的是清醒后对催眠状态的记忆完全缺失。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 有些药物在使用后能够使心理产生一定的变化,称为心理促动药物。它们的作用首先是使人的心理在感知觉层面上发生改变,加大剂量后严重的则会引起思维、情绪以及行为活动方面的改变。 心理促动药物主要有以下三类:(1)镇静剂 主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之类的药物。这类药物有镇静和麻醉作用,虽然有毒,但是少量服用没有妨碍。 镇静剂会降低神经系统和行为的活动性,最后导致睡眠。(2)兴奋剂 兴奋剂是指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行为活动性的一类药物,有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和安非他明等。 适量服用镇静剂和兴奋剂都有积极作用,

27、但是长期服用则会造成对它的依赖。(3)迷幻剂 迷幻剂是指对人的心理和情绪有重要影响,能使意识、尤其是感知觉发生扭曲的一类药物。最常见的是LSD和墨斯卡灵。迷幻剂使人产生欣快感,增强感觉的敏感性,并且使时间知觉错乱,也可能产生焦虑、恐怖和妄想狂,还能够造成思维和判断的混乱。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问题外界信息=心理体验?碧绿的草坪(唯心 Vs. 唯物)感觉是否反映物理刺激强度?游泳池的水凉吗?第一节 感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除获得外界的信息外,还反映有机体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通过感觉,我们能够了解自身各部分的状态,获得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

28、饥饱、劳逸、心跳等信息。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的作用:(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法产生。(4)感觉和知觉具有适应生存的意义。二、感觉的种类人有五官,就有五种感觉,对吗?有第六感吗?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感觉产生的条件:(1)刺激物必须是某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物。(2)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3)我们可以听到人的脚步声,但听不到蚂蚁爬行的任何声响。(4) 有健全的分析器。 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1)感受器。感受器也被称为“换能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如物理

29、刺激和化学刺激等,转换成神经生物电能。(2)内导神经。内导神经把生物电能向中枢传递,并且由内导神经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加工。(3)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的皮层及皮层下代表区域。传入的信息在此进行复杂的分析和综合,从而形成各种感觉。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主要是大脑皮层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简单加工的过程。 转换、阈限、决策、适应(1)物理刺激=感觉信号。(2)低于某个刺激强度,即使有外部刺激,也感觉不到任何事物。(3)感觉似乎不费力,但要求决策和选择。(4)低调处理富余或持续不变的信息。三、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1. 刺激强度2. 刺激时间3. 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1.刺

30、激强度太弱和太强的刺激都不会产生感觉。阈值: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绝对阈值”,或称“下阈”;继续增强也不能使感觉进一步变化的刺激强度,称为“最大刺激阈限”或“上阈”。 操作定义:多次呈现不同强度的刺激,有一半时间能觉察到的刺激强度。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视觉:晴朗夜空30英里以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房间20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温冷觉:觉察出皮肤表面摄氏1度的差异。差别阈限刚刚能觉察到刺激变化时的刺激强度变化最小量。最小可觉差。 韦伯定律(Weber Law)2. 刺激时间(1)感觉适应

31、(2)感觉后像: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会暂留一段时间,此为感觉后像。后像有正负两类意犹未尽的甜感(3)感觉积累和融合(4)感觉对比吃完奶糖再吃水果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感觉一、视觉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0%来自视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760-38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即可见光。视觉形成过程:a.外界物体的反射光线进入;b.通过折光系统投射到视网膜上;c.视神经冲动,并传递至大脑;d.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物像。二、听觉听觉的适宜刺激:频率16-20000Hz的音波。音波是一种机械波。听觉的感受性在1000-4000Hz内最高。音高,响度,音色音高 频率响度 振幅音色 音波的相互作用噪音

32、的危害:85分贝以上会造成损害。三、其它感觉肤觉、嗅觉、味觉、运动觉和平衡觉、机体觉第三节 知觉概述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感觉个别属性知觉整体属性,完整映象知觉 = 各种感觉 + 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二、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离不开思维。三、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如果被感知对象是没有经验过的,知觉更多地将它组织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组织化。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相似、闭合、好的连续、好的形态。2.知觉的选择性在一个时间段内,人不能感受到所有

33、的刺激,而仅能感受到少数刺激。对象,背景。对象与背景可以转换。面积小的比面积大的,被围的比包围的,暖色的比冷色,更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如伪装色。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3.知觉的理解性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领会。言语具有指导作用。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稳定性。第四节 几种主要的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的知觉,人际关系知觉和自我知觉一、空间知觉(视知觉起主要作用)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1.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靠视觉、

34、触觉和动觉来实现。2.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和方向的知觉,靠视觉、触觉、动觉、平衡觉、听觉所获得。3.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人所带赖以形成深度知觉的各种条件,称为深度线索。二、时间知觉通过某种媒介来进行。如:时钟、日历。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运动幻觉。1.真动知觉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实际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网膜各点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物体太快或太慢的运动,人都不能察觉到它的运动。2.似动知觉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物体实际上并没产生运动。3.运动幻觉诱导运动: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自主运动: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

35、光点,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这个光点不停地动。4.错觉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错觉的种类:视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第五章 学习第一节 学习概述一、学习是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学习是由经验产生的、在行为或知识方面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改变。其中既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包括各种行为习惯、态度、人格特质的形成。学习的结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各学派对学习有各自的定义,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概括:(1)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2)学习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的;(3)学习是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4)学习是个体经历;(5)

36、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因此,学习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二、学习的一般过程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学习:闻见知行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梅耶:学习过程模式 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并与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即新旧知识发生联系; 第二阶段: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遗忘,需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巩固新知识的意义

37、获得; 第三阶段:在外在任务要求下,学习者采用一定的方法或策略提取新知识,并运用此类知识于相似情境或类似情境。三、学习的分类1.按学习方式 (1)接受学习:讲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 (2)发现学习: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基本过程:掌握学习课题、制定设想、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发展和总结。 (3)意义学习: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 意义学习的必备条件:a.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b.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 c.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8、(4)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2. 按学习内容 (1)知识学习: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知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1)技能学习:通过学习形成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有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两种。心智技能:内在的心智活动方式,如学习策略、解题思路等。操作技能:外在的操作活动方式,如体育技能。 (3)社会规范的学习: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内化的过程。四、人类学习的特点1.主动积极地适应环境与改造环境,具有能动性和社会性;。2.能够以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间接经验;3.学生的学习具有特殊性、接受性、方向性和

39、连续性。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学习一、经典性条件反射 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建立前:UCSUCR (食物) (唾液分泌)建立中:CS+UCSUCR(铃声稍前于食物相继出现)(唾液分泌)建立后:CS UCR (铃声) (唾液分泌)经典条件反射特征1.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2.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

40、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3.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4.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二、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操作条件反射过程:辨别性刺激操作性反应强化刺激(压板) (按压板

41、) (食物)三、观察学习 班杜拉(ABandura)提出了观察学习这一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不必直接做出行为,不必亲身体验强化,可提高学习效率。班杜拉的经典实验 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他们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观察学习的过程1. 注意过程 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如果人们对榜样行为的重要特征不加

42、注意,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决定着个体在大量的榜样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的对象,以及个体从正在进行的榜样活动中抽取出哪些信息。2. 保持过程 观察者将这种反应模式以符号的形式保存在记忆系统中,以便以后个体根据言语符号来唤醒表象,并指导自己的行动的过程。3. 动作再现过程 把符号性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的过程,该过程决定那些已经习得的动作转变为行为表现的范围和程度。4动作过程 引发习得的动作转变为实际行为的过程。不同动机会影响个体选择不同的习得行为进行表现。第三节 有效的学习策略一、MURDER策略系统图6.1 MURDER学习策略图 理解U:在某种具体情境中,对所面临的问题

43、和任务的理解。 回忆R:回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要点。 消化D:具体详细地解释和回忆要点。 扩展E:把提取出来的信息加以整理和组织,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复查R:对解决问题的适当性进行检查和评价。 心境设置M:在学习之前使学习者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克服并减少消极情绪。 二、复习策略 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1. 有效的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5-10分钟; 第二次复习: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者学习结束后第二天; 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后; 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后; 第五次复习:半年后。2. 复习的次数 过度学习: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复习。 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100%时效果较好,如你识记某一材料用了6遍刚好记住,那么最好再读两三遍。 3.复习的方法 阅读与背诵相结合。三、组织策略 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地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群集(归类)、摘录、划线、列提纲四、问题解决的IDEAL方法(1)识别(identify):注意到、识别出所存在的问题;(2)界定(define):确定问题的性质,对问题产生的过程和原因进行解释;(3)探索(explorer):搜寻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法;(4)实施(act):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付诸实施;(5)审查(look):考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