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 论证要合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例文、现场写作、修改点评,掌握合理论证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到说话、写文章思路清晰,令人信服。学法指导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如果说论点是构想,论据是材料,那么论证就是建构的过程。议论文写作中,论证的合理性非常重要。有了观点和材料,还要把论点和论据合乎逻辑地联结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构成一篇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议论文。环节二写作指导一、 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自相矛盾、倒因为果、模棱两可、不当类
2、比等,在论证时都要尽量避免。二、 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同时要通过必要的分析、阐释,使读者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三、 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例如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四、 要求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两种:1.层进式(又称纵贯式)。这是议论文全文结构中最常见的,也被称作“三段式结构”。它按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将文章
3、分为“引论(导论或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立论文是提出观点,驳论文是亮出“靶子”;第二部分中展开论证,或进行反驳;最后是作结。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具体的论证部分,逐步递进,层层深入。2.并列式。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这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一种是论证过程中,几个论据之间是并列的。环节三佳作欣赏曹操与刘备刍议自古以来,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有一种感觉曹操不及刘备。他们都认为:刘备仁且义,而曹操奸而残。我却不赞同,理由如下:古人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古人是把“仁”“义”作为
4、道德准则推崇的。刘备却有几点称不上仁义。其一,刘备借荆州而不还,并且欺骗老实的鲁肃;其二,刘备贪色,为了孙夫人久居东吴,不思回荆州;其三刘备不义,以借兵讨伐为名夺取徐州;其四,刘备不仁,夺宗亲的荆益之地;其五,刘备发兵攻吴,既不明智,也不义,结果大败而归。只凭这五条,足以说明刘备是不仁不义之徒。曹操,称其奸且残是冤莫大焉。其一,在乱世之中,不具有三分奸,能称七分雄吗?其二,曹操有智,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三,曹操礼贤纳士,真爱关羽之武,接纳刘备而不斩杀;其四,曹操仁义,法令有度,当他的马受惊而践踏麦田时,曹操割发代首;其五,曹操并未夺皇位,立太子长幼有序,这是他的忠和智。单凭这几条,曹操就不能说
5、是奸和残。在东吴杀害关羽后,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劝告,起兵七十五万攻打东吴。东吴害怕,要归还荆州并且送回孙夫人。但刘备不肯议和硬要进攻,结果不懂兵法,林中扎营,被火烧连营,连自己也病重身亡。刘备这能叫仁义吗?为了关羽一人,为了自己的私情,竟不顾国家,断送了几十万士兵性命,接连损失了几员大将。单说这一点,刘备既不仁又不义。曹操却不同。张绣杀了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当时,曹操在典韦墓前痛哭:“典韦呀,失去你比失去吾儿还要痛心呀!”可见曹操爱将胜爱子,多好的首领!后来张绣被迫投降曹操,曹操不仅没有杀他,还封给他将军之职。可见曹操以国事为重,不计私隙,心胸开阔。哪像刘备,义弟死了就发兵;
6、曹操子、侄、大将全被人杀害了还委任那人为大将。另外,曹操知错能改,在汉中杀杨修,在赤壁杀蔡琩、张允,事后都能主动认错,都以王侯之礼安葬。曹操对贤士丝毫不敢怠慢,意见都能采纳。像庞统假装投奔曹操,献连环之计,曹操丝毫不怀疑就采纳了。而庞统真心投奔刘备,刘备却嫌庞统长得丑,只给县令之职。刘备招贤是以才取贤,还是以貌取人?特别是在华容道,曹操自己生死未卜时还仰天大笑诸葛亮、周瑜。一个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仍然处处想着用兵,莫非此人是神?如果你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不忠义,那么请问,齐桓公如不“尊王攘夷”,如何做得霸主?如果曹操不奉迎献帝的话,那汉献帝迟早被他人所挟,说不定还会死在乱军之中。所
7、以曹操这做法是对的。那刘备,还不是成天打着皇叔的招牌招摇撞骗?谁知道他是不是真皇叔呢!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评价曹操:无论怎么说,曹操是位英雄!是的,三国演义只不过是一本历史小说,它不能用来评价历史人物,连曹操之劲敌诸葛亮自己也说:“将才者,古之管、乐,今之曹孟德、周公瑾也。”事实难道不是如此吗?点评:1.开篇引文,自然而然作者开篇引用一般结论,“自古以来,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有一种感觉曹操不及刘备。他们都认为:刘备仁且义,而曹操奸而残”,然后笔锋一转,自然而然进入作者自己的论述,很轻巧地解决了“下笔难”的问题,这一点,值得读者们琢磨学习。2.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作者观点鲜明,“刘备
8、未必仁且义,曹操未必奸而残”。论述这一观点时,列举了大量例证,有理有据,十分精辟,让读者不得不赞同并佩服。环节四点拨归纳怎样做到论证合理?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材料要能支持观点;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环节五拓展延伸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要求:1.小组间互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2.每小组推出一篇优秀作文。3.把选出来的作文指名朗读,最后全班评议。教学反思本次写作指导很重要,怎样才能做到“论证合理”?“论证合理”体现在什么地方?对学生一定要讲清楚,在教学中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进一步欣赏范文,分析得失,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最后动笔写作,并相互评改,借鉴学习,自然就提高了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