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温病学的概念和学习温病学的意义;2、熟悉温病学发展简史;3、掌握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的代表作和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内容提要】1、 温病学发展简史 萌芽阶段:战国到唐代。无温病专著,温病为广义伤寒之一,隶属 于伤寒。在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散见有关温病病名、病因、病机、症状等的记述。 成长阶段:宋到元代。朱肱、郭雍、刘河间、王安道等医家开始突破伤寒学说框架,认识到温病与伤寒有别,并对温病病因病机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形成阶段:明清时期。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等医家创立较为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使温病学成为独立的
2、学科。发扬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对温病学的文献、理论和实验及临床的研究大大提高。2、温病四大家主要贡献 叶天士:对温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丰富了温病学的诊法:辨舌验齿,辨斑疹、白 ; 对卫气营血各阶段提出治疗大法。 温热论吴鞠通:提出四时温病的范围和种类;创立三焦辨证;确立三焦各阶段的治疗大法;创立许多临床实用的温病治疗方剂。 温病条辨薛生白:对湿热病条分缕析,祥加研究。 湿热病篇王孟英:对温病文献的汇编做出杰出贡献。 温热经纬 【习题荟萃】 、名词解释:1温病学二、填空题:1王孟英“以 为经,以 为纬”编著了温热经纬一书。2温病学的成熟阶段是 时期。3温病学发
3、展史上把 、 、 、 并称为温病四大家。4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分别是 、 。5 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书 。6温病学萌芽阶段是 代,成长阶段是 代。7温病学是 。8刘河间对火热病的认识的著名理论是“ ” 。9吴鞠通撰写的温病代表作是 、叶天士撰写的温病代表作是 。10薛生白撰写的温病代表作是 、王孟英撰写的温病代表作是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 )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2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疒咅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 ) A戴天章 B叶
4、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3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 )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4提出“疠气”的病因学说的医家是( ) A叶天士 B戴天章 C喻嘉言 D吴又可 E郭雍5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 A温热论 B温热经纬 C温疫论 D肘后备急方 E湿热病篇6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 )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纬 E温疫论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肘后方 E诸病源候论8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药物的医家是( ) A.
5、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9朱肱首先提倡的是( ) A温病分新感与伏气 B古方今病不相能 C立新论,创新法 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E灵活运用经方10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著是( ) A温热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纬 D温病条辨 E时病论 11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 A唐宋时期 B宋元时期 C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E民国时期12是哪一篇文献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的温病辨证施治体系,发展和丰富了温病的诊断方法?( ) A温热论 B三时伏气外感篇 C,外感温病篇 D湿热病篇 E温病条辨13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
6、) A温热论 B外感温病篇 C湿热病篇 D时病论 E以上均不是14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A病因学说的确立 B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C新感温病学说的确立D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E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15吴鞠通对三焦治则的论述,下列哪句是对的?( )A治上焦如衡,非平不安 B治中焦如权,非重不沉 C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D治下焦如衡,非平不安 E治中焦如羽,非轻不举四、判断题: 1温疫论是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2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传染病专著是温热论。( )3温病学是研究一切外感热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 )4吴鞠通誉称王安道“始能脱却伤
7、寒,辨证温病。” ( )5宋代朱肱提出在温病初起不得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 )6王安道认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7“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汇集成温热经纬一书的作者是吴鞠通。( ) 8被誉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家者是叶天士、吴又可、薛生白、王盂英。( )9宋代朱肱提出灵活运用经方。( )10在清代众多的温病学家中,首推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叶天士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五、简答题:1什么是温病学?温病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温病学说的发展形成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3简述温疫论的主要学术观点。六、论述题:1叶天士在温病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及学术成就是什么?2薛生白在温病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
8、什么?3吴鞠通在温病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4王孟英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5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温病学的形成时期?【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1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二、填空题:1轩岐仲景之文 叶薛诸家之辨2明清3叶天士 薛生白 吴鞠通 王孟英4叶天士 吴鞠通5吴又可 温疫论6战国到唐 宋到元7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学科。8阳气怫郁理论9温病条辨 温热论10湿热病篇 温热经纬三、单项选择题:1D 2B 3.C 4D 5C 6C 7A 8C 9E 10A 11D 12A 13C 14E 15C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9、五、简答题: 1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学科。温病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揭示温病本质的同时,研究其防治方法,从而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 2萌芽阶段:战国到唐代。主要特点是内经、伤寒论等书中对温病的病名、病因、证候、治疗等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温病概念仍隶属于伤寒。发展阶段:宋到元代。主要特点,一是理论上划清了伤寒与温病的界限,为温病学术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治疗上有了根本性的突破,主张灵活应用经方,强调治疗温热证应以寒凉药为主。形成阶段:明清时期。主要特点是建立了较完整的温病学学术体系,提出温病的病因及感邪途径,阐述了温病的病变部位、病理变化及传变规律,系统地提出
10、温病的诊断方法,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病案,为温热病的辨证用药提供了范例。发扬阶段:此阶段对于急性热病的防治、温病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实验研究、治法方药研究、文献整理、人才培养等都有重大成就,展现了温病学发展的广阔前景。 3在病因方面,突破了“外感不外六淫”的病因学说,认为温疫的病因是六淫之外的一种特殊致病物质“疠气”。在发病方面,认为是正气不足,外邪因而乘之。感邪途径是从口鼻而入,伏匿于膜原,迨其溃发,则有九传。温疫发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方式,主要通过空气或接触而传染,即所谓“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在治疗方面,强调以祛邪为第一要义,主张疫邪首尾以通行为治。
11、发病之初即以达原饮疏利透达膜原之邪;中期邪陷胃腑,则以承气攻下逐邪;后期则重在滋阴,忌用甘温壅补。六、论述题: 1叶天士对促进温病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创立温病辨证论治完整体系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温热大师”。由他口授,顾景文整理而成的温热论(又名外感温热篇、温证论治)是温病学中学术价值很高的文献,被称为是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叶氏在本篇著作中阐明了温病的病因、病机、感邪途径、侵犯部位、传变规律;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卫气营血各阶段的治疗大法;发展和丰富了温病诊断学内容,提出了辨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疒咅等独特的温病诊断方法;提出了治疗妇女温病的原则和大法。这些内容至
12、今仍是我们研究温病学的中心内容,是指导临床对温病进行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此外,他的临证指南医案、三时伏气外感篇等亦是临床经验的结晶,实用价值也很高,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2薛生白所著的湿热病篇对湿热性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其内容自论自注,使湿热性温病的理论和辨治内容臻于完备,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湿热性温病的专著。特别是书中提出了按湿邪在上、中、下三焦的不同部位施治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温病学的内容。 3吴鞠通在继承叶氏学说的基础上,“历取诸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心得”,采用伤寒论条文分证形式,著成温病条辨,并于条文之后加自注,把方药附于证后,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温病学专著,成
13、为后世学习温病学的必读著作。在该书中,他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体系,与卫气营血辨治理论相辅相成,使温病辨证理论趋于完善,从而使温病学形成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同时,还确立了四时温病的范围和种类,制定了各种温病按三焦分证论治的方法和具体的方药,广泛运用于临床实际。4王盂英编著的温热经纬一书,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热病的论述为经,以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诸家温病条文为纬,附以后世诸家的注释,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按语,提出自己的见解。该书溯本求源,纲举目张,对温病学的理论和证治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整理,是当时集温病学大成之作,是温病学文献的汇编,也是学习温病学的入门之
14、著。5首先,在明末清初,吴又可撰写了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提出有别于六淫学说的“疠气”学说,并从感染途径、邪犯病位、症状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提出有别于伤寒的认识。继之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形成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标志着温病学的形成。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目的要求】1了解温病的范围和分类;2熟悉温病的概念;3掌握温病的特点。【内容提要】1温病的分类图示 温热 湿热 以病变性质分 风温 新 伏 暑温 感 春温 气 湿温 秋燥 温 温 伏暑 温毒 病 病 以发病类型分 以临床特点分类 温毒 传染性小 传染性强烈 传染性无 温病 瘟疫2温病是由温邪
15、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3温病的特点 有共同的病因温邪; 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习题荟萃】 、名词解释:1、温病2、温疫3、温毒4、新感温病5、伏气温病二、填空题:1从温病的病理发展趋势和过程来看,多数是由表传里, , ,由实致虚。2温病临床表现大多数起病 ,来势 ,传变 ,变化 。.3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 , 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4温病根据发病类型分为 、 两大类。5温邪的特性主要在于它是 ,故与内伤杂病的病因不同;它又具有 ,故与风寒类外感疾病不同。6温病根据性
16、质分类,分为 和 两大类。7温毒除具有 的临床表现外,还具有 甚则溃烂出血等特征。8从温病的特点中,可知温病具有 性、 性、 性、 性。9温疫是具有 性和引起 的一类疾病。10温病内陷生变时,临床表现上易见 、 、 。三、单项选择题:1依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是( ) A风温 B温疫 C暑温 D湿温 E伏暑2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发热 B头痛 C口渴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数3关于温病的基本概念,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 A以发热为主症 B具有传染性 C易化燥伤阴 D热象偏重 E感受温邪4关于温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 A具有程度不同的传染性 B病因是感受温邪 C发病有一
17、定的地域性 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E都能在人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5关于温病的命名和分类,下列哪一项正确?( ) A根据四时主气命名的有春温、暑温、湿温、秋燥 B根据发病季节命名的有伏暑、秋燥、冬温 C据临床特点命名的有大头瘟、烂喉痧 D根据病证性质分为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 E以上都不正确6风温、暑温、秋燥的命名,主要依据是( ) A一定的季节性 B四时主气 C发病初起的类型D临床特点 E温病的性质7下列哪一项不是难经所论之“伤寒有五”的内容?( ) A.中风 B伤寒 C湿温 D暑热 E热病8下述内容除去哪一项,即可构成温病的基本概念?( ) A以发热为主症 B都具有传染性 C易化燥伤阴 D热象
18、偏重 E感受温邪9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 )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伏暑 E温毒10在温病学与伤寒论的关系上,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 A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自属其中,不必另立门户 B伤寒论是温病学发展的基础,温病学的发展补充了其不足 C温病学与伤寒论均为研究外感热病的学科D温病学和伤寒论在辨证论治精神上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 E温病学是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11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有传染性 B发病的缓急 C预后的好坏 D传变的快慢 E以上均不是12下列何者不是温病的共同病因?( ) A风热病邪 B伏寒化温 C暑热病邪 D寒湿病邪 E温毒13下列何者是温病
19、的发病形式?( )A身热不扬 B寒热往来 C发热恶寒 D身热夜甚 E新感引动伏气14关于温病演变的规律,以下何者不妥?( )A发病急,传变快,变化多 B以发热为主症 C易耗气伤阴 D易见动风、闭窍 E易化燥伤阴15伏气温病常指( ) A风温和暑温 B春温和伏暑 C暑温和伏暑 D秋燥和温毒 E温毒和春温四、判断题: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2温病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3温病是外感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4具有传染性或流行性的温病均可称为温疫。( )5温疫与温病为同一类疾病的不同称谓。( )6传染者为温疫
20、,不传染者为温病。( )7温病的特点是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 )8难经广义伤寒的概念包括了温病在内。( )9温病初起病发于卫表,然后化热入里。( )10温病在临床上易出现动风、动血、闭窍的特殊表现。( )五、简答题:1温疫与温病的概念有何不同?2什么是温病?它与伤寒论中所述的温病有何不同?3为什么说温毒属于温病范围?4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六、论述题:1温病具有哪些共同的特性?2温病的主症、发病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危重证候?3试述温病学与伤寒学说在学术上的关系。4简述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区别。5温病的病理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1、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
21、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2、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3、温毒即是病名的概念,也是病因的概念。指具有一般温病特点之外,又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出血特征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或致病因素。4、新感温病是感受四时时令病邪后即时而发,初起具有发热恶寒同时并见的临床特征的温病。5、伏气温病是指感受外邪后未立即发病,邪气在体内经过一个以上季节后才发病的温病。二、填空题:1由浅入深 由轻到重2急骤 较猛 较快 较多3热象偏重 易化燥伤阴4新感温病 伏气温病5从外侵袭人体 温热性质6温热 湿热7一般温病 局部红肿热痛8传染性 流行性 季节性 地域性
22、9强烈传染性 流行10动风 动血 闭窍三、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E 5C 6B 7D 8B 9D 10A 11E 12D 13E 14C 15B四、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五、简答题: 1温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所以温疫是属于温病中的一类特殊疾病。2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在伤寒论中也提到温病,如“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是指以温热性质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外感热病,与难经中所说的温病概念相似。而在伤寒论中提到的“风温”是指温病误用汗法后所引起的变证。可见伤寒论中所提
23、到的温病与现代温病学中的温病概念不同。3温毒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作为病名概念,即代表了一类特殊的疾病,这类疾病属于温病的范畴,但其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或发斑疹等临床特点;二是作为一种病因概念,即是能引起具有上述临床特点温病的致病因素。所以从病名概念来说,温毒是属于温病中的一类特殊疾病,即温毒是温病中具有肿毒表现的一类病种。 4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处主要表现在温热类温病起病较急,热象显著,易伤阴津,传变较快,病程较短。湿热类温病起病较缓,临床表现兼备湿、热两方面的特点,初起时热象可以不十分显著,当湿邪偏盛或转化为寒湿时,易伤阳气;如湿热化燥化火,可耗伤阴津。湿热类温病传变较慢,
24、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六、论述题: 1温病具有以下共同特性:具有特异的病因,即温邪。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有相似的病程发展阶段和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有临床表现的特殊性。 2温病的主症是发热,发病特点是起病急骤,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所出现的险恶证候如:病邪深入营血后可引起热盛动血,导致肌肤斑疹,或有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病邪内陷手足厥阴则可引起动风痉厥,或闭窍神昏谵语;如邪陷正脱而引起气阴外脱、阳气外脱或内闭外脱,更属危笃之证。以上各种险恶证候,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如救治不及时或治疗无效则可危及生命。 3伤寒论在外感热病的证治理论和具体方法方面具有重大贡献,奠定了外感热病辨
25、证论治的基础,所以是后世温病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伤寒论中的许多治法方药也被温病学家所采用,甚至到现在仍在外感热病的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伤寒论毕竟是在二千年前总结当时的临床经验而成书的,限于历史条件,其内容不能非常完整,而且在二千年来,疾病谱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当时并不可能对后世出现的疾病有所认识。所以在长期的实践中,许多医家提出了不可拘守伤寒论方来治疗所有的热病,不断地立新论、制新法、创新方,从而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对外感热病的证治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说,伤寒论是温病学形成的基础,而温病学是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4凡温病属感受病邪后立即发病,而且病发于表的称为新感类温病。
26、这类温病的特点是初起多以表热证为主,无明显的里热证候,然后再传里热盛。如风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凡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的温病为伏邪类温病。这类温病初起以里热证为主,一般无表热证。若有新感引发,则为表里同病证。如春温、伏暑等。5多数温病具有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的外感病的基本发展趋向。同时,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卫气营血和三焦阶段性病理演变。温病前期阶段以卫气分病变为主,多属机体功能失调;病情严重或发展至后期,侵犯营血、下焦,则有明显的实质损害,尤其可引起阴液耗伤,甚则阴竭阳脱。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目的要求】1、了解温病病因与发病的共性。2、熟悉历代医
27、家有关温病病因和发病学说。3、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内容提要】1温病病因的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与季节相关;病位有别。2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风热病邪:多先犯肺卫;易伤肺胃阴津;病情变化迅速。暑热病邪:发病可径犯阳明;易耗气伤津;易致闭窍动风;易夹湿为患。湿热病邪:起病缓,传变慢,病势缠绵;病位以脾胃为主;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燥热病邪: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伏寒化温:病初即见里热证;病情较重而易闭窍、动风、动血;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疫疠病邪:致病力强: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为病严重,病情凶险;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28、温毒病邪:具火热之性;攻窜流走:蕴结壅滞。【习题荟萃】 、名词解释:1疠气2伏寒化温3风热病邪4暑热病邪5湿热病邪二 、填空题:1 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_ _ _、_ _ _、_ _、_ _。2 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_ _、_ _、 _ _。3 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_ _、_ _、易于耗气伤津、_ _。4 温邪具有_ _、_ _ _、_ _、_ _等特点。5 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_ _、_ _。6 温病病因学说的实际意义不仅在于_ _,更主要的是在于_ _。7 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_ _、_ _、发病缓、传变慢、病势缠绵。8 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有:具火热之性、 _、_ _。 三 、
29、单项选择题:1下列温病中不属于新感温病的是( ) A风温 B伏暑 C暑温 D湿温 E秋燥2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 .初起多热象不盛 B缠绵难解 C易伤肺胃之阴 D易困阻清阳 E易郁遏气机3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胆4燥热病邪致病有别于其它温邪的基本特点是( ) A多发生在秋季 B从口鼻上受 C以肺经为病变中心 D病起即见鼻唇咽等明显津液干燥征象 E. 传变较少5以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 A .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热毒邪6下列哪项不是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易伤阳气 B易陷
30、厥阴 C易夹湿邪 D易耗气伤津 E发自阳明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致病的特点?( )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化燥伤阴 E. 易逆传心包8下列哪项属暑热病邪致病特点?( ) A易侵犯上焦肺卫 B易化燥伤阴 C.先入阳明气分 D. 按卫气营血渐次深入 E逆传心包,引起昏迷9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下列哪种提法欠妥?( ) A致病有着严格的季节性 B先入阳明气分 C必夹湿邪为病 D易伤津耗气 E可直犯心、肝10对暑邪的认识,下列哪项欠妥?( ) A暑即火热之气 B暑多兼湿 C.暑可兼寒 D暑必夹湿 E暑为阳邪11既能化火伤阴,又能遏伤阳气的温邪是( )A暑热病邪 B温毒病邪
31、 C风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湿热病邪12燥热病邪致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 A多从口鼻上受 B病位以肺为主 C初起临床必有咳嗽少痰、鼻干咽燥见症 D后期损伤肺胃之阴 E病程中易耗气伤津13下列除哪一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 A感受外邪 B.正气强弱及邪正力量的对比 C失治、误治 D外界环境中的自然因素 E社会因素l4下列哪项不符合辨别新感与伏邪的实际意义?( ) A阐明温病初起不同发病类型 B区别病变的浅深轻重 C.归纳病证的不同性质 D指示病机的传变趋向 E确立不同的治疗方法15前人提出新感伏邪说,主要的临床根据是( ) A初起的不同证候特点 B发病季节 C时令主气
32、D.不同的病因 E不同的感染途径四、判断题: 1暑热如明显兼挟湿邪,又称为湿热病邪。 ( ) 2杂气学说为刘完素首先提出。( ) 3温毒病邪攻窜流走部位的差异与感邪性质及轻重有关。( ) 4燥热病邪侵袭人体以肺为主要病变部位。( ) 5暑热病邪伤人急速,径犯太阴。( ) 6风热病邪与暑热病邪均易耗伤津液。( ) 7伏寒化温病邪易耗伤阴液,后期多伤肝肾阴液。( ) 8疠气致病特点是攻窜流走,蕴结壅滞。( ) 9暑热病邪易犯心包,又易引起出血、动风。( ) 10病变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又易从火化的温邪是暑热病邪。 ( )五、简答题:1. 什么是温邪?温邪的种类有哪些?2风热病邪是在什么条件下形
33、成的?其致病特点是什么?3暑热病邪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其致病特点是什么?4湿热病邪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其致病特点是什么?5燥热病邪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其致病特点是什么?六、论述题:1试述风热病邪与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何异同点? 2湿热病邪为什么以侵犯脾胃为主?3请论述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有何区别?【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又名戾气,是一种性质暴戾,来势凶猛,致病急剧,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大流行的温邪。疠气引起的温病为温疫。 2伏寒化温:是前人根据索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沦述,认为冬感寒邪伏于体内到春季郁久化热而形成的温热性质的温邪。3风热病邪:病因。指风和热相结合而形成的
34、病邪,又称风热。多产生于阳气升发,气候温暖多风之春季,或冬令气候失常,应寒反热之时。此邪具有升散,疏泄的特点,先犯上焦肺卫;易化燥伤阴,后期多见肺胃阴伤;来势较急,变化较快,并可有“逆传心包”之变。4暑热病邪:病因。指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生的一种致病温邪,其致病特点有:初起即径入阳明气分而出现壮热,汗多,烦渴,脉洪大等阳明气分征候,故有“夏暑发自阳明”之说;在病变过程中易于伤津耗气,甚则致津气外脱;因夏季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故暑多兼湿。5湿热病邪:病因。指湿和热相结合的病邪,又称湿热。此病邪四季均有,但以气候炎热,雨水较多的长夏为甚。其特点是:病位常以脾胃为中心;具有重浊粘滞的特点,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病势缠绵,传变较慢,湿热致病,留恋气分阶段较长,整个病程亦长;其湿邪困遏日久,易导致阳气受损,即所谓“湿胜则阳微”。二、填空题:1感受温邪 正气盛衰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2. 先犯上焦肺卫 变化迅速 易传心包3. 先入阳明气分 易于兼夹湿邪 易直犯心肝4. 从外感受 性质属热 致病迅速 病位有别5病位以肺为主 易致津液干燥6说明温病的发生原因 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7以脾胃为病变中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