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共24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素材(共24张PPT) 21 登幽州台歌 部编版 七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 胡应麟诗薮 本朝文学兴盛,到了陈子昂才开始大步前进。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韩愈荐士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
2、幽州台歌。 新知讲解 相 关 链 接 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的诗歌均为古体诗。但唐朝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
3、,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来看,一般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包括绝句和律诗。 文 体 简 介 新知讲解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yu chun t 诵 读 诗 歌 新知讲解 登幽州台歌 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幽州:古九州之一,即今北京市、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歌”:古代的一种诗歌
4、体裁。 题目点明了此诗是诗人在登临幽州台时所作。 译 读 诗 歌 新知讲解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过去。 未来。 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新知讲解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想到。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悲伤的样子。 眼泪。 【译文】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主 旨 诗人登楼远眺,以北方苍茫广阔的原野为背景,俯仰古今,视通万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时不我待、孤独悲伤的感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研 读 诗 歌 1
5、.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新知讲解 2. 赏析后两句诗又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当诗人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
6、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怆然涕下”。 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 合作探究 3. 你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这首诗看起来比交消极,但其实则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的心理活动,最后一句才写外部表情。内心是表情的依赖,表情是内心的反映,两者恰当结合,勾画出一个胸怀大志而又不逢其时、独自悲叹的动人形象。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5.作者是如何表现“登 ”这一题意的? 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不
7、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的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写 作 特 点 前两句怀古,后两句伤今。具体看,前两句写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直抒胸臆,破空而来,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1)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句式长短参错,音节跌宕。 有助于抒发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气,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
8、后两句添加了一个舒缓语气作用的虚词(助词“之”和“连词”而“),打破了五言诗的平稳结构,那种孤独寂寞、悲哀苦闷流溢而出。 登幽州台歌 俯仰古今 登台远眺 怆然涕下 时间悠久 空间辽阔 孤独悲伤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时不我待 孤独悲伤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
9、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2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3)(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 (4)(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
10、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6)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7)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https:/he
11、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古诗词诵读 登幽州台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本诗歌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过程方法目标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赏析能力,体会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目标 4.领会诗中表达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体味诗歌中所流露出来的孤独寂寞悲哀的情绪。 【课时计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韩愈 :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 (本朝文学兴盛,到了陈子昂才开始大步前进。) 胡应麟:唐初承
12、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诗薮) 为什么给予陈子昂很高评价?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1.熟读诗歌体会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1)听录音范读 这首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其实这首诗融“楚辞”与汉魏的“歌”两体而成)“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个别读纠正 (3)齐读巩固 (4)自由读提升 2.作家简介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
13、、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3.背景简介 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4.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诗人登楼远眺,以北方苍茫广阔的原野为背景,俯仰古今,视通万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时不我待、孤独悲伤
14、的感情。 三.译读诗词,感知大意 1.结合课下注释,同桌说说大意。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四.研读诗词,深入探究 1.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点拨】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
15、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 赏析后两句诗又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点拨】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当诗人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怆然涕下”。 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 3. 你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点拨】这首诗看起来比交消极,但其实则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 4.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点拨】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的心理活动
16、,最后一句才写外部表情。内心是表情的依赖,表情是内心的反映,两者恰当结合,勾画出一个胸怀大志而又不逢其时、独自悲叹的动人形象。 5.作者是如何表现“登 ”这一题意的? 【点拨】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的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 五.赏读诗词,写作鉴赏 (1)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两句怀古,后两句伤今。具体看,前两句写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
17、;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直抒胸臆,破空而来,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2)句式长短参错,音节跌宕。 有助于抒发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气,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后两句添加了一个舒缓语气作用的虚词(助词“之”和“连词”而“),打破了五言诗的平稳结构,那种孤独寂寞、悲哀苦闷流溢而出。 六.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2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8、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点拨】 (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
19、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 (4)(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5)“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6)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7)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板书设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