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61.76KB ,
文档编号:5861379      下载积分: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86137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92页ppt).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92页ppt).docx

1、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92页ppt)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92页)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

2、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

3、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

4、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先 元勋xn 至死不懈xi 鞠j躬尽瘁cu 选聘

5、pn 无垠yng 殷红y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

6、: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

7、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

8、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 二: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9、;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读欣赏 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

10、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 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

11、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

12、参与解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

13、身学习?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

14、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教后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

15、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导 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

16、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

17、篇。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臧克家,生于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 4听读课文: 要求:听清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思考问题。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

18、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

19、)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 第一、二自然段。 (2)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

20、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 研讨课文: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

21、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探究学习: (1) 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 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 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4)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自读课

22、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 (略) (2) 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4)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

23、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拓展延伸: (1)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 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

24、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1) 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学者和诗人、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古典新义 闻一多先生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教后记 3.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

25、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一、导入: 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

26、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 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 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明确: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 与青年们交往 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

27、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 明确:笑声 明朗 (乐观开朗 平易近人)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 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步伐 轻捷 “刚” “一” “同时” (行为描写) 品评衣着 ( 细致 随和 善解人意)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真诚待友 体贴而真挚 之一:夜谈:“嘱咐” “一定” “一定嘱咐” 之二:吃韭菜合子: “笑”冲 第43小节 “一提议” “必然” “还是” “举着筷子问:我再吃几个吗?以及第44小节,流露出鲁迅对对小辈的体恤,还有妻子敬重与依赖。 之三:两次来访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不乏幽默

28、 “笑”一种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之四:冯雪峰来访 与青年人交往:宽容 赤子之心 “深恶痛绝” “但” “每封” “不同角落” “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睛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三、 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感悟真人鲁迅)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请学生们再细细品读挖掘文字背后的鲁迅,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同学再次研读课文,回答

29、,教师引导深入,适时补充背景) 明确:“心里的欢喜” “ 仿佛不顾一切” “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的“眼光” “幻想” “安顿” “沉思” “谈得热闹” “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 (要点)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宽厚,体贴背后的原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的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 三、深入探讨,回味悟旨,学习写法 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 2、同学可发表质疑 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

30、界。 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四、作业:配套练习 4.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

31、情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2、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三、一读 - 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 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 四、二读 - 读懂课文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总第8课时) 五、三读 - 读出语气和感情 1、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鲁肃:惊讶、赞叹。吕蒙:自豪、自

33、得。(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5、全班齐读。 六、延伸拓展: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七、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 (语重心

34、长) (自豪、自得) (惊讶、赞叹) 关爱部下 虚心接受意见 爱 才 好 学 勤学、刻苦 敬 才 善 劝 教后记 5.黄河颂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 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读、悟、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 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

35、,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板书:黄河颂光未然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3、大家

36、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三、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以下几点供参考: 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

37、的黄河的气势。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内容研讨:学生分组研讨,教师点拨指导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

38、,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五、布置作业:1、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 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第二课时(总第10课时) 一、 检查内容研讨结果,进行内容赏析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 (二)主体:望

39、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明确: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师问: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页,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 自由回答。 板书:描绘黄河

40、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